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康师傅是哪年生产的袋装方便面:从农村小作坊到全球方便面巨头

人气:403 ℃/2024-04-27 04:46:49

他来自台湾,在大陆做生意经过三次失败,几乎赔光了所有本钱,五年之后却变成了一家规模空前的泡面生产厂家,一年能销售一百亿袋,在食品零售领域创造了一个商业奇迹。

他就是魏应州,他用一砖一瓦,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从一个乡村的小工厂一步步走到了康师傅的商业王国。相比于地产和金融业,他的创业之路要艰难得多。像魏应州这样从实业做起的创始人,成功之路更为艰难。

作为康师傅的创始人,魏应州是如何建造属于他的商业帝国的呢?

今天将带大家来了解一下康师傅的创始人魏应州,如何从小作坊做到领航全球方便面市场的?

魏应州所创造的康师傅品牌以及食品产业,对于中国人而言确实影响深远。几乎深入生活的角角落落,不论是外出旅行还是加班应急,都帮人们解决了就餐难题。

不仅是吃过方便面,喝过康师傅的饮料,知名的茶系列饮品也曾经风靡一时,属于其食品产业的德克士连锁店也打出了名号。这些食品充斥在人们的生活中,他的事业也如日中天。

相比之下,魏应州本人就显得十分地低调谦虚,没有过多地出现在大众视野之中,也很少会接受任何的采访。

大家在提到康师傅,上到老人,下到孩童,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位康师傅的创始人。

曾经与媒体访谈时,有人就对康师傅的一个销售额做了统计,转化为了一个更为直观的概念,康师傅一年卖出的100亿包泡面,假设将它们全部排起来,可以围绕地球37圈,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

在一切惊人的数字后面,饱含着魏应州和他的家人们的辛酸。

魏应州于1954年在台湾出生,现今已67岁。在80年代时,父亲就去世了,魏英洲和他的兄弟一起接手了父亲魏德和创办的鼎新油坊。这个鼎新油坊是他们的父亲,于1958年在台湾的一个小乡村里创立的。

在1988年大陆向台湾开放。台湾市场已经出现过度饱和,而那时魏氏兄弟经营的油脂作坊,虽然也是大力开拓市场,但是在台湾的发展也起色不大,生意惨淡。此时再想要在台湾市场闯出一片天,无异于是难上加难。

而此时,不想父亲的心血毁之一炬,也一心想做出成绩的魏氏兄弟,再三商量后,便让在兄弟里性格稳重,而且善于交际的魏应州,对大陆的消费市场做一个考察。

魏氏兄弟想要另寻出路,便带着父亲留下的工坊走出台湾,落户大陆,在内地创办企业。

于是,20世纪80年代末,魏家兄弟带着1.5亿新台币,来到大陆试水,打算开拓出一片新天地。一开始,魏应州走遍在江南北,在大半个中国留下了他的身影。通过他的考察,他发现大陆市场里几乎全是散装油,而相比之下,上等的食用油市场在大陆仍然是个空白。

基于这一发现,魏英行和兄弟们决定要在大陆开发这一空白市场。于是魏氏兄弟开始生产销售这个来自台湾的食用油,并营造了高端品牌形象,将其命名为鼎新清香油。

但是,出乎他们意料的是,这一鼎新清香油食用油的销路并不乐观。因为那时的大陆的平民百姓,远远达不到这个消费水平,他们推出的这一高端食用油对老百姓们而言,是一个奢侈品,就是一个要面子的东西。

当时的人们早已习惯了使用廉价的散装油,尽管这种高端的瓶装清香油质量好,可是其高达十几元的价格,对普通百姓来说,远远高出了消费能力,光凭高质量并不能激发人们的购买欲望。

于是,魏氏兄弟在大陆经营销售这种瓶装油,第一次以失败告终。但他们并没有放弃,而是选择增加了新项目,除了经销蓖麻油外,还开始生产蛋酥卷。

可惜的是,这次的新项目并没有带来好转,于是,他们第二次失败了。其原因和第一次的瓶装油大致相同,都是高估了大陆市场的消费能力,没有真正发掘大陆人们需要的东西,对产品定位不够准确,制造出来的商品远超消费者的预算价格。

从1989到1991年间,短短几年时间里,魏应州兄弟们即将把他们从台湾带来的这些项目资金,消耗殆尽,1.5亿元新台币,其中的一大半都打了水漂,此时的他已经不敢再做尝试。

正当他准备回台湾时,一个新的转机出现了,促使了魏应州想要做方便面这一产业。

那就是有一次魏应州出差的时候,正思索着下一步该如何走的时候,顺手用开水冲泡了一碗自己从台湾带来的方便面,这还是他为了应急带来的速食品,用以饱腹的。顿时,浓郁的香味弥漫了车厢,引起了不少旅客的注意。

身边的旅客们都用一种好奇的眼神,盯着他手中的泡面,还有人向他打听,列车上不断有乘客前来询问,在哪里能够买到这种方便面,当看到旅客们的疑惑时,魏应州突发奇想,茅塞顿开。

正是列车上乘客的这一疑问和举动,让魏应洲突然找到了商机,既然在大陆方便面有市场,那为什么不生产销售方便面呢?

