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最美教师摄影作品及文字展示:超越贵州师大摄影系学生给孙晓璐及展览总监

人气:210 ℃/2024-04-18 05:21:45

晓璐老师,秋安!

2022年秋,疫情肆虐贵州,我们学校深处其中,成为高风险地区。原本计划的平遥大展展览之旅不得不取消。贵州师大摄影系20级学生作品展《相宝山下》也只能委托外省老师们帮忙布展。

平遥大展开展前一天,手机上观看了《造就&超越》当代女性摄影展的预告,九位作者用不同的观念、视角、语境诠释这个纷繁世界,看完后我觉得挺有趣。第二天,在贵州师范大学摄影系三年级的网络课上(因为疫情,同学们已在寝室禁足隔离半月了)。我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作业,在手机上观看了《造就&超越》当代女性摄影展,然后每一位同学选择一位作者给她写一封信。由此来表达自己对这个展览的观点与看法。几天后,同学们陆陆续续的交来了作业,作业里虽有诸多表达不畅的语句,也有因为在网上观看不能放大作品的遗憾,还有学生们对世界与影像认知相对的局限性。但我想这是一次有益的尝试,更是同学们在身处疫情困境的特殊体验并与世界的交流的方式。

籍此,感谢平遥摄影大展及晓璐老师,策划了这样一场有意思、有观点、有态度的摄影展览。同时也向贵州师范大学摄影系三年级的同学们致意(一个月没见面了)。在如此艰难困苦的时刻,你们还坚持作业实属难能可贵。相信通过这一次的特殊体验,每位同学都会得到生命与灵魂的升华。

再次感谢张国田总监,孙晓璐老师及九位作者!

彭浩 2022年9月22日

于贵州安顺牛蹄关村

以下是贵州师范大学摄影系20级学生作业

您好曹雪琴:

《造就&超越》在这场以女性为原点为题材的展出中,出类拔萃的作品可谓是层出不穷,其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您的系列作品《让每一份母爱都被看见》。

您作为一位热衷于纪实类摄影的摄影记者,自零七年任《东莞日报》摄影记者至今。一三年开始关注女性及儿童题材,作品曾在连州国际摄影展上展出,并获得中国新闻奖摄影作品初评铜奖等多个奖项,作为一名女性摄影记者致力于宣传女性内容,我是尤为敬佩您的。

在您的作品当中,我看到了满满的母爱与温情。生育带给女性以无助、迷茫和恐惧,美丽与自信随之消亡,通过镜头,我们没有看到她们那美丽的容颜和曼妙的身姿,但满满从容和理智从每一张照片中溢出。这是当代女性应该具备的强大和自信,不止于表面的美丽,而是从内心深处散发出来的从容和理智!

石志高 (贵州师大摄影系三年级学生)

你好,汪雪涯老师

正如汪老师所说的,她多年来坚持像写日记一般记录着身边的点点滴滴和印象中江南人家的小桥流水。这些影像是她与家乡的絮絮私语,也是她横站在现实与梦想夹缝中关于自我的双重解读。

这是很打动我的地方,摄影无非就是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然后记录生活,没有过多的功成名就,没有利益纷扰,只是简简单单的记录身边的所见所闻。

也正如汪老师照片所表现出的心平气和,沉静内敛地感应山水呼吸,倾听草木风吟,参触世俗尘情。真诚的东西最能打动人, 平静惬意的照片,也拉起了我对儿时小桥流水人家的回忆。

虽然只有几张照片,但是却很给人极强的画面感,仿佛眼前即刻出现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河,上面架着一个小桥,两旁是乡村房屋,安静的田园风光扑面而来。

这组作品让我不禁想到了辛弃疾的《蓦山溪·小桥流水》中说到的:

小桥流水,欲下前溪去。

唤取故人来,伴先生、风烟杖屦。

行穿窈窕,时历小崎岖,

斜带水,半遮山,翠竹栽成路。

一尊遐想,剩有渊明趣。

山上有停云,看山下、濛濛细雨。

这种细腻柔软的照片风格,或许也是本次女性展中很具女性特色的地方。

崔天云 (贵州师大摄影系三年级学生)

尊敬的曹雪琴老师,您好!

