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西游记师徒四人八十一难路线图 西游记八十一难详解第八难

人气:311 ℃/2024-01-26 17:43:19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讲西游记八十一难中的第八难,两界山头。

一、

话说唐僧离了刘伯钦家,刘伯钦领着两三个家童一路相送。直到送到了一座大山之上,在此山的半山之中,这刘伯钦便要回去,这时唐僧听后,就滚鞍下马说:"千万劳太保再送我一程吧!"这刘伯钦听后却道:"长老你不知道,这山叫做两界山,东半边属于我大唐,西半边属于鞑靼。而且那边的虎狼也不伏我降,我却也不能过界,你自己去罢!"三藏法师听后,原文:

三藏心惊,轮开手,牵衣执袂,滴泪难分。————西游记《第十三回 陷虎穴金星解厄 双叉岭伯钦留僧

从原文看,这两界山上,不是刘伯钦留唐僧,而是唐僧要留刘伯钦啊!

二、

正在唐僧与刘伯钦相互拜别之际,却听见山脚下传来了如雷的叫喊声:"我师父来也!我师父来也!"吓的唐僧整个人都呆住了,刘伯钦也是吓的靠墙支撑。一时间皆惊惊慌慌,又听了几声"师父来也"。这跟来的家童说:"这叫的必定是山脚下石匣中的老猴子。"刘伯钦也说:"是他!是他!"(莫名想起一首儿歌)唐僧就问了:"是什么样的老猴子啊?"刘伯钦说:"这两界山原来的旧名叫做五行山,因为我大唐王征西定国,改名叫了两界山。早些年的时候,听老人说:'王莽篡汉的时候,从天下掉下来此山,下面压了一个神猴,不怕寒暑,不吃饭食,有土神看押着,饿了就让他吃铁丸,渴了就让他喝铜汁;一直到了现在,也不见他冻着饿着死了。 '这叫喊的一定是他。长老你别害怕,我们一块下去看看到底是什么回事。"

刘伯钦,两界山发生事件的关键人物,好像一切事情都由其主导一样。

三、

原文:三藏只得依从,牵马下山。行不数里,只见那石匣之间,果有一猴,露着头,伸着手,乱招手道:"师父,你怎么此时才来?来得好!来得好!救我出来,我保你上西天去也!"这长老近前细看,你道他是怎生模样:尖嘴缩腮,金睛火眼。头上堆苔藓,耳中生薜萝。鬓边少发多青草,颔下无须有绿莎。眉间土,鼻凹泥,十分狼狈,指头粗,手掌厚,尘垢余多。还喜得眼睛转动,喉舌声和。语言虽利便,身体莫能那。正是五百年前孙大圣,今朝难满脱天罗。————西游记《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三藏只得依从,此句中可以看出,唐僧的不情愿与无奈,但迫于这刘伯钦的言语,只得跟其下山查看。下山后,于石匣中见了猴子。猴子见了唐僧,可真是感觉见到亲人了,也是连忙呼喊。这唐僧一听这猴子要当自己徒弟,也是凑到跟前细看。(猴子模样看原文就好)

唐僧只是近看,而刘伯钦更是胆大,上前去帮猴子清理了一下猴头边上的杂草,问猴子:"你有什么想说的吗?"猴子道:"我跟你没话说。让那个师父过来,我问问他。"唐僧闻言,答道:"你要问我什么?"猴子问:"你可是东土大王差往西天取经的?""正是,你问什么?""我是·······齐天大圣·········只等师父来救我脱身。我愿保你取经,与你做个徒弟。"唐僧听后,心中欢喜,便问我要怎么救你出来啊?我又没有斧凿(斧子和凿子)。猴子说,不用斧子凿子,你要救我,去揭了山上的如来的压帖就好,我自己就出来了。

三藏听后,回头央求刘伯钦一起上山。刘伯钦扶着唐僧,登到了山顶,见山顶上金光万道,瑞气千条,有一块四四方方的大石,石上贴了一封皮,上书"唵(ong)嘛(mā)呢(nī)叭(bēi)咪(mēi)吽( hōng)"六个金字。这唐僧见了,先是近前跪下,朝着金字拜了几拜,往西祷祝:"弟子陈玄奘,特奉旨意求经,果有徒弟之分,揭得金字,救出神猴,同证灵山;若无徒弟之分,此辈是个凶顽怪物,哄赚弟子,不成吉庆,便揭不得起。(《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祝完,又拜了一拜,才去将金字轻轻揭下。金字压帖被揭以后,一阵香风,就直接把压帖从唐僧手里卷走了,留言道:"我是看押大圣的人。今日他难满,我回去见佛祖,拿此封皮缴法旨去了。"唐僧与刘伯钦又被吓了一跳,往空中拜了拜才下山。

唐僧初见孙悟空,虽有金星前面指点,但对这个自称要做自己徒弟的猴子多少还是有点顾及,但迫于西天路险的无奈,也只能冒险应诺!把希望寄托于自己信仰的佛祖,让他保佑自己。唐僧还是被之前的事吓着了。

四、

下山后,唐僧告诉猴子已经揭了压帖,猴子就让唐僧走远些,怕出来的动静,惊着唐僧了。(应该是怕伤着唐僧了才对)

唐僧与刘伯钦,一连走了两次,下了两界山。猴子才不言语,一声炸响,山崩地裂,猴子就到了唐僧马前,赤淋淋的跪下,说:"师父,我出来了!"然后就对唐僧拜了四拜。然后又起身,对刘伯钦谢了一谢,然后就主动去收拾行李,扣背马匹去了。(刚出来的猴子,真心乖巧!)

