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电脑>正文

国产五轴数控系统利好:科德数控研究报告五轴联动执牛耳者

人气:199 ℃/2024-02-10 03:05:02

(报告出品方/作者:兴业证券,石康,李博彦,李雅哲)

1、高端五轴联动数控机床领军企业

1.1、公司简介:执牛耳者

公司是国内稀缺的五轴数控机床 高档数控系统 关键功能部件完整产业制造商。科德数控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8 年,注册地为辽宁省大连市,其前身科德有限由光洋科技出资设立。2015 年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2021 年 7 月科创板上市。公司深耕装备制造十余年,始终专注于高端数控机床、高档数控系统及关键功能部件的技术突破和精密制造。

行业地位:高端五轴装备产销已具规模,关键功能部件国产化率遥遥领先

凭借高度专业自主化,科德已成长为国内颇具规模的五轴装备产销基地。2018-2020 年,公司共销售五轴联动数控机床 266 台。

区别于国内大部分机床行业外购数控系统 关键功能部件的模式,公司已建立起机床整机、数控系统、关键功能部件系统性研发的全产业链、全技术链、全人才链的发展模式,机床 85%以上的关键功能部件都来自自主研发,关键功能部件国产化率遥遥领先。具备成长为类似大隈、马扎克、发那科等国际知名企业的条件。

公司上市前总股本为 6804 万股,IPO 发行 2268 万股,发行后总股本为 9072 万股。光洋科技为公司控股股东,截至 2021.9.30 持有公司 28.81%股份。于德海、于本宏父子为公司实控人,合计直接及间接持有公司 39.89%股份。(1)于德海系光洋科技创始人,目前主要负责经营控股股东光洋科技,不参与科德数控日常生产经营,共持有公司 21.32%股份。(2)于本宏系于德海之子,2010 年 11 月加入科德数控,目前担任公司董事长,共持有公司 18.57%股份。(3)公司董事、总经理陈虎通过大连万众国强及大连亚首间接持有公司 3.91%股份。

1.2、主营业务:专注高端

五轴机床 数控系统双轮驱动,提供复杂曲面解决方案。公司主营产品均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分为三类:(1)高档数控系统;(2)高端数控机床;(3)关键功能部件。具体产品为:五轴立式加工中心、五轴卧式加工中心、五轴龙门加工中心、五轴卧式铣车复合加工中心等 4 大通用加工中心和五轴磨削加工中心、五轴叶片加工中心 2 大系列化专用机床,以及服务于高端数控机床的高档数控系统、伺服驱动装置、电机、传感产品、电主轴、铣头、转台等。

高档数控系统:核心控制件自主可控,为高端机床提供有力支撑。数控系统是数控机床的控制核心,具备自主开发高档数控系统的能力,是国外众多高端机床企业的重要战略布局方向。公司产品包括高档数控系统及伺服驱动,其中 GNC 系列高档数控系统实现了 GNC60/61/62 的数次迭代;GDU 系列伺服驱动器实现了GDU/GDUA/GDUB 的数次迭代,开放性、适配性较强,已达到国外先进产品水平。公司高档数控系统因其优秀的设计架构及丰富的功能,为公司各类型高端数控机床的应用及新品开发提供有力支撑。

高端数控机床:储备丰富 高度自主,进口替代能力优异。公司高端数控机床产品积累深厚,覆盖高端市场大部分加工类型、尺寸规格,各项性能可与国外先进产品媲美,进口替代能力强,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重点领域优势显著。

五轴联动数控机床销量占比 98%,产品定位高端、单价较高。公司五轴联动数控机床销量占比达 98%,2018~2020 年,公司共销售五轴联动数控机床 266 台,国内遥遥领先。其中五轴立式加工中心占比最多,2020 年销量占比 70.53%,收入占比 63.58%。公司机床产品定位高端,售价较高:2020 年五轴立式加工中心、五轴工具磨削中心、五轴卧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五轴龙门加工中心、五轴卧式加工中心均价分别为 162.99、85.21、317.29、442.48、238.84 万元/台。截至 2020 年底公司各类数控机床产能为 115 台。

1.3、营收情况:快速增长

公司近年来业绩快速增长,归母净利润 2017-2020 年复合增速 70.56%。2017-2020年,公司营收从 0.75 亿元增长至 1.98 亿元,CAGR = 38.53%;归母净利润从 710万元增加至 3523 万元,CAGR = 70.56%;扣非归母净利润从 525 万元增加至 2052万元,CAGR = 57.50%。2021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1.61 亿元,同比增长 34.00%;实现归母净利润 0.47 亿元,同比增长 251.7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0.08 亿元,同比增长 61.71%。分季度看,2021Q1、Q2、Q3 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0.50、0.55、0.56亿元,同比增长 1938.11%、-23.23%、20.56%;Q1、Q2、Q3 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 0.13、0.09、0.25 亿元,同比增长 251.81%、-35.55%、215.18%,Q3 归母净利润环比增长 179.71%。公司前三季度业绩增长主要原因:1)下游需求持续旺盛,公司优化产品结构,积极开拓下游新客户,销售收入快速增长;2)前三季度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 4490.29 万元,Q3 单季度为 2434.41 万元。

