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以及反思

人气:152 ℃/2021-08-24 17:16:25
【导读】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以及反思,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记承天寺夜游的教学设计以及反思是什么呢?《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通过记承天寺夜游的教学设计,一起探究苏轼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宁静豁达的情怀。篇一:教学目标1、朗读: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

记承天寺夜游的教学设计以及反思是什么呢?《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通过记承天寺夜游的教学设计,一起探究苏轼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宁静豁达的情怀。

篇一:

教学目标

1、朗读: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文章韵味。

2、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感悟: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4、迁移:看图写景抒情。

重点、难点

1、诵读课文、积累字词,学习写景方法。

2、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

四步读书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简介苏轼被贬黄州的原因和在黄州的主要经历,以及在此其间的主要文学作品。

二、师生互动,学习新课。

第一步:读顺课文

1、自由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节奏。

提示:1念/无与无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学生听录音

要求:听准读音,听出停顿和节奏,听懂作者的感情。

3、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第二步:读懂课文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注释,合作翻译全文,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理解句子的意思。学生译读,小组讨论;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分组抢答:

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念无与为乐者:思考、想到

2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3怀民亦未寝:睡

4积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5盖竹柏影也:原来是

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罢了

二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念无与为乐者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2庭下如积水空明

庭院中的月光像一泓积水一样清澈透明。

3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水中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那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不过缺少有像我们这样清闲逸致的人罢了。

第三步:读透课文

要求:引导学生从内容、结构、情感、写法等方面来深读课文,然后小组讨论交流。

1这篇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

明确:叙述、描写、抒情

2叙述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

明确: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地点:承天寺中庭

人物:“我”和张怀民

事情的起因:月色优美

3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从中可看出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

绘 景 修辞 作用 特 点

月色——积水空明

竹柏——藻荇交横 比喻 生动形象

如临其境 皎洁、澄清、透明

4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明确:“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5文中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明确:赏月的欣喜

贬谪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达观

6小结。

《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分享各种行业知识与经验、学习资源交流平台,知识让你的眼界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