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村庄美化绿化步骤:乡村绿化美化行动下的技能教养式儿童参与方法

人气:124 ℃/2024-01-23 11:49:15

【摘要】为提升乡村人居环境质量,从儿童参与的优势视角创新乡村环境治理的公众参与方法,动员群众力量推进我国乡村绿化美化行动。基于乡村绿化美化相关政策解读,对乡村绿化美化和儿童参与关研究进行文献综述,并论述儿童参与乡村绿化美化理论逻辑。结合技能教养理念,从基本内涵及目标、人员组织及角色定位、技能教学课程设计等多方面建乡村绿化美化行动下的儿童参与方法。将此方法应用到长沙市蒲塘村绿化美实际行动中,实践效果表明,已有许多农户对庭院空间进行不同程度的绿化美化,经由儿童参与带动成人参与的乡村绿化美化行动初见成效。

••••••

1 政策背景

2012 年,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美丽中国”这一重大论点,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美丽乡村建设[1]。2015 年,《美丽乡村建设指南》(GB3200-2015)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并实施,提 倡加强乡村庭院、屋顶和围墙的绿化和美化,并对村庄的林草覆盖率提出明确要求(山区≥80%,丘陵≥50%,平原≥20%)[2]。 2017 年,党的十九大正式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于 2018 年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明确指出全面推进乡村绿化,建设具有乡村特色的绿化景观[3]。2018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将提升村容村貌纳入重点任务,要求推进村庄绿化,充分利用闲置土地组织开展植树造林、湿地恢复等活动[4]。

为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决策部署,大力推进乡村绿化美化,不断改善并提升村容村貌,积极建设美丽宜居乡村,2019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制定了《乡村绿化美化行动方案》,其中提出了“政府引导、多方参与”的基本原则,动员村民自己动手,自觉投身乡村绿化美化行动。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调控引导作用,鼓 励和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乡村绿化美化。鼓励相关专业人员以下乡培训等形式,加强乡村绿化美化技术指导,提高乡村绿化美化成效[5]。

••••••

2 研究综述

2.1 乡村绿化美化

针对乡村绿化美化的概念,有学者以“乡村绿化美、化”为主题进行研究,却将“绿化”和“美化”混为一谈[6],有学者对“乡村绿化美化”概念进一步作出阐述,指出了“绿化”与“美化”之间的区别,绿化是在保留原有绿地的基础上种植植物来改善环境的手法,而美化是一个提升现有事物品质的过程,目的是满足人们视觉和心理的享受,并论述了乡村绿化与美化的理论逻辑,强调乡村绿化美化的基础在“绿化”,重点在“美化”[7]。

目前,国内学者对以“乡村绿化”和“乡村美化”为主题的研究较多,以“乡村绿化美化”为主题的研究较少。针对乡村美化方面,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乡村美学理论、乡村美化途径、乡村美化设计等[7-13]。针对乡村绿化方面,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国内外经验总结、现状问题、发展对策等几个方面。从国内外的优秀经验中获得启示,优美的乡村绿化景观创造要依靠良好的规划设计队伍、有组织地方建设管理队伍和农民自己的积极参与,特别要注意结合乡土地域、历史文化、生态手法、旅游经济等,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14]。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指导的赴全国多个乡村开展的绿化专题调研,总结出目前乡村绿化存在的 6 个主要问题,体现在乡村绿化美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公众参与缺乏积极性、缺乏资金和扶持政策、缺乏专业规划设计、与产业发展结合不够紧密、森林文化独特魅力展现不够[15]。针对我国乡村绿化的发展对策及建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乡村绿化树种配置、乡村生态建设、乡村绿化与文化发展、乡村庭院绿化技术构建等几个方面[16-24]。

通过系统的文献梳理发现,针对乡村绿化美化对策的理论研究较多,结合村民参与的实践研究相对缺乏。虽然有部分学者对乡村绿化美化及环境治理中公众参与的重要性进行论证,强调发挥村民参与,采用乡村环境管理“自下而上”模式的重要性[25-29],但对公众参与乡村环境管理的具体方法及途径的研究甚少。因此,通过研究乡村绿化美化中公众参与的方法及途径,不仅可以拓展乡村公众参与的领域及价值,而且对更科学地指导我国乡村开展公众参与式绿化美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2.2 儿童参与

