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杜甫的登高表达的思想感情:杜甫的诗登高写景抒情

人气:108 ℃/2024-03-20 07:15:35

杜甫(712—770),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原籍襄阳(今湖北省襄阳市),迁居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杜审言之孙。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后寓居长安近十年。及安禄山军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官居秦州同谷。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溪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携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深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

《登高》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的秋天,杜甫当时卧病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已经五十六岁。身体的病痛,生活的困难,加之当时政局依然动荡不安,吐蕃族不断入侵,兵乱此起彼伏,使他精神受到很大的摧残。诗人在这种凄苦的境遇中写下这首诗,情调沉郁。

登高

(唐代)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全诗共八句,前四句写登高所见之秋景,后四句抒发登高所感。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两句刻画眼前具体景物,上一句从夔州之山措手,下一句从三峡之水落笔。诗人抓住夔州这个地方具有特色的景物和季节的特点:天高风急,猿声悲哀;渚清沙白,鸥鸟盘旋。描绘了一幅鲜明的画面,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这画面渗透着诗人孤寂、凄凉的情绪。凄厉的猿声,自然会引起伤感;鸥鸟的低回,也会引起悲哀的愁绪,给人一种无所依托之感,把诗人的内心感情和客观景物有机地联系起来了。笔触细密生动,诗句浓缩精炼。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两句渲染秋天整体气氛,第三句承首句写山景,第四句承次句写江景。以无边无际的萧萧落叶,进一层写山景;以滚滚而来的长江,进一层写水色。“无边”和“不尽”,使人想象到诗人居高临下;“萧萧”和“滚滚”,使人如闻其声。诗人那种登高咏诗的形象,广阔博大的胸怀,仿佛就在眼前。一种宇宙无限,自然不已的感觉油然而生。写得有声有色有动感,气势磅礴,境界阔大,雄浑苍凉,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两句抒发悲苦情怀,上一句叹息自己长期漂泊的困顿遭遇,是横说;下一句感慨自己垂暮多病的孤独处境,是纵说。一横一纵内容极其丰富,形象地概括了诗人一生的遭际,至少包括了这样几层意思:一是羁旅之意,从“万里”、“常作客”中就可以看出;二是思乡之情,正是因为倦于漂泊,故动了乡关之思,于是有了“登台”望乡之举;三是垂暮之叹,所以用“百年”二字表其人生之感叹;四是多病之怨,衰弱的病体,还经得起几次生活波折?抱病独自登台,心情之落寞可想而知。这种种情思纠结缠绕在一起,成为诗中一个“悲”字的复杂内涵。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两句承上进一步写当前艰难困苦的境遇和心情。上一句写自己艰苦备尝,白发更添;下一句写自己潦倒益甚,无法遣愁。“潦倒”固然是形容自己的凄凉晚境,但造成诗人“繁霜鬓”的原因,决不仅限于个人的身世遭遇,还有对动荡不安的局势和对国家命运、人民苦难的深沉忧虑。在“艰难苦恨”四字之中,实包含着家愁与国难两个方面。其实,在亲历了安史之乱的杜甫看来,国难与家愁就密不可分,诗人感情的脉搏总是应和着时代国家的命运而跳动的。正因为这样,诗人的内心才更感痛苦,欲借酒消愁,但酒杯新停,排遣无方。把诗人对于时局、身世和处境倍感艰难、愁苦悲愤的感情,抒发得强烈深沉。

全诗语言精练,通篇对偶,音调谐婉。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被誉为“七律之冠”。

搜索更多有关“杜甫的登高表达的思想感情:杜甫的诗登高写景抒情”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