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武则天为什么不传位给李唐?宰相杜景俭暗讽武则天阴阳颠倒

人气:375 ℃/2024-01-04 01:53:17

圣历二年(公699年)秋,神都洛阳的皇家御花园中没了春日的绚丽多彩,一片秋风落叶的景象。女皇武则天悠闲的漫步在这秋色之中。当她走到一棵梨树旁时,突然表情变得凝重起来,因为映入眼帘的这一幕,让她实在无法理解。一束鲜艳的梨花竟然在这秋风渐凉的季节里盛开了。

武则天当即传诏(制)在上阳宫召见宰执大臣。武则天拿着那束鲜艳的梨花询问道:“如今已是深秋,可园中忽生此花,不知是何吉祥之兆啊”。众大臣纷纷向武则天恭喜道贺,奉承的说:“陛下的恩德遍布于天下,即使花草也能感受得到陛下的恩德,所以这梨花才会在秋日盛开”。但时任宰相的杜景俭,却不认同这一说法。杜景俭说:“阴阳不能混乱,违反了就会有灾。冬天没有过盛的阳气,夏天没有过盛的阴气,如今已是深秋季节,却忽生此花,混乱阴阳。臣考虑陛下布政施令,是否有亏于礼法,如果有,那就是我们臣子的罪过”。

杜景俭这话说的已经很重了,他暗讽武则天篡唐改周,以一介女流之辈登上天子之位,是颠倒黑白、混乱阴阳。武则天作为一个出色的政治家,不可能听不出来杜景俭这话里有话。但武则天不但没有发怒,反而还赞扬了杜景俭,说:“卿真是朕的好宰相”。那么,武则天为何要这么做呢?要想弄懂这一点,我们就必须先了解一下杜景俭这个人。

杜景俭,冀州武邑人,为人刚正不阿,为官公正清廉。少年时应试中明经科而入仕为官,经过多次升迁,被任命为殿中侍御史,但一直是默默无闻。直到他出朝任益州录事参军后,开始闻名于朝内外。杜景俭刚上任,就恰逢隆州司马房嗣业被调任益州司马,可是朝廷的任命状还没到,房嗣业就开始在益州胡作非为,欺压百姓,甚至鞭打下吏。

杜景俭实在看不下去就出来阻止,杜景俭说:“您虽然受命担任此州司马,朝廷的正式任命状还没有到,你就开始急着揽一州之权,谁敢保证你是真是假呢?难道你不知道扬州之祸吗?”说完喝斥左右散去,房嗣业羞愧不已,只好作罢。当地百姓对杜景俭大为赞赏,为此还专门编了一个顺口溜:“录事心意与天通,益州司马折威风”,杜景俭从此渐渐开始知名。

后来,武则天念及杜景俭公正清廉,将其调至司刑丞担任司刑卿,与徐有功、来俊臣、侯思止一起专理制狱。武则天做了皇帝以后,实行酷吏统治来稳固自己的地位,来俊臣和侯思止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酷吏,专门制造冤假错案。而徐有功却是历史上出名的以死守法,公正清廉的大法官,经他办过的案子,基本上没有冤假错案。所以当时就有了这么一句俗语说:“遇徐、杜者必生,遇来、侯者必死。

武则天任命两个公正廉洁的人和两个专制冤案的酷吏共同掌管制狱,这样的人事安排看似很矛盾,但这恰恰是武则天的精明之处。武则天不仅需要像来俊臣和侯思止这样的酷吏来威慑那些反对自己的人,也需要像徐有功和杜景俭这样公正廉洁的人,来维护司法的公正,保证帝国的正常运作。简单点说,武则天的宗旨就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武则天要的就是这种颠倒黑白、混乱阴阳的效果。

当那一朵鲜艳的梨花在深秋时节绽放之时,杜景俭那一番阴阳颠倒的论调,正好迎合了武则天的政治基调,对于杜景俭来说阴阳颠倒是不祥之兆,对于武则天来说,这种阴阳颠倒的现象,正是自己女主天下最强有力的证据。所以武则天不仅没有发怒,反而赞扬了杜景俭一番。

搜索更多有关“武则天为什么不传位给李唐?宰相杜景俭暗讽武则天阴阳颠倒”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