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学生用事实来支持概念性理解的时候怎么说?学生用事实来支持概念性理解的时候

人气:159 ℃/2023-09-14 22:07:11

为了理解知识的结构,我们再来看看主题与事实、概念、概括、原理和理论的不同:

来源:林恩·埃里克森,1995

1、主题和事实。主题和事实无法跨时间、跨文化、跨情境迁移。它们被锁定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情境中。主题的例子如:二战、雷诺阿的面、人体、亚洲文化。事实是主题框架内的特定知识片段。

2、概念。概念可以跨时间、跨文化、跨情境迁移。它们是以共同属性框定一组实例的心智建构。例如,宏观概念(跨学科的):变化、系统、独立……;微观概念(更多是学科内的):角度、变化、嗓音、恐惧、栖息地……

概念拥有以下标准:

不受时间影响;

具有普遍性;

使用一两个词或者短语来表达;

不同程度的抽象(宏观到微观);

多个实例分享共同属性。

3、概括。概括是表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之间关系的句子。它们是跨时间、跨文化、跨情境可迁移的理解。概括不包括专有名词、动词过去时、代词,因为这些词会将观点限定在特定的人或群体。“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体形成相互依存的关系”即是一个概括的例子。概括是由事实性实例制成的真理,当这种观点很重要又不能包含所有实例时,可以使用限定词(如经常、可能、或许等)。例如,“国家可能使用斡旋来解决国际冲突”。过度使用限定词可能会削弱概括的力量。因此,仅仅在必须时使用。

4、原理。原理是对概念性关系的表述,但是它和概括有两方面的不同:

原理有着和概括一样的概念性理解的标准,但它上升到了更高的层次,如定律,或有着迄今为止最好证据的真理,如牛顿定律,数学公理。

原理从来不含有限定词。原理比概括少很多,概括又比事实少很多。在课程设计上,不必区分概括和原理,它们都是对概念性关系的表述,还有些表述,如基本原理(埃里克森 2002),持续性理解(威金斯和麦克泰),核心学科概念《下一代科学标准》(2013)都是是说的同一个事情。

5、结论。理论是一个推论或者一组用来解释现象或实践的概念性观点。当然了,教师们在课堂上会涉及理论,但当下我们需要聚焦在课程与教学设计的基本转变上——迈向良好定义的三维模式。

知识的建构展示了主题和事实、从主题和事实中抽取的概念,以及概括和原理等各个层次要素的关系(概括和原理是表达跨越时间、地点和情境的概念性关系的句子)。当学生可以使用事实来支持概念性理解的时候,我们可以说明他们拥有了对内容学科的更深层次的理解。深度理解的重要性已经在认知和教育研究中有了详实的记录。

我们再也不能假定孩子在发展概念性理解了——我们必须朝这个方向去教,引导学生发展概念性理解。而这只能通过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设计模式来实现。

搜索更多有关“学生用事实来支持概念性理解的时候怎么说?学生用事实来支持概念性理解的时候”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