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历史>正文

齐姓宗族历史简介:保定齐氏后人守护445载齐氏家祠

人气:424 ℃/2023-12-11 17:52:42

大曲堤村,距保定市区40公里,处于蠡县和高阳县的交界处,齐氏家祠伫立在这个较为偏僻的乡村,风雨飘摇中已过445载。这座看似古老甚至有些破旧的家族祠堂实际上大有来头,已被确立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齐氏族人为了让这所家族祠堂重振雄风,正在行动着。

齐红是蠡县齐氏家族始祖齐盖公58世孙女,也是负责处理家祠内外事宜的核心人物,她还有另一个身份——齐公祠文化传承大讲堂的主讲人。2016年她创立齐红工作室,从传统文化和心理学两个角度,为族人和周边村民进行良好家风家教的培育与传承。这座古旧的齐氏家祠,俨然已成为这方乡土的文化圣地。

齐公祠隐没乡村 飘摇度过445载

齐氏族人冒着生命危险保存下来的牌匾。

保定东南方向的高阳、蠡县交界处的大曲堤村,有一座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汉贤齐公祠,又称齐氏家祠,距今已有445年的历史。齐氏家祠原占地面积8.6亩,是典型的四合院建筑。

据齐氏族人介绍,汉贤齐公祠的历史向前可以追溯到西汉年间,是为彰显西汉大将军、险渎侯、关内侯兼河北道最高行政长官齐盖而钦命修建,世代享受祭祀。齐氏族人的始祖齐盖公早在西汉年间就建有齐盖墓,齐盖墓的遗址位于蠡县境内的五坊村。大曲堤村的原驻村民就是从五坊村迁过来的,而现在的大曲堤村里就有三分之二的齐姓人。

齐氏族人称,在特殊时期,齐氏家祠里的所有器物被砸毁、盗走,院内门楼和大门外的建筑被砸掉拆掉,将仅剩的几间空房改做织布厂。只有正殿上方匾额“齐氏家祠”,左右两侧的“泽流东海”与“庄严肃穆”这三块牌匾被几位齐氏族人冒着生命危险保存了下来。

虽然在战乱和特殊时期,齐氏家祠受到一些毁损,但是它仍然保持了建筑主体的基本完整,这在华北地区已属罕见。2001年,“齐盖墓”和“汉贤齐公祠”被河北省人民政府、河北省文物局确立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月底,实地走访这座百年家祠后,记者发现祠堂内正殿与东西配殿的房檐、房顶都已经十分破旧。由于年代久远,正殿房梁及房檐上的彩漆也已经变得斑驳。正殿门前的木头柱子从底部开始已有裂开痕迹,裂痕一直延续到柱子的半腰处。正殿内塑有齐公坐像一尊,左右两侧的墙壁上是反映齐盖事迹功业的壁画,壁画连同墙皮大面积脱落。正殿屋顶上摆放着四五排砖头,下面压着一块儿与房顶面积大小一样的布匹。

齐氏后人不遗余力齐心保护

壁画连同墙皮已出现脱落现象。

齐氏家祠虽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但事实上一直没有得到过完整的修缮。2015年时齐氏族人在宗族内曾发起过一次大规模的募捐,捐款共计20余万元。这些钱是族人们用来做抢救性的修缮工作的。

“2015年的时候我们对已经出现破漏的东西配殿的屋顶进行了翻修,2018年初春我们对漏雨已经很严重的正殿进行了遮盖和加固,并且对房顶已经垮塌的东西耳房进行了翻盖。”齐红介绍,针对家祠内部出现的房顶漏雨、房梁老化等问题,族人目前只能采取一些保护性的、抢救性的措施,比如雨季来临之前,垒些墩子来加固,在房梁弯了的地方、快塌的地方用木头把它支撑上。

“家祠内的东西配殿的房梁已经塌过一次了,我们家里人用木头把它撑起来了。”齐氏家族现任族长齐大维称,他们对家祠内部老化严重的地方没有选择重建,而是选择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固。齐大维说:“无论如何,不能让家祠倒了。”

“家祠毕竟已经经历了那么多年的风风雨雨了,我们族人现在对家祠的修缮并不是专业的,所以我们目前最需要的还是来自政府部门的专业修缮。”齐红从2012年以来一直在参与家祠内部的诸多事宜,从2015年开始正式担起祠堂外联的重任。三年来,齐红一直在联络修缮齐氏祠堂的事情,光是跑外联这件事,到现在为止齐红的个人花销已经高达十几万元。

