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摄影技术论文

人气:407 ℃/2023-01-17 20:51:32
【导读】 电视摄影技术论文,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电视摄影是人类科技发展的重要成果,为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在的电视观众对节目内容和画面质量都有很高要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篇一浅谈电视摄影技术和艺术的要素[摘...

电视摄影是人类科技发展的重要成果,为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在的电视观众对节目内容和画面质量都有很高要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篇一

浅谈电视摄影技术和艺术的要素

[摘 要]电视是人类科技发展的重要成果,为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在的电视观众对节目内容和画面质量都有很高要求。作为电视摄像工作者,如何提高电视摄像技术,有效结合电视摄像艺术要素,拍摄出优美的画面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电视摄像技术;电视摄像艺术;技术要素;艺术要素

中图分类号:J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5-0383-01

电视画面是摄像制作的产品,它以色彩,动画,声音的形式向人们呈现了缤纷绚丽富有创意的世界,同时它也是电视语言的基本要素,是组成节目的基本单位。作为摄像工作者如何把前期的画面拍摄好,如何在屏幕方寸之间传递大千世界的众多视觉信息,如何使电视画面有高的技术指标和美的视觉效果,我认为应该在拍摄把握好电视摄像技术与艺术的几点要素,以及技术与艺术的融合。

1 技术要素

1.1 镜头要稳

镜头稳,是指拍出的画面平稳适度,推、拉、摇、移、跟、进、退都要稳。有的摄像者在运用摄像技巧时,没有起幅固定画面,开机就是推、拉、摇、移等动作或者没有落幅固定画面,推拉摇移尚未到位就嘎然停机。这样“起落不稳”的镜头,很难进行组接,原则上要求“动接动”“、静接静”,这样会给后期的剪辑造成很大困难。

1.2 重视移镜头

将摄像机架在活动物体上随之运动而进行拍摄,用这样方法拍摄的电视画面称为移动镜头,简称移镜头。通过摄像机的移动开拓了画面的造型空间,创造出独特的视觉艺术效果;移动镜头在表现大场面、大纵深、多景物、多层次的复杂场景时具有气势恢宏的造型效果;移动摄像可以表现某种主观倾向,通过有强烈主观色彩的镜头表现出更为自然生动的真实感和现场感;移动摄像摆脱定点拍摄后形成多样化的视点,可以表现出各种运动条件下的视觉效果。

1.3 构图要合理

把握好动静关系,在拍摄构图过程中,静态物体要有静感,而动态的物体要有动感,要有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的画面效果。比如:大海与正航行的军舰或轮船,让其前景带上静止的海礁,远近带上几只迎空飞翔的海鸟,这样的画面就比较和谐。注意画面的层次感,构图的首要任务是突出主体形象,要求摄像者处理好主体与陪体、主体与环境和背景的关系,以恰当的拍摄角度和景别,配置好光、色、影调、线、形等造型元素,以获取尽可能完美的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的电视画面。运用好均衡和对比,均衡主要是指构成画面各种因素在视觉重量上的均势。由于电视画面是运动的,均衡便呈现出动态,并和心理均衡交织在一起。画面中的均衡可分为结构的均衡和色彩的均衡;构图中的对比是以两种不同的造型手段,在画面上进行比较,是突出主体的有效手段。经常运用的手法有虚实对比、大小对比、影调对比和藏露对比。发挥好线条的作用,线条可以分为直线、曲线两大类,直线又可分为水平线、垂直线和斜线三种基本形式。例如在拍摄大地、海洋、湖泊、草原等时,常以水平线作为构图的主线条;拍阅兵的队列、高耸的大厦、参天的树木时垂直线条都会产生高耸、挺拔、刚直和修长感觉。

1.4 正确曝光

在进行电视拍摄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到能否正确曝光,曝光不足,画面阴暗不清楚,曝光过度,画面发白,画面没有层次感,所以摄像者要尽可能的评估环境中的光线,调整好摄像机的光学系统和电子系统,使拍摄效果接近现场的情况。