盈利能力改善明显,毛利率、净利率趋于稳定。2019 年开始公司 ROE 开始转负为正,2020 年 ROE 为 6.64%,ROIC 为 6.34%。2018 年至 2021 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均维持在 43%左右。2019 年公司净利率转负为正、大幅提升(2018 年受股份支付费用影响,期间费率提高拉低净利率),2020/3Q2021 公司净利率分别为17.70%、28.94%。2021Q3 净利率提升较多原因:三季度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较多,增厚净利润。

2、五轴数控机床行业分析

产品定位高端 成本优势显著,毛利率维持高位

高端数控机床:2020 年板块贡献 87%的毛利润。2018-2020 年毛利率分别为42.60%、43.19%、42.43%。数控机床毛利率整体保持在较高水平,主要原因:(1)公司主营产品主要是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其他数控机床销售收入占比不到 2%),定位高端市场,价格远超普通机床。(2)公司数控系统和关键功能部件自制比例达 85%(费用口径),成本优势显著,进一步拓宽毛利空间。

五轴联动加工优势:提高加工精度、表面质量和加工效率。五轴数控机床较三轴机床优势十分明显,可以实现一次装夹完成铣削、钻孔、攻丝等多面加工,可对形状复杂、多线型、异形曲面等特点的高复杂性零件进行高效高动态、高速高节拍的加工,减少多次装夹造成的重复定位误差,缩短上下料的辅助时间,降低多序加工时的设备采购成本和工装夹具的使用成本,提高产品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

关键功能部件:2018-2020 年毛利率分别为 21.95%、57.70%和 45.05%,变化较大,主要原因在于功能部件种类繁多,每年销售的功能部件根据客户需求不同差异较大。

高端数控机床毛利率变动主要源于产品结构变化。五轴联动数控机床需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制化配置,其毛利率跟设备类型、规格型号(400、600、800、1250;U、MT、MTG)、产品配置、精度要求、客户类型、市场区域等密切相关。

2018 年-2019 年:主力产品五轴立式加工中心毛利率有所提升,带动机床板块整体毛利率提升。2018/2019 年,五轴立加在航空航天领域销售平均毛利率分别为 43.95%、48.32%,占机床板块收入比例分别为 29.64%、48.28%。

2020 年:产品结构更加多元,市场化战略进一步深入。2020 年,公司五轴立式加工中心毛利率为 42.17%,略低于以前年度,主要系公司为部分客户定制刀具,该部分均为外购,拉低毛利率水平。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由负转正,盈利质量逐渐改善。2018-2020 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分别为-5766.68、-6410.75、6385.89 万元,2018、2019 年均为负值,主要原因:(1)业务快速发展,采购付款增加。(2)客户结构中,央企、国企、科研院所、高校等占比较大,该类客户付款审批流程较长,相应延长了向公司付款的周期,导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入偏低。2020 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转正,主要系:(1)2020 年公司应收账款回收情况良好,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大幅上升,(2)2020 年内公司收到政府补助 8477.77 万元计入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2021 年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0.78 亿元,同比减少 0.59 亿元,主要系销售订单的增加,导致外购材料的现金支出增加,及员工薪酬支出和下拨 04 专项承担单位的项目资金增加所致。

期间费用率呈下降趋势。2017-2020 年公司期间费用率分别为 41.69%、81.34%(若剔除股份支付影响为 36.61%)、22.78%、24.79%,整体呈下降趋势。(1)2020 年销售费用率为 9.9%,同比下降 3.20pct,主要系新冠疫情导致各地展会、宣传活动不能正常举办,全年宣传费相对较少。公司销售费用率在同行业公司中较高,主要原因:公司致力于提供个性化的高端制造成套解决方案,相关人员的差旅费、工资薪酬金额较大;公司处于发展初期,营销宣传支出较高。(2)管理费用增长主要系公司业务规模迅速扩大,相关管理开支随之扩大。2018 年公司管理费用较高,主要系当年一次性确认股份支付 4600 万元,全部计入当期管理费用。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期间费用为 3413.10 万元,同比减少 11.96%,期间费率 21.23%,同比减少 11.08 个百分点。

