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博白黄氏九月五号祭祖 马坪头街白氏家族同科两举人的朱砂卷

人气:365 ℃/2024-02-21 21:39:53

光绪巳丑年(1889年),王城贡院乡试张榜,桂林东关外马坪头街白氏家族有两人同科中举。桂林府差役送来捷报,县衙官员登门贺喜,举人并肩骑马招摇过街,满街张灯结彩,鞭炮齐鸣。马坪头白家虽然诗书世代相传,但到清代光绪朝已好多年无人中举,故难得有如此盛况空前。

清代桂林的东关设在花桥头,东关外的马坪头街是著名的回族一条街,这条街从花桥东头起,一直穿过月牙山和辅星山之间的山谷,全街共有回民一百户,多以经商为生。清康熙十年(1671年),在马坪头街东头的骆驼山下兴建马坪清真大寺,解放后建七星公园,将马坪头街迁出,仅保留下马坪清真大寺,七星路还有一马坪社区可见证当年。

1、马坪头街举人硃卷

马坪头的白家族源悠久,其族谱难得一见,欲知同科中举的白家举人家世,可看举人硃卷。旧时科

举考试,考生用墨笔书写的试卷称“墨卷”,试卷密封考生信息后,由誊录人员用硃笔重新誉写的试卷称“硃卷”,誉写的目的是防止考官在阅卷过程中舞弊。有清一代,秀才中举后,喜欢将自己的试卷刻印分送亲朋好友,一为报喜,二为后生科考参考。刊刻的硃卷虽然是墨色印制,亦称为“朱硃卷”,讨个口彩。

按硃卷刻印通则,硃卷须先载始祖以下本族谱系、师承传授;继载考生姓名履历,以及家族前辈、兄弟叔侄,妻室子女、科考成绩等等;最后选登试卷应答文章数篇附后。

研究民间家谱的专家普遍认为,科举硃卷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考生提供的家谱履历内容完整详实,相当于一部微缩版的家谱,而且比家谱更为翔实可信。

马坪头街白氏家族同科中试的两位举人一名白振钧,一名白鸾锵,两位都有光绪巳丑科硃卷存世。两名举人的硃卷上所载本族谱系都是从十几代前的始祖列起,追溯如此久远,只因始祖是大元至治元年进士、粤西廉访副使、桂林城史有名的人物,大名鼎鼎的伯笃鲁丁!

据重修于嘉庆二十五年的《白氏族谱》所称:“吾族始祖伯笃鲁丁系元朝进士,原籍江南江宁府上元县民,住居水西门外内桥湾。公于至元二年以廉访副使莅任西粤,迨后致仕回籍,坟葬金陵南门外,地名夏家凹。公之次孙永龄,官名伯龄,于明洪武十三年游宦部属,分发出京,又经莅任粤西。龄偕兄清、北、秀等仍随入粤,因而落籍桂林。唯永秀公后代繁昌,更伯为白,而白氏之流传自兹始矣” 。

据码坪头举人白鸾锵的硃卷记载:“始祖伯笃鲁丁,原籍蒙古,随元奉派江南驻防,至元三年进士,任粤西廉访副使,更伯为白,遂籍居焉。其事载省志”。从白家举人朱砂卷可以看出,伯笃鲁丁在桂林的后代已改白姓,据说是元代强行规定外籍人必须用中国姓氏,“伯”“ 白”音近字近,故为白姓。笃鲁丁后裔在桂林落地散枝繁衍,据说桂林姓白的大多是伯笃鲁丁后裔。

2、伯笃鲁丁的桂林故事

白氏始祖伯笃鲁丁是元朝著名官吏、诗人、文学家。伯笃鲁丁为回族,汉名鲁至道,据考证为西域波斯人,元至治元年(1321年)考中进士,曾在京城和地方为官。至元三年(1337年),伯笃鲁丁自金陵来广西任粤西廉访副使,在桂林修学宫、修阳桥,留下印记,为桂林的文化教育事业和城市建设作出过贡献。

据《临桂县志》记载,唐代“桂林府学,旧在独秀山下”,后年久失修,元至元四年时,伯笃鲁丁等官员“议新殿宇之把坏者”,遂建礼殿、戟门、两庑,更先后先师十哲从祀像,补祭品,益礼服。明年建东西斋。”

桂林有阳桥,《临桂县志》记为:“阳桥在谯楼前,宋建,名青带,又名通济。”《桂林府郡志》记载了伯笃鲁丁为阳桥作“记”一事:“阳桥,在鼓楼前,宋谓之青带桥。至元已卯(1339年)十一月毁于火”。桂林吏民于次年春重建遭火毁的阳桥,“宪副伯笃鲁丁为之记。”