儿童参与是指儿童有机会亲身参与到广泛的家庭、社区、学校、社会及文化生活中,接触真实的自然界和社会生活,获得丰富和均衡的生活体验和教育实践,从而积累经验、发展能力,增强自信,这样他们才有机会也才能更好地表达意见、更为主动全面地发展[30]。在规划与设计领域中,儿童参与体现在规划设计、施工实施及运营维护等过程中,强调对儿童空间需求及权利的关注。

目前,国内对儿童参与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国外经验总结、儿童参与的内涵及价值、儿童参与的问题及现状、儿童参与的技术(方法、途径、机制、模式)等。有学者通过分析国外开放空间规划与设计案例,总结儿童参与经验,认为我国儿童参与的重点在两方面有待改善: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儿童参与的政策举措,提供儿童参与和实现儿童表达话语权的机会;另一方面,鼓励政府、学校、家庭、公益组织以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协作,邀请儿童参与城市规划等专业主题的讲座及活动,为儿童参与提供知识体系保证,这同样也是儿童参与的质量保证[31]。在对儿童参与的内涵与价值研究方面,先后有学者论述了儿童参与对社会资本的调动、儿童需求及权利的实现、儿童个体成长与发展等都发挥着重要价值[32-34]。在对儿童参与问题与现状研究方面,由中国儿童中心发起的针对全国 7 城市 8847 名中小学生的调查,分析了当前中国儿童在家庭、学校和幼儿园、放学后安排、校外教育、社会交往、网络、公共活动等方面的参与状况,其中在公众参与信心与兴趣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表示有公众参与信心的比例高达 83.9%,明显高于初中生的 70.8%和高中生的58.5%,而“环境问题”成为中小学生最感兴趣的公共事务,有 69%的中小学生表示感兴趣[35]。

对儿童参与技术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儿童参与城市规划与空间设计、儿童参与通学路径优化、儿童参与教育软件设计、儿童参与产品设计、儿童参与服务共创设计、儿童参与绘本设计等领域中的方法、框架及模型的探索[36-41]。在城市规划与空间设计领域中,我国广泛应用的儿童参与技术主要有 2 种:一种是“马赛克方法” (The Mosaic Approach),另一种是 “工作坊”(Workshop)模式,在长沙、深圳等城市的儿童友好城市(社区)建设中广泛使用[42-45]。马赛克方法(The Mosaic Ap- proach)通常采取儿童日记、摄影、绘画、认知地图、搭建模型、游戏和角色扮演等多元活动的形式,通过充分调动儿童各项感官获取参与体验,引导儿童心理和行为需求信息的表达,最终形成针对具体儿童的兴趣、需求与观点的“信息的马赛克”[46]。工作坊(Workshop)模式应用广泛,在不同学科领域和不同环境中有所差别,有学者通过研究不同领域内工作坊的定义及内涵,论述参与式设计的工作坊不仅关注参与者想法的表达,更加强调参与者亲身实践共建成果[47]。

通过系统的文献梳理发现,针对儿童参与的研究侧重于家庭、学校和社区范围,且大部分是对城市儿童参与的研究,鲜有关注到乡村范围内的儿童参与;研究领域集中于教育学、产品设计、软件设计、城市规划与空间设计等领域,聚焦于环境治理领域和社会工作领域的研究较少;儿童参与多依托项目实践体现,对儿童参与方法的系统性研究甚少。Roger Hart 用“儿童参与阶梯”(Roger Hart's Ladder of Young People's Participation)形象描述了儿童参与程度的层级,顶层两级均属于由儿童发起和主持的参与,儿童参与的程度和独立性最高[48]。目前,常用的儿童参与方法均呈现出由成人发起和主持的特点,儿童作为参与主体不具备完全独立性,现有方法无法帮助儿童攀登“儿童参与阶梯”的顶层。因此,通过拓展乡村范围及其他领域内的儿童参与,系统性研究儿童参与方法,不仅关注到了儿童参与研究的综合性方面,而且对更科学地指导我国广大领域的儿童参与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价值。

