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在冰雪的世界里长眠是最大的幸福:点燃雪国篝火的人却永远留在了那里

人气:321 ℃/2024-04-19 05:17:43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里,展示着一口长征中的行军锅。据历史资料记载,行军锅属于红三军团六师十七团一连炊事班。班里一共有9个人,在翻雪山、过草地的过程中全部牺牲,却让整个连队得以保全。长征途中除了作战减员外,指挥、战斗人员没有一名因饥饿牺牲。

翻越雪山的路程是真实的,行军锅是真实的,除此之外,更多的是留白。一个更具体的、关于炊事班在长征路上的故事,需要通过部分艺术创作来补充完整。

《理想照耀中国》之《雪国的篝火》选角时,导演刘国彤设定的一个硬性门槛就是演员要瘦,而且要清瘦。减肥成了演员之间的默契。开机前,王劲松减了13斤,体重减到58公斤;拍戏期间,孙坚每天只吃一餐饭,体重维持在60公斤左右。

更大的挑战在开机之后。为了真实完整地还原过雪山的画面,剧组进入长白山雪山实景拍摄。摄制组第一天就遇到了严峻的考验:没有帐篷,没有热水,防风防寒物品不够,又因为地处偏远无法及时补给。连续三天的暴风雪也曾让拍摄一度陷入停滞。暴风沿着山坡攀向高处,再向四面八方猛然袭去,雪花悬浮在空中,山上仿佛形成了一道白茫茫的雾瘴,能见度极低。

演员王劲松在剧中饰演炊事班班长老钱,他在和导演讨论剧本时就表示,希望演员能拿掉所有表演技巧,回归人类在极寒环境下,面临生理极限时的真实状态。

他在接受《博客天下》专访时回忆:在拍摄地,雪的深度差不多和自己的膝盖齐平,一脚踩下去,腿就陷进雪里,每迈出一步,腿都要从雪中拔出,单是行走就是一件极其消耗体力的事情。他也理解了,为什么在雪中要一步步地蹚着向前,因为那是在大雪中行走最省力的方法。

“冻得眼珠疼。”没有戏的时候,每隔5分钟,王劲松就得短暂地闭眼,或者用手去遮挡风,让眼睛缓一下。剧组在现场挖出了雪洞,宽度刚好够三个人并排而坐但直不起腰。演员们休息或修妆时,可以钻进里面躲避风寒。

恶劣的自然环境帮助演员快速地进入角色,极寒环境下的本能反应,成为这部戏里演员接近人物的重要一步。

负重,则是炊事班要面临的更高一级的考验。在行军队伍中,炊事班亦是引路人。他们要走在队伍最前面,并且要背着重物赶到下一个集结点,再寻一处避风地,点火、支锅、烧水、煮饭。所谓“兵马不动,粮草先行”即是如此。

在剧中,炊事班7个人各司其职:班长老钱负责背火种和柴,糖豆负责背重量为60多斤的大锅,副班长不烂账负责背30多斤重的小锅,冲天炮负责背大约100斤的石磨,其余战士挑着装有粮食和炊具的担子。为了让队伍顺利行进,上级传达了命令,要求炊事兵减负。但炊事班想要保障战士们的生活,他们自愿坚持负重。

导演刘国彤把故事情节做了艺术加工,但在补充历史细节的时候则十分严谨。他把剧组的工作比作考古,每个细节都要有来源、有参考。

以军旗为例,剧组在翻阅相关资料时,发现有关红军长征时的军旗样式的说法不一。剧组选择参考周恩来总理指导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红色为底,中为黄色交叉的镰刀与锤子,右上角有一颗黄色五角星。旗子不新,甚至不完整,上面有破洞、划痕和肮脏的印迹,但是红色仍然鲜明。

红色的旗帜和篝火一样,意味着希望。《雪国的篝火》可贵之处,恰恰在于象征着希望的,不仅仅是宏大意义上的红色,还有那个时代下每个人对于希望的不同想象。

炊事班中的糖豆(孙锡堃 饰)年仅16岁,他把属于自己的野菜汤让给战友喝。当对方拒绝接受这份好意时,糖豆仿佛看穿了对方心思,拍了拍饭盒,告诉对方自己有糖,说罢便把一颗放到嘴里,美滋滋的。糖豆喜欢吃糖,他把革命胜利后的世界想象成全是糖的世界。

他还是被饿死了,只是,濒临死亡也没能吃到那口甜。那块用来安抚战友的“糖”,其实是裹着糖纸的石头。

剧中最后一个镜头,是山峰之上,一个刻着炊事班7个成员名字的饭盒立在雪中。那是糖豆的饭盒,他死去了,名字被战友刻在饭盒上,下一个战友死去了,饭盒上便多一个名字。

天黑之前,红三军团第六师十七团一连所有战士都翻越了雪山,只有炊事班将生命留在了这里,那只饭盒就像是他们的墓碑,被历史收藏。

对话王劲松:

