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健康>正文

内分泌腺知识点整理:补充知识库,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病综合征

人气:454 ℃/2024-03-14 15:01:58

作者:丁娟,张意,马明福 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病综合征虽临床常见,但病情隐匿、容易漏诊。通过本病例,带大家一起回顾、梳理一下此类疾病的诊疗要点。

“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病综合征”简要介绍

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病综合征(APS)是指一组包括内分泌和(或)非内分泌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综合征,包括同时或先后发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身免疫性内分泌腺和(或)非内分泌器官疾病。从病因及病理机制来看,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将APS分为两型:

➤APS I型又称为自身免疫多内分泌腺病、念珠菌感染和外胚层营养不良症三联征(APECED),包括慢性皮肤念珠菌病、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及 Addison 病,三者中至少存在两个可诊断;

➤1型糖尿病、Addison病和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utoimmune thyroid disease,AITD)是APSⅡ型的主要组成成分,其中以AITD最为常见。出现上述3种疾病中的任2种即可诊断为 APSⅡ型。

APS病情隐匿,从出现一个腺体疾病发展到另外一个腺体疾病的时间存在不确定性,容易漏诊而耽误治疗。

病例资料

1.病史

患者,女性,54岁,主诉“多尿、口干、多饮半月,加重伴乏力2天”。

➤现病史:患者于2021年3月初无明显诱因出现多尿、口干、多饮症状,短期内体重下降16斤;于2021年3月17日因乏力症状入住我科。

➤既往史: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20年,最高血压达180/100mmhg,口服盐酸贝那普利10mg、苯磺酸氨氯地平5mg降压,血压平稳;患者既往甲状腺功能减退症3年,口服优甲乐75ug替代;

➤月经史:既往月经规律,量中,无痛经,4年前已停经;

➤家族史:家族中父母已故,死因不详,同胞三人均体健,否认家族性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他遗传病史。

2.查体

体温36. 3℃,脉搏92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 143/78mmHg,体重68.3kg,身高 153cm,体重指数27.2kg/m2,腹围:97cm,体型偏胖,皮肤干燥。双眼睑无水肿。口唇无发绀,甲状腺无肿大。心肺(-)。腹略膨,触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

3.辅助检查及诊治经过

➤糖化血红蛋白:12.9%;血糖22.2mmol/l;尿常规:尿酮体2 ,尿糖4 ,尿蛋白2 ;血气分析正常。

诊断为“糖尿病酮症”;给予胰岛素微量泵静脉泵入降糖、补液、消酮对症治疗后当天复查尿酮体为阴性;随后给予胰岛素泵皮下微量泵泵入,阿卡波糖口服延缓食物吸收,二甲双胍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利司那肽皮下注射注射降糖、减体重治疗,使患者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

➤糖尿病抗体检查:抗胰岛素抗体(IAA)阳性,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抗胰岛细胞抗体(ICA)阳性;

➤C肽及胰岛素释放试验结果提示:空腹C肽:1.26ng/ml,半小时C肽1.05ng/ml,1小时C,1.56ng/ml,2小时C肽1.47ng/ml,3小时C肽1.87ng/ml;空腹胰岛素水平2.76uIU/ml,半小时胰岛素水平1.29uIU/ml,1小时胰岛素水平4.9uIU/ml,2小时胰岛素水平4.45uIU/ml,3小时胰岛素水平4.71uIU/ml;

依据患者发病时血糖高且合并糖尿病酮症、胰岛功能差、糖尿病抗体阳性结果,提示患者1型糖尿病可能性较大,但因患者发病年龄较大,考虑患者为1型糖尿病中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甲状腺功能:TT3 1.15nmol/L、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658.00IU/ml,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600.00IU/ml;

➤甲状腺超声:甲状腺双侧叶弥漫性病变,考虑桥本甲状腺炎,双侧颈部淋巴结可见。

患者诊断为桥本甲状腺炎,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通过给予左甲状腺素75ug/d替代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使患者甲状腺功能维持在正常低值。

诊断与治疗

依据检查结果,该患者入院后诊断为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综合征APS II型、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入院后给予调整胰岛素剂量、补充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血糖平稳,自觉症状好转出院,继续门诊随访。

病例讨论

APS是由自身免疫功能缺陷而导致的,以2个及以上的内分泌腺体发生功能受损为主要表现的一系列综合征,同时亦可累及非内分泌腺器官。根据NEUFELD和BLIZZARD提出的将APS进行临床分类:

1.APS Ⅰ型,包括Addison 病、慢性黏膜皮肤假丝酵母菌病和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至少有2项,其他与之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以伴有;

2.APS Ⅱ型,指Addison病伴有AITD和(或)1型糖尿病,但是不伴另外两项疾病(慢性黏膜皮肤假丝酵母菌病和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3.APSⅢ型是不伴有 Addison 病的,它是有至少一个自身免疫性疾病;

