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温州江心屿风景区文案:温州市首部最完整全面

人气:382 ℃/2024-02-17 19:54:59

《东瓯吊古图》里的江心屿旧影。

方介堪先生与孙儿在江心屿合影。

电影《何处不风流》在江心屿的拍摄剧照。

温州日报记者 潘虹

八百里瓯江浩浩荡荡,一路奔腾向东。在她即将奔向东海怀抱的时候,却借自然造化之力,遗落下一颗璀璨的明珠——江心屿。

“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江心屿四面环江、烟波浩渺,潮涨潮落,气象万千。它是佛之岛,岛上古寺高僧辈出,佛教文化深厚;它是诗之岛,李白、杜甫、孟浩然等诗文大家都曾留下诗词歌赋,历代名人咏叹的诗章数不胜数;它还是塔之岛,岛上屹立的东西双塔,分别始建于唐宋两代,是享誉世界的古航标。

江心屿凝聚着世世代代温州人的珍贵记忆,是当之无愧的温州文化地标。然而,关于江心屿的图书虽然很多,却一直缺乏一部能全面、详尽、完整地介绍江心屿的著作。如今,随着《温州江心屿》一书的出版,这一缺憾终于得到弥补。这部由鹿城区委宣传部编、黄瑞庚主编的大型画册,以十个篇章的内容、450多幅图片,以及翔实的史料钩沉、有代表性的历代诗文佳作,全方位地展现了江心屿的前世今生,是我市迄今有关江心屿文化历史最为完整、全面、档案式的大型画册,填补了江心屿历史的一大空白,也为温州人寻找江心屿记忆提供了一个温暖的窗口。

走在江心屿上,每一步都是风景,每一步都是历史。

“这里的图片,每一幅都很珍贵”

看过《温州江心屿》,我市学人方韶毅很快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猎书”上发了一篇书评《你没有见过的江心屿》,文中写道:“(这本书)最大的特点,一个‘新’字。说实在的,江心屿画册出过不少,但多炒冷饭,而这本画册里面有一些新发现的文献,说明主编者花了功夫。”这些“新发现”,他在文中特别推介了一些,如:“汪如渊所绘的两幅画,难得的是都是为冒广生所绘,题跋透露冒广生任上曾募集资金修葺双塔”“英国传教士苏慧廉之妻路熙所绘《江心孤屿图》,刊于路熙遗著《中国纪行》扉页。我以前采用多次,作为苏慧廉百年纪念笔记本之类。请注意,码头两个中国人在作揖”……他还特别提醒:“这本画册最大的亮点,是南开大学图书馆藏的《瓯海关贸易报告1877》所附温州府城图,大英领事公馆、新议租界等标于其上。”

“这些资料,确实都很珍贵。”翻看着这本厚厚的画册,黄瑞庚先生告诉我,“但如果你问我,哪些图片特别难得特别有价值,我真的没法回答。在我看来,这里的图片,每一幅都很珍贵,都是无价之宝。”

为江心屿做画册的想法,早在2014年,黄瑞庚就有了。在当年春节鹿城区有关部门领导上门慰问、征求课题时,他报了这个选题。之后,就开始了前期的策划和筹备。他邀请知名上海摄影师晨波来江心屿拍摄了大量照片,同时四处搜寻各种跟江心屿有关的绘画、老照片、古诗词等文献资料。

“像这张清·张宝所绘的《东瓯吊古图》,我是在外地一家书店看到的。张宝是一位旅行家,他的《泛槎图》三册一套,里面有他画的温州的江心屿和雁荡山图各一张。为了这张图,我买了三册书。”黄瑞庚说,“近年来网络上出现了一些江心屿的老照片,但那些都像素很低,做不了画册。为了买到原图,我通过温州一位朋友向北京收藏家,购得7张清末与民国时期的大图电子版老照片,包括这张温州爱吾照相馆摄于1924年的《永嘉江心孤屿》。”

因为起念早,在温州本土一批老摄影家先后去世之前,黄瑞庚及时留住了他们的作品。“那时邵家业、朱家兴、孙毅等人都还健在,感谢他们的信任,把毕生心血都托付给了我。”