1.4、首发募投:产研共建

公司首发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扩大面向航空航天的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的产能、搭建工艺验证平台、加大新一代智能化五轴数控系统及关键功能部件的研发投入力度,进一步做大做强公司主营业务。募资扩产突破产能瓶颈,有助于公司进一步优化工艺、扩大研发优势、增强持续盈利能力,巩固在五轴联动数控机床行业中的优势地位。

2、五轴数控机床行业分析

2.1、行业概况:技术壁垒最高,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

五轴联动定义:五轴联动是指在三轴基础上增加了 A、B、C 其中两个回转轴,可以通过 X、Y、Z 三个直线轴以及两个回转轴的联动,任意调整刀具或工件的姿态,实现对空间复杂型面的加工。机床轴的绝对数量并非衡量数控机床先进程度的标准,重点在于联动轴数量,五轴联动为目前数控机床的最大联动轴数。

五轴联动加工优势:提高加工精度、表面质量和加工效率。五轴数控机床较三轴机床优势十分明显,可以实现一次装夹完成铣削、钻孔、攻丝等多面加工,可对形状复杂、多线型、异形曲面等特点的高复杂性零件进行高效高动态、高速高节拍的加工,减少多次装夹造成的重复定位误差,缩短上下料的辅助时间,降低多序加工时的设备采购成本和工装夹具的使用成本,提高产品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

RTCP 功能是区分“真假”五轴联动机床的依据。RTCP(Rotational Tool Center Point)的含义是旋转刀具中心点编程,五轴机床的数控系统自动计算并补偿旋转轴旋转引起的刀尖点偏离原位置的距离。具备 RTCP 功能的数控系统(例如科德数控 GNC系列、西门子 840D、海德汉 TNC530)在编制程序及加工时,可以直接使用刀尖点坐标编程,不需要考虑机床的结构参数和刀具长度等参数,这样更加简单、高效。高端五轴数控机床具有 RTCP 功能是区分“真假”五轴联动机床的依据。不具备 RTCP 功能的“假五轴联动机床”不能直接使用刀尖点坐标编程。加工同一个零件时,如果同型号机床或者刀具更换,就必须重新进行 CAM 编程和后处理。(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按照机械结构形式来划分,五轴联动数控机床一般可以分为双摆头形式、俯垂型摆头式、双转台形式、俯垂型工作台式、一摆一转形式等。不同类型的数控机床可以用于不同类型的复杂工件的加工。科德数控具备生产各种类型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的能力,并掌握其中核心技术环节。

下游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工程机械、刀具、医疗、清洁能源、精密模具等领域。五轴数控机床加工的典型零件有航空发动机叶轮、叶片,船用螺旋桨、重型发电机转子、汽轮机转子、义齿模具、轮胎模具等。

五轴联动数控技术重要意义: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事关国家工业信息安全

五轴联动数控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复杂精密零件制造能力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五轴数控技术是解决航空发动机叶轮、叶盘、叶片、船用螺旋桨等关键工业产品切削加工的唯一手段,用于自由曲面精密加工的五轴联动设计制造水平,反映了一个高端制造业的发展上限。

高端数控机床关系到国家工业信息安全。使用进口数控机床存在一定的信息安全隐患:1)美国机床:对用户定时核查,掌握设备使用情况;2)日本机床:设备移动位置,数控系统将自动锁死;3)德国机床:必须上网注册激活相关功能;4)国外售后服务人员可能会携带 GPS 对设备进行定位。从过去的“巴统清单”到现在的“瓦森纳协定”,西方发达国家一直把五轴数控系统及五轴联动数控机床作为战略物资实行出口许可证制度,对包括中国在内的诸多国家实行了严格的技术封锁。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快速崛起和全球产业链的价值重配,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竞争已超出贸易保护主义的范畴,逐渐演变成新一轮科技和产业的全方位竞争。在此背景下,我国航空、航天、兵器、船舶、核、电子等需要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加工的高端军工行业面临西方国家的全面封锁。

2.2、市场需求:航空航天为基,多领域需求逐步打开

(1) 航空航天领域:航空零部件制造市场空间广阔,五轴机床需求蓄势待发

加工对象:飞机结构类、系统液压类、发动机类零部件。1)结构类:覆盖飞机机身各个部位,包括梁、框、肋、接头、支座等;2)系统液压类:起落架、机翼、机轮舱等部位系统、液压件;3)发动机类:风扇机匣、中介机匣、燃烧室外涵机匣等零件。

