高二人文地理知识点与学习方法

人气:208 ℃/2021-12-11 18:51:39
【导读】 高二人文地理知识点与学习方法,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很多人说人文地理不好学,特别是有些地理本来就不好的同学就更加埋怨了,其实掌握好方法复习好知识点就能提高了,高二人文地理知识点有哪些?小编在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人文地理知识点汇总▐ 人口增长...

很多人说人文地理不好学,特别是有些地理本来就不好的同学就更加埋怨了,其实掌握好方法复习好知识点就能提高了,高二人文地理知识点有哪些?小编在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人文地理知识点汇总

▐ 人口增长

1.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

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程度影响到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模式。此外,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灾害等也会影响到人口的增长。

2.三低发达国家,欧洲美国,中国、“高低高”向“三低”过渡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底和高的分界值:0.1%

3.世界人口增长

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最低;亚洲净增人口数量最多。

4、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压力大——控制人口中国实行计划生育

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鼓励生育、接受移民中国靠发展生产力

▐ 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政治政治迫害、战争、国家有组织的人口迁移、社会文化宗教迫害、民族歧视、生态环境、其他因素家底和婚姻、投亲靠友、逃避歧视。

2.人口迁移的意义效应

1利:

①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

②加强文化交流

③减轻迁出地的人口压力

④为迁入地提供廉价劳动力。

2弊:

①造成迁出地人才外流

②给迁入地社会管理增加了难度

3.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

1人口合理容量: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人口承载力。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的因素:资源状况、生产力水平、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

这份资料有PDF打印版,转发本文到朋友圈截图给文末刘老师,免费领取!!

▐ 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一、城市的空间结构

1.城市功能分区

相同的城市用地类型土地利用发生集聚

1商业区: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交通便利,通信发达,人流量大;付租能力强。 ★中心商务区CBD:建筑密集、高楼林立、交通便捷——面积有限,但需求量大

2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边缘,交通便利,大多有河流或铁路、公路经过。

3住宅区:是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4文化区:一般要求环境优美,远离工业区和商业区。城市建设要注意保护文物古迹。

2.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形成的原因

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行政因素

3. 城市规模与地域结构、服务范围

★小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不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服务范围小。

★大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大。

二、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1.自然方面

1地形——平原地区城市密度大

2气候——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城市密度大

3河流—— 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决定城市区位。

2.社会经济方面

1农业基础

2交通条件:沿海、沿江、沿铁路线、沿高速公路可以形成城市轴线。北方城市大都在大道汇合处。

★交通线的变化,会给城市发展带来影响。如扬州:运河通航时—兴,运河淤塞后—衰。

3政治如行政中心、军事防卫、宗教、科技、旅游等也能促进城市的形成和壮大。

三、城市化

1.城市化的标志

①城市人口增加

②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城市化特点

①大城市发展速度超过小城市;

②大城市数目不断增多;

③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发展快。——大城市化趋势

3.发达国家的城市化

① 特点:起步早,水平高,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② 逆城市化的原因: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4.发展中国家城市化

①特点: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大城市化趋势明显。

②我国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

③城市发展不合理:大城市迅速膨胀,中小城市发展缓慢,人口集聚于少数大城市。

5.城市化的一般规律

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四、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 热岛效应、大气污染严重

2对水文的影响:对地下水——下渗量减少、地下水漏斗区范围和深度增大。

对河流水——坡面流水的流速加快,河流汇水时间缩短,更易形成洪峰。

对水质——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造成城市水源的污染。

3对生物的影响:草坪和人工林品种单一;破坏生物栖息地,生物的多样性减少。

2.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生态城市”

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分散城市职能。

2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环境。扩宽主干道,建环城公路,建高架公路、地铁、轻轨交通。

3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大力加强绿化建设。

▐ 人类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一.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光热、水源、地形、土壤:

改造——温室农业、梯田、施肥、浇水。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地租、政策、劳动力

★市场决定着农业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条件特别是保鲜和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扩展。

3.技术因素育种、机械、化肥、农药

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1.商品谷物农业

1分布: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等国。

2主要品种:小麦、玉米旱地作物,便于机械化生产。

3形成条件

★自然条件:地势平坦,耕地广阔,地广人稀。

★社会经济条件:交通发达,技术水平高机械化程度高

4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家庭农场为主

2.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

分布:东亚、东南亚、南亚季风区 典型地域:亚洲

区位条件:

气候: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生长

地形:河流下游平原或河口三角洲,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利于耕作

劳动力:属劳动密集型农业,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利于精耕细作

特点:小农经营以家庭为单位;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

3.混合农业

主要牲畜和谷物的混合农业。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主要是渔业与林业的混合农业。

六、传统工业区

1.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传统工业区多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我国鞍钢发展的条件:煤铁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我国宝钢发展条件:交通便利、市场广阔铁矿石主要从澳大利亚、印度等国进口

2.存在的问题

1以重工业为主,生产结构单一;

2原料、能源消耗量大,运输量大,经济效益下滑;

3环境污染严重等。

3.解决措施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1调整经济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煤炭和钢铁工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2发展科技:发展科技,促进旅游,繁荣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