除了对家祠建筑本身的保护,齐氏族人还一直致力于保护家族的文化,注重家族文化的传承。

“我曾拜访过我们家族内的许多老人,向他们打听家族内先辈们的故事,之后我发现了家祠里面有太多优秀的先辈,这些先辈身上值得宣扬、值得传承的东西太多了,我如果不把这些祖上传下来的优秀家风家教传出去,我都对不起齐家的先辈们。”齐红说,齐氏族人一直以来都在搜集祖先们的事迹,一直在整理着家族内流传下来的各种史料、文献,他们从未停止过用自己的行动传承先辈为他们留下的文化遗产。

大讲堂吸引2000族人和村民听讲

由齐红主讲的家风家教大讲堂。

蠡县南庄镇五坊村有一座建于金代承安五年(公元1200年)的碑石,碑石上的字迹多损毁,已经模糊不清。“在公元1200年之前就有了这个碑,齐建是我们的先辈,他的事迹是齐家家风家教的一个体现,我们的先辈身上就具有乐善好施、心系苍生的品质,作为他的后人,我们要将这样的传统延续下来。”齐氏族人告诉记者,碑文主要是讲,当时村子里闹水灾,官府不作为,灾民无以为生,于是齐建以身作则,邀约周边有财力之人一同开仓放粮,接济穷人。灾民听说有人乐善好施便都涌了过来,后来水灾过后,乡民为了纪念齐建,便为他立了碑石,供后人永世颂扬。

在当代,齐氏族人也一直延续着先辈的优良传统。5月19日是齐氏家祠第八期文化传承大讲堂开办的日子,上午不到9时,家祠的门口和院子里就聚满了村民。大曲堤村的村主任齐自彬告诉记者,每年的清明节、国庆节、春节等节日,齐氏族人都会在家祠内开办讲堂,进行家风家教传承,面向齐氏族人也面向村民们。正赶上农忙之时,所以这届文化传承大讲堂比以往人数少了些,“往期我们在家祠内开办这个家风家教大讲堂,光是齐氏族人就有近2000人参加,再加上些周边村民,那人可是太多了。”齐红称,往年的大讲堂办完以后,家族人还会办一个大型聚餐,有不少村民也会加入进来。

齐红经常为许多学校公益授课,传授心理知识。这期大讲堂,齐红用家族内先人的故事为例对台下每一对父母传授家教的重要意义,警示父母以身作则有多么的重要。

“我很愿意来听听,她讲的这些例子都是他们家的事儿,与孩子相处不是件容易的事,家教对孩子来说也很重要。”听完讲堂后村民们向记者分享感悟。

在家风家教大讲堂开讲前,曲堤镇初级中学的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家祠中“做客”。齐氏族人齐分良带领着学生们参观并为他们讲解了齐氏家祠的“前世今生”。

让传统文化脉络的根深扎于村落里

在农村得以延续的文化会使人们“难忘”乡愁,不忘家乡。农村是最纯朴的地方,也是最适合传统文化“常住”的地方。一份特殊的文化可以令一个村落别具一格。

齐氏家祠的存在便是让蠡县大曲堤村显得“特殊”的重要原因。齐氏族人心中一直有着这样一个梦想:除了让家族文化走出大曲堤村被更多人认知之外,齐氏族人更希望这一条承载着传统文化脉络的根,能够深扎于蠡县大曲堤村这个村落里,因为这里是齐氏家族文化、历史的起源。

“现在齐氏家祠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知名度也日渐提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齐姓人来寻根求源、认祖归宗。”齐红告诉记者,他们有齐氏家谱,由家族内的专人保管。齐氏族人设想,将家谱恢复完整,找到之前遗失的支谱,目的也是方便许多因为客观因素流落他乡的齐氏族人回家祭祖。“只要家祠在,历史就在,文化就在,齐氏就在。所以我们更要将家祠保护好,让这条连接着全国各地齐家人的‘血脉’不断流。”

一直以来,农村的经济、文化等方面较城市而言相对落后,大曲堤村也不例外。针对这一现状,齐红等齐氏族人一直在沿着齐氏先辈的足迹,朝着振兴农村的文化教育方向努力着。齐氏先辈,清末民初北京学界的泰斗齐树楷曾经放弃仕途,走上教育兴国之路。创办有“天津私立法政学校”、天津觉民中学、保定育德中学、北京八中的前身四村中学等多所学校。现在,齐红等齐氏族人一直没有忘记先辈教育兴国的理念,他们设想在大曲堤村内设立一所小学,以传授国学教育为主,一方面改变乡村教育落后的现状,另一方面也是延续传统文化的创新之举。

(燕赵都市报记者 李连成 通讯员 曾佳 文/图)

搜索更多有关“齐姓宗族历史简介:保定齐氏后人守护445载齐氏家祠”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