航空零部件市场规模测算:1)军用航空零部件:预计未来 20 年,中国包括战斗机、运输机和轰炸机等在内的军用飞机需求约 2900 架,军用航空市场规模将达到约 2290 亿美元。根据爱乐达募集说明书,按军用飞机机体零部件价值占飞机总价值约 30%的比例估算我国军用飞机机体零部件采购需求,预计未来 20 年,包括战斗机、运输机和轰炸机等在内的军用飞机可带来军用航空零部件市场规模 4300 亿元以上,市场空间巨大。2)民用航空零部件:根据爱乐达募集说明书,当前我国民用客机型号主要有新舟系列(MA60、MA600、MA700)、ARJ-21 以及C919,其中新舟系列飞机由中航工业研制生产,ARJ-21 及 C919 大型客机由中国商飞公司生产研制。据爱乐达募集说明书,截至 2020 年末,MA700 订单 285 架、ARJ-21 订单 596 架(其中已交付 38 架)、C919 订单 815 架。综上,截至 2020 年底我国自行研制生产的商用客机总订单量为 1658 架(不包括已交付订单),对应市场规模约 4200 亿元。根据爱乐达募集说明书,假设民机机体结构占整机价值比为 35%,则国内分包市场零部件市场规模约 1400亿元。

加工对象:缸体缸盖、变速机壳体、汽车轮毂、涡轮增压器壳体、汽车转向架等零件。

国产化进展:航空航天领域五轴机床基本被德国、意大利、瑞士等国家的高端机床厂商所垄断,科德数控是极少数顺利切入航空航天领域的国产供应商,先发优势显著。

(2)汽车领域需求

除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重点领域对五轴数控加工有大量需求外,近年来汽车行业对五轴数控机床的需求逐渐增强。目前格劳博、马扎克、德玛吉等国外企业均采用五轴数控机床组成生产线面向汽车企业销售。

加工对象:缸体缸盖、变速机壳体、汽车轮毂、涡轮增压器壳体、汽车转向架等零件。

市场需求:新能源车结构件铝合金材料使用增加,对五轴加工设备需求明显提升。欧洲、日本等机床厂商均加大对新能源车领域设备开发与投入,预计新能源车领域将成为五轴数控机床另一个具有大规模应用前景的市场。

国产化进展:国内市场基本被德国格劳博、日本山崎马扎克等垄断,国产厂商能供应的有埃弗米、北京精雕、科德数控等少数企业。

(3)数控刀具领域需求

加工对象:专用五轴数控工具磨床可加工铣刀、钻头、铰刀、非标刀具等。株洲钻石数控刀具生产线配套有科德数控 KToolG3515 五轴工具磨床。

需求测算:

国内切削刀具市场空间约400亿,其中硬质合金刀具市场规模约220亿。硬质合金刀具中约有一半市场份额为硬质合金数控刀片。对标海外,国外数控刀具消费占机床消费总额约 50%,而我国刀具消费占比仅 25%,国内刀具消费额占比偏低,增量空间巨大,行业赛道宽阔。数控刀具行业快速发展,带来大量高端五轴数控机床需求。

1)根据华锐精密公告,其拥有 2 台五轴联动加工中心,原产国为德国、瑞士;根据科德数控公告,株洲钻石 2019 年向科德数控采购 14 台五轴磨床;

2)2019 年株洲钻石 华锐精密硬质合金数控刀片产量合计为 10683万片,据中国钨业协会数据,2019 年国内硬质合金数控刀片产量合计 2.4亿片;根据龙头企业的扩产情况,我们预测 2025E 国内厂商硬质合金数控刀片总产量为 6.52 亿片,数控刀具市场快速发展,带来大量五轴工具磨床需求。

国产化进展:根据科德数控公告,行业龙头企业株洲钻石从 2014 年开始采购科德数控五轴工具磨床,2017-2020 年共采购 7 次,合计 5569.88 万元。根据华锐精密招股书及欧科亿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华锐精密 欧科亿均使用国外五轴高精度磨床。

2.3、空间测算:国内超百亿,未来增长空间巨大

国内机床市场空间超千亿。据 Gardner Intelligence 统计,2019 年中国机床消费 223亿美元(约 1500 亿人民币),同比下降 64 亿美元(同比-25.3%)。2020 年中国机床消费额为 213.1 亿美元,同比降低 4.5%,是全球机床消费降低幅度最小的国家之一。2020 年中国机床消费全球机床市场占比 31.90%。2020 年中国金属切削机床消费额 138.7 亿美元,占比 65%;金属成形机床消费额 74.4 亿美元,占比 35%。

五轴数控机床市场空间测算:国内约 100-150 亿,未来增长空间巨大

采用 2019 年数据(排除疫情影响),国内金属加工机床市场空间接近 1500亿元;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高端需求约 10%,假设高端市场基本为五轴市场,则五轴市场空间为 100-150 亿元(国产 进口)。