3优化环境:消除污染,植树造林,美化环境

七、新兴工业区

1.主要新兴工业区:美国“硅谷”、日本“硅岛”等。

2.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科技发达、交通便利高速公路和机场、环境优美

八、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大气的影响:工业废气的任意排放造成大气污染。

1全球气候变暖: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大量砍伐森林,使大气中CO2浓度升高

2酸雨:燃烧煤炭排出大量SO2所致。我国——硫酸型酸雨,发达国家——硝酸型酸雨

3臭氧层破坏:厂矿企业、家庭等使用冰箱、制冷设备等,排出大量氟氯烃。

4光化学烟雾:汽车尾气排放出的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等在紫外线的作用下,会发生光化学反应。

★ 治理思路: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量——

①改善能源消费构成:开发利用水能等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

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

③减少有害物质排放:综合利用,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寻找替代品

2.水污染: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造成水体污染——重金属污染、水体的富营养化

3.固体废弃物污染

九、生产活动中的地域联系

包括交通运输、通信、商业贸易等

1.重要性

沟通不同地域之间的联系,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动。

1政治意义——有利于人民的交往和文化交流,促进民族团结;有利于巩固国防安全。

2经济意义——促进资源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商品生产和流通,促进经济发展。

2.主要运输方式

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

3.通信

包括邮政传递信件、物品等和电信传递声、像、图等,包括电报、电话、互联网。

4.商业中心形成的条件

1稳定的商品来源区

2稳定的销售区

3交通发达

十、交通运输布局

1.主要区位因素

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地形、河流、自然灾害等;技术因素

★ 线路的总体走向决定于经济因素,而某一段的具体走向可能取决于地形、地质或技术条件。

2.区位因素变化过去自然因素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随着科技进步,经济因素越来越重要。

3.上海港的主要区位因素

水域条件航行条件,停泊条件,陆域条件筑港条件,腹地条件,以城市为依托

4.机场建设

1要有平坦开阔、坡度适当的地形,以保证排水;

2要有良好的地质条件,以保证地基稳定;

3要避开低湿地点;

4与城市保持适当距离:用地广、城市有烟幕等。

5.公路建设

1平原地区:避开沼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和城镇发展的关系。

2山区:在陡坡上成“之”字形弯曲,山谷中的道路应避开陡坡。充分利用自然条件,避开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

十一、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和商业网点的影响

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的影响

1交通运输与聚落的形成:交通便利的地方有利于开展商贸活动,通常会形成较大的居民点。

2交通运输与聚落空间布局

①不同运输方式对聚落空间布局的影响:南方以水路交通为主,聚落临水布局

②不同环境对聚落空间布局的影响

★北方地势平坦开阔,聚落多呈团块状,形态比较规则,道路呈棋盘式。

★南方河流密集的平原地区,聚落沿河流、铁路、公路分布,布局形态呈带状。

3交通运输与城镇分布:河流航运的起点、终点、与其他交通线的交点处常形成城镇。

4交通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的影响:如运河航运地位的变化与扬州的兴衰、城市中心的迁移。

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的影响

1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的影响:交通便捷,有利于人流和物流的集散。

2交通运输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的影响

★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许多商业集聚在高速公路和城市结合部。

★随着交通运输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出现各种类型的专业化市场、超市、连锁店等。

★随着城市交通的改善,人们出行范围扩大,一些多功能的大型购物休闲中心诞生。

★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网上购物、电子商务、无人售货等得到发展。

高中18种世界地图读图能力培养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地图上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除0°和180°经线外,其余经线都能准确区分是东经度还是西经度。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用0°,30°,60°把不同的纬度地带划分为低纬、中纬、高纬三部分。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即东半球经度小于20°W,小于160°E;西半球经度大于20°W,大于160°E。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二者同为东经,则大值在东;二者同为西经,则大值在西;二者一为东经,一为西经,二者之和小于180°时,东经在东,西经在西;当二者之和大于180°时,东经在西,西经在东。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15、等值线凸向规律:凸高则低。

16、地球上两点间的最短航线: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为两点所在大圆的劣弧。大圆是球面上任意两点与球心所确定的平面与球面相交所得的圆。注:特别大圆有赤道、经线圈、晨昏圈等。

若:

①两地处于同一经线圈上,最短航线过北极或南极——最短航线向正北或正南。

②两地处于赤道上,最短航线在赤道上——最短航线向正东或正西。

③两地处同一纬线上,经度差不等于180°,最短航线趋向极点——在北半球最短航线先偏北再偏南;南半球先偏南再偏北。

17、经纬度差计算实际距离:纬度相差1°= 实际距离相差111千米;某纬线上的经度相差1°= 实际距离相差111千米×cosΦ. 注:Φ为纬度数。纬差法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正午太阳高度相差多少,纬度相差多少

18、赤道上:每年有两次直射,正午太阳高度有两次最小值66°34’。赤道上无地转偏向力,不能形成台风。赤道地区终年高温多雨,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赤道经过:太平洋、南美洲、大西洋、非洲、印度洋、亚洲。赤道经过的国家:印度尼西亚、瑙鲁、厄瓜多尔基多赤道纪念碑、哥伦比亚、巴西亚马孙河河口、刚果布、刚果金、肯尼亚、索马里、马尔代夫。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分享各种行业知识与经验、学习资源交流平台,知识让你的眼界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