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小瓶7块钱的酸奶:36块一杯的茉酸奶都是谁在买

人气:109 ℃/2024-03-25 18:38:52

文/凯斯

编辑/杜都督

酸奶不大,创造神话。

这两天,茉酸奶新品推出前的价格调查问卷,问懵了很多人:

“您能接受一杯奶昔多少钱呢?最低68块,也可能是108块哦~”

虽然是“新品”、“猫山王榴莲奶昔”,但最低68的价格,连忠实用户听了都觉得荒谬:什么家庭,到底还要不要过日子了?

虽然很快茉酸奶很快大字报道歉,并且表示并不是所有品类都是这个价格。

但是仔细看看,哪怕是它的拳头产品,原创牛油果酸奶奶昔,价格已经干到了35。用同样的价格,你能在超市里直接拎着一整箱纯牛奶回家。

有网友吐槽说:“只有在每月发工资的那天,我才敢点上一杯茉酸奶。”

当各家茶饮和咖啡都在比着降价,茉酸奶凭什么反而越卖越贵呢?

比较贵,一般健康,但非常火

说实话,虽然茉酸奶很贵,但不妨碍它卖得好。

《每日经济新闻》报道说,现在开一家茉酸奶店,月销售额有机会突破40万;

截止到今年7月10日,茉酸奶的门店已经突破了1600家,且还处在快速增长阶段。

人们为啥喜欢喝茉酸奶?

有加盟商给出的解释是:因为它健康。

毕竟“酸奶“这个词和“健康”已经牢牢挂钩几十年,在更重视健康的后疫情时代,人们更是愿意为健康买单。

茉酸奶平均每天新增10家店,而且每家店开,前面就排满了几十号人。

年轻的白领们,捧一杯绿油油的酸奶,看一眼顶上的一大颗牛油果,啜一口凉凉的奶昔,脑内大概暂时就能冲淡掉早上加班时冰美式的苦,享用一丝生活的甜,吸一口“健康”的滋味。

不过点开茉酸奶的主页的产品介绍栏,一行广告语直入人心:

一杯奶昔等于一颗牛油果。

这行字就像梅杜莎的眼神,既是提示,也是诱惑。

首先,茉酸奶家的几款招牌产品,其实本质上都是奶昔。

但因为品牌名里带了酸奶,致使许多消费者下意识的以为,自己喝的是Blueglass的平替,是味道比较甜的健康发酵乳。

= 4开头的blueglass,被誉为酸奶届的爱马仕

不过虽然是奶昔,但茉酸奶加了牛油果。

众所周知,在减肥消费的世界观里,牛油果向来都是和健身餐捆绑出现的,已经是健康的代名词。

所以,几片漂浮在奶昔上的牛油果切,撒上一把据说可以让人快速饱腹,有减肥瘦身奇效巴旦木仁,一下子就把喝甜奶昔的罪恶感消解掉,谁说不是一种减脂对冲呢?

难怪在《每经》的采访中,茉酸奶的加盟店主会说,自家的产品很受都市白领和健身人士的欢迎。

其实,曾经有消费者在茉酸奶门店拍到奶昔的原料,其配料表前几位分别是水、葡萄糖浆、精炼植物油、白砂糖、全脂乳粉、麦芽糖浆;

关于奶昔里有没有植脂末的说法,现在茉酸奶官方也没有正面回应。

不过至少在感觉上,“酸奶(虽然不是) 牛油果 巴旦木仁”的组合,让茉酸奶天然给消费者营造出了一种“健康又好喝”的印象。

“什么健康不健康的,差不多乐呵乐呵得了。“

这也相当于迎合了当下茶饮类用户,“既要又要”的全新消费心态。

毕竟,以前大家喝奶茶甜饮要论杯,而现在则开始论“卡(路里)”了。

这届年轻人,既要又要

如果把新茶饮行业在中国的发展,分为上下两个半场,那么在“奶茶由几块钱进化到十几、二十几块钱”的上半场,大家关注的是“奶茶里有什么”:

这家的茶叶用的是什么云南的新品种,那家果茶放的水果要比别人家多.......

为了迎合这种“尝鲜”需求,各大新茶饮品牌就开始疯狂怼配料。

最终结果,就是:一杯奶茶,半杯配料,黏黏糊糊。

奶茶出走半生,归来还是八宝粥。

= 图片来源:小红书,是妹妹不是叔叔

各大品牌卷得昏天黑地,可消费者的新鲜劲儿正在过去。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以前看上去“特别满足”的全配料奶盖,现在是越看越觉得“油腻”。

这两年各种科普视频和文案铺天盖地,起手式就是:“你知道嘛,一杯奶茶的热量相当于慢跑xx分钟,相当于喝X瓶可乐......”

这些内容,成功地唤醒了消费者内心中的“卡路里焦虑”。

但另一方面,奶茶这玩意儿吧,不喝真的馋。

换季时的第一杯奶茶已经成了某种刚需,周五下午不点一杯奶茶,社畜则总感觉生活里差点儿什么。

又想喝,又不敢喝——在社交媒体上,年轻人开始追求一种乍看上去自相矛盾的消费方式,即:

我想喝奶茶,但我不想变胖。

于是,过去大家买奶茶是看新品推荐,而现在,有些朋友买奶茶则是直接查奶茶卡路里含量表,看看怎样“既能又能“:

一杯桂花乌龙43大卡,一杯青梅绿58大卡,一杯生椰西瓜118大卡......