这 100-150 亿基本被海外龙头占据,国产化率从 0 起步,目前也不足 10%(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2018 年为 6%),我们假设 2020 年国产市占率约为 8%,也就是约 11 亿元。根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披露的数据,2018 年国内五轴机床销售 9.2 亿(2017 年为 7.1 亿),再加上少量非会员企业,基本和 11亿匹配(考虑到 2018 年机床行业景气度高于 2019、2020 年,故我们假设 2020年五轴机床总量基本与 2018 年接近)。

我们假设:

(1)2023/2025 年五轴市场所占份额分别提升至 14%/18%;

(2)2023/2025 年五轴市场国产化率提升至 14%/20%。

则 2023/2025 年国内五轴机床市场空间分别约为 220/300 亿元;国产五轴设备空间分别为 31/60 亿元,2020 年-2025 年 CAGR = 42.56%。

3、五轴联动数控机床行业竞争格局

3.1、竞争格局:高端市场长期被欧美日垄断,国产企业市占率低

机床市场竞争格局三分天下,低端市场大而分散

国内数控机床行业竞争格局呈现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三资”企业三分天下之势:

第一阵营为实力雄厚的外资企业、跨国公司。集中在高端数控机床。

第二阵营为具有一定知名度和技术实力的民营企业、大型国有企业。集中在中端机床。

第三阵营为技术含量较低、规模较小的众多民营企业。集中在低端机床。

低端市场利润率低。截至 2021 年 9 月,金属切削机床制造企业数为 914 家,行业销售利润率为 6.53%(2011 年以来最高点,一般维持在 3%-4%之间)。目前国内数控机床市场以低端产品为主,大量中小企业集中在低端市场竞争,技术门槛低,竞争激烈,大多采取薄利多销的销售方式。

高端市场依赖进口,核心部件自主程度不高

对标机床行业发达国家,我国金属加工机床行业存在较大贸易逆差。2019 年我国金属加工机床进口额为 72.9 亿美元,出口额为 44.2 亿美元,而同期德国和日本的出口额都远大于进口额。

日本、德国是我国机床主要进口来源国。2020 年金属加工机床进口来源中,日本和德国合计占比 60%。主要原因:日本、德国是世界数控机床领域技术最先进的国家,拥有多家行业龙头公司。

进口以高端数控机床为主,单价远超国内。我国进口的数控机床平均单价较高,超过 20 万美元/台,且近年来均价呈上升趋势。2019 年进口均价为 28.08 万美元(折合 196.56 万人民币)。对比之下:1)2019 年国内金属切削机床的平均单价为26 万人民币(根据主营业务收入/产量估算)。2)2019 年我国金属加工机床出口单价约为 463 美元(折合 3200 人民币),相差巨大。科德数控产品和进口高端产品均价已接近。2018-2020 年科德数控高端数控机床平均售价分别为 121.39、133.91、180.79 万元/台,和数控机床进口均价已十分接近。公司五轴卧式加工中心、五轴龙门加工中心、五轴卧式车铣复合加工中心单价均在 200 万元以上。

高端数控机床国产化率低。高端数控机床渗透率虽持续提升但仍处低位。2018 年我国高端数控机床国产化率仅约 6%。机床市场加速转型升级,国产高端市场潜力巨大。

核心部件自主生产程度不高。数控机床核心部件包括数控系统、主轴部件、刀塔部件、尾座部件、导轨、丝杆和轴承等。其中高档数控系统价值约占高端数控机床成本的 20%-40%。目前国内高档数控系统主要依赖于国外进口,但国外高档数控系统的功能通常无法完全开放甚至是禁止对中国出口,从而使我国高端数控机床产业受制于国外。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与引导下,国内涌现了一小批研制高档数控系统的企业并实现部分国产化,但市场占有率不足 10%。核心部件绝大多数外购昂贵的进口产品,导致行业利润率偏低。若能在保持精度的前提下,自制或者采购国产零部件替代品,产品质量、稳定性、盈利水平会有大幅度抬升。

国内五轴机床主要依赖从德国、瑞士、日本进口。国内五轴市场基本被德国德玛吉(DMG)、德国格劳博、瑞士斯达拉格、德国哈默等知名企业垄断,尤其是在航空航天和汽车领域。2020 年科德数控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国内市占率约为 5%(包含进口设备,2019 年为 3%)。

3.2、国内公司:五轴机床生产厂商稀缺,科德数控销售已初具规模

国内五轴机床市场本土产能稀缺。国内机床企业生产的多为三轴数控机床(或使用三轴 转台去替代五轴,精度会有所下降),五轴数控机床属于高端领域,在军工及航空航天领域运用广泛,国内掌握相关研发和生产技术的企业不多。五轴联动机床市场为非标市场,产品具有一定保密性,根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及科德数控招股书,国内能够自产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的公司主要有科德数控、东莞埃弗米、北京精雕、意特利、上海拓璞、济南二机、四川普什宁江、海天精工、日发精机、国盛智科等少数企业。