回到台湾以后,魏应州立即和兄弟们开始商量生产方便面的事情,大家听了他在火车上的经历后,一致对这个项目表示赞同。

很快,魏氏兄弟开始研究做方便面的策略,他们的愿望是让火车上的旅客,人手一包方便面。四人刚开始制作泡面的时候,因为没有任何经验和技术,对这个领域可以算得上是一无所知,所以他们只能先自己摸着石头过河,做出来后,就在台湾进行试水。

可是当时在台湾的方便面市场里,统一集团可以说是龙头老大,趋于垄断。

而当时的鼎新公司规模不大,知名度也不高,所以魏氏兄弟生产的泡面根本就不受欢迎。

原本打算进军内地市场,在做了一番调研之后,他才知道,国内的方便面公司有很多,甚至连台湾的统一都在竞争。

可是他们坚信,方便面在大陆肯定有市场,又重新做了一番市场调研之后发现,当时九十年代初的市面上,进口方便面一包要五六块钱,而几毛钱的简易包装面又味道不佳,所以魏应州更加坚信,如果能做出好吃,而且价格在2块左右的方便面,一定会大受欢迎。

这一块巨大的空白市场,对于魏应州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他们斟酌一番后,决定把天津的饼干生产改成方便面,大力开发大陆的市场。

他们为了摸清消费者的口味,魏应州还在天津举办了1万人的试吃大会,经过几个月的不断探索,康师傅的招牌面红烧牛肉面终于问世,而其配备的纸质碗和塑料叉子,在当时也是一大创新。

1992年8月21日,康师傅牛肉面定价1块9毛8,一经推出就炙手可热。魏应州的首次订货会,所接到的订单,就能让他的工厂24个小时不间断,连续生产了三个月。

魏应州仅仅用了不到六个月的时间,让康师傅在京津一带,进入千家万户,一度成为方便面的代名词。

从1994年开始,康师傅就一直在扩张自己的业务,在广州、杭州、武汉等主要的大城市之间。建立起了自己的工厂,在国内已经构建起了一个成熟的销售网络。在康师傅公司正式投入使用的五年时间里,公司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由原来的一条生产线增加到了16条,工厂多达四十多家。

经过几年的努力,魏应州和兄弟们齐心合力,不断开拓新的思路,研发新的品种,康师傅在中国各个地区,有100多条生产线,年销售量达到60亿袋,成为全球泡面生产的佼佼者。并于1996年成功在香港上市。

然而,1992年时统一就进入了大陆市场,但在康师傅迅速发展的时候,统一却没有任何新的发展,所以,在1998年,统一的总体销售额,比康师傅要低了10亿。

面对日趋稳定的方便面市场,魏氏兄弟开始打算开发另一个饮食领域。可是天不遂人愿,他们计划收购美国德克士炸鸡,立志要在三年内成为中国西式快餐前三的企业后,却让公司陷入了巨大的困境。

让魏氏兄弟陷入危机的,正是随之而来的亚洲金融风暴,让他们刚完成并购的味全食品公司,股价一路狂跌,从70元跌至4.55元,一时间,鼎新集团资金链破裂。

为了不让自己苦心经营起来的食品王国付诸东流,四兄弟不得不忍痛出售康师傅30%的股权,就在日本三洋食品株式会社入股康师傅后,魏氏家族的企业才得以保全。而且在吃了味全公司带来的教训后,他们此后的步伐也更加稳健。

魏氏兄弟们重整旗鼓后,不断进军零售和餐饮行业,他们先后开发了多种新品种,还创办了“乐购超市”。

2004年,鼎新集团开始与世界500强的朝日啤酒合作,同时,全球排名第三的零售商英国TESCO公司,也加入鼎新集团,并购买了“乐购”超市一半的股份,鼎新集团逐步从家族企业转变为大型跨国集团。

一份小小泡面,却能创造如此大的价值,在不经意间,康师傅已经不是一碗红烧牛肉面能诠释的了,从一开始的一个小作坊,到现在的市值高达600亿美元,在这个食品帝国里,魏应州可谓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经过二十年的风雨洗礼,康师傅已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了人们出行、加班、出差路上必不可少的伴侣。在打开一碗伴有清香的泡面时,人们依然能感受到,魏应州的每一份用心和专注。

搜索更多有关“康师傅是哪年生产的袋装方便面:从农村小作坊到全球方便面巨头”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