图 1 罗杰·哈特的儿童参与阶梯理论

•••••

3 儿童参与乡村绿化美化的理论逻辑

3.1 促进儿童成长及乡村发展的双重价值

2018 年,民政部公布的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留守儿童摸底排查数据显示,共有农村留守儿童 697 万余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仍是我国重要的社会问题,亟需全社会的重视与关注[49]。对于乡村留守儿童而言,由于缺少父母的陪伴与关爱,他们心中充满爱的渴望,为其提供情感宣泄的方式与空间,是乡村景观提升过程中要考虑的因素之一[25]。研究表明,儿童的公众参与行为,与儿童的非认知能力,包括人格、自尊、意志力、内控水平都表现为显著的正向相关[50]。在儿童参与乡村绿化美化的过程中,不仅满足其对自然体验、空间参与的需要,更有利于乡村儿童的身心成长。

2021 年 3 月,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正式写入国家 “十四五”规划,将开展 100 个儿童友好城市示范[51]。在此之前,国内已经开始儿童友好城市(社区)的本土化探索与建设,在涉及城市儿童的居住空间、教育空间、医疗空间及出行空间等空间的改造及优化方面,均有儿童参与的尝试。儿童参与是《儿童权利公约》强调的重要权利,也是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社区)的核心手 段[52]。儿童参与可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提供重要依据,是健康人居环境的重要评价依据,更是助推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强劲动力[32]。在新时代乡村绿化美化行动中,融合“儿童友好”理念,广泛吸纳儿童参与的优势及力量,对创新乡村环境治理机制,以及统筹推进“儿童友好城乡”建设具有战略意义。

3.2 乡村儿童承载着未来乡村建设的景观素养

乡村绿化美化,乡村群众既是主要受益者,又是主力实践者,应当开设适合公众参与的培训课程,减少文化程度、认知差异等因素造成的参与困难,充分调动乡村群众的参与积极性,推动和实现乡村景观建设、环境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目前来看,由于乡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留下的大多是老人和儿童,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失去了最为坚强的主力军,再加上乡村人口文化素质较低,环保意识弱,客观上加剧了现代乡村景观建设和环境治理的难度。因此,乡村景观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景观资源的分配和调整上,而应使乡村景观建设与人口素质提升形成良性的双向互动[25]。成人由于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在接受新思想、新事物的过程中举步维艰,而儿童的思维未被固化,相比成人更容易接纳新的观念和学习新的技能[53]。乡村儿童是乡村的未来,应鼓励乡村儿童参与乡村景观建设,提升乡村儿童的景观素养,推动乡村建设向高素质、高品质发展。

3.3 儿童参与培植乡村环境治理的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作为一项西方社会学理论,针对不同领域及层次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从社区层面来看,社会资本存在于“社会网络”中,它通过人际互动调动社会资源,进而提高社会行动的效率和社会关系的整合度[54]。社区社会资本形成的途径有多种,但最基本的方式就是“参与”[55]。在新时代乡村环境治理中,现行由政府主导的治理模式已不能适应乡村环境发展的需要,乡村环境治理需要强化公众参与和协同合作,这就要求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56]。

乡村儿童参与培植乡村环境治理的社会资本。一方面,儿童参与不是孤立的个体行为,而是一个集体性过程,儿童参与会拉动以家庭、学校为单位的成人参与,通过儿童、家庭、学校、社区等主体间的相互合作,以此壮大乡村环境治理的参与力量;另一方面,儿童通过参与环境治理所形成的责任感及荣誉感,会帮助儿童对自然、环境和生态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会激发源源不断的社会资本向环境治理输入,对乡村未来的环境治理具有长远意义。

••••••

4 乡村绿化美化技能教养式儿童参与方法构建

4.1 儿童技能教养法与儿童参与

儿童技能教养法(Kids's Skills)是由 Ben Furman 等芬兰学者合作创建的一个基于焦点解决的教育工具,Ben Furman 认为,儿童在独自应对自身或外界困难时常常不知所措,这与儿童缺乏独立化解问题的能力及技巧有很大关系,儿童技能教养法旨在极大地培育儿童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鼓励儿童通过学习获取他们需要的技能,掌握科学的策略和方法,独立去应对生活的挑战[57]。

