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这里的风景像你的心情一样美:我所感受的风雨乐西路

人气:243 ℃/2023-12-18 19:23:44

写乐西公路的文章不在少数,有官方,也是民间的。乐西公路绝非一条平常的公路。你只要随手翻看百度便能查到极为丰富的相关历史记载。

现今,关于抗战援华物资保障的历史话题,更多史料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滇缅公路的修建,以及驼峰航线运输两个方面,但素不知要想将援华物资顺利运到重庆,单靠滇缅公路是远远不够的。1938年8月,国际通道滇缅公路全线通车,但进入战时陪都重庆的物资要绕道贵州,因此,修建乐西公路可以作为四川通往缅甸国际公路的一条最直接的通道。如果重庆一旦失守,当时的国民政府将迁都西昌。所以,政府下死命令,必须在1940年内完工,否则以贻误军机论处。1939年8月,当时的国民政府成立工程处,正式开始修建乐西公路。乐西公路起始于乐山城北王浩儿,止于西昌,全程525公里。

乐西公路全程图

国歌里唱到“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乐西公路正好是对这段歌词最好的诠释。当年修筑这条公路,在仅一年半的工期中,因伤病,事故死掉的民工达到2万多人。也正是这条公路的及时建成,保障了抗战援华物资能及时运达重庆乃至前线。

(1)亲身经历乐西公路

2007年笔者一次偶然的机会,从西昌泸沽湖返回成都,误入乐西公路。亲身体验了这条著名抗战血脉生命线的奇秀和险峻。

脚下是万丈深渊和咆哮的大渡河水,头顶是千峰万仞的崇山峻岭,一条狭窄的土质公路蜿蜒向前,像一条巨大的盘蛇,曲折的缠绕在一座座险要山峦之间。在这条公路上,你的车速很难上到40马,在年久失修的土质路面上,随处可见的裸露岩石可以轻而易举的将轮胎扎破。而无处不在的近80度急弯,让你很难预测弯道处是否面临悬崖或险滩。一处处用劣质*********炸出来,又用粗制钢钎凿出来的斑驳崖壁,让人很容易联想到古老而凶险的传说。

乐西路近照

乐西路近照

时近傍晚,车行至蓑衣岭路段,天降大雾,能见度迅速降到5米开外。打着大灯也看不见前方路况。这里的雾很奇特,呈巨型棉花团状,杂乱的分布在道路前方,像魔法巫师施展的黑暗魔术。车只能缓慢的在这一团团黑雾中艰难穿行。行驶不过20分钟,天空又下起了毛毛细雨。道路泥泞不堪,气温骤降,冷的令人发抖。车开始出现打滑迹象,索性只能将车停在路旁睡上一觉,第二日继续赶路。

清晨六点被寒风惊醒,发现车窗上满满结起了一层薄霜。云雾缭绕的山峦之间,虫叫鸟鸣,溪水叮咚,一扫昨晚的黑暗魔法雨雾。驾车继续前行,数里之后便抵达蓑衣岭垭口。在垭口道路一侧,很醒目的并排竖立着五块石碑。分别是:

刻着“蓑衣岭”三个大字的蓑衣岭碑。右端碑首刻有竖排“乐西公路二十七分段长王仁轩”,左端碑尾落款为竖排“中华民国三十一年元月”。

蓑衣岭纪念碑

当年的隧洞

刻着“褴褛开疆”四个大字(横排,从右至左)的褴褛开疆碑。右端碑首竖排刻有以下内容:“蓑衣岭乃川康来往要冲,海拔二千八百余公尺,为乐西公路之所必经,雨雾迷漫,岩石陡峻,施工至为不易。本年秋祖康奉命来此督工,限期迫促,乃调集本处第一大队石工,并力以赴,期月之间,开凿工竣,蚕丛鸟道,顿成康庄。员工任事辛苦,未可听其湮没。爰为题词勒石,以资纪念。”,左端碑尾落款为竖排“交通部公路总管理处处长兼石工总队长赵祖康并识,中华民国二十九年”;

另外三通为文物保护碑,碑文均为从左至右横排:

“雅安市人民政府二0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公布,汉源县人民政府二0一二年五月三十日立”的“雅安市文物保护单位:蓑衣岭碑刻”。

“乐山市人民政府二0一二年二月十三日公布,金口河区人民政府二0一二年五月二十六日立”的“乐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褴褛开疆碑”。

旁边紧挨着一通“褴褛开疆碑简介”,内容为:

“褴褛开疆”碑位于乐山市金口河区永胜乡五池村蓑衣岭,海拔2736米,为乐西公路通车纪念碑,极具价值。

乐西公路全长525公里,于1939年8月开工兴建,历时18个月,近30万人浴血奋战,死伤2万余人,蓑衣岭段为全线工程最艰巨,伤亡3000多人,是鲜血和生命筑成的抗战血路。1940年12月,乐西公路通车时,“中国交通工程三杰”之一,交通部公路总管理处处长赵祖康亲笔题写“褴褛开疆”,并于1942年立碑,悲壮史诗记载中国筑路史,激励后人。

(2)赵祖康

很难想象1938年当赵祖康接受乐西路修筑任务时候的心情。翻开他在西南交通大学(唐山学校)的档案,你会发现这是一个学习天才。在校期间,每科成绩都是优秀。他的履历表堪称完美。1930年他由铁道部派赴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院研究道路与市政工程。当他1932年归国之后,他已经是当时我国公路建设领域不可多得的专家级人才。

当他率领工程建设部冒着8月的酷暑前往实地考察的时候,他透过测量镜,遥望着叠嶂山峦,深刻的感受到这项工程所面临的艰巨挑战性。

赵祖康在施工现场勘察

(3)伤亡人员情况

在缺乏重型机械的情况下,修路只能依靠人工,于是工程部紧急征调川康地区彝汉等各族筑路民工24万余人,全线动工。当时修路,路面处理是先将石头打碎,再靠巨型石碾将碎石碾压平整。这一切全靠人工处理完成,其艰辛程度可想而知。

巨型石碾

由于工程浩大,施工难度艰巨,加之后勤伙食,医疗保障等方面出现补给困难。导致很大民工出现肺心病,伤寒,咳血等病症,在没有医疗保障的情况下,不少人在得不到救治的情况下,献出了生命。而由于很多路段需要在悬崖峭壁上开凿路面,在攀登山岩的过程中,安全保障问题得不到落实,也导致不少民工跌落悬崖而死。

最为惨痛的一幕出现在蓑衣岭攻坚战中,人们为了将一个数吨重的石碾拖至半山腰施工位置,数百人齐上阵。然后半途中,许多人由于体力不支,无法支撑石碾重量,导致数十人当场被石碾活活碾压而死,其惨状令人扼腕。

据当时统计,大约每3个人做工就需1个人运输给养。加之蓑衣岭气候恶劣,工人衣服单薄,工棚简陋,赶工紧张,兼之给养不足,翻越“蓑衣岭”后,进入了雅安市汉源县境内的岩窝沟。据峨边县史料记载,仅在打通岩窝沟7公里长的路段中就死亡民工1400多人,其中,仅坠崖身亡者就达40余人。而历时仅一年半的乐西路便建成通车。由于缺粮、疲劳、疾病、工伤等原因,致伤亡人数竟多达3万人,而乐西公路也因此被誉为“血肉筑成的长路”。如果战争年代枪林弹雨中死人经常发生不足为奇的话,乐西公路纯粹的因筑路而发生大量死亡,堪为中国公路建筑史上最悲壮的一页。

搜索更多有关“这里的风景像你的心情一样美:我所感受的风雨乐西路”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