“瓯江蓬莱”江心屿的绝美风姿,不仅使众多远道来客过目不忘,更让本土摄影家们为之痴迷,其中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当属邵氏摄影世家的开创者、温州著名摄影家邵度先生(1910-1970)。

从上世纪三十年代至六十年代,邵度先生的镜头,定格了江心屿无数的风景。

他的爱女邵羡冰至今仍记得:有一年,父亲曾带着她,在翠微山顶的一小块荒地上洒下油菜花的种子,只待来年油菜花开,为他的瓯江风光照增添艳丽的近景。

那时,邵度先生的一天经常是这样度过的:清晨,两头尖翘的舴艋船儿穿行在瓯江上,邵度带着长子家业,举着时髦的德国相机,不停地捕捉风景。行至岸边,邵度会蹲守在码头,有时为云层的交叠,有时为光线的变化。到了午后,意犹未尽的他还经常爬上江边的翠微山或者郭公山,从山顶俯拍变幻无穷的瓯江和对岸的江心屿。

他传给儿子邵家业的,不仅是对摄影艺术的爱,还有对瓯江、对江心屿的爱。

《温州江心屿》中,收入了邵家父子拍摄的多幅江心屿照片,也收入了父子俩各自在瓯江畔投入创作的旧影:相似的身影,同样的背景——江心屿。

“我们这个年纪的,对江心屿的感情特别深”

瓯江蓬莱江心屿、江天佛国中川寺、天开孤屿涌双峰、孤屿双峰留古迹、番馆嬗变颐养地、留得英明萃一馆、江心金秋遍笙歌、新辟榭亭傍石桥 、两岸山光青渡水、景胜蓬瀛堪留影——《温州江心屿》以十个篇章的内容,详尽展现了江心屿风景之美、历史之悠久、文化之丰厚。

“这本画册,我自己觉得最满意的是一个字是:‘细’。”黄瑞庚说,“江心屿有几千年的历史、不计其数的文物古迹,但由于年代久远遗存不多。因为早存了为江心出书的念头,我对此一直很留意。像书中收入的明代“灵寿泉”木匾,是我多年前在温州博物馆的一次展览中偶然发现的,马上拍了一张照片。灵寿泉是江心七口古井中的第七号井,又名“灵寿井”“琉璃泉”,位于旧兴庆讲院内,现革命历史纪念馆内的楼梯侧。还有这张民国时期江心西塔的铜风铎,也是在博物馆的一次文物展上看到的。”这些在别人一看即过的东西,被黄瑞庚用心收存起来。

为了深度挖掘江心屿的历史,他查阅了大量古籍:“清康熙年间江心寺禅师元奇曾编撰的《江心志》、清嘉庆年间陈舜咨修订的《孤屿志》等,都为我编写《温州江心屿》提供了重要史料。”江心寺自南宋由清了禅师创建,一千多年来,几度遭遇天灾人祸被毁。黄瑞庚和朋友章禾在查证史料的基础上,首次整理出了江心寺曾经16次屡废屡兴的历史,以及江心历代大德高僧66位。这些史实,在江心寺现存文献中都查阅不到。画册还首次对江心的七口寺院古井、“孤屿椒”的位置等作了严谨的核对,并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今年75岁的黄瑞庚已经记不得了,为了编辑这部书,他跑了多少趟江心,但他很快乐:“江心真的很美!像我们这个年纪的,对江心的感情格外深!”

和他有同样感受的,是他的中学同学方广强。方广强的父亲,是温州著名的金石篆刻家、温州首任博物馆馆长方介堪先生(1901-1987)。

“我童年的很长一段时间,是跟随先父在江心屿度过的。”方广强说。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方介堪先生以温州区(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的身份,领命筹建温州区(市)博物馆,馆址就选在江心屿兴庆禅院内。“因此,我们全家就跟着父亲去了江心,就住在兴庆寺里。”方广强说,“当时,美丽的江心屿历经战乱,已是空寺古庙,断梁残柱,亭榭荒废,破碑横野,满目萧然。兴庆寺里,也是梁柱蛀空,屋顶洞开。遇到风雨,院内满是长脚鹭鸶,遍地鸟粪鸟毛。”