调整光圈有几种办法,一手动调整,这种方法比较精确,同事景物亮度的变化不会带来整个画面亮度的调整,二自动调整,这种方法快捷方便,但是不够精确。

如果超出光学调整范围时,可以使用电子调整,比如环境中的光源关闭,我们可以使用电子增益,但是这样做的同时也使画面的质量下降。在高亮度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电子快门。

1.5 色彩还原

在电视摄像中,色彩能否正确还原与两个因素有关,即白平衡和色温。

白色物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反射光线的颜色是不同的,而人的眼睛始终能够判定它是白色物体,那是因为人的大脑能侦测到环境色温变化并做出调整。但是摄像机就没有这么智能了,这是由于摄像机的CCD感光元件本身就没有这样的调适能力,白色就不白了发生了偏色,那么人们可以通过调节这种色温条件下的白平衡来还原白色。

色温不是光线的温度,而是光线颜色的一种标志,以开尔文温度K来表示色温,色温越高,光色越偏蓝;色温越低则偏红。一天之中色温是不均匀变化的,日出的时候1800K,到中午6500K,到日落2000K左右。在不同的色温条件下,必须要对白平衡进行调整,将白平衡调整到与环境色温相匹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色彩的正确还原。

2 艺术要素

电视摄像是一门艺术,有着自身的基本规律,这种规律就是摄像者在拍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一般原则。

2.1 突破平面造型

要突破电视画面平面造型的局限,创造出符合生活真实的立体的艺术空间,画面是平面,生活却是立体的,如何用平面的画面表现立体的生活,摄像工作者就要发挥摄像的艺术性,利用物体的远近、影调、线条在平面上创造出具有立体感的空间,人们对立体空间的感知是建立在对物体近大远小、影调近浓远淡、线条近疏远密的感知上的。

利用画面中物体的运动显现画面空间的纵深和立体感,这是电视画面发挥自身优势区别于绘画、摄影等其他平面造型艺术的重要特点。利用摄像机的运动,形成画面外部的运动,突破画面的平面造型的局限。运动摄像可以通过运动使画面直接表现纵向空间,而且摄像机的运动使画面景别和角度不断变化,使画面表现的背景空间不断变化,在一个镜头中出现对空间表现的多侧面、多层次画面,由此进一步打破画面的平面结构,使电视画面在屏幕上展现出一个多平面、多层次、富有纵深感的立体空间。

2.2 被摄范围的变化 不同的取景范围,可突出要表现的主体,同时也能去掉不需要表现的景物,在一个镜头中,通过景别的变化、摄像角度的变化,不断地改变观众的视点,从而改变画面的内容。取景的变化不仅直接左右着观众对被摄景物的观看范围,而且赋予人们崭新的视听方式。例如拍摄盛大******,要从空中、地面、主席台、人群中等各个角度拍摄,使观众从不同的视野和视觉方式感受盛况的规模和各种细节。

2.3 创新时间特性

通过电视画面创新时间特性,电视画面有表现时间的功能,能对时间进行扩展和压缩,通过蒙太奇组接所创造出来的电视时间更具有无限的自由度如,一朵花由含苞欲放到绽开只用几秒钟的时间就可表现。

2.4 拍出现场感

电视画面是通过直观的画面形象叙述情节、阐述主题、表达思想的。所以要善于通过形象画面来结构电视片,发挥电视画******体形象的优势。

电视画面可以准确、全面、细致地再现和表现人物的神态、情绪、动作,以及景物的形状、色彩变化等用语言文字不容易精确描述的形象,从而使观众容易产生身临其境的现场感。

2.5 注重同期声的采录

同期声包括人物现场声、环境音响、现场音响等多种声音和动作效果。生活中的形象是包含着声音的,同期声能够起到传递和增加画面信息量、烘托气氛表现环境特点等重要作用。在剪辑新闻纪实性节目时,插入电视画面同期声,可以增加画面的真实感,对新闻纪实类节目来说,同期声是重要的、极富表现力的创作手段之一。

总之,在电视摄像中技术是手段和载体,艺术是灵魂和精神,电视摄像技术和艺术并不是作为对立面存在的,二者并不抵触,总体说来,二者相互依托、对立统一、互相促进。在实际工作中,摄像工作者不但要了解手中摄像机的技术指标,同时还要掌握摄像艺术。拍摄主题的不同,手法也不一样,归根结底,不论拍摄电视新闻、电视专题,还是文艺晚会,摄像工作者都要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让观众不但了解信息,还能欣赏到美丽的画面。

参考文献

[1]彭菊华.新闻学原理[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7.