儿童的参与意识和能力特征直接决定着儿童参与的实现,受传统观念影响,成人往往不认同儿童可以掌握所参与活动的具体细节和运作情况,不相信儿童具备参与的能力,容易对儿童的参与进行干预甚至阻止[58]。目前,绝大多数的儿童参与活动通常由成人发起和主持,儿童很难实现由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的转变。因此,只有在儿童真正掌握独立参与所具备的信息、认知及技能的前提下,才有可能获取成人的认可及支持,儿童才能在相对独立的条件下实现参与。

如何从儿童角度去思考,为儿童寻求一条以信任儿童能力为前提、以实现儿童自主自助为目标的科学参与途径,这成为儿童及相关领域研究者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借鉴儿童技能教养法的先进理念,认为儿童只有通过学习并掌握参与领域相关的基础知识及技能,才能很大程度促进科学有效的参与,儿童才有相应的能力条件攀登“儿童参与阶梯”(Roger Hart's Ladder of Young People's Participation)的顶层,真正实现由儿童自己发起和主导的独立性参与。

4.2 基本内涵与目标

乡村绿化美化行动下的技能教养式儿童参与方法,旨在创新乡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公众参与技术,从儿童参与的优势视角出发,首先通过学校或社区教育帮助儿童建立乡村绿化美化的基础知识体系,儿童才能获取科学认知、具备参与技能,以此支持儿童独立主动地参与到乡村绿化美化行动中。通过鼓励儿童参与,拉动以儿童家庭、学校及社区单位的成人参与,以点带面,将乡村绿化美化的行动力量更大拓展;通过儿童对就近居住环境、教育环境的美化绿化,由点及面,带动对乡村道路环境、文化活动环境等公共环境的美化绿化,推动乡村整体人居环境的改善。

图 2 乡村绿化美化行动的主体拓展目标

图 3 乡村绿化美化行动的客体拓展目标

4.3 人员组织及角色定位

通过乡村绿化美化,推动乡村人居环境提升,是广大乡村群众的共同利益及目标。实践社群(Community of Practice)是指具有共同目标而******一起共享知识、技能及经验的非正式群体,它要求成员持续地共同参与,以此整合更多的人力和物质资源,提升某领域学习、研究或实践的效率[59]。儿童通过社区或学校教育习得乡村绿化美化技能,以儿童的人际网络打开乡村绿化美化信息的传递途径,拉动多元主体的参与,在乡村绿化美化行动中,儿童、家庭、学校、社区、公益组织、园林绿化相关领域从业者等共同组成乡村绿化美化的实践社群。

对于儿童主体而言,7岁以上的儿童,对社区空间的认识较为丰富,并拥有一定自己的见解,这个时期的儿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主动参与社区空间设计[60]。从发展心理学角度来看,10~12岁被广泛认为是儿童发展环境技能的最佳时机,因为这时期的儿童开始独立于成人探索其生活环境[61]。因此,选择小学中高年级阶段的学龄儿童作为乡村绿化美化技能教养的对象,帮助其建立环境参与意识,培养乡村绿化美化技能。

各参与主体借助特定平台与其他主体进行沟通协作,以促进各主体间的身份认同及意义协调。根据各主体的社会职责相应搭建平台,分别为公益服务平台、社区协助平台、学校教学平台、家庭参与平台。公益服务平台广泛吸纳社会公益力量,组建公益服务队伍,提供人力及物资支持,同时内部组建公益教育平台,吸纳园林绿化相关领域从业者进来,形成专业师资队伍;社区协助平台由村民委员会主导,统筹和协调各方人员,制定乡村绿化美化的阶段目标及工作计划等;学校教学平台以乡村小学为主体,为乡村绿化美化教育提供场地及设备支持,协助课程组织与内容编排;家庭参与平台为专业人员与乡村儿童家庭提供交流和咨询途径,专业人员借助微信交流群等网络通讯工具,为乡村绿化美化实践提供技术指导。

图 4 乡村绿化美化行动各参与主体借助工作平台相互认同与协商

图 5 乡村绿化美化行动的公益服务团队构成

各主体通过明确任务及职责,为儿童独立参与提供必要服务和全面保障。园林绿化相关领域的从业者组建为专业师资队伍,转变职责,为乡村儿童参与提供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从传播专业知识的角度扩大专业实践。同时,发展和培养一批乡村教师,成立校本师资队伍,执行乡村绿化美化长期教育工作。组建以乡村村委会为核心,其他主体为辅助的协助队伍,协调儿童参与的各个环节,保证乡村绿化美化行动有序推进。