为了重建新江心,方介堪先生义无反顾地投入工作中,他组织舢舨渡船船工、民工,义务修葺颓垣败壁、残破房宇、桌椅板凳,清除枯枝杂草,遍植树木花卉,修筑石桌石凳,终于使江心孤屿再度恢复成了鸟语花香、树木成荫的旅游疗养胜地。“为感谢船工、民工的无私奉献,先父为他们每人刻印一方,以作报答。先父又从家里搬来办公用家具及文房四宝,还动员姑父捐了数十件上等红木桌椅。他更将自己历年来珍藏的300多件文物、字画无偿地捐献给初办的文管会,成为文管会即后来的博物馆第一批藏品。”

江心屿上,留下了方广强许许多多美好的记忆:爬上西塔观潮,到江边涂滩嬉水、骑着羊背兜风……但最深的记忆还是关于父亲的:“江心屿上,每年台风季节都会江水翻腾,奔涌上岛。先父总是以他清瘦的身躯,踉踉跄跄在馆里搬运文物放置山边高处安全地带。凡是重要的文物,他总是亲自搬移,生怕损坏,不让他人动手帮忙。”

2003年,温州博物馆新馆在市区世纪广场开放。老博物馆的历史和方先生为江心屿、为温州的文博事业所作的奉献,被永久地封存在了江心屿上。

1987年,方介堪先生去世。遵照他生前的遗愿,他的部分骨灰被撒入老博物馆前的瓯江中。

“每个温州人的记忆深处,总会有一段关于江心屿的故事”

自从影视娱乐产业兴起,山清水秀的温州,一直很受影视剧组的青睐。雁荡山、楠溪江、洞头等地频频“触电”。很多人不知道,其实,江心屿才是老牌取景地。温州老一辈的人都会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曾有一部风靡全城的电影《何处不风流》,就是在江心屿拍的。那也是最早反映温州人生活的电影,导演、编剧、群众演员都是温州人。

在《温州江心屿》的最后一章“景胜蓬瀛堪留影”中,有《何处不风流》的海报和剧组在江心屿的工作照、剧照,这是我市著名编剧张思聪先生珍藏了30多年的宝贝。

1981年,张思聪以改革开放初期温州青年敢为人先、自谋出路为题材创作出了六幕话剧《光明行》,由温州市文工团演出后,获得了省级大奖,好评如潮。省文化厅决定将其搬上银幕,于是,张思聪主笔将《光明行》改编成电影剧本,由浙江电影制片厂拍成故事影片《何处不风流》。1983年,这部电影在全国上映,在温州的上座率高达93.7%,可谓全城出动。

摄制组进入温州是在1982年初夏,“这是温州历史上第一次拍电影,场面很轰动,拍摄现场人山人海,大家都觉得很新鲜,很骄傲。”张思聪说,“在江心屿拍片时,需要几位群众演员,结果有数百人排队报名参加。”

说到当年为什么在江心屿拍电影,张思聪说:“温州最有代表性的风景区就是江心屿,反映温州的题材,肯定要选最能代表温州的景点。这在我创作《光明行》时就考虑了,让几位温州青年在风景区里自主创业。而江心屿的景观,也让电影摄制组非常满意,他们认为这里景色优美,很有温州特色。”

“那时,江心屿是温州唯一的景区。我们小时候能到江心屿去玩,那是非常高兴的事情,几天前就开始激动了。还有年轻人谈恋爱的,全家拍合影的,都会选择江心屿。”

小小江心屿,确实留存着温州人特殊的记忆。

正如《温州江心屿》中所说:“江心屿是温州的地标,旅游休闲的胜地,也是温州百姓流连忘返的去处和外来客人必游之地。在每个温州人的相册里,或多或少总会藏有几张在江心屿上的留影。不论是在东西双塔下的留念,还是在江心寺前的倩影,记忆深处总会有一段关于江心屿的故事。”

“景胜蓬瀛堪留影”一章中,那一张张泛黄的留影里,有温州本土普通百姓的全家福、同学照,各行各业的职工合影等,也有温州本地和国内知名的文化人,“江心屿不仅是我们温州的,也是全国的。”黄瑞庚说。

本文图片均选自《温州江心屿》。

搜索更多有关“温州江心屿风景区文案:温州市首部最完整全面”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