= 图片来源:小红书,嘻嘻超可爱噜

年轻人把奶茶喝成了做算术题,算着口味最大化和卡路里最小化。

加配料则好像在做一场“如何把卡路里降到最低”的化学实验:

糖是加得越少越好,而冰要尽可能多加,因为这样可以稀释原本的糖。

每一种配料都有自己的卡路里数,稍有不慎就会点超标。

毕竟可能你好不容易把茶本身的大卡数压倒了50以下,结果一个波霸配料就把糖分全给补回来了……

= 图片来源:小红书,Holly的减脂日记

甚至有健康APP甚至还贴心的推出了“饮品随心配”的业务,让用户没事儿算着玩儿,做点茶饮的模拟训练。

然而,如果点茶饮只追求低卡,那最终调配出来的饮品就因为不甜而失去了灵魂,甚至可能会比中药还难喝。

所以年轻人最终寻求口感与健康平衡的结果,就是一类名为“刮油水”茶饮的流行,也就是“茶 低卡但带甜味的配料 冰”的组合。

说好听点叫“刮油”,说质朴点就是“蹿稀”。

有许多博主都表示,这种蹿稀水,喝完肠胃蠕动就开始明显加快,非常利于清肠通便,吃完火锅和烤肉后来一杯,十分养生。

虽然这种喝法到底科不科学,着实还有待商榷,但不可否认,它确实表达了当下消费者对茶饮的一种心声:好喝不胖。

于是,各大茶饮品牌开始了他们下半场的较量,开始在自家品牌的故事里,反复向外界强调:

我们家的饮品,又低卡,又健康。

茶饮品牌的下半场

在2023年做新茶饮,有些词汇,是一定要在宣传文案里被反复强调的:

0卡,低脂,无糖,无添加......

每一个关键词,似乎都在向用户灌输一种“越喝奶茶人越瘦”的心智。

然而当你打开具体的点单页面,又会看到各种新奇的代糖名:

甜菊糖,赤藓糖醇,罗汉果糖,这个说自己的甜度是蔗糖的300倍,那个说自己食用起来比白糖更健康.......

不同的叙事,相同的内核:

就算是不加真的糖,甜,也必须要是每一杯奶茶永恒不变的主题。

与之相伴,茶饮的配置普遍开始从“做加法”进化到了“做减法”。

奶盖越来越薄,配料越加越少,以前追求浓郁的沉淀,现在只突出一个“尽量清爽”。

浓郁的乳茶已然象征着卡路里爆炸,现在,低脂低卡才是当前茶饮圈的版本答案。

而果茶所用的水果,也开始由原本的“鲜榨大西瓜”和“一杯里放满X个大草莓”,变成了据说在通肠这块儿有奇效的“油柑”,算是对“刮油水”的一种官方回应。

为了健康,一类减奶盖,一类生产蹿稀水。

而另一类有已经超越了“做出好喝甜水”的境界,转而开始在自家的配料表里,加入了“燕窝”和“枸杞”,主打一个“喝奶茶求养生”。

所以在这种追求健康的消费风潮下,酸奶会成为当下新茶饮的新赛道,也就不难理解了。

作为燕麦的好伴侣,健身餐的常客以及白人餐的常用浇汁,酸奶已经牢牢地和“健康低糖”这样的概念贴合在了一起,成为精致生活的一种专属饮品。

就像深燃的一篇报道里,一位酸奶行业的从业者所说的那样:

“现在酸奶也是沾了健康饮食习惯的光。”

而在健康的刚性叙事下,酸奶饮品的溢价,便被制作他们的品牌们所无限放大。

像当下酸奶圈的“爱马仕”Blueglass,一杯酸奶能直接拉到45块钱左右。

而每一杯酸奶的前缀都长得惊人,直接把各种跟健康保养有关的Buff叠满,什么:

1000亿活菌,冷萃酸奶,分子爆珠,胶原蛋白肽,VC花青素......

仿佛你买来的不是一杯酸奶,而是一杯口服化妆品,每天坚持喝就可以养颜,皮都展开了。

当然,虽然这种叙事不一定是真实的,但却是相当受市场欢迎的。

比如去年刚成立的连锁酸奶品牌“王子森林”,已经拿到了千万级的战略投资。

酸奶已然成了资本的新宠儿,一如它之前的咖啡和奶茶,目前它正努力将自己,挤入到都市白领和精致中产的消费账单里。

Blueglass已经与做瑜伽裤的Lululemon展开了合作,而茉酸奶最近最近找到了特斯拉。

高昂的定价,似乎暗含兼顾了味道和健康,铆定了一批特定消费者对于新茶饮品质的需要。

但这样的情形,倒也是既视感强烈。

毕竟早在几年前,相同的故事已经被喜茶和奈雪这样的新茶饮,重复了好多遍,而这些品牌在2023年的今天,早已回归了他们本来应属的价值区间。

至于相似的故事,会不会迎来相同的结局,那答案,或许就只能交给时间了。

参考资料:

30多元一杯的酸奶,我快喝不起了,深燃

一杯酸奶68元你买不买?茉酸奶的“逆势高价”还能挺多久,每日经济新闻

搜索更多有关“小瓶7块钱的酸奶:36块一杯的茉酸奶都是谁在买”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