国内厂商大多采用外购核心部件模式。国际和国内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研发和生产,主要采用两种模式:1)以科德数控、北京精雕和日本大隈为代表,依托完整的技术链、产业链、人才链,既从事高档数控系统的研发和生产,也从事高端数控机床及功能部件的研发及生产。2)国内外大多数机床厂采用的:外购高档数控系统及关键功能部件,仅从事五轴数控机床整机和个别功能部件的设计和生产。其中数控系统主要从发那科、西门子、三菱、海德汉等国际先进厂商采购。转台、摆头、主轴光栅尺、编码器主要向德国、意大利、中国台湾等厂商采购。(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3.3、科德数控:性能指标已与海外巨头接近,国产替代正当时

受益于完整产业链、技术链、人才链,科德数控机床性能指标已接近海外龙头。不过多依赖于外购模式,坚持自主研发,公司机床产品在成本控制、品质把控、个性化配置、市场售价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优势显著。以五轴立式加工中心为例,科德数控产品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等参数基本与国外高档设备相当。

高档数控系统取得重大突破,直接对标西门子、发那科。高档数控系统技术是高档数控机床的“大脑”。科德数控 GNC 系列数控系统,支持双驱、全闭环、RTCP、插补周期 0.125ms,对标西门子 SINUMERIK 840D、发那科 30i 高档数控系统。2011 年,GNC60 型总线开放式高档数控系统通过国家机床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源代码程序测试。2012 年获得 04 专项支持,验收结论为:“完成全自主知识产权GNC60 高档数控系统开发,并实现了与德国西门子 840D 型高档数控系统的功能对标,总体通过率 95.85%,达到了课题考核指标要求。”(1)在基本功能方面,科德数控 GNC60 与西门子 840D 基本相当;(2)在硬件构架方面,GNC60 基于工业 PC 构架,有千兆工业以太网的选项,资源及开放性优于 840D;(3)在总线构架上,联动轴数和伺服扩展能力也优于 840D。(4)价格方面,GNC60 数控系统已实现软硬件的本土化采购和开发,同等功能配置售价显著低于西门子 840D。

4、核心竞争力与成长性

4.1、研发为矛:高精尖研发团队 高研发投入,打造技术领先优势

科德数控是研发驱动型公司,拥有高精尖研发团队。公司拥有总经理陈虎博士带领的包括外国专家在内的多专业、跨学科的高精尖研发技术团队,由多年从事研发领域的博士、理论知识深厚的研究生及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队伍组成,涵盖高端装备研发、设计、制造、装配、检测等各领域。陈虎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系我国数控系统和数控机床行业资深技术专家,带领公司技术团队先后攻克了高档数控系统、伺服驱动、各类控制电机及机床上各类直驱功能部件和各类五轴复合加工中心,建成了行业瞩目的完整数控技术链和产业链。

2008 年,陈虎出任国家数控总线联盟工作组组长,制订我国首个运动控制总线国家标准,之后又作为课题负责人牵头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数控技术课题。

2013 年,在陈虎先生的带领下,公司实现高自主化率的国产五轴数控机床出口德国并亮相欧洲机床展,引起业界轰动。

手握稀缺核心技术,产品历经多次迭代日益成熟。公司坚持自主创新,自 2008年设立以来,在五轴联动数控机床、高档数控系统及关键功能部件形成了一系列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产品经历多次迭代与升级逐步发展成熟。

研发机构设置合理,技术生产双管齐下。公司研发部门主要由研究院、设计院、生产技术部、沈阳分公司、西北子公司和重庆子公司组成。研究院由四个研究所组成,主要从事基础技术研发;设计院下设两个设计部,分别负责整机与功能部件的设计;生产技术部的工艺技术室主要承担生产中工艺研发职能。

研发队伍日益壮大,高度重视研发激励。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公司不断充实研发人员,增强研发实力。截止 2020 年末公司共有员工 556 人,其中研发人员 161人(含核心技术人员 8 人),占公司员工总数 28.96%。公司核心技术人员收入较为稳定,平均收入在大连地区位于中上游水平,同时公司为激发研发人员参与课题研发的积极性,制定研发激励制度,设立详细的考核目标及奖惩制度。公司拟在上市后对核心技术人员加大激励力度,进一步保障核心技术人员稳定性。

产学研合作为公司发展奠定人才基础。公司已经与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国内一流高等学府建立起产学研用合作平台,为公司未来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和人才基础。2019 年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与科德数控共同发起成立“清华—科德智能数控系统技术联合研究中心”。