4.4 乡村绿化美化技能课程教学

为实现乡村绿化美化行动中的儿童参与,结合乡村素质教育,为儿童提供乡村绿化美化技能课程教学。乡村绿化美化技能课程是一项关注乡村儿童参与权利、培养儿童对自然和环境的审美意识、提升儿童自主实践和动手能力的的课程。该课程将技能教学分为循序渐进的4个阶段,即“认知-种植-造景-造园”。

表 1 乡村绿化美化技能课程纲要

••••••

5 乡村绿化美化技能教养式儿童参与方法应用———以长沙市蒲塘村绿化美化行动为例

5.1 蒲塘村概况

蒲塘村位于湖南省长沙市,面积为24.4km2,户籍人口5291人,以前一直是省级贫困村。村内森林资源十分丰富,2019年12月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认定为国家森林乡村。蒲塘村设村级卫生室2所,小学和幼儿园各1所,村民的日常生产、生活都很方便。

5.2 乡村绿化美化的对象选择———乡村庭院空间、校园空间

调查研究表明,乡村庭院空间是村民日常最主要的活动场地,乡村庭院不仅是农户室外日常休闲、生产劳作的空间,也是邻里社交的场所[62]。通过对蒲塘村儿童户外活动行为的调研发现,校园户外空间是儿童课间活动最为密切的空间,而在放学之后,儿童与住宅庭院空间的关系最为密切。乡村庭院和校园空间是乡村儿童户外游戏和活动的主要场所,乡村儿童对庭院和校园也反映出多种感知及诉求,有超过50%的儿童希望有机会参与到自家庭院和校园空间的绿化美化中,乡村庭院和校园空间成为了乡村儿童最为直接的参与对象。

图 6 蒲塘村儿童放学后经常性活动场所饼状统计图

图 7 蒲塘村儿童户外空间参与意愿饼状统计图

5.3 乡村绿化美化技能课程教学实践

蒲塘村横山小学的乡村绿化美化课程教学正式开始于2019年12月,吸引了长沙自然资源规划局、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长沙规划与勘测设计研究院、湖南中规设计院等多家单位及机构的人员参与进来,组建专业师资队伍,为横山小学三、四年级儿童提供乡村绿化美化基础知识教学和技能培训,组织开展了10次课程教学与实践,关注理论教学与参与实践紧密结合,引导儿童积极参与乡村庭院空间及校园空间的绿化美化。

以技能教养式儿童参与方法的乡村绿化美化行动启动以来,受到了蒲塘村小学、儿童家长及村委会的全力支持和一致好评。在此期间,通过学校、村委与留守儿童的紧密接触,开展乡村绿化美化技能教育,使很多孩子养成了栽种花草树木的习惯。儿童家长也逐渐加入到乡村绿化美化行动中来,从回访调查结果发现,经由儿童影响家庭带动成人参与,已经有许多农户对自家庭院进行不同程度的绿化美化,村内绿化美化效果渐渐提升。

表 2 乡村绿化美化技能课程内容

••••••

6 结语

推进我国乡村绿化美化行动,提升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是全面实现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乡村面域广,单靠项目式环境治理很难全面提升绿化美化效果。乡村绿化美化最大的受益者是乡村群众,最强大的行动力量也是乡村群众,应充分发挥公众参与的积极作用。以乡村绿化美化技能教育,培养乡村儿童参与环境治理的能力,不仅是对“乡村绿化美化”和“儿童参与”两大主题的关注,更强调以儿童优势视角创新乡村环境治理的公众参与方法,以儿童人际关系网络拉动群众力量,推进乡村绿化美化行动。结合技能教养法理念,构建面向乡村绿化美化行动的儿童参与方法,在促进乡村人居环境改善、实现儿童参与权、培养乡村儿童的景观素养、培植乡村绿化美化行动的社会资本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今后乡村绿化美化建设、儿童参与方法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经验。

【作者】李 进,雷 凯,张灵艳,刘 奕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

搜索更多有关“村庄美化绿化步骤:乡村绿化美化行动下的技能教养式儿童参与方法”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