《粤西文载》载有伯笃鲁丁(署名巴图尔丹)的《阳桥记》,文中叙述桂林当年 “门南有桥曰通济,桥左右为商贾所藏宝物,以有易无,日以千百计”。形象地描写了元代阳桥一带街道的的繁华景象。作为交通要道的城南阳桥不幸火毁,邑民抢救不及,桥断而路断。《阳桥记》记为:“至元五年冬十二月,遭火延毁,时天沍寒,老者、弱者、伛偻而提携者皆病于厉揭,盖国中之市,当渉者众,往往争先,有垫溺之忧”。字里行间,表现出伯笃鲁丁强烈的忧民意识。为重修阳桥,大元官员“爱吾民如是”,牵头“首倡居民各捐缯币”作为修桥经费,吏民同心努力,阳桥焕然一新。伯笃鲁丁为此感叹:“民事不可缓,而乃官不知役民,民不知役力,桥成而无怨叹之声”。通过对阳桥重建一事,伯笃鲁丁对如何治理城市提出了自己见解。

作为元代官员中少有的文学家,从《阳桥记》可见伯笃鲁丁的汉学写作水平。而作为元代“西域十二诗人”的伯笃鲁丁,在桂林也曾留下诗作,为桂林名胜点过彩。

桂林有唐代所建逍遥楼,《临桂县志》记:“逍遥楼,在桂林城东角上,轩楹重叠,俯视山川”。县志还收录有古人所题逍遥楼诗,其中有元代伯笃鲁丁的《逍遥楼》:“身世云霄上,飘然思不穷。晴山排翠闼,暮谒口琳宫。牧笛残云外,渔歌落照中。蓬莱凝望眼,隐隐海霞红”。还有唐代宋之问的《登逍遥楼》诗:“逍遥楼上望乡关,绿水泓澄云雾间。北去衡阳二千里,无因雁足系书还”。比较伯笃鲁丁和宋之问的诗作,宋之问的诗流露出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而伯笃鲁丁流露出的却是对桂林的依恋,对山水之城充满了热爱。

除了桂林,伯笃鲁丁在广西各地也留下许多足迹。《广西通志》录有署名额尔吉纳的《鬼门关》诗,《粤西诗载》录有署名别多喇卜丹的《鬼门关》诗,诗文相同:“雷云任满玉林还,过了千山及万山。但愿人心平似水,不须惆怅鬼门关”。其实,这首著名的《鬼门关》诗作者不是大元平章额尔吉纳,而是别多喇卜丹,即诗人伯笃鲁丁的另一汉译名。白鸾锵的朱砂卷称其始祖伯笃鲁丁“其事载省志”,而《广西通志》所记 “别多喇卜丹”,即为伯笃鲁丁。

伯笃鲁丁在桂林任职结束后返回金陵,他与桂林还有缘分未尽。大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伯笃鲁丁嫡孙永龄携兄弟永清、永秀,游宦粤西,在桂林落籍,开枝落叶,繁衍生息,成为桂林白姓一族。

3、码坪头白氏谱系

最早在桂林落籍是伯笃鲁丁的孙辈永龄、永清、永秀,惟永秀公后代繁昌。白永秀的后代在桂林遍及城乡。到清朝嘉庆年间,伯笃鲁丁的第十一代“维”字辈后裔已繁衍至七十人,其中落户在马坪头街的“维”字辈共八人。据嘉庆二十五年的《桂林白氏族谱》记载:“维鳟住马坪头。……维恩住马坪头,出嗣弘慈公。……维纯、维璘、维德、维俊、维彦、维琛均住马坪头”。

据码坪头两位举人的硃卷谱系记载,码坪头的“维琛”分别是两人的高祖、太高祖。两位举人的住址均登记为“世居桂林东关外马坪头街”。两份硃卷谱系记其叔伯高祖、叔伯太高祖中有维恩、维裳、维德、维俊、维彦等,也都是马坪头街的老街坊。

两份举人硃卷世系显示,白维琛是白振钧的太高祖,是白鸾锵的十一世祖,两位举人辈分相差一代。从白维琛往前追溯,两人世系相同,而接着往下,白振钧与白鸾锵的祖辈开始分支,此后各自繁衍后代。将两件硃卷族谱世系一代接一代数下来,白振钧是始祖伯笃鲁丁的十六世孙,白鸾锵则是始祖伯笃鲁丁的十七世孙。白振钧硃卷记载白鸾锵是:“再从堂侄鸾锵,本科举人。”白鸾锵硃卷则将白振钧记为:“再从堂叔伯振钧,乙酉科副元、本科举人。”如此看来,马坪头街两举人共同的始祖是伯笃鲁丁,共同的支系祖先是白维琛。

白家举人的硃卷上有个人简历。白鸾锵生于同治戊辰年(同治十三年、1874年),白振钧生于咸丰乙卯年(咸丰五年、1855年),白振钧比白鸾锵年长15岁,两人为同族叔侄关系。白振钧考过两次乡试,先是考乙酉科,只考中“副元”即副榜第一名,第二次是光绪巳丑科,叔侄同进王城贡院,白振钧中试第二十九名,白鸾锵中试第二十八名,略有高低。另查《临桂县志》,白振钧中举后没有出仕为官,白鸾锵中举后出仕四川直隶州州判,官从七品。