[2]胡立德.新闻摄像[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3]徐立群.电视摄像技巧―――图解[M].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2002.

篇二

摄影曝光技术研究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王冲1980,男,汉族,讲师,艺术硕士,青岛农业大学动漫与传媒学院,研究方向:摄影

第二作者:栾涛1975,男,汉族,讲师,硕士,青岛农业大学动漫与传媒学院,研究方向:影视

摘要:摄影技术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伟大成就之一,它凝结着无数人的心血,自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摄影术到今天,从感光材料到光学成像技术,从机械相机到今天的数码相机,无不昭示着时代的进步。然而无论是胶片还是数码,我们在拍摄的过程中总免不了要面对曝光的问题,而这一问题并不会随着新技术的变革而使得拍摄者在按快门的瞬间随心所欲,曝光技术的好坏某种程度上决定的一张照片的技术指标是否合乎要求。

关键词:曝光;测光;曝光失误

一、 关于曝光

光线通过镜头,经过快门,并且在底片上形成一个潜在的影像,这个过程我们把它叫做曝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首先得明确的是,光线来自哪里。其实这里讲的光线主要是指被摄静物自身的亮度,景物的亮度不一会产生不同强弱的光线,从而对胶片的“刺激”程度也就不同。从感光材料的性能角度来讲,无论是先前的黑白胶卷还是彩色胶卷,其基本的结构都是在片基上覆盖的化学感光乳剂,景物自身的亮度形成不同强弱的光线,在快门按动一刹那,光线穿过镜头投射在底片上,胶片上的感光乳剂在被光线照射的一刹那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新的小颗粒沉淀在片基上,这个过程是看不着、摸不到的。我们需要把胶片拿到暗房进行冲洗,在冲洗的过程中,曝光的部分被保留在片基上,未被曝光的部分会被药水冲洗掉,形成深深浅浅的影纹,这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洗胶卷。冲好的胶卷拿到灯箱下或者对着太阳光看,能看到一张张的“负像”,利用这个负像我们就可以在黑白放大机或者彩色放大机上扩印出照片来。这就是塔尔伯特发明的“负正系统”。随着数码时代的到来,今天我们所使用的相机基本上都是数字技术的相机,其记录影像的载体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感光材料由原先的胶片换成了今天的CCD芯片,影像的取得变得更加得心应手,那么是否曝光技术也变得简单易控了呢?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二、曝光的影响因素

首先,摄影离不开光源, 光源的照度决定着被摄景物的光照强度,从而产生不同的亮度,而景物的亮度除了光源强度之外还有自身对光线的吸收能力。不同材料的景物有着不同的反射率,也影响着自身的亮度。在我们摄影过程中,面对不同亮度的景物,由于其亮度不一,所以测光的数据也会截然不同。例如面对浅颜色的物体,相机的内测光系统就会自动的减少曝光,面对深色的物体,照相机就会自动的增加曝光。所有这些因素就构成了影响曝光的外部因素。

其次,照相机的光圈、快门也对曝光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因素,光圈就像水龙头,我们通过改变其大小来控制曝光的强度;快门速度也是控制曝光总量的重要因素,它的作用在于控制曝光时间长短,这个原理跟水龙头放水到原理一样。由此看来光圈与快门是一对相互制约的“亲兄弟”,它们的协同关系共同影响着曝光总量,通常情况下同一个曝光总量会有多种曝光组合,在实际拍摄过程中任意一个环节搭配的不合适都会对曝光产生影响。

