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任剑辉合唱谐趣经典歌,任剑辉的唱腔艺术

人气:332 ℃/2024-04-10 09:39:01

对任何地方剧种来说,“四功五法”中的“唱”是最重要的艺术手段,通过唱腔所树立的音乐艺术形象也是最值得关注的,是次研讨会多位学者研究任剑辉的唱腔艺术。香港电台节目总监叶世雄先生在主题演讲《任剑辉唱片曲初探》中,深入分析任剑辉的唱片曲,从其数量、类型、质量剖析任剑辉的唱片音乐。香港电台收藏的中文唱片是东南亚区之冠,粤曲藏量(包括任剑辉的作品)更居世界首位。任剑辉唱腔有评论认为爽、清、脆,干净利落,毫不拖泥带水,自然而不造作,行腔运气浑然天成,随心随意。无论七字清、反线中板、滚花、南音、小曲都唱得字字清晰入耳,唱到伤心处,更真情流露,哽咽声只此一家,凄楚动人。唱激越的快中板、滚花下句亦火辣威猛,咄咄逼人,单听录音已感到她浑身是戏。

浸会大学语文中心高级讲师朱少璋博士的论文《依然声影梦氍毹——从〈紫钗记〉舞台录音谈任剑辉剧艺》,利用仙凤鸣剧团《紫钗记》舞台录音(1968)为主要材料,以任剑辉为考察中心,尝试透过对比分析,分析任剑辉在舞台上的曲式、节奏、发口及即兴等剧艺特色;并以此体现舞台录音/录像的在粤剧剧艺研究上的价值与作用。唱片版本是“净化”版本,灌录唱片可以翻录重录或加上技术剪接,即兴元素都会减到最少。而舞台演出却因着演员即场的状态和现场的种种环境变量,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往往夹杂一些即兴元素。由舞台表演艺术的第一手重型资料,可展开深入的粤剧舞台表演艺术研究。

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客座助理教授戴淑茵博士在其论文《任剑辉唱腔艺术:〈紫钗记〉舞台录音、唱片及戏曲电影三个版本比较》则进一步详细分析任剑辉在这部经典名剧中所表现的唱腔艺术。

戴淑茵博士另一篇论文《传统再造:由《帝女花》的反线中板看任剑辉唱腔艺术》,尝试从文献了解粤剧音乐中反线中板的演变,由历史的角度阐释反线中板的源流与发展概况,并集中分析任剑辉演唱粤剧《帝女花》的反线中板,考察各种变化,包括唱腔、伴奏音乐、字词的组合形式等,由此深入探究任剑辉唱腔艺术。任剑辉从不同流派的长处吸收过来,再融会自己的诠释方式,建立自己的个人风格。她吐字发音,非常清晰、准确,同时演唱时的叮板灵活运用,如提早在叮前落字,在底叮行腔,创造性强。而且,由唐涤生编写剧本的《帝女花》唱词典雅,结构工整,将中国唐诗宋词的结构带到粤剧中,发展成为“五言”或“七言”的唱词结构,营造粤剧音乐的“雅化”,及进一步成为“任腔”特色之一。

粤剧及曲艺界不可多得的全面名家王胜昆先生与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副教授张群显博士合作的论文《粤曲与粤语语音的关系:以任剑辉唱段为示例》,便是认为任剑辉的唱腔特别适合用作示例来说明粤曲与粤语语音的关系。

香港粤剧音乐研究学人李少恩博士通过他的讲题《〈十奏严嵩〉:任剑辉艺术展露与粤剧传承的意义》重温小武出身的任剑辉担纲主演改编自《十奏严嵩》的粤剧电影《大红袍》(1965),并从此剧目的唱腔,述说任剑辉在演艺最成熟的时期,独挑大梁,文戏武演,突破定型,重塑个人风格。

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仲立斌博士的论文《浅议任剑辉粤剧流派唱腔艺术》记述了“任腔”由学习积累到成熟进而达到高峰的过程,及其对现今女文武生唱腔艺术发展的深远影响。

搜索更多有关“任剑辉合唱谐趣经典歌,任剑辉的唱腔艺术”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