4.APS Ⅳ型,是一种少见的综合征,此型是除前面三型外的所有内分泌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或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综合征。但鉴于APS Ⅱ、Ⅲ、Ⅳ有相似的遗传背景,可能都是多基因、复杂遗传病,因此目前也将 APS分为APS Ⅰ和APS Ⅱ的分类方案,即将四分类法中的APS Ⅱ、Ⅲ、Ⅳ合并为 APS Ⅱ。

1.APS II型发病机制与特征

APS Ⅱ型又称Schmidt综合征,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致病基因与6号染色体短臂上的人白细胞抗原(HLA)基因有关。HLA 基因负责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该分子在抗原递呈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能够从多种水平影响免疫耐受。APS Ⅱ型与HLA单倍型DR3/DQ2、DR4/DQ8紧密相关,其中30%的Addison病患者携带DR3/4,DQ2/8等位基因。如果同时有DRB1*0404基因位点和抗21-羟化酶抗体阳性,患Addison 病的机会将增100倍。但是APS Ⅰ型中未发现这种关联。蛋白酪氨酸磷酸酶非受体型22(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non-receptor type 22,PTPN22)基因可以影响T细胞受体的信号传导,与1型糖尿病、Addison病、Graves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病都有联系。

APSⅡ型是APS最为常见的分型。APS Ⅱ型一般成年发病,多数在20岁后发病,于40~50岁达到发病高峰,因此许多学者将其分型为成人APS;本病女性最为常见,女性∶男性为3∶1;有明显的家族******性,兄妹可同时患病。根据指南,合并AITD、1型糖尿病与Addison病中的2种疾病即可诊断为APS Ⅱ型,其中以AITD合并1型糖尿病最为常见,约占 60%。此外,APS Ⅱ型的组分还包括重症肌无力、IgA 缺乏、麦胶性肠病、僵人综合征、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帕金森病等。但APS Ⅱ型不包括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和慢性皮肤念珠菌感染。

自身抗体的检测对诊断APS Ⅱ型非常重要,大多数组成成分疾病的患者都可以检测到相应的自身抗体。除了用于诊断,自身抗体的检测对预测疾病风险也很有帮助。1型糖尿病患者在出现临床症状之前就可能检测出抗谷氨酸脱羧酶65抗体(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65 autoantibodies,GAD65A)、抗胰岛素抗体(insulin autoantibodies,IAA)、抗胰岛素瘤抗体(insulinoma antigen 2 autoantibodies,IA2A)、抗体或抗锌转运体8(zinc transporter 8 autoantibodies,ZnT8A)抗体,提示自身免疫出现、胰岛 β 细胞受损。

常见的内分泌腺相关自身免疫抗体包括肾上腺皮质功能相关抗体(抗肾上腺皮质细胞抗体、21 羟化酶抗体、17羟化酶抗体等)、胰腺岛功能相关抗体(GADAb、ICA、IAA 等)、甲状腺功能相关抗体(TPOAb、TGAh、TRAb等)、性腺功能相关抗体(17羟化酶抗体、细胞色素P450抗体等)以及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等。凡有自身免疫反应所致腺体功能低下或衰竭的患者,尤其累及多腺体和相应抗体阳性时,均应该考虑此病。因此,结合临床表现、腺体功能测试、家族筛查和自身抗体的检测仍是目前较为常用的办法。

2.APS II型治疗

在APS Ⅱ型中,除Graves病外,其他受累的内分泌腺均功能减退,应予相应的替代治疗。针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治疗同单独患Graves病的治疗一致。应注意如果同时患有甲状腺功能减退和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时,应先补充糖皮质激素纠正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再补充甲状腺素纠正甲状腺功能减退。因为甲状腺素会加速肝脏对糖皮质激素的清除,诱发肾上腺危象。APS Ⅱ型的干预治疗如免疫抑制、诱导免疫耐受、免疫刺激等尚不成熟,仅在自身免疫糖尿病的动物实验中有一些进展。

病例回顾

该患者为成年女性,于2021年3月因糖尿病酮症入院,检查结果提示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抗胰岛素抗体( ),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呈低平曲线,诊断为1型糖尿病中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在此3年前诊断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已口服左甲状腺素片替代治疗,此次完善甲状腺功能提示TT3下降,TGAb、TPOAb升高,提示桥本甲状腺炎。

该患者先后出现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1型糖尿病,APS Ⅱ型诊断成立。临床上1型糖尿病合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并不少见,但往往会忽视APS的可能。最新研究证据表明,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自身免疫抗体种类越多,其发生APS可能性越大。该患者性别和年龄都处于APS Ⅱ病的好发阶段,同时又存在GADAb、ICA、IAA抗体阳性,应为APS的高危人群,临床医生应该及对患者各个内分泌腺功能进行相应检查,同时关注非内分泌器官受累情况,排查其家族中有无类似病情,争取早期诊断和救治,避免漏诊和误诊。