我是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摄影系的李洪先同学,借着上网课的平台,让我有缘看到您的作品,关于您作品的理念,我有着相应的理解。

关于母爱这个词,我们可能从小就接触着。小学、初中乃至高中,让我们写过很多次关于母亲、感恩的作文吧。以前还能侃侃而谈,现在发现,我已经不敢描述母爱了,怕把她描述的太渺小了。不禁鼻子一酸.时间夺去了父母的青春,让他们的身体衰老、观念落后、记忆减退,甚至会变得邋遢,不能自理…这些都是父母为我们毫无保留的付出所留下的印迹,而现在我们也快步入这个角色。

产伤,一个陌生又熟悉的名词。孕育新生命是女性普遍会经历的一个阶段,在这个过程里产生的伤害,或多或少都是女性要承受着的,没当妈妈以前谁还不是一个小仙女。妊娠纹,肉松弛,身材走样,产后修复,更严重的还会在生产过后留下很多隐疾。很多挺不过的妈妈都会得比较严重的抑郁症,而这个阶段,能理解的人很少。挺过来的呢就开始了往后余生中没日没夜的带娃生活。往往失去了自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只为子女茁壮成长。剪断的脐带,用力关上的门,我用一生跟你告别,你却在用一生跟我说“路上小心”。我只能说,得让每一份母爱都被看见,母爱不是最伟大的,确是无可替换的。

李洪先(贵州师大摄影系三年级学生)

妍老师,您好!

我是来自贵州师范大学摄影系的小张同学,很荣幸能够和您一起分享今日看展的心得。造就&超越一展中,策展语里说道:造就,是时代和社会对女性精神、女性情怀和女性风貌的塑造和成就。超越,是女性在历史的更迭中完成的自身成长与蜕变。

其实,在我们的传统文化生活中这两个词我觉得更多都是用来形容男性的,很高兴,这次邀请了我们更多的女性同胞们来进行该主题的展现。也证明了女性同胞们的造就和超越是不可泯灭的,您的作品《膨胀的波浪》,让我感触很是深刻,作品名字很有深意,“乳腺癌”是一个女子一生都逃不过且都具有的隐患疾病,有一生不受疾病折磨而终的,也有年纪轻轻而被迫手术的,这些都是在女性身上能够得到体现的,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只能说现代的我们会更加幸运罢了。通过这件事情上也体现了人们的造就和超越呀,古代的时候,如果真的发现了,但没有检测的东西,只能依靠中医调理,而现在发现了,我们医疗设备发达,还可以治疗,在一定程度上的硬件设备中我们超越了,在思想上,对自己的身体进行检查更加注重,这也是一种超越,而成就,则是成就了更好的自己。

女性在现代的社会生活中,并没有像以前那样,而且在接受更好的教育,对社会负责,对自己负责,以前很多人总是对女性抱有一定的偏见,但是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在逐渐的造就和成就自己。

您的展览读者 张仕丹(贵州师大摄影系三年级学生)

黄于芹老师好: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段属于自己的芳华,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段刻骨铭记的青春,只有经历过岁月的洗礼,才能沉淀美好的芳华 。愿芳华永存,一路芬芳。”——《芳华》

流星划过天际,留下了耀眼的轨迹;蝴蝶嬉戏丛间,彰显了春天的美丽。逝水东去,带走的是岁月的洗礼,带不走的是沉淀的芳华。酸甜苦辣的青春,滋味杂然,却又回味无穷,人生的‘大餐’需要细细的咀嚼,每一口都是对青春的珍惜与思念。都说人间有多少芳华,就有多少遗憾

“芳华”大概是每个人青春最美好的样子是如歌的岁月,如诗的光阴如梦般消逝,如酒般沉醉。当我们回归庸常的生活也喝粥,也喝茶有烟火,有清凉自在与喜悦相伴每一天都芳华无限。唯惜今夕,不悔几夕不负相遇,不负时光所以便有了“遇见芳华”。

刘朝永(贵州师大摄影系三年级学生)

亲爱的潘思佳:

