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历史>正文

古代侦破手段之三谲术 古代侦破手段之三谲术

人气:458 ℃/2024-01-23 10:50:25

前两篇文章介绍了、古代侦破手段中的审讯方法-五听、和三种尸检技术。而这谲[jué]术是古代办案的获取证据的主要途径。

相对于复杂多变的案情来说,五听和尸检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不是所有案件都可以通过五听和尸检来找到证据,有时需要采取一些非常规手段来取证,在古代被称为谲术。

谲是欺诈、狡诈的意思,比如成语波谲云诡。但是用在侦破上就有所不同。宋代的刑侦典籍《折狱龟鉴》正式提出过,办案应该采取正谲结合的方式,并称“尽心君子不可忽也。”解释是尽心做事的人,不能忽视谲术的重要性。

谲术归纳总结为三种:一个是诈、欺诈;二是诱、引诱;三是挑、挑拨离间。

一、诈

其实就是用假话试探,让对方暴露隐藏的秘密。

郑克编著的《折狱龟鉴》里记载了一个故事。

北魏定州(河北)有一对兄弟,哥哥解庆宾,弟弟解思安,两个人本是军中士兵,因犯事被流放扬州。弟弟不想服役等死便中途跑路,哥哥怕担责任,就在城外找了一具无人认领的尸体,一口咬定这是自己弟弟,并声称弟弟是被人杀的。

尸体下葬的当天很多百姓都来围观。尸体的模样和他弟弟很像,围观群众没有看出破绽。这时、哥哥花钱请来的一个当地的女巫阳氏(类似跳大神儿、出马仙儿)在一旁添油加醋,称看见了解思安的魂,是被人杀害的,死得很惨。

此时围观群众对尸体的真实性,就确信无疑。铺垫已经做好,便诬陷一同被流放的两个军兵、苏显甫和李盖是凶手。苏、李两人被抓。

严刑逼供之下,苏、李二人被屈打成招,判为死刑。

行刑之前,北魏的太守李崇(时任荆州刺史)。来到扬州,听说此案后觉得有蹊跷,吩咐暂停此案,同时派两个人秘密调查。这两人都是跟随李崇刚到扬州,脸生、城内没人认识他们。

这么一天,两个密探就来到解庆宾家里对解庆宾说:“我住在北州,离你这有个一二百里地,前一段时间,有一个人从我那经过,并在我家里投宿。我发现他有点奇怪,就追问他来历,他说自己是被流放到扬州的士兵,叫解思安。”

看了看解庆宾接着说:“你跑出来在我这住,这事一旦漏了出去,我就得担责任,我得把你押送官府。他苦苦哀求我救救他,还说有个哥哥叫解庆宾,在扬州城里,嫂子姓徐。如果帮了他,哥哥必然会重金相谢。”

解庆宾听了此话,吓得惊慌失色,赶紧拿钱给两个人封口。

这两位密探回来后,马上向李崇汇报,李崇下令立即去抓捕解庆斌。

解庆宾知道事情败露,被人诈出了真相,也就不再狡辩全盘托出。两个受冤枉的士兵,苏、李二人被第一时间释放。几天后,解思安被捕遣回扬州。帮着解庆宾造假的巫婆阳氏,廷杖100。这桩荒唐案经李崇之手三天告破。

这个案子,李崇用的就是谲术当中的诈,是利用犯案者的心虚,用合情合理的谎话诈出真相。现代警察办案,也经常会用这样的方法。

二、诱

是用某种手段让嫌疑人上当。继而在无意当中交出证据。

明朝文学家冯梦龙(《三言二拍》作者)的《智囊》记载:“李靖为岐州刺史,或告其谋反,高祖命一御史案之。”

这是唐高祖年间,皇帝李渊收到一份御状。一位大臣状告李靖(哪吒他爹、大唐风尘三侠之一、《西游记》托塔天王原型)意图谋反。

李渊看了后心里非常矛盾,他既不信又不放心。因为李靖是李渊手底下的得力干将,即忠心又能干,大唐的版图能扩大到一千二百多万平方公里,李靖居首功。可李靖手握重兵,智勇谋略样样精通,如果真想造反危害太大。

所以李渊又有点心虚,权衡利弊之后,李渊就决定了派御史刘成,去千里之外李靖(时任岐州刺史)的驻地查明真相。

刘成向来对李靖非常尊敬,他知道李靖为人忠良刚正不阿,绝不会干谋反的事。同时他对那位告状的大臣也有耳闻,知道这个人擅长权谋,比较奸诈,而且平时对李靖比较眼红。所以御史心里头已经确定李靖是被诬告,他想证明李靖的清白,必须得想一个对策。

《智囊》载“请与告事者偕”,就是说出发之前,御史刘成请求李渊:“皇上,我对这个情况不太了解,希望告发者跟我一起去核查。”李渊同意。

刘成和告发者一行人赶往岐州,一路晓行夜宿,行至途中,突然这一日管行李的随从跑过来跟御史报告,状告李靖的状子丢了。

御史非常生气,以玩忽职守罪,下令把这随从绑起来用皮鞭抽打。

御史又做出很为难很抱歉的姿态,对告状大臣说:“我是奉旨来查案的,结果把您写的状子弄丢了,我是要掉脑袋的。但是您陪我办案,也得负连带责任,就不掉脑袋也要丢官罢职,我实在是对不起您,我死不足惜,却连累了您。”

告状大臣一听可吓坏了,赶紧问:“御史大人这可如何是好?”

