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西安鼓乐十大名曲,西安鼓乐,阁楼四处起笙箫

人气:309 ℃/2023-12-16 21:36:08

2006年5月,西安鼓乐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9月,西安鼓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西安鼓乐,又称长安古乐,是千百年来流传在西安(古长安)及周边地区的传统民间大型鼓吹乐.

是中国传统器乐文化的典型代表,被称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和“中国古代的交响乐”。

其乐曲结构庞大、风格典雅,至今仍使用着唐、宋时期俗字谱的记谱方式,又被称为是破解中国古代音乐史众多谜团的一把钥匙,对于研究、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音乐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西安鼓乐,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境内发现并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民间乐种之一,脱胎于唐代燕乐,后融于宫廷音乐,安史之乱期间随宫廷乐师的流亡而流入民间。

西安鼓乐起源于隋唐形成于明、清。

20世纪20年代、30年代是它的鼎盛时期。

西安城乡内外鼓乐社不计其数,每年农历六月初一终南山南五台举行鼓乐盛会。

各路鼓乐队云集一处,笙管齐鸣,连续三天,昼夜不停,盛况空前。

西安鼓乐是以打击乐和吹奏乐混合演奏的一种大型乐种,内容丰富、乐队庞大、曲目众多、结构复杂,是中国古代音乐乃至世界民间音乐发展史中的奇迹。

西安鼓乐根据其师承关系,演奏风格、人员构成以及流布范国等情况,基本可分为僧、道、俗三个派。

僧派乐社以 “东仓鼓乐社,、“西仓鼓乐社,、“显番寺鼓乐社”、“大吉昌鼓乐社” 等为其代表;

道派乐社以 “城隍庙鼓乐社,“迎祥观鼓乐社” 等为其代表:

俗派乐社以 “长安县何家营鼓乐社”、“周至县南集贤东西村鼓乐社〞等为其代表。

由于各乐社所处的人文环境不同,演奏人员文化素质的差异以及乐曲、乐器的选用和组合等方面的差异,所以各流派鼓乐社之间形成了较为明显的风格特点。

在乐器使用上僧道两派的节奏乐器较为一致,僧派乐社则夹杂一些戏曲“秦腔”武场器乐中的部分节奏乐器,增加一些粗犷、热烈的气氛。

从演奏的曲目来看,僧道两派多演奏典雅悠场的乐曲,保留了古代宫廷音乐、文人音乐风格的曲调较多。

俗派乐社则多有一些民问流传的热烈欢快的俗曲、小调等。

总体来看

僧派乐社所演奏的乐曲,音调较高,悠扬而热烈:

道派乐社所演奏的乐曲,音调较低,平和而幽雅,讲究 “磨工加花”:

俗派乐社所演委的乐曲,其音调高扬。深厚而热烈,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僧、道 俗三流派在演奏形式上基本是一样的,均分 “坐乐”和“行乐”两

种,只是在局部结构地方有所变化,以示其不同的流派特征。

坐乐是室内音乐,坐乐大致可以分为城乡两种,城市坐乐编制约十二三人;农村坐乐有若干乐器调整,依条件而习迁祖定。

有些地方,在农村的坐乐中,吹奏乐器用到十几个以上,打击乐器更多,演奏者多达几十人,造成震撼人心、摇荡山岳的宏大音响,风格与城市坐乐迥然不同。

行乐在行进中演奏,伴以彩旗、令旗、社旗、万民伞、高照斗子等,乐器用高把鼓、单面鼓等。

用高把鼓的,风格温雅庄重;

用单面鼓的,风格活泼悠扬。

行乐有时还有歌词,内容与祈雨有关。

西安鼓乐代表曲目有《鼓段子》《打扎子》《引令》《套雅套淋驼词》《南词》《曲破》《杂曲》等。

西安鼓乐保存了大量史传曲目名录中的鲜活曲谱,对被认为"无声的中国音乐史"有着难以估量的价值。

西安鼓乐的曲体曲式结构原则和手法,对开启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结构难题、发扬民族优秀音乐传统、建立新的民族音乐体系有着有益的基础和借鉴的价值。

搜索更多有关“西安鼓乐十大名曲,西安鼓乐,阁楼四处起笙箫”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