你好!我是贵州师范大学20级摄影系的罗会,通过照旧与造就与超越这次展览中,我很喜欢你拍的作品《当代新风景的自然狂欢》,我自己也是很喜欢拍风景的一个人,你的作品能让我感受到生命在疯狂的生长,不会因为某种因素去改变,在这个被现代化建筑所统治的世界里,很难再见到如你作品所展现的画面,这些绿植让建筑看起来更加生机勃勃,富有趣味,从整体上看,可能不太美观,但却在视觉上给了我们震撼刺激的感受,画面中,植物始终保持不屈的姿态,冲破层层阻碍也要生长,持续绽放生命的光彩,解放着我们人类的天性,唤起对原始生长的怀念。生长是生命的本能,画面中的植物不管外界环境是多么的艰难,都要继续生长,这寓意着,我们要积极乐观的看待生活,体现了生命的鲜活和任性,不惧风雨不惧艰辛,顽强不屈,向死而生,突破层层阻碍,最终活下来。

罗会(贵州师大摄影系三年级学生)

黄老师,您好!

我是来自贵州师范大学摄影专业的姚佳琦,也是您这次作品忠诚的读者,《芳华》让我感触良多。

在我理解的摄影的意义更多的在于记录时间记录以往的美好回忆,我之前拍摄过同一个街道的四季景象,拍照其实很累,但每次都想多拍点再多拍点就想多留住一些美好的画面和瞬间,因为,不知道哪一天就要面临告别。

黄于芹摄影老师拍摄的《芳华》记录了高三毕业女生的点滴回忆,您说“照片最突出的就是拥有不断唤醒人们对过往回忆的功能”还有:芳华就是芳香的花朵,美好的年华,在时间长河里,芳华记忆会显得沉重、不舍,但却永远不会被岁月所消蚀,日久弥新地珍藏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打开照片而让人回忆过往回忆甜蜜和经历的苦难,但都很珍贵,照片周而复始地使人念念不忘。 所以我们所有人的种种都不是昙花一现,虽然时间匆匆流去,但这些旧照片真的诉说着当初的芳华当初的绚烂。我永远为这些东西感动!

姚佳琦(贵州师大摄影系三年级学生)

尊敬的黄于芹老师:您好!

"芳华顾名思义就是芳香的花朵,美好年华,每个人都在属于自己芳华。"

在这众多优秀的作品中,被你的的《芳华》所吸引,作品很美,但我看到的不是作品中的构图或者是色调,我看到更多的是回忆。

回忆起刚进高中时的陌生,在一个陌生环境里手足无措时的自己;回忆起与新朋友无数的八卦和话题;回忆起早上六点半宿管阿姨叫起床的哨子声;回忆做早操是拥挤的厕所;回忆起中午快放学时是吃饭还是洗头的小纸条;回忆起下午篮球上阳光的男孩子们;回忆起周六下午不穿校服的班级;回忆起拍毕业照那天正在收拾打扮的整个寝室;回忆起最后一次交卷的解脱。

明明就是昨天发生的事情,转眼都成了回忆,只留住了一张照片。很多东西都没留住,很多人后来都没再遇见过,很多要好的最后成了点赞朋友圈的好友!

这是曹于芹老师作品给我带来的感受,说不出作品的好坏,但给我的感觉就是很喜欢!

此致敬礼!

尹鹅梅(贵州师大摄影系三年级学生)

黄老师好:

我们都有一段美好的青春,可是多年以后你是以什么来回忆自己的青春呢?是在自己的记忆中,还是一张张照片。摄影的意义在于记录生活,定格美好瞬间,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多记录,在以后,我们有可以回忆的东西。就像作者说的一样:“芳华顾名思义就是芳香的花朵,美好的年华,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芳华,或许在时间长河里,芳华记忆会显得沉重,不舍,但永远不会被岁月所销蚀,日久弥新的珍藏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照片将会不断唤起我们的记忆,我们看到照片时总会想起当时的快乐吧。

秦盛(贵州师大摄影系三年级学生)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记得做开始学美术的时候我的老师就经常给我说,“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最初对这句话没有任何的理解,只知道艺术源于生活,而不知怎样高于生活。直到在贵阳板桥艺术村看见了那一张张贵阳曾经街道的照片。那一张张的老照片与如今生机蓬勃高速发展的贵阳放在一起就像是无形之中讲了一本无声的故事,续写着这一路发展的心酸与成功后的喜悦。

但就像摄影作者潘思佳说的那样,“如今人类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人类痕迹入侵自然,而自然界中的植物同样剧烈反作用与社会产物。”大自然的生命力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他可以承受万千的动植物,却也禁受不住无止境的破坏,现如今的社会提倡绿色、和谐、可持续发展。让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尊重自然爱护自然。

刘涛(贵州师大摄影系三年级学生)

你好!

