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俱欢颜写一篇作文: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人气:111 ℃/2023-10-06 20:46:13

话说杜甫的诗歌风格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真实写照。

现实主义诗歌的掌门人,人送外号“诗圣。”

杜甫,公元712年2月12日出生于河南巩县,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大历五年冬天(770),病逝,享年59岁。

他的《望岳》、《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三别》等,我耳熟能详,大多可以脱口而出。

而这些作品基本集中在他中后期,也就是安史之乱暴发以后,可以了解到是个忧国忧民、身心苍老、常思报国的中老年人。

我大致以35岁为分界线,划分一下杜甫的生平。35岁以前,他和大多数诗人一样游览了祖国河山,主要为两次大的出游,一为游览吴越之地,二为两次游览齐赵之地。也是他生平最快意的时光。


著名诗人杜审言,便是他的祖父;他的叔父杜升是个为报父仇而杀身的十三岁孝子;他的外祖母便是张说所称的那为监牢中父亲“菲履布衣,往来供馈。徙行悴色,伤动人抡”的孝女;他外租母的兄弟,崔行芳,曾经要求给二哥代死,没有诏谁同哥哥一起就刑了,当时称为“死悌”。

他的出生充满文化、德行的家庭环境,难怪要“致君尧舜上。”

书香门第自然少不了丰富的藏书,少年的苦学才会有“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

他年少便满怀抱负,志向远大,“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壮游》)《凤凰台》、《赤风行》便是最好证明。结交的是成功人士,“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苍茫。饮酣视八极,俗物皆茫茫”(《壮游》)

开元十八年(730),十九岁的诗人游晋至郇瑕(今山西临猗)。

开元十九年(731),二十岁杜甫,历时四年吴越之游。“孰知二谢将能事,颇学阴何苦用心”(《解闷十二首》)

开元二十三年(735),出游吴越归来,怀着“气劘屈贾垒,日短曹刘墙”(《壮游》)的气焰参加了洛阳的进士考试,结果落第。

开元二十三年(735),杜甫的父亲正好时任兖州司马,杜甫于是赴兖州省亲。也开始了第一次历时五年齐赵之游。“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房兵曹胡马》)、“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花鹰》)是他这时期的重要作品代表。

齐赵出游回来,杜甫在洛阳住了一段时间,快有三年时间吧。“李邕求识面”(《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便发生在此时。天宝三载(744)四月,杜甫和李白第一次相遇也是这个时候, “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赠李白》》)。

天宝三载秋(744),杜甫与李白、高适同游梁宋。

“昔我游宋中,惟梁孝王都。名今陈留亚,剧则贝魏俱。邑中九万家,高栋照通衢。舟车半天下,主客多欢娱。白刃仇不义,黄金倾有无。杀人红尘里,报答在斯须……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两公壮藻思,得我色敷腴。气酣登吹台,怀古视平芜。芒砀云一去,雁鹜空相呼。”(《遣怀》)

天宝四载(745)秋,杜甫在兖州与李白重逢,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赠李白》)

李白带着杜甫出没范十住处,喝酒谈天。“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游”(《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杜甫结束了“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壮游》)的漫游生活,也结束了他一生的漫游,往后都是漂泊。


天宝五年(746),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35岁的杜甫也来长安参加,李林甫搞出“野无遗贤”,杜甫和所有的士子一样落选。开始客居长安,奔走权贵之间,干谒求官,无果。才有“举进士不第,困长安。”

天宝十年(751),献《大礼赋》受到玄宗赏识,也只是待制集贤院“参选序列”。后因主考官还是李林甫,分配官职无果。

天宝十四年(755),才被授予“河西尉”,“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官定后戏赠》),辛酸之至。后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一个低级兵库保管员。

此时的杜甫已经44岁,时不我待。

这时期写下记录自己客居长安郁郁不得志的辛酸历程。“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非无江海志,萧洒送日月。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入门闻号咷,幼子饥一作饿已卒。吾宁舍一哀,里巷亦陈作犹呜咽。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安史之乱也暴发了,玄宗西逃,太子李亨即位灵武,杜甫从鄜州(陕西富强)家北上投奔,不幸途中被叛军俘虏,同时被俘虏的还以王维,不过和王维相比他没有被囚禁,毕竟官阶太小。可他不以官而自守,仍然想着为国分忧,在此期间他写下了《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寇形势图状》、《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寇形势图状》,为剿灭叛军建言献策。

唐肃宗(李亨)至德二年四月(757年),杜甫出逃长安至凤翔,肃宗授予“左拾遗”,因房琯案,后被贬华州(甘肃华县),长安收复又任“左拾遗”,乾元元年(758)杜甫被贬华州司功参军。“杜拾遗”也来于此。

乾元元年(758)杜甫暂离华州,到过洛阳、偃师(今河南)探亲,在洛阳返回华州途中眼见安史战乱造成民众生活流离失所、艰难苦病,杜甫写出了《三吏》、《三别》切实反映。

乾元二年秋(759)辞官离开华州,前往秦州(甘肃天水),几经辗转到达成都,在严武等人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了草堂,也就是后世的“杜甫草堂”。

“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堂成》)

唐代宗(李豫)宝应元年(762)秋,杜甫避乱至梓州(今四川三台)、阆州(今四川阆中),居留至广德二年(764)三月。

“忽闻剑外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写于宝应元年十一月,在梓州。

广德二年(764)三月,严武再次镇守蜀地时,杜甫再次回到草堂。严武又举荐杜甫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虽为严武参谋,确是杜甫一生最高官阶(从六品)“杜工部”的来历于此。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我秋风所破歌》)就写这段时间。

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四月,严武去世,杜甫离开成都。

“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去蜀》),这是杜甫离蜀时对五年蜀中生涯的总结。

经嘉州(四川乐山)稍作盘桓,沿江东下,经戎州(四川宜宾)、渝州(重庆)、忠州(重庆忠县)、九月到达云安(重庆云阳),在云安杜甫旧疾复发,滞留修养,直到永泰二年(766)春末才继续东下,迁居夔州(今重庆奉节)。在夔州住了将近两年的时间。因有任夔州都督兼御史中丞的柏茂琳照顾,杜甫的生活还算稳定。

创作达到高峰,“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更是千古绝唱。

“尽哀知有处,为客恐长休”(《承闻故房相公灵榇自阆州启殡归葬东都有作二首》)此时杜甫的友人大都离去。李白卒于宝应元年(762),储光羲、房琯卒于宝应二年(763),郑虔、苏源明卒于广德二年(764),高适、严武卒于永泰元年(765)。

大历三年(768)正月出峡东下,杜甫思乡心切,先到江陵,又转公安,年底到达岳阳。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

大历四年正月(769),由岳阳到潭州(长沙),又由潭州到衡州(衡阳),复折回潭州。

大历五年(770年),臧玠在潭州作乱,杜甫又逃往衡州,原打算再往郴州投靠舅父崔湋,但行到耒阳,遇江水暴涨,只得停泊方田驿,五天没吃到东西,幸亏县令聂某派人送来酒肉而得救。后来杜甫由耒阳到郴州,需逆流而上二百多里,这时洪水又未退,杜甫原一心要北归,这时便改变计划,顺流而下,折回潭州。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时年五十九岁。

搜索更多有关“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俱欢颜写一篇作文: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