唐僧见猴子如此乖巧,也有知恩图报之心,像个沙门的人物,就问:"徒弟,你姓什么?"猴子说:"我姓孙。"三藏又言我给你起个法名吧!猴子拒绝,我有法名了,叫孙悟空。三藏高兴的说,这名字不赖,合我们宗派,我给你起个混名叫行者吧!悟空道好!(这就是孙悟空,孙行者名字的来头)

悟空收拾行李,唐僧与刘伯钦拜别。师徒继续行,不多时,便过了两界山。

第八难两界山头,于此就讲完了。

我们来说说这难的意义,主讲这一难的这一回为《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实际上,我们主要讲"心猿归正"这四个字就好了,因为六贼无踪是后面的内容。什么是"心猿归正"?

有人说心猿归正,就是指孙悟空拜师唐僧,正式入了佛门,走上了正道,心猿也正是指的猴子。这么说确实没有错,猴子是心猿,走了正道。但我要说的是,此心猿并非只是指孙悟空,还是指唐僧的心。

何谓心猿?第一个想起的词就是心猿意马。而此难的关键就是,唐僧了收了心猿,为什么这么说那?我们看刘伯钦送唐僧到两界山,刘伯钦要回转,让唐僧一个人上路时,唐僧的表现:心惊,轮开手,牵衣执袂,滴泪难分。你们觉得唐僧现在的表现,对去西天取经还有信心吗?一路上尽是虎豹豺狼、妖魔鬼怪,唐僧即使有舍身的勇气,但又有谁能帮其完成取经的重任呢?对前路的仿徨,让唐僧心猿难住,胡思乱想,六神无主,也失了方寸,不知道如何是好!

而刘伯钦,这个能搏猛虎的镇山太保,唐僧的救命恩人,则成了唐僧心灵的救命稻草。唐僧一听,刘伯钦要回转,立马吓的滚鞍下马,拜求其再送一程,可见他此时,已经前路产生了恐惧。(也许,唐僧真如新西游记中演的那样,把刘伯钦误当了他的神徒。)

刘伯钦不是唐僧神徒,但刘伯钦却领着唐僧找到了他的神徒,孙悟空。两界山上,刘伯钦对六神无主的唐僧,起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他引导着唐僧见了孙悟空,并介绍了两界山的来历。悟空、唐僧相认,诉说了因缘,然后唐僧就去揭压帖了。

不知道朋友们,还记得唐僧揭帖的祝祷吗?唐僧在揭帖时,心中依然存疑,而信已不足。信是什么?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佛法如宝山,信为手。"学佛者,必须先信。你连自己都没有信心了,你又如何能到达彼岸?这唐僧的信心缺失,心中存疑,甚至对前路都无望了!而此时,佛祖以揭帖的方式,坚定其信心。凡祷有应,闻声即感,真实不虚。用通俗的话讲,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告诉唐僧,你不用怕,你只要祷告,我就能感应到!后面香风一卷,带走压帖,也是在告诉唐僧,一切真实不虚,你要坚定己心!

压帖揭去,悟空脱难,唐僧喜得神徒!神徒的出现,展现的神通,让唐僧心喜,他也得以安定下,他那为前路胡思乱想的心,拴住了心猿,安心上路。

猴子拜师,唐僧先是要为猴子起个法名,见猴子有了,又为了其起了一个行者的混名。这个名字又有什么说道呢?原文讲,这唐僧看悟空像个头陀,故给他起名行者。何为行者?行者就是指行脚乞食修苦行的头陀僧人。而唐僧为孙悟空起名行者的意思,也是要提醒自己,自己现在也是一个行脚、乞食的僧人,自己也像头陀一样在修苦行。把自己的行为归为修行的佛事,又有哪一个佛教徒会不尽心呢?那一个佛教徒又会因此叫苦喊累,愿生退转心那?

收得心猿,归正其道。

我们生活的每一个人都一样,你无论做什么,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只有有信心了,你才会有机会成功!

把自己要做的事,变作自己最喜欢做的事,那么你一定会事半功倍!

文中所言,仅代表个人观点,有不同观点的朋友可于评论区留言!

本文由恒阅国学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搜索更多有关“西游记师徒四人八十一难路线图 西游记八十一难详解第八难”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