我是贵州师范大学的一名大三学子,专业摄影,我们学校所在的地方是贵阳,这已经是贵阳已经不知道封了多少天了,因为口罩原因,我们上的网课,您的作品和其他老师的作品都在网课内容中,我看到你的作品时,没想到您还能这样诠释这样的场景,“山水之前,我们的栖息地,我们生活的需要,被破坏,你拍的两个车叠在一起,我第一时间想到车祸,想不到那么深,居然和我们环境污染有关,还有后面您还提到了因为污染或者居住的改变,从而不见的山川河流,和山村老树离我们远去,您想到的是传统文化,精神血脉,和对以前故乡的思念,真是勾起了我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何飞雪(贵州师大摄影系三年级学生)

屏幕前的你,是否也通过这组作品看到了热烈有绚烂的生命力呢?岁月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我们要做的事情绝对不是感怀光阴似箭,而是要不断提升自己,保持对生活的热爱。

没有人不会变老,可却有人永远保持年轻,这份年轻并不是年龄,而是自己的心态。虽然我们大多都是普通人,也不曾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举动,但是我们的人生都有属于自己的色彩,摄影师也是通过这组作品,像我们展示了人生不同的颜色,安静沉稳的紫、激情热烈的橙,又或者是温柔治愈的蓝,无论是哪种,都是最独特的美丽。

关于过好人生,这是一件很难却又很简单的事情,我们阻止不了自己衰老的身体,却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面去做一些让自己保持年轻的事情,只要拥有一颗年轻、热爱生活的心,灵魂永远散发着勃勃生机,那么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小编建议这些。

1. 多接触年轻人和新事物,年轻人是新时代的产物,跟他们接触时能了解现在年轻人的想法,自己的想法也会更加超前;并且我们不能停止对于新事物探索的脚步,尝试去做一些年轻人该干的事情,比如健身、唱歌、购物等等。

2. 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每个人一定要有自己热爱的事物,只有我们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才会开心。这样也会让我们的生活态度更加乐观,无论是什么年龄段都应该保持这种状态。

虽然我们都是这个世界上默默无闻的普通人,但是我们可以做自己人生的主角,希望每个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们都能够永远年轻、永远保持热爱,在自己的人生里过得多姿多彩!

龙秋(贵州师大摄影系三年级学生)

在此次展览中,我最喜欢的是《霓虹》这个作品,作者是李悦,她出生于湖南17年毕业于南京传媒学院,获得艺术学学士学位,在此之后,她继续研读,于20年毕业于湖南大学,获得工业设计硕士学位。她的经历,单是听起来就让我认为她是一个有用坚定意志的人,90后的她喜爱摄影和插画艺术,喜欢通过这种方式去表达自己,《霓虹》是她这次转出的作品。

《霓虹》正好组作品采用了数字影像制作和手绘创作两者相结合的形式来完成,拓展出虚拟影像交互的实验部分,画面整体呈现给人一种简洁,清爽的感觉。这组作品拍摄于湖南安化县的一些乡野,在这些照片中不止有黑白,更有彩色,也就是霓虹。“能在云间游走也能在山间卧佛,能在乡野吹风,也能在城市霓虹。”这便是作者最初的想法吧。

原晓叶(贵州师大摄影系三年级学生)

黄老师好:

