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呼和浩特西落凤街:呼和浩特大召前街

人气:227 ℃/2023-11-27 17:32:45

大召前街旧名大召街,是大召朝南去的一条街,因大召得街名,民国二十年(1931)命名,1956年更名为大召前街。玉泉井坐落在该街北段,清代玉泉井至大召山门一段系广场,民国后,先后盖起绥远市场及商铺,于是大召前街在这一段形成双岔呈V型。若要从大召去玉泉井或者往南到南柴火市等地,必须从大召山门东西两侧的“广化门”和“广成门”这两条便道行走,这两条便道在玉泉井南侧二道合一,这就是大召前街昔日的特点。

过去归化城内除了大召前街以外,小召半道街,乃莫齐召前的民市北街北段,都是这种街型,这就是归化城早年各大召山门前的道路特点。大召前街是呼和浩特历史上古老的一条街,是清代民国时期呼和浩特城南的商业中心之一,另一商业中心区在小召半道街。大召前街是呼和浩特最繁华地区之一,以玉泉井为中心,四周边集中了众多的商业老字号,有建于清康熙年间的百年药店德泰玉,还有“同泰永”。

茶馆荣升源和庆春源。大召山门正南十米处还建有戏院“民众剧场”,以及土产日杂、糖业、酱菜、邮政、摄影、餐饮、客店。还有一大批与当地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产业和手工作坊,如理发馆、绱鞋铺、铜铁匠、食品、肉食门市部。在大召东侧还有被誉为北京天桥的“大召东仓”。大召前街,南北全长400多米,街宽6米。它的北端在大召山门前,南端在南柴火市街东口,该街由北向南共支出五条小巷。街东两条,玉泉井东侧一条叫玉泉一巷,该巷旧名“荞麦皮巷”。第二条巷子在玉泉井南,巷名“玉泉二巷”,该巷旧称“财神庙巷”。玉泉一巷、玉泉二巷是1975年改的名。西侧四条、北一条是穿行店巷,第二条叫荣升源巷,第三条家庙巷,第四条称南楼巷。大召是呼和浩特的名信片,是地标,是周边里程始发地。从康熙三十七年开始,大召不再是佛教重地,在民间似乎是一座帝王家庙。做为呼和浩特的首庙,虽然不再风光,但它在呼和浩特的中心位置,丝毫没有消弱。20世纪六十年代,在和平电影院工作的原乃莫齐召云纳胜喇嘛曾讲过大召当年的一些事和在大召在呼和浩特的地位。他说:“早先从大召到城南的三里营、五里营、南八里,还有城西的大、小八里庄,它们从大召到这些村子分别就是三里、五里和八里地。”原西菜园人民公社前八里庄生产大队闫姓(继明父亲)老者也讲过:“大召到前八里庄是八华里”。所以村名就叫前八里。清民时期的大召前街及周边,是达官贵人、手艺匠人、贫民百姓,相对集中地,在这里有钱的没钱的,是各闲杂人员谋生之地。尤其在民国二十三年(1934)有关部门在大召前建起了“绥远商场,有房屋200多间”。于是大召街更加热闹。在“德泰玉”北侧有家饸饹馆,店铺虽说不大,却也是每天客满为患。来这里吃饸饹的除发附近市民外,大多是城郊的老乡,他们在这家饸饹馆买两个焙子,来上一碗荞面饸饹,一吃一个铁壳。这家饸饹馆是家老字号,是位于大西街西头路南的归化城葫芦馆子——“双和源”的分店。店名叫“双义源”,建国后改称“大召三和元食堂”。在大召前街中段路东,有一连体的两个青砖砌成的门楼,为11号院并在门上方有砖雕四个大字“共和医院”。这家共和医院是由天津人何秉如1918年在大盛魁经理段厦庄赞助一万元大洋,开创的一家综合性医院。该院由南北两院组成,北院有正房7间、东房6间、西房5间。南院有正房7间、东房3间、西房2间、南房7间。计37间。设有内、外,检验、药房等室,还设有病房。“共和医院”是呼和浩特首家西医私

人医院,同时还创办归绥何立医院传习所。共和医院大门上的四个颜体大字,据说此字出自于国父孙文之手,不管怎样说,这共和二字也算是何秉如医生拥护共和之意吧。1956年9月呼和浩特市郊区初级人民法院在11号院成立,首任院长是李明山。共和医院北侧有一大院,民国时期是专门接待来呼市贩运干鲜果品的河北商客的车马大店。字号“万寿店。”是武俊英的财产。清末民初呼和浩特著名商人方得臣,字孝恭,曾任归绥咨议参事会会长、隆昌洋行老板、四品顶带山西后补知县。有宅大召前街南段路西,街门一间硬山,迎面赠房墙筑照壁,正房七间,中筑报厦一间,东西房各五间,南房七间。解放后土默特旗供销合作社入驻该大院。1995年大召前街改造拆。(有文章写到该院系“隆昌洋行”,本文给于更正,“隆昌洋行”在杨家巷)

文曹建成

搜索更多有关“呼和浩特西落凤街:呼和浩特大召前街”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