刘成苦着脸、皱着眉喘了一阵粗气。把他拉到一边悄声说:“原来的状子不就是你写的么,你再重写一份,咱们就当这状子从来没丢,继续查案怎么样?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告状大臣想想也没有别的办法,利用在驿站休息的空当,又写好了一份状子交给御史。其实原状子没丢,御史回到房里,把这两份状子做了对比后。

马上下令:“把告状的大臣绑起来,回朝。”

回朝后,御史把两份状子交给李渊。李渊一看就发现了问题,两份状子上关于李靖谋反的陈述出入很大,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显而易见是捏造事实,对李靖进行诬告。

李渊大发雷霆,命人把告状的大臣押至朝堂上亲自审问,果然是诬告没错。李渊最终把这诬告的大臣判了死罪。

这案子采用了引诱的方法,让嫌犯在毫无怀疑的情况下主动上钩,主动交出证据,这是很高明的办法。

三、挑

通过挑拨的方式来分散犯罪团伙的凝聚力,达到互相指正,让他们内讧的目的。这在兵法上叫离间计,在侦破手段上,他有个专业的名词叫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这个词是1950年一个美国人提出来的。囚徒困境这个词出自一个案例。

有两个人共同作案之后,都被警察抓住了,分别接受审讯,他俩是见不着面的。

警察知道两人有罪,但缺乏足够证据,需要口供,所以警察想个办法,就分别对两个嫌疑犯说:“你们两个人都不承认,因为证据不足,可能就是判你们一年;但是你两个人要都坦白,那就各判八年;如果一个坦白,另一个抵赖,坦白的无罪、抵赖的判十年。”

两个嫌犯听了之后,心里都算计一番,因为见不着对方,所以他们各自算计的都是自己利益最大化。他们都怀疑对方会为了逃避刑罚选择坦白,同时他们也在想,即使双方都坦白,都被判了八年,也好过抵赖被判十年。

所以两个嫌犯都选择了坦白,各判刑八年。囚徒困境所反映的,就是人的自私和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它也考验了人在面对利益的时候是合作还是背叛。

虽然囚徒困境这理论,是五零年美国人提出,但实际上,我国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人用类似的方法破案。

南北朝时《柳庆传》记载,南北朝时期,后魏雍州境内广陵县,有个姓胡的人家,户主叫胡纳忠,是世家大户家财万贯。

一天夜里胡家被一群蒙面劫匪洗劫一空。这属于特大抢劫案,衙门接到报案之后,马上展开大规模搜查,可查了很久也没查到劫匪踪迹。为了尽快结案,这糊涂县官把失主的一些邻居抓来,称他们都有嫌疑,便都关进大牢,想草草了事尽快结案。

胡家的邻居根本就不是劫匪,所以人人都喊冤,涉及的人数很多,这事越闹越大就传到上一级州政府里,后来雍州别驾柳庆接管了这个案子。

柳庆是历史上有名的破案高手,有关他破案的故事,在很多古籍里有记载。有些文言文故事,甚至都写进了语文课本成了范文。当时的雍州刺史就是看中他的破案能力,才派柳庆调查此案。

接手后先是亲自审问了胡家的邻居,一审就知道这些人是冤枉的。就连受害者本人也不相信是邻居所为。邻居们立即释放。

柳庆仔细研究了一下犯罪嫌疑人心理,他认为这些劫匪虽然很多,但是是乌合之众,彼此也不是一个凝聚力很强的团伙,彼此没什么交情和信任,如果对他们进行挑拨,很有可能会造成人心涣散互相告发。

于是柳庆用罪犯的口吻写了一封匿名信,贴在县衙公之于众。匿名信内容是说:“我与人合伙劫了胡家,可这些人鱼龙混杂,有些人根本不靠谱。迟早有一天事情会败露,我不想每天惶惶不可终日的活着。我想去自首,但是又怕自首被杀头,如果县老爷能答应、我第一个自首能免罪,我就来投案自首。我还可以检举揭发。”

第二天柳庆又命人贴出一张官府告示,宣称“政府郑重承诺,对带头自首的人,保证免罪不究。”落款盖上官府大印。

果然、没过几天,广陵一个叫王昝[zǎn ]吉的人来自首,随后又有缪复、于聪两人的检举揭发,嫌疑犯很快就全部落网。

此案就是通过挑拨离间,来制造猜疑,最终达到离间犯罪团伙的目的,和现代的囚徒困境理论如出一辙。

之前的五听、尸检,加上这谲术,是中国古代侦破技术的核心,而这些核心内容对于我们今天的破案,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搜索更多有关“古代侦破手段之三谲术 古代侦破手段之三谲术”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