很高兴于本次平遥国际摄影展造就与超越展区中看见了您所拍摄的作品《芳华》,这一作品单从情怀上便可以打动到每一位经历过学生时代的人,这里陈列的每张照片都如同电影纪录的节选一般,以种种的元素深深打着我,每一副作品都抓住了那年芳华一瞬即逝的特点,吸引着每一位走过那段青葱岁月的人;黄女士,请你告诉我,以胶片的呈现方式以窗外树叶的光斑去渲染出我们那青葱岁月下的点点滴滴是有什么深意呢,用那窗外栅栏的阴影衬托两位学子借光交谈学习又是为何会如此打动我们读者如此的打动着我。

芳华易逝,而记忆长存,摄影的本质便是记录,记录于时间长河中截取一段图像并保存下来转化为不朽的视觉图像,以碎片化图像的呈现方式来在日后告诉我们“它”曾在过,这些作品中刺点并不寓于图像本身,而是他作为一个整体所透露出的那幻想中的岁月那梦中的乌托邦一般的岁月,单凭这点方可为“芳华”。

郭楷(贵州师大摄影系三年级学生)

To 潘思嘉:

潘老师您好

我是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摄影系的一名学生。今天彭老师带领我们线上观看了你们的展览作品。在众多摄影作品之中,思考以后,对你的作品有更加深刻的认识。特别是您的这个主题《当代新风景的自然狂欢》,主题明确又具有个性,好像与您本人的性格也相似。

整幅作品都是通过原始自然的生命力与现代建筑的结合,有一种亦新亦老的感受,能很好的让读者深思您的用意。用城市景观的样貌呼唤自然景观的重现,试图用看似平静的画面来呈现当代社会发展中的矛盾与冲突,能让我们在您的内心深处看到波澜起伏。在社会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获得了很多也迷失了很多,自身生存问题之外的问题更是值得深思的。非常感谢您,让我看到一个新的主题,使我对摄影包括对生活的认知更加深了一步。

孙尘若(贵州师大摄影系三年级学生)

潘思佳老师:

你好,很喜欢你的作品——《当代新风景中的自燃狂欢》。徜徉在这个光影色灵动变幻的世界,昨日的风,今夕的尘;开落的春花,卷舒的浮云;岁月的年轮,生命的过客;成长的足迹,感悟的思索;不经意间的回眸,上下求索中的执著。 无一不在瞬间化作永恒。流连在这灵与犀,精与神,错落有致的境地,感受的绝不仅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交流与牵引。 一幅幅照片,或博大,纤微;或愉悦,或沉稳;或雨雪霏霏,或云蒸霞蔚;或浆声欸乃,或灯影憧憧摹蔼,或雨泣花愁。 这是看得出的声音,听得见的色彩,闻得到光影。

袁宇杰(贵州师大摄影系三年级学生)

几个摄影老师当中,最令我有感悟的是王妍老师的作品。

她出生于河北唐山,2014年-2017年成为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摄影专业。她的作品《膨胀的波浪》通过乳腺钼靶影像的方式来呈,不同大小的黑色钼靶静静躺在白色托盘上,让我知道原来女性乳房形状是不一样的。而造就和超越女性展览,则让更多女性更好的认识自己,其他人没有想到的,王妍老师用独特手法展现了女性生理构造,不断去超越不断去摸索。

据统计,全国每年女性因乳腺癌死亡约7万人,而现在医疗科技越来好,许多女性因不注重乳房而错过最佳医治机会。她用自己独特的手法与社会发生联系,赋予医学图像以新的含义是造就,来提示女性关注健康并让身体发声,让公众了解乳房背后的真相。

邹利平(贵州师大摄影系三年级学生)

写给汪雪涯老师:

我是来自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摄影专业的樊璐,看了您的作品《木木凡》使我感触良多。您居住在浙江西南边的小县城 ,我虽然未曾去过那处小城 ,但是在您拍摄的作品中, 我仿佛身临其境,体验了来自那里的风土人情,人文情调。

看了您的作品后我谈不上完全读懂 ,但是您在风土自然里的心平气和以及对周遭事物的沉静理解 ,我都能深刻的感知您对家乡的无限解读和深刻爱意。不论是世俗陈情还是柔山绿水我都在您的作品里得到了解答。

这次的《造就与超越—当代女性摄影展》中,您的作品让我看到了以女性的视角,以您的视角 ,对自我与社会、自然关系的表达 ,您用一个“梵”字概括自己, 也用“梵”让我重新定义真实。

樊璐(贵州师大摄影系三年级学生)

感受:

看了那么多组作品,唯独对《芳华》感触最深。“多希望有一天突然惊醒,发现自己在一节课上睡着了,一觉醒来还在高中的教室里。老师的粉笔迎面而来砸到你的脸上,提醒你,上课不要睡觉。你告诉同桌,说做了个好长的梦。同桌骂你白痴,叫你好好听课。你看着窗外的球场,阳光洒在脸上,一切都那么熟悉,一切还充满希望!”

