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我喜爱的长沙弹词分享,月琴声里唱真情,长沙弹词与益阳弹词

人气:216 ℃/2024-01-08 21:41:13

南宋淳熙七年(1180),长沙。夜未央,湘江北去,涛声拍岸。时任湖南安抚使的辛弃疾,与诗友泛舟江上,但闻琵琶琮琤。词人感慨万端之际,咏出一阕《贺新郎》,其中有句:“黄陵祠下山无数,听湘娥,泠泠曲罢,为谁情苦……愁为倩,么弦诉。”

“么弦”,即“幺弦”,为月琴、琵琶上的第四弦。这首词,可能是关于长沙弹词说唱艺术最早源流的记录了。中国说唱曲艺始于唐代,有人认为弹词的直接源头是宋、金、元时期的说唱艺术形式“诸宫调”。

湖南地区的弹词约成熟于清初同治年间,在清、民时期风行一时,主要流行于湘江、资水流域的长沙、益阳、湘潭、株洲、浏阳等地。旧时称“道情渔鼓”,简称“道情”——用渔鼓、筒板伴奏演唱的一种曲艺形式。“长沙弹词”,在1950年代以后才有此称谓。

清朝戏剧家杨恩寿的《坦园文录》里,记载长沙道情艺人张跛于同治二年(1863)演唱《刘伶醉酒》时的情形,“以鼓板唱道情”,“惟肖惟妙”。早期的道情,可以是一人弹月琴,一人以渔鼓简板和小钹击节的二人对唱,也可以是自由的单档,一人怀抱月琴自弹自唱,独成一台戏。当时的艺人们,平时多在城镇街头“打街”卖唱游,秋收之后串村说唱。直到1920年代中期,周寿云、舒三和等人才在长沙坡子街开启渔鼓艺人进入茶肆“坐棚”说书的先河。

1904年,清廷曾一纸禁令禁止艺人们唱游。原来,这与一部“反动”文学作品——同盟会会员陈天华著的《猛回头》有关。这部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作品,却是一部典型的散韵夹杂的弹词唱本。“拿鼓板,坐长街,高声大唱;尊一声,众同胞,细听端详:我中华,原是个,有名大国;不比那,弹丸地,僻处偏方。论方里,四千万,五洲无比;论人口,四万万,世界谁当……”警醒世人之语,句句铿锵,掷地有声。通俗生动的唱词,一时传遍四方,国难当头的民众甚为震憾,据说湘赣之间,三户之市,“虽目不识丁者,闻之皆泣下”。稍识字者都会念几句,故而让岌岌可危的清廷更加绷紧了神经。

长沙弹词使用的主要乐器为月琴。弹琴指法有“滚、轮、弹、拨、搓、按、扳、揉、打、滑”十字诀,十根指头轻重缓急互为配合,颇见功底。长沙弹词弹腔 “八板九腔”为主曲体,后发展出九板九腔,说唱讲究“说、噱、弹、唱、表、演”六路精通。

长沙弹词弹唱的曲目很丰富,多由章回小说改编。民国时期文人们创作弹词的热情很高,作品亦常见于报端。例如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长沙熊伯鹏就在多家报刊上发表弹词长篇两部,短篇215部。因用长沙方言说唱,语言诙谐风趣,总能博得满堂观众捧腹大笑。比如“脸上起了铜板锈,虱婆总有大半升”,“打不死的被打死,还得阳的还不得阳……九头鸟变了没头鸟,活阎王去见死阎王。”趣语连连,韵味无穷。

在湖南各地的弹词中,除了长沙弹词,影响相对深远的就是益阳弹词了。益阳弹词用益阳当地口语词汇说唱,乡土气息浓郁。但因深受长沙弹词影响,也有“益阳弦子长沙腔”的说法。益阳弹词的结构由“书头”、“道白”、“唱词”和“尾声”四部分组成,多以七字句为主,在七言基础上增减字数,产生节奏变化。

清、民时期,秋收或元宵灯会后,益阳弹词艺人们串村走户弹唱,庆贺丰收。节后转入更热闹的集镇,以“做街”、“赶洒”、“赶船”、“点棚”、“做寿”、“婚礼”、“奔丧”等形式卖唱,内容则是劝人为善,传播道德礼教。因此人们称弹词老艺人“怀抱月琴,口吐圣贤”。比较而言,益阳弹词更擅长柔腔和悲腔,旋律起伏不平,演唱者字正腔圆,只为直抒一腔情愫。

湖南地区的弹词在“文革”期间曾被禁唱,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春风又绿,可惜很快又被满大街的歌舞厅中的劲歌热舞所淹没。只有一些老辈“追星”族们还记得当年弹词老艺人们在台上抚琴时某一刻定格的神情,还记得当年茶肆里的哄堂大笑声和唏嘘叹惋声。

(文/赵海燕)

搜索更多有关“我喜爱的长沙弹词分享,月琴声里唱真情,长沙弹词与益阳弹词”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