专利积累深厚,手握自主知识产权。截至 2020 年底,公司拥有有效国际、国内授权专利 172 项,其中中国发明专利 76 项,国际发明专利 6 项,完成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 39 项;公司承担及参与了 29 项“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04 专项)及 8 项其他国家级课题。核心技术团队主持或参与制定17 项国家标准、4 项行业标准,KMC800U 五轴联动立式加工中心产品进入“军工领域国产高档数控机床供应目录”。

全面持续高研发投入打造技术领先优势。2018-2020 年公司累计研发投入为 2.11亿元,约占累计营收 47.66%。其中 2020 年公司研发投入为 1.07 亿元,同比增长56.47%,营收占比为 54.08%。公司将部分开发阶段的研发支出予以资本化,因此2018-2020 年公司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13.29%/4.22%/6.95%。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显著高于可比公司,主要原因为:(1)高档数控机床行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技术领先性是公司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公司始终高度重视研发投入,并在已经取得技术优势的基础上,通过推进产业化实现技术迭代,持续投入加速技术升级;(2)公司牵头承担或参与多项包括 04 专项在内的国家重点课题,获得多项政府补助,研发投入相对较高;(3)公司尚处于市场化发展初期,经营规模相对较小,导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相对较高。

4.2、服务为盾:高品质售前技术服务打造销售核心竞争力

直销为主,经销为辅,直销模式以售前技术服务为支撑。2021H1 直销模式收入占比 70.38%。公司大部分收入都涉及售前技术服务,2020 年提供售前服务的销售收入占比达 86.69%。公司通过为用户定制全套的加工解决方案以及交钥匙工程来促进销售成单。2020 年售前技术部共为用户制定工艺方案及样品试制 500 余例,极大地提升了客户黏性。除了有效推动销售工作外,也掌握最前沿的市场信息,真正了解用户需求,掌握行业发展趋势,新方向和新工艺,反馈回研发系统,从而推动产品技术提升。同时建立培训体系,通过多渠道培训模式服务用户,解决客户“五轴技术入门难”、“高档机床用不好”的现象。

海外高端厂商普遍重视售前技术服务。在国内开展业务的国外高端厂商,如大隈、哈默、德马吉、GF(Georg Fischer,乔治费歇尔)、米克朗等,尤其重视售前技术服务。以行业内著名的全球机床龙头厂商大隈、瑞士工业巨头 GF 为例,其中文官网特别突出强调为客户“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或提出优质产品解决方案)。

公司竞争优势在于技术服务响应速度优于国外厂商。由于主要生产经营都位于境内,公司销售 技术团队响应速度显著优于国外同类型公司,服务成本也显著降低。公司通过售前技术支撑,快速为客户制定适合的加工工艺方案并进行样件加工,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服务,通过交钥匙工程来促成销售订单,与客户建立稳定长久的合作关系。未来公司将会在初步实现关键功能部件自主化并搭建服务网络的基础上,在研发和售前、售后服务两端持续发力,构建更加完善的服务网络,提升产品和服务的附加价值。

4.3、核心部件自制率高,全方位打破垄断

核心零部件自制能力强,机床 85%以上关键功能部件都来自自主研发,国产化率遥遥领先。五轴联动加工中心领域,公司大部分关键部件都能实现自制配套;高档数控系统(数控系统、伺服驱动器、电机、传感器)和直驱关键功能部件(转台、铣头、电主轴)领域,公司完全实现自主可控。

高自制率下,降本成果显著。(1)公司核心部件自产能力强,采购以基础原材料为主。数控机床、数控系统及关键功能部件的主要原材料可以分为结构件类(机床防护件、床体等,39%)、传动类(丝杠、导轨等,17%)、控制系统类(主板、FPGA 等,13%)、润滑水冷类(水冷机、泵、密封、紧固等,10%)、其他(7%)、电机原材料类(磁钢、线缆等,6%)、光栅类(光栅尺、圆光栅等,5%)、传感测量类(传感器等,3%)等,原材料主要为标准化产品,市场供应稳定。对比之下,可比公司浙海德曼数控系统(含驱动电机、驱动器)成本占比为 24%。(2)仅高档数控系统一项的进口采购成本就可高达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公司数控系统自供,且核心功能部件自给率高,与行业可比公司相比节省了巨额进口采购成本。

受益于产品定位高端 关键部件自给率高,科德数控毛利率在同行业中位居前列。

4.4、以航空航天业务为基,大力拓展民用业务

下游客户优质,以航空航天领域为主。借助于技术领先形成的巨大优势,公司率先切入军工领域,与央企、大型国企和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服务范围覆盖航发集团(航发动力、航发南方、航发黎阳、航发东安、航发商发、航发黎明等)、中航工业(沈飞集团、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等)、航天科工(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北京自动化控制设备研究所等)、航天科技(上海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精密仪器研究所等)、中船重工、中科院、株洲钻石、无锡透平、秦川机床、广西玉柴、科华控股、恒锋工具、双飞股份、航亚科技、格劳博、威力传动等国内外优质客户。根据原机械工业部沈烈初部长公开场合演讲,科德数控工艺来源于客户,在客户牵引下有三次重大飞跃,第一次是无锡透平叶片厂,第二次是航天科工三院三十一所,第三次是株洲的钻石切削刀具和中国航发南方、航天科技八院等企业。