18岁,我用感性品味世界,用理性主宰生活。那些飘散着花香的往事就交给风吧,那些深深浅浅的情愫就交给海吧,那些一闪而过的风景就交给森林吧。时光的沙漏还在顾自流转,脚下的征途还等着我策马扬鞭,世界的未来还需要我接力操盘。初心不坠,韶光不废。 梦想要飞,青春万岁。

杨飞飞(贵州师大摄影系三年级学生)

在本次课程中,在彭浩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云观展了“造就与超越”这个展览。

在展览中,让我内心最有触动的是李悦老师的作品,在黑暗无色彩的空间内通过动画虚拟的形象为摄影带去了一丝生机,就像我们在觉悟的那一刻内心生长出来的嫩芽,鲜绿且强烈。

对于女性展而言,它并非是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结果,而是对于鸿蒙初开时混沌状态的呈现。在探索摄影的过程中,每个人的观念都在不断的改变,这种改变,通常是基于自己的成长背景、对世界的认知以及个性所决定的。也因此,当摄影的形式元素被剥离时,它最终是我们借助影像来表达自己的态度与价值观。

换言之,我们从女性展中看到的,不仅仅是女性对于自我与社会、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表达,也是我们的活动与认知面对变化之中的中国,乃至于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全新的挑战与机遇。 我们更要抓住这种机遇,成长壮大自己的内心。

周嘉璐(贵州师大摄影系三年级学生)

黄老师,您好

我是来自贵州师范大学摄影系的胡同学,很荣幸能够和您一起分享今日看展的心得。

摄影是真实映象瞬间的定格,它的这个特性就注定和其它的艺术有着本质的关系。摄影是一瞬定格了永久,摄影的魅力在于它的真实。

在平遥国际摄影展造就与超越主题中,引发了我对芳华这两个字的思考,芳的意思是指花草的香气,引申是美芳华是形容十八九岁正是处于花季年华的女子,像花一样的年华。一代人芳华已逝去,青春早已经是昨日黄花了,那些青春岁月一去不复返。美好的年华每个人独有属于自己的芳华,也许芳华会显得沉重酸楚,但不为岁月所消蚀,不被命运所研磨,不因贫穷而压抑,不以富足而骄逸,不会随追逐而淡漠,日久弥新珍藏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使人回味无穷。

胡媛媛(贵州师大摄影系三年级学生)

潘思佳你好:

自然是那样的广阔,它包容着我们,也滋养着我们,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与自然的关系也越来越引起我们的重视,在未来,我想我们将一同向前发展。

《预见下一代自然》是荷兰哲学家薛尔特范曼斯佛特的全新力作,作者从哲学、历史、生物等不同的视角向广大读者讲述科技与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引领广大读者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思考自然和人类的未来。人类的历史并不漫长。但人类的确是与众不同的生物,他们在生存、进化的过程中,不断适应环境,也在不断改造环境。人类从学会使用火、使用工具,再到农耕、放牧、渔猎的产生,人类与自然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化。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和谐的,但有时也是矛盾的,地球变暖、环境污染、物种灭绝……这些问题都是人类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与自然之间产生的矛盾。越来越多的人们在讨论、在行动,为的就是守护自然和保护环境,这也无疑是人类进程中的必然。

在一次又一次的科技变革中,人类创造性的想法被物质化,手机电脑、智能电器、更快速的交通设施、更先进的医疗服务,数不清的科技发明以它们的可操作性、应用性,让人们从陌生到接受,再到熟悉,并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科技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状态。

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而科技是人类的一部分,科技拓展了我们的感官,发挥着我们的优势,它的发展影响着我们,也影响着我们的生存环境,人类在进化,自然也在随之发生变化,我们在这些过程中意识到,我们的科技正在为我们带来一种新的自然,这就是下一代自然。