真实的演绎是最好的继承

王劲松在为《人民日报》撰写的文章《我走进真实的雪山》中写道:“只有回归真实,才能向观众展示严酷如炼狱的环境,才能彰显红军战士的革命意志。”

开拍前,王劲松翻了许多老红军的回忆录,其中一个片段让他记忆深刻:过雪山时,一个老红军看见一块大石头,实在忍受不了寒冷和饥饿,他便靠在石头上歇一下。突然石头动了,他赶紧起身退了回来,仔细一看,这是战友的遗体,不是石头。

冷静克制的表演方式是演员们在创作中达成的共识,比如:精简台词。因为在极其寒冷的情况下,人不会讲太多话。这是有着丰富表演经验的王劲松经历的最艰苦的一次拍摄,他不需要使用太多表演技巧,真实的环境已经让他融入角色。

然而,在这些困难面前,剧组依然保持着创作热情。因为这让他们真切地理解了《长征组歌》中所描写的“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是什么样子。

博客天下:听说您是主动请缨参加《理想照耀中国》这个项目的,是吗?

王劲松: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我跟傅东育导演合作了两部戏了,比较熟。春节前我就知道有这样的一个事,导演说时间很紧张,要拍40个故事,我就说我来演一个单元,不计时间不计报酬。

博客天下:您为老钱这个角色做了什么准备?

王劲松:减肥。从接受这个拍摄任务开始减,一直到开始拍摄的头一天晚上称重,大概13天减了13斤。

博客天下:在《雪国的篝火》里,您对老钱的人物造型和道具设计上有提出建议吗?

王劲松:有两个细节。我要了一块棉布围在帽子外面。有两层意思:这块布能把当时寒冷的环境表达出来,只要能裹起来的东西就裹到身上;另外,如果没有布勒在这个地方,帽子可能就被风吹飞了,军装就不完整。还有一个细节,是军装的补丁。包括把皮革裹在脚上,再拿粗麻绳缠住小腿,仔细看,会发现皮革的颜色都不一样。

博客天下:老钱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王劲松:一个模糊的人物。剧集长度是30分钟,没有篇幅展示每一角色是什么样的人,这是一个客观原因。作为创作者,我也不想把老钱给刻画得特别细致,他只是红军的一个代表,甚至没有留下名字。

博客天下:让您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场戏?

王劲松:老钱的死。剧本上描述他是冻饿而死,最后我们在镜头中呈现的是雪把人给埋没了。我跟导演商量我直接躺在雪地里拍,这段戏大概用了10分钟,当时下着暴雪,剧组工作人员在一边帮忙人工筛雪。

躺在雪地里,我整个人都麻掉了,冷到极致就成了疼。开始我以为暴露在外面的脸和手会疼,其实反倒是后背。因为老钱把棉袄的全部棉花掏出来去引火,后来基本上成了一件单衣。最后人完全埋没,只露了一个红军军帽的檐儿,再往后,雪覆盖了一切。

博客天下:您怎么理解老钱的牺牲?

王劲松:我觉得他心中充满了一个希望,准确来说,都不是说有那么高的高度,或者说能站在那么广的视角去看问题。他只是希望让所有人能够吃饱饭,能有甜。

孙坚演的副班长是唯一一个认识字的角色。老钱看到他在饭盒上刻那个字,说了4个字——“认字真好”,意思是说你认识字,能把一个一个人记下来真好。他是对知识分子的一种羡慕,其实也是说,吃饱了才能去认识字,所以我加了这句台词。

博客天下:您向剧组临时党支部提交了入党申请书,是什么让您动了这个念头?

王劲松:《理想照耀中国》举办开机仪式那天,剧组挂了一个临时党支部的旗帜,要求党员在现场都带上党徽,我那天是真的有些羡慕。我跟他们说:“你们是有组织的人,是一群能够带领大家往前走的人,我挺羡慕你们的。”后来,在长白山脚下举办《雪国的篝火》开机仪式时,我就提交了入党申请书。

博客天下:作为演员,从您的视角出发,您觉得怎么继承“理想”精神?

王劲松:真实的演绎就是最好的继承。因为你是一个传递者,你感受到的东西,仅仅是你自己感受到是不够的,你要把这些美好的东西和历史上不该忘记的东西传达给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

搜索更多有关“在冰雪的世界里长眠是最大的幸福:点燃雪国篝火的人却永远留在了那里”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