另外,胶片的性质感光度在曝光的过程中也显得尤为重要,在数码相机问世之前,我们用的胶片有着不同的型号,其中一个关键的区别标准就是感光度的高低,通常情况下我们比较常用的感光胶片是ISO100的感光胶片,这是自然光条件充足的情况下最最常用的一种胶片,属于慢速胶片,但是由于其颗粒比较细,反差比较大,所以也是摄影者比较青睐的一种胶片。而感光度比较高的胶片被大量运用在新闻摄影以及弱光条件场合,由于其对光的敏感程度较高,在光圈一定的前提下极大的提高了快门速度,很适合新闻现场不用闪光灯的环境下抓拍,因此也有相当大的市场。时至今日,随着高科技的进步,数码相机技术革新日新月异,高感光度的设计为摄影创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创作空间,佳能5D3感光度高达2560,简直不可想象。但是高感光度的设置提高了快门速度,也显现了它的弊端,影像的反差变小、灰雾变大、颗粒变粗、影像的边缘不够锐利了,同时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运用高感拍摄也很容易造成曝光过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影像的质量。

三、关于测光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影响曝光的因素很多,光源、景物、光圈、快门、感光度,这些因素中无论哪个环节搭配的不合适都会对曝光产生严重的后果,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样来确定准确的曝光数据呢?

首先,测光的方法有两种:入射光测光法和反射光测光法。入射光测光的方法主要是通过独立式测光表来进行测光,这种测光方法的好处是测光表测得的是光源的照度,并且根据测量的结果来确定曝光数据:光圈与快门的大小。由于测光表直接测得的是光源的照度,所以不会受到被摄景物亮度的影响,测得的数据比较准确。而反射光测光法主要是测得的被摄景物的亮度,这种测量方法比较普遍,除了独立式测光表之外,照相机自身就具备这种功能,其工作原理很简单:拍摄的时候用相机测光点对准被摄景物,“半按快门”轻轻触动快门,不按到底就可以实现,但是这种测光方式的缺陷在于,由于照相机的内测光系统测得的数据是以18%的普通景物为标准的,一旦景物当中出现大面积的白色或者大面积的黑色就会出现测光失误的问题,比如拍摄白雪,由于测光系统的误判,它就会认为景物太亮,需要减少曝光,结果造成曝光不足白雪不白,同样道理拍摄黑色物体的时候,相机自动增加曝光造成黑色物体曝光过度黑色变成灰色,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有几个,第一种方法是:利用相机的曝光补偿装置增加或者减少曝光,拍白雪的时候增加一档或者两档曝光,拍摄黑色物体或者有明显阴影的物体的时候减一档到两档曝光。第二种方法是:找一个灰色物体接近18%反光率的物体进行测光,先用自动挡测量,然后记下数据把相机调成纯手动模式,重新把用自动挡时测得的数据输入相机进行拍摄。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在没有入射光测光表的时候,只有在两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得到准确的曝光,一种是被摄景物是平均反光率的物体,一种是景物虽然有深有浅,但是平均反光率是中等反光率。当景物当中出现大面积白色或黑色的时候就需要适当运用曝光补偿或者找一块灰色物体进行测光,实在找不到可以利用我们的手背进行测光,因为我们黄种人的皮肤发光率是30%,接近于18%的灰板的反光率。

其次,从测光模式选择上来看我们要学会选择合适的测光模式。照相机的内测光模式主要有中央重点测光、平均测光、点测光、评价测光等,针对不同的景物,我们可以有选择性的选取合适的测光模式,比如如果是拍雪景,平均测光就该慎用,要是画面中再有人物出现那测光模式的选择就更显得重要了。人像摄影在测光的时候可以选择点测光或者中央重点测光,因为通常情况下人物是画面的主体,拍人物特写可以选用点测光对准人物脸部明暗交界处的能够体现人物脸部质感的区域测光,拍摄全身像则可以选择中央重点测光以画面中央区域为测光标准进行测光。如果背景是一般性反射率的景物则可以选择平均测光。

数字技术的发明处处昭示着科技的进步,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不变的永远是技术和思想,一名摄影者想成为优秀的摄影人必须扎扎实实地把基础打牢固,必须能耐下心来学习、研究,一名新闻记者更是要有扎实的基本功才能真正做到“两翼齐飞”。

作者单位:青岛农业大学动漫与传媒学院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分享各种行业知识与经验、学习资源交流平台,知识让你的眼界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