人类的发展开启了下一代自然,但我们相信真正先进的科技会成为人类本性的一部分,科技与人类和自然将会在未来,达成新的共识。

王欣(贵州师大摄影系三年级学生)

曹老师好

纪实是高尚的充满着高级情怀的每一张照片都有着极致的意义曹老师的作品抓住了女性表达的很淋漓尽致。

迷恋光影,爱上摄影,热衷纪实类摄影。2007年任《东莞日报》摄影记者至今,十余年的记者生涯练就了理性分析和影像表达的能力。2013年开始关注女性及儿童题材,报道深入细微获得社会好评。

解元博(贵州师大摄影系三年级学生)

芳华顾名思义就是芳香的花朵,美好的年华,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芳华。或许在时间长河里,芳华记忆会显得沉重、不舍,但却永远不会被岁月所消蚀,日久弥新地珍藏干每个人的内心深处。而在我看来,照片最突出的就是拥有不断唤醒人们对过往回忆的功能。照片里的时间并非三维空间里的直线状态,我更愿意将其形容是一个飘浮着的瞬间,那些瞬间也定格着拍摄当下的记忆,周而复始地使人念念不忘。所以,我想通过摄影去呈现一段芳华记忆。

杜长文(贵州师大摄影系三年级学生)

潘思佳老师好

在所有作品中,潘思佳老师的作品让我深思,生命是春天里的花朵,在争奇斗艳中绽放光彩;生命是草原上的骏马,在纵橫驰骋中展现英姿;生命是清晨中的太阳在冉冉升起中释放能量。

在每个夹缝中生长的植物,是雨过天晴后的彩虹,坚强的生命力,让我无为不感叹,伟大的生命,不论以何种形式,将会在宇宙间永存。

在无人注意的夹缝中,那是生命的起点,默默无闻的成长,长成参天大树,在堆满垃圾的小山中,嫩芽破土而出,无论在多么恶劣的环境下,植物都能茁壮的成长,生命是多么的顽强,就像我们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一样,无论是多大的困难,我们也是棵棵不屈的小草,总有一天,也会成为理想中的参天大树!

聂霞(贵州师大摄影系三年级学生)

谈作者曹雪琴的作品,此次当代女性摄影展的作者之一

在这场以女性为原点为题材的展出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作品是《让每一份母爱都被看见》。

摄影师作为一位热衷于纪实类摄影的摄影记者,自零七年任《东莞日报》摄影记者至今,从摄影师开始关注女性及儿童题材,作品曾在连州国际摄影展上展出,并获得中国新闻奖摄影作品初评铜奖等多个奖项,作为一名女性摄影记者致力于宣传女性内容,在您的所以作品当中,我看到生育带给女性以无助、迷茫和恐惧。在生育过程中妊娠纹,肉松弛,身材走样,产后修复,更严重的还会在生产过后留下很多隐疾,很多妈妈都会产生抑郁症,在这个阶段很少有人能够理解,而后就开始了余生中没日没夜的带娃生活,会失去自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美丽与自信随之在自己身上找不到,在作品中我们没有看到那美丽的容颜和曼妙的身姿,但满满从容和理智从每一张照片中溢出,这是当代女性应该具备的强大和自信。

唐洪霞(贵州师大摄影系三年级学生)

芳华顾名思义就是芳香的花朵,美好的年华,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芳华。或许在时间长河里,芳华记忆会显得沉重、不舍,但却永远不会被岁月所消蚀,日久弥新地珍藏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而在我看来,照片最突出的就是拥有不断唤醒人们对过往回忆的功能。照片里的时间并非三维空间里的直线状态,我更愿意将其形容是一个飘浮着的瞬间,那些瞬间也定格着拍摄当下的记忆,周而复始地使人念念不忘。所以,我想通过摄影去呈现一段芳华记忆。看了那么多组作品,唯独对《芳华》感触最深。

“多希望有一天突然惊醒,发现自己在一节课上睡着了,一觉醒来还在高中的教室里。老师的粉笔迎面而来砸到你的脸上,提醒你,上课不要睡觉。你告诉同桌,说做了个好长的梦。同桌骂你白痴,叫你好好听课。你看着窗外的球场,阳光洒在脸上,一切都那么熟悉,一切还充满希望!

