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教育>正文

初三语文11课醉翁亭记重点:中考语文重点篇目全方位解析

人气:216 ℃/2023-12-08 00:29:29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易错字:壑,蔚,潺,翼,辄,霏,暝,晦,伛偻提携,洌,肴蔌,酣,弈,觥筹交错,颓,翳

2、词语理解

1)壑:山谷。2)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3)山六七里:走。4)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随山转。5)翼然:像鸟展翅的样子。6)于泉上:坐落于,靠近。7)亭:建造。8)之:命名。9)太守自谓:谓:命名,称谓。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10)饮少醉:就。11)醉翁之:情趣。1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里。寓:寄托。13)林霏:树林中的雾气。14)云归:烟云聚拢。15)暝:昏暗。16)晦明:指天气阴暗或晴朗。17)野芳:香花。18)发:开放。19)佳木秀而繁阴:秀:茂盛。繁阴:一片浓密的树荫。20)乐亦无:穷尽。21)者:背着。22)伛偻提携:伛偻:腰背弯曲的样子,这里指老年人。提携:指搀扶着走的小孩子。23)临溪而:捕鱼。24)酿泉酒:为:制造。25)泉香而酒洌:洌:清醇。26)山肴野蔌:山肴:野味。蔌:菜蔬。27)杂然而前:摆放。28)宴酣:畅快地喝酒,畅饮。29)非丝非竹:丝:弦乐器,竹:管乐器。30)者中: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31)者胜:下棋。32)觥筹交错:觥:酒杯。筹:酒筹。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33)颓然:醉醺醺的样子。34)阴翳:遮盖。35)太守之乐其乐: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第一个乐:以……为快乐。第二个乐:快乐

3、作者: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4、背景: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北宋推行新政的革新派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疏替他们分辩,被贬放滁州。欧阳修实行宽简政治,发展生产,使滁州百姓过上了一种和平安定的生活,年丰物阜,而且又有一片令人陶醉的山水,这些令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所以他经常寄情山水排遣谪居生活的苦闷。本文写于在滁州任上的第二年。

5、文章体裁:记,是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6、内容主旨:本文描写了滁州一带自然景物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作者在山林中游赏宴饮的乐趣,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表现出作者被贬后随遇而安的旷达情怀和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

7、文章成语

1)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宴饮尽欢。

2)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随山转,比喻事情经历曲折后,出现新的转机。

3)水落石出:水位下降后石头显露出来。比喻事情真相完全显露。

4)山肴野蔌:野味和野菜。

5)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也比喻别有用心。

8、结构

第一段:总写醉翁亭的秀丽风光和它的得名缘由。

第一层(开头……醉翁亭也):亭的周边环境:环滁皆山——琅玡山——酿泉——有亭翼然

第二层(作亭者谁……寓之酒也):亭名的由来:作亭者——名之者——命名之意

第二段:描写山间朝暮、四时不同景色。

第一层(若夫……山间之四时也)分写朝暮、四时之景

第二层(朝而往……穷也)总写“乐亦无穷”

第三段:写滁人、太守游琅玡山的情形。

第一层:滁人游。第二层:太守宴。第三层:众宾欢。第四层:太守醉

第四段:写宴会散,尽兴而归。

第一层(已而夕阳在山……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写众人归去,林中景致。

第二层:(然而禽……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归罢总结,三种乐意。

第三层(醉能同其乐……结尾)道出姓名,揭开谜底。

9、问题研究

1)醉与乐的关系?

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字。醉和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醉翁之意,正在于与民同乐,这是作者的政治理想。

2)为写景抒情定下基调的句子: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这间也。

3)第一段采用什么方式写出醉翁亭的位置环境?

由远到近,由面到点写出醉翁亭的位置环境,先写滁州四面环山,再写西南诸峰中的琅玡山,接着写琅玡山中的酿泉,最后写建在酿泉边上的醉翁亭。

4)描写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描写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5)第二段把山水之乐具体化的句子是什么?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抒发了作者被美景陶醉时的欢乐心情。

6)第三段分几层?分别用三个字概括层意,哪一层是核心?

第一层:滁人游。第二层:太守宴。第三层:众宾欢。第四层:太守醉。

第四层太守醉是核心。

7)“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描写的是滁人出游的场面,通过这个场面,你能感受到什么?

滁州百姓生活安宁,太平,富足;太守治理有方。

8)描写太守野宴的对偶句: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9)太守真正的醉因是什么?①太守励精图治,政绩卓越,滁人生活安定、富足、欢乐,自己也能与民同乐。②借酒来排遣愁绪。

10)写滁人游与太守乐有何关系?

“滁人游”有歌声和呼应声,有老人、孩子,百姓兴高采烈出游,可见生活安定富足,而这又跟太守励精图治有关。太守为此而乐,醉是表象,乐是实质。醉翁之意,实际是在于与民同乐。能与民同乐,这是他的政治理想。

11)对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范仲淹以天下为忧

12)写醉与乐统一,点明主旨的句子:醉能同其乐。

13)第四段中写了几种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

14)写禽鸟之乐,游人之乐的目的?(以禽鸟乐、游人乐来衬托太守之乐,太守之乐境界最高,因人民快乐,他才感到快乐。)

15)“醉能同其乐”在文中作用?①点明文章主旨。②表达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怀

16)太守之乐其乐中乐的含义有哪些?①寄情山水之乐,②政绩卓著之乐,③与民同乐之乐)

17)概括文中的三种乐,并作简要分析。(一是山水之乐,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二是宴酣之乐,就地取材,非丝非竹,起坐喧哗,太守颓然其间。三是乐人之乐,以游人之乐为乐。三乐归一,都是与民同乐。)

18)欧阳修尽管被贬滁州,仍能有所作为,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从中得到的启示。

为官者要树立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像欧阳修那样,抛弃个人荣辱,胸襟阔达,时刻以人民疾苦为念,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以高尚的人格和行为解决人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人民谋福利,创造出人民满意的业绩。

19)欧阳修、范仲淹的生活态度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具有宽厚仁爱之心和济世情怀的人生是美丽的,人生在世应有社会责任感。

20)《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相同的是:他们都有积极向上的思想境界,《岳》中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醉》中欧阳修抒发了与同同乐的思想感情。

不同的是:《岳》作者“不以已悲”以此规劝友人,并勉励自己,表现了崇高的精神境界。而《醉》的作者含有寄情山水来排遣谪居苦闷的情怀。

搜索更多有关“初三语文11课醉翁亭记重点:中考语文重点篇目全方位解析”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