前四大行业收入占比较高且保持稳定。2020 年公司客户所处行业的前四名分别为航空航天(47.07%)、汽车(15.14%)、机械设备(12.59%)、能源(7.61%),合计占比 82.41%。2018-2020 年合并口径,公司客户所处行业的前四名分别为航空航天、刀具、汽车、机械设备,前四大行业收入合计占比分别达 86.64%、88.27%、79.56%,占比较高且较为稳定。刀具行业营收占比波动较大,2018-2020 年分别为 32.08%、15.85%、4.76%,主要系对株洲钻石销售收入变动较大,分别为 2991.96、1310.70、534.47 万元,销售收入变动和刀具厂商扩产节奏有关。能源和机械设备行业近年来营收占比呈上升趋势。

(3)关键功能部件:假设 2021~2023 年收入增速均为 30%,毛利率维持 45.1%。

未来增长点:

(1)航空航天业务

向大型发动机、飞机结构件加工市场延伸。根据招股说明书,未来公司将在保持中小航空发动机市场优势的基础上,提高大型发动机、飞机结构件、导弹弹体的市场份额;公司在现有产品上将不断进行升级换代,针对航空航天、国防军工增加五轴立式加工中心多规格布局,补充相应市场需求。

根据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订单情况:截至 2021 年 8 月底,公司正在执行的金额在 300 万元以上的订单合计金额 1.85 亿元,新增订单的下游客户中,增速最快的是航空航天领域,达到去年同期的 1.66 倍,其中除航空发动机之外其他部件的订单增速接近 2 倍。增速第二的是兵船核电领域,是去年同期的 1.43 倍。增速第三的是机械领域,是去年同期的 1.1 倍。新增金额在 300 万以上的合同中,既有航发南方、上海航天精密、南京箬升、苏州信本达等优质复购老客户,又增加了航天科技和西安泵阀总厂等一批新的终端客户。

(2)民用业务

民用市场需求广阔,公司稳步拓展下游市场。越来越多的民用行业基于加工精度、加工效率等原因开始使用五轴技术。2020 年,公司非航空航天领域收入占比已经超过 50%。随着公司市场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公司正在以数控系统技术、伺服驱动技术、电机技术等基础共性技术为核心,针对汽车、精密模具、刀具、清洁能源、5G 领域逐步发力,扩大公司在民品市场的份额;关注电动汽车、运动控制等领域的市场需求,实现关键功能部件的销售延展,以成为收入高速增长的新动能;适时独立孵化电机、传感等产品,探索公司成长的新领域。根据公司 2021 年半年报公告,公司积极开拓下游新兴产业应用市场,在半导体晶圆减薄机、环保设备、石化泵阀等领域实现了零的突破。目前新突破产业应用处于市场开拓初期,短期内对公司的收入和利润不会造成大的影响。

经销业务逐步增加。分渠道看,随着公司品牌和市场影响力的提升,经销业务逐步增加。2021H1 经销收入占比达 29.62%,去年同期经销收入占比为 10.68%,经销收入同比增长近 3 倍。公司开拓客户是逐个领域去突破,用售前技术服务推动行业转型升级、降本增效,从而拉动民营客户需求。

5、盈利分析

我们分具体业务对公司 2021~2023 年的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做出预测:

(1)高端数控机床:我们预计公司上市以后五轴数控机床产能有序扩张,产能在2022~2023 年会加速释放。假设 2021/2022/2023 年产能分别为 150/230/330 台,外销量分别为 120/185/265 台,数控机床单价增速分别为 3%/5%/5%;毛利率分别为43.0%/43.5%/43.8%。

(2)高档数控系统:数控系统业务是公司未来重要增长点,我们预计公司数控系统除配套自用外,外销量会逐步提升。假设 2021/2022/2023 年产能分别为220/260/400 台 , 外 销 量 分 别 为 23/34/59 台 , 数 控 系 统 单 价 增 速 分 别 为16%/10%/10%;毛利率分别为 48.0%/55.0%/55.0%。

(3)关键功能部件:假设 2021~2023 年收入增速均为 30%,毛利率维持 45.1%。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搜索更多有关“国产五轴数控系统利好:科德数控研究报告五轴联动执牛耳者”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