白家举人的硃卷谱系因“族繁不备载”,只刊录马坪头街白维琛一支宗亲。白维琛一支后代中有名人,查白振钧的宗亲中有一位“长次房族伯叔祖容华”、白鸾锵的宗亲中亦有“长次房族伯叔曾祖容华”。白容华的简历是“乾隆甲午科举人,任平乐县教谕,升柳州府教授,截取四川开县知县,署茂州直隶州知州。”

史记白容华曾任职的茂州是老少边穷之地,农业落后,当地农田多为蚂蝗所害,人畜耕作多被啮伤,田地因而荒芜。白容华引进桂林农作经验,“教民掘土造窑以烧石灰,而以石灰散播田中,因发高热,蚂蝗蔓草为之烧死,而草灰又可作肥料,农产乃渐有收获,州民感戴不已,特载之于地方志中。”

白容华是白家出仕为官的佼佼者,年迈告归后定居临桂会仙山尾村,容华公后代在山尾繁衍生息,人才辈出,最著名的是民国将军白崇禧。

4、白崇禧父子所述家传有误

白容华是白家出仕为官的佼佼者,年迈告归后定居临桂会仙山尾村,容华公后代在山尾繁衍生息,人才辈出,最著名的是民国将军白崇禧。

《白崇禧口述自传》述其谱系,称:“自伯笃鲁丁公相传,至十五世我太高祖考榕华公,少时家贫,有志向学,乃由南乡进桂林城,到本家白某所开之商店佣工,在铺上半工半读,店主嘉其有志上进,鼓励他去考试,举于清朝乾隆甲午科,赐进士出身。曾任四川开县知县,调署茂州,直隶州知州”。

白崇禧之子白先勇是台湾省著名作家,其所作《白先勇还乡记》也提到家谱:“早年中国人器重族谱,考究慎终追远,最怕他人批判邯郸学步,因而祖宗十八代错综复杂的传承关联记得清分明楚,尤其喜爱记录列祖的功名” 。

白先勇说白家“十五世传到了榕华公,而咱们这一族人也早改了汉姓姓白了。榕华公是本族的复兴之祖,因而他的事业也独特为咱们族人津津有味,乃至还加上些许神话颜色。”

白先勇说“榕华公少年时才会上桂林城,到一位同族开的商铺里去当学徒,雇主瞥见这个后生有志向肯长进,便赞助他念书招考,一举而中。”

白先勇说“从小父亲便经常讲榕华公的复兴事业给咱们听。我想榕华公苦读出面的树模,很能够便是父亲心中励志的榜样。”

白崇禧父子均提及十五世祖先白榕华,白榕华的为官履历与白氏举人硃卷中的白容华一致。根据《临桂县志》、《开县志》以及硃卷记载,白榕华实名应为白容华。根据马坪头白氏举人的硃卷谱系资料,白振钧是伯笃鲁丁的十六世孙,白容华是其伯叔祖;白鸾锵是伯笃鲁丁的十七世孙,白容华是其伯叔曾祖。按此辈分称谓推理,白容华应为伯笃鲁丁的十四世孙!

此外,在桂林白氏宗族谱系辈分中并没有“榕”字辈,只有“容”字辈,这与硃卷所记相符。据《白氏家谱》记载,清同治二年(1863年),经白氏宗族核定,“容”字辈为始祖伯笃鲁丁的十四代世孙,由此验证了根据马坪头举人朱砂谱系作出的推理,证实白容华才是白崇禧父子祖先的真名,榕华公应为容华公,白崇禧父子称榕华公是伯笃鲁丁的十五世孙有误,应更正为伯笃鲁丁的十四世孙!

白氏宗族在同治二年还酌定,从十七代起按照“继志崇先法……”顺序排列辈分。按照辈分,白崇禧祖父白继武是十七代,父亲白志仁是十八代,白崇禧是十九代,白先勇是二十代。从白容华到白崇禧间隔五代!

看白家硃卷谱系,可知马坪头举人是白崇禧的同族先辈。容华公当年由南乡进城“到本家白某所开之商店佣工”,这本家说不定就是马坪头街上的白家。

从嘉庆二十五年的《白氏族谱》“谱序”图查出,从始祖伯笃鲁丁开始,繁衍到十一代为“维字”辈。从马坪头白家举人硃卷查出,白振钧、白鸾锵叔侄举人,以及白榕华知州、白崇禧将军同属“维字”辈的白维琛一支后代,属于五服之内的同宗族亲。

白氏始祖伯笃鲁丁的故事、白氏家族榕华公的故事、马坪头白家举人的故事、白崇禧将军父子的故事激励白氏族人一代代励志奋进,家传如此,世传如是。白氏祖先及其后辈的故事汇为桂林的历史文化传承,发扬光大,有待后人。

搜索更多有关“博白黄氏九月五号祭祖 马坪头街白氏家族同科两举人的朱砂卷”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