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史上最经典的七绝诗 七绝圣手王昌岭六首名诗赏析

人气:122 ℃/2024-04-11 01:43:28

导语:王昌龄(698-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唐代著名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王昌龄早年贫贱,困于农耕,曾游历各地,学习道术和诗歌。727年,他中进士及第,先后担任秘书省校书郎、汜水尉、江宁丞等官职。

王昌龄因事多次被贬谪南方,曾与孟浩然、李白、王维等诗人交游,写下许多送别诗和边塞诗。安史之乱后,他北上回乡,途中被亳州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的诗歌感情充沛,形象动人,景象含蓄,韵味深长。他擅长写边塞诗、闺怨诗和宫怨诗,代表了盛唐气象。他的七言绝句在内容上可分三类:一是物境,二是情境,三是意境。

王昌龄也撰有《诗格》,讨论作诗的方法和技巧,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中描绘了诗人在润州芙蓉楼送别朋友辛渐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和对自己的高风亮节的自豪。

诗的第一句“寒雨连江夜入吴”,写出了送别时的季节、天气和地点。

寒雨是秋冬时节的冷雨,增添了离别的凄凉和萧瑟。连江是指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势很大。

夜入吴是指夜晚到达吴地,吴地是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

诗的第二句“平明送客楚山孤”,写出了送别时的时间和景象。平明是指天刚亮,送客是指送走朋友。

楚山是指江北的楚地山川,孤是指孤独。

诗的第三句“洛阳亲友如相问”,写出了朋友即将前往的目的地和诗人对朋友的关心。

洛阳是唐代的东都,也是文化中心,亲友是指诗人在洛阳的亲戚和朋友。

如相问是指如果他们问起诗人的情况。

诗的第四句“一片冰心在玉壶”,写出了诗人对自己的评价和自信。

一片冰心是指诗人坚贞不渝、清高不俗、忠贞不屈的心志,在玉壶是指冰心存放在玉壶中,玉壶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玉壶冰室,是唐代皇帝用来贮藏冰块和珍品的地方,比喻诗人高洁难得;二是指玉壶峰,即泰山之巅,比喻诗人志向远大。

全诗结构严谨,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感情真挚。

诗中既有对朋友离别时的惆怅和牵挂,又有对自己高风亮节的自我肯定和鼓励。

诗人以大气磅礴的江雨、楚山为背景,以冰心玉壶为比喻,展现了自己开阔胸怀和坚强性格,也抒发了自己对友情和理想的不懈追求。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有英勇善战的将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诗人从描写景物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

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

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

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

这里的“龙城飞将”指的是汉朝名将李广,匈奴畏惧他的神勇,特称他为“飞将军”。

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从军行七首·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首诗是诗人王昌龄的代表作之一,歌颂了边关将士的英勇气概和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怀。

以景入情,借用青海、雪山、孤城、玉门关等边塞地理景物,营造出一种荒凉、孤寂、危险的氛围,突出了边关战士的艰苦环境和孤独感受。

诗人将黄沙百战穿金甲和不破楼兰终不还两句并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前者表现了战士们身经百战的英勇无畏,后者表现了战士们誓死不退的坚定意志。两者相互衬托,彰显了战士们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

诗人将楼兰比喻为西北边疆的敌人,寓意着战士们要消灭一切侵犯祖国领土的敌人,保卫国家的安全和尊严。

楼兰也有远方、异域之意,暗示着战士们要远征四方,开拓疆土,为大唐盛世作出贡献。

采莲曲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这首诗大约作于公元748年(唐玄宗天宝七载)夏,王昌龄被贬龙标时。据说,王昌龄在龙标城外的荷池里看见了酋长的公主、蛮女阿朵在采莲唱歌的情景,遂作《采莲曲》。

《采莲曲》写的是采莲少女与荷叶、荷花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画面。

诗中用了“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等比喻,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诗的前两句侧重于客观描写,后两句侧重于写主观感受,客观描写与主观感受相结合的手法,很好地表现了诗人对采莲少女的赞美和惊艳。

送柴侍御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送柴侍御》是一首七绝诗,写于他被贬到龙标尉期间,为他的友人柴侍御送行而作。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别后的思念,同时也安慰友人不要忧伤,因为两地的青山和明月都是相通的。

诗人运用了“道是无情却有情”的抒情手法,既显示了他的豪迈胸襟,又流露了他的离愁别绪。

诗歌语言流畅优美,音律和谐协调,是一首不朽的送别佳作。

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怨》是唐代诗人描写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变化的一首闺怨诗。

诗中的“闺中少妇”和她的丈夫对从军远征,立功边塞,成为人们“觅封侯”的重要途径充满了幻想。

诗的首句,与题意相反,写她“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幻想。

二句写她登楼赏春:带有幼稚无知,成熟稍晚的憨态。

三句急转,写忽见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树又绿,夫君未归,时光流逝,春情易失。

四句写她的省悟:悔恨当初怂恿“夫婿觅封侯”的过错。

诗无刻意写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已暴露无余。

从诗作主旨看,此诗深刻地描画了少妇微妙的心理变化轨迹:有愁—知愁—掩愁—解愁—触愁—悔愁。

诗也抓住天真烂漫的少妇于登楼眺览春光时,顷刻间的感情波澜,表现了世俗荣华不如朝夕相爱的思想。

全诗先抑后扬,耐人寻味。

诗的形式上遵循七言绝句的格律规范,用韵和平仄相配合,达到音韵和谐。

诗的语言上简洁明快,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加诗歌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总结:王昌龄的诗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个人风格,反映了盛唐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民心声。

诗词在内容上广泛涉猎,既有对边塞风光和战争悲壮的描写,也有对闺怨和宫怨的抒发,还有对自然景物和友人送别的赞美。

他的诗词在形式上精工细琢,遵循七言绝句的格律规范,音韵和谐,语言简洁明快,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加诗歌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王昌龄是一位杰出的唐代诗人,他的诗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受到后人的广泛赞誉和传颂。

搜索更多有关“史上最经典的七绝诗 七绝圣手王昌岭六首名诗赏析”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