莫龙过(贵州师大摄影系三年级学生)

造就,是时代和社会对女性精神、女性情怀和女性风貌的塑造和成就。新时代的女性,她们不再被低估,不再被阻挠,不再被无视,她们敢于发声,敢于尝试,敢于经历失败;她们独立自由,享受人生,敢想敢拼。与其说是时代和社会造就了女性,不如说是女性在时代的发展中,完成了追求自我的内在升华。

超越,是女性在历史的更迭中完成的自身成长与蜕变。当代女性的强大是能够不断实现自身成长的超越,多重身份的转换,职场和家庭的兼顾,物质和精神的独立,这些都能够成为新时代女性的特质。超越是自身的修养和文化的提升,超越是困境中找到出路的勇气,超越是选对赛道和奋力拼搏的双赢,超越是不断的努力后获得的成功与掌声。

王艺徇(贵州师大摄影系三年级学生)

亲爱的黄于芹老师:您好!

缘份可贵,友情无价,当网络成为一种文化时尚,遥远的路途已经没有距离,彼此温暖的问候和祝福,化解我对您作品的喜爱之情,发送我的祝福,是我最大的快乐!

我是来自贵州师范大学摄影专业的一名小张同学,由于疫情原因,只能上网课,课上老师便推出了很多展览优秀作品让我们观看并选择最喜欢的照片和作者。作为一名大学时期的女孩子我非常喜欢您的作品。

您在本科期间就开始积极探索视觉影像以及当代艺术表达,致力于记录温柔而独特的女性形象。作为一名女孩深深的爱上了您的作品,作品上女性干净的面庞穿上简单的服饰却又那么的温柔美丽大方动人,很好的利用了光和周围的物体来突显女性的美。

张蕊(贵州师大摄影系三年级学生)

您好,美芳老师

看完你的作品我有很强烈的的感受,我感觉在我们的固有认知里,一提到大自然,总是下意识地认为要远离城市,至少要去往郊区的山林溪水间,才能感受到自然之所在。但事实上,如豌豆豆前言里所说,“即使身在城市,其实也从未远离自然”。 当我们乘坐飞机时,从高空往下看,钢铁混凝土的城市高楼,亦不过是大自然里的一部分。

城市多是坐落在平原或山川之中,又或是在大海河流之畔;而城市里的建筑设计也越来越讲求与周围环境的融合,一如日本建筑师隈研吾的「负建筑」理念,正是要将复杂精巧的城市建筑尽可能地消隐在周围的环境里,以此来突显绿色生态。

换言之,当我们抛开对「自然」的刻板印象,转换视角,就能发现自然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且日日与我们相伴,只待有心人的观察与发现。

石磊鑫(贵州师大摄影系三年级学生)

亲爱的陈美芳老师:您好!

看完您的作品时我获得颇多的感悟,当我们头顶的天空不再明净,不再蔚蓝时,我们是否才想起应该保护我们所生活的环境!当我们脚下的土地变成黄沙变成荒漠时,我们是否才后悔没有珍惜我们的大自然!面对曾经美丽的一切,我们不禁要大声问道:谁来保护我们的绿色家园!个人环保的一小步就是社会环保的一大步,我们是社会的一份子,地球的一员,我们深感忧虑。但是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来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面对各种各样的环境污染问题,一个人的力量肯定不会让所有的环境问题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解决,甚至连一个很小的环境问题也不大可能因一个人的努力而发生根本的改变,但是这一个人的行动却足以改变一定范围的环境状况,尽管有时候这个范围是非常小的。比如,你从路边捡起了一节废弃电池,对于整个城市,你的举动是非常微不足道,但是,捡一节废电池,对于这一寸土地来说也许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敬祝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翟雨雨(贵州师大摄影系三年级学生)

课程指导:彭浩

课程支持:大展图片社

搜索更多有关“最美教师摄影作品及文字展示:超越贵州师大摄影系学生给孙晓璐及展览总监”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