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许昌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 我眼前飞扬着一个个英雄的面容

人气:469 ℃/2024-01-23 08:19:05

站在许昌此处,我眼前飞扬着一个个英雄的面容!‖老家许昌

文‖邢志坚

图‖张同春

历史悠久的汉魏古都许昌,浸润了厚重的三国文化,彰显着现代城市文明。国人欲闻三国事,慕名寻踪到许昌,在广袤富饶的许昌大地上,俯仰皆见三国景,满城劲吹曹魏风。

近年来,许昌市在对三国遗址进行保护修复的同时,又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国家优秀旅游城市”“水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创建,把自然、生态与文化旅游有机融合,精心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历史人文景观。“再见三国”景点,就是一处具有浓重三国风情的大型文化游园。

沿着市区西部的灞陵河(即原来的清泥河,2016年由市政府重新命名)缓缓前行,越过车流滚滚的北环路,转入高营闸旁新修的彩色步道,眼前蓦然一亮。

和煦的春日暖阳铺洒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微风轻拂,岸柳依依,河畔绿地里人工栽植的弋尾花迎风招展,恍若一群浅紫色的蝴蝶翩翩起舞,振翅欲飞。高踞堤顶的圆形观景平台犹如三国时指挥大军的点将台,站在台上向南俯视,一个个造型别致的白色凉亭就像当年的樯橹风帆点缀水面,逶迤串起了“再见三国”的四处景观广场。

占地面积260亩的“再见三国”景点由陈寿广场、魏史话廊、蜀史园、吴史书林四个部分组成,通过雕塑、景墙、竹简等文化元素再现历史场景,带人梦回三国。

从观景平台拾级而下,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陈寿广场上矗立的“陈寿秉笔书三国”巨型人物雕像。著名史学家陈寿虽是三国时期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人,却为许昌做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三国归晋后,他历经10载,呕心沥血,艰辛完成了纪传体史学巨著《三国志》,完整记叙自东汉末至西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从此奠定了许昌在三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如今那伫立在禇褐色花岗岩基座上,一手执笔、一手拿竹简,意气风发的陈寿雕像,仿佛在指点今人随着他的书简去穿越历史风云,追寻三国故事,传承三国文化。

沿着犹如手指般的5个圆形亲水平台向南徐行,就是“再见三国”的第二处景点——“魏史话廓”。这里最引人注目的是蕴含深意,雕刻精美的三处大型浮雕墙。其中“曹魏篇”刻画着曹操、荀彧、张辽三人的浮雕造像,背景浮雕形状取玉璧三分之一,象征天下三分;浮雕背面用文字描述了曹魏统一北方的历史成就。“蜀汉篇”“孙吴篇”,浮雕墙均采用相似的表现手法,分别选取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通过浮雕造像再现三国鼎立、风起云涌的历史场景。在浮雕墙前驻足浏览,那一个个群雄逐鹿、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栩栩如生,如在眼前。怀古思今,令人感慨万端,唏嘘不已。

移步换景,再往前去,便是气势宏大的第三处景点――“蜀史园”。这里不仅有巨大的弧形蜀史竹简景观墙,而且屹立着由曹操、刘备和孙权三人的群组雕塑,在地面凸起的三国地图上,曹操稳坐中央,刘备、孙权分立一隅,形象地再现了三国鼎立的历史大势。雕像中间的那件石雕造型,既像历史长河中飞溅的一朵浪花,又似天边飘过的一片白云,寓意着历史如流水奔腾不回,生命如浪花一现即逝。

透过历史的烟云,依然能看到以曹操为代表的一世英雄豪杰以“安民定天下”为己任,共同谱写出波澜壮阔、辉耀千古的历史篇章。细细品鉴上面镌刻的宋代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明代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刘咸《许昌怀古》等一首首经典诗词,禁不住引发思古幽情,耳旁又响起那荡气回肠的豪壮歌声: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位于景点最南端的第四处景观“吴史书林”由两个亲水平台、5个河心小岛、多个仿古造型的木栈道和蜿蜒曲折的园路以及江南风格的小广场组成,徜徉其间,凭栏临风,犹如当年东吴美景再现。抚今追昔,更加缅怀魏武扬鞭,润泽许都的历史功绩,更为文化厚重、日新月异的古都许昌而自豪、赞叹。

夜幕降临,“再见三国”景点内华灯熠熠,好似群星闪亮,河中的星光与岸边的灯光交相辉映,和那一座座泛光的雕像一起,构成了一幅宁静奇幻的《历史的天空》的美妙图景——

暗淡了刀光剑影

远去了鼓角铮鸣

眼前飞扬着一个个

鲜活的面容

湮没了黄尘古道

荒芜了烽火边城

岁月啊你带不走

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兴亡谁人定

盛衰岂无凭

一页风云散

变幻了时空

担当生前事啊

何计身后评

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

人间一股英雄气

在驰骋纵横

【作者简介】邢志坚,汉族,祖籍山东莱州(掖县),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出生于河南许昌。小学毕业下乡插队,中专毕业教过师范,电大毕业忝列大专,后上党校考得本科,致力自学而未成才。先后从事新闻采编、党务信息、纪检监察、党建政工等业务工作,高级政工师职称。现为许昌市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杂文学会理事、许昌市杂文学会副会长,河南省老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许昌市老新闻记者协会秘书长。1982年以来陆续在各级各类媒体发表时评、述评、言论及杂文数百篇,2008年出版杂文集《火花》(河南文艺出版社),2016年获“河南省新闻出版系统老有所为贡献奖”,2017年出版杂文集《我行我诉》(河南文艺出版社)。

【摄影人简介】张同春,1952年2月出生于河南省禹州市。1971年开始从事摄影,常在报刊发表摄影作品,多次参加摄影大赛获奖;出版摄影画册五本。出版发行过"许昌春秋楼"邮资封邮票;《许昌塔文化博物馆》图片被中央电视台入选,于2016年元月至8月、2017年元月至12月,2018年元月至12月,中央电视台1套综合频道、13套新闻频道,每天早晨7点55分天气预报栏目同时播出。曾任《交通与社会》杂志摄影记者;《中国艺术报》特邀摄影记者;香港《大公报》摄影记者。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摄影家协会第四届、第五届理事;高级摄影师。《大地菲芳》文学微刊特聘首席摄影师。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本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本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中图片由张同春先生提供,版权归张同春先生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本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

3、“老家许昌”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hnxc126@126.com 。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搜索更多有关“许昌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 我眼前飞扬着一个个英雄的面容”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