总之,尽管APS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但是APS病情表现不一,病情隐匿,容易漏诊、误诊,治疗措施错综复杂,治疗药物互为影响,因此报道此病例,希望引起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重视。

作者介绍

丁娟医生

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从事内分泌代谢专业临床工作25年,对内分泌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省内率先开展了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技术。

作者介绍

张意医生

住院医师,硕士学位;青海省预防医学会糖尿病预防与控制委员会委员;2019年毕业于甘肃中医药大学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专业,从事本专业2年;擅长擅长早期糖尿病临床强化逆阶梯治疗。亚专业主攻领域为胰岛素强化治疗、桥本甲状腺炎、代谢性骨病、垂体、肾上腺疾病及生长发育迟滞等。

作者介绍

马明福教授

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中华预防医学会糖尿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足专家委员会委员;青海预防医学会糖尿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青海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青海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 Eisenbarth GS, Gottlieb PA. Autoimmune polyendocrinesyndromes[J]. N Engl J Med,2004, 350(20): 2068-2079.

[2] Kahaly GJ. Polyglandular autoimmune syndromes[J]. Eur JEndocrinol, 2009, 161(1): 11-20.

[3] Cutolo M. Autoimmune polyendocrine syndromes[J]. AutoimmunRev, 2014,13(2): 85-89.

[4] CUTOLO M. Autoimmune polyendocrine syndromes[J]. Autoimmun Rev, 2014, 13(2): 85-89.

[5] ZHU W, HU Z, LIAO X, et al. A new mutation site in the AIRE gene causes autoimmune polyendocrine syndrome type 1[J]. Immunogenetics, 2017, 69(10): 643-651.

[6] BORNSTEIN S R, ALLOLIO B, ARLT W, et 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rimary adrenal insufficiency: an endocrine societ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J].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Metabolism, 2016, 101(2): 364-389.

[7] Michels AW,Eisenbarth GS.Autoimmune polyendocrine syndrometype 1 (APS-1) as a model for understanding autoimmune polyendo-crine syndrome type 2 (APS-2)[J].J Intern Med,2009,265(5):530-540.

[8] Eisenbarth G,Wilson P,Ward F,et al. HLA type and occurrence of disease in familial polyglandular failure[J]. N Engl J Med,1978,298 (2):92-94.

[9] Klein J,Sato A.The HLA system. First of two parts[J]. N Engl JMed,2000,343(10):702-709.

[10] Yu L,Brewer KW,Gates S,et al. DRB1* 04 and DQ alleles:expression of 21-hydroxylase autoantibodies and risk of progression to Addison's disease[J].J Clin Endocrinol Metab,1999,84(1):328-335.

[11] Maclaren NK,Riley WJ. Inherited susceptibility to autoimmune Addison's disease is linked to human leukocyte antigens-DR3 and/or DR4,except when associated with type 1 autoimmune polyglandularsyndrome[J].J Clin Endocrinol Metab,1986,62(3):455-459.

[12] Vang T,Congia M,Macis MD,et al.Autoimmune-associated lymphoid tyrosine phosphatase is a gain-of-function variant[J].Nat Genet,2005,37(12):1317-1319.

[13] Cutolo M. Autoimmune polyendocrine syndromes [J]. Au-toimmun Rev , 2014 ,13 ( 2 ):85-89.

[14] Ballarini A,Lee-Kirsch MA. Genetic dissection of autoimmune polyendocrine syndrome type 2:Common origin of a spectrum of phenotypes [J].Annals of the NewYork Academy of Sciences,2007,1110:159-165.

[15] Klenczar K ,Deja G ,Kalina-Faska B ,et al. Myastheniagravis ,graves-basedow disease and other autoimmunediseases in patient with diabetes type 1-aps-3 case report , therapeutic complications [J].Pediatr Endocrinol Diabetes Metab,2017,23(3):159-164.

[16] Soos Z ,Salamon M ,Erdei K,et al.Lada type diabetes,celiac diasease,cerebellar ataxia and stiff person syndrome. A rare association of autoimmune disorders [J].

Ideggyogy Sz , 2014 , 67 ( 5-6 ):205-209.

[17] 陈丹霞,麦鸿成,郭叶群,等.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病综合征 Ⅲ 型合并胸腺增生 1 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J].南昌大学学报,2017,57(3):98-101.

[18] 金雨,杨涛 . 自身免疫性多发性内分泌腺病综合征 [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5,21(4):259-262.

[19] Hansen MP,Matheis N,Kahaly GJ.Type 1 diabetes andpolyglandular autoimmune syndrome:A review [J]. World J Diabetes,2015,6(1):67-79.

搜索更多有关“内分泌腺知识点整理:补充知识库,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病综合征”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