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朱棣靖难之役为什么能赢?建文帝为何有兵无将难敌朱棣

人气:191 ℃/2024-02-09 00:50:57

影响中国历史的一百场战争第69战:靖难之役(明朝)

战争概述:公元1399年,明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后,施行了强硬的削藩政策,引发了燕王朱棣的反叛,通过四年的战争,朱棣转守为攻,于公元1402年10月攻克南京,建文帝失踪,朱棣赢得了争夺皇位的战争。

将星指数:★★★★朱棣  耿炳文 盛庸 铁炫

                             图:朱棣

                            

图:耿炳文

精彩指数:★★★★★

政治影响指数:★★★★

战争深度解析:

图:朱元璋一生对大脚马皇后不离不弃

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朱元璋失去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他的大脚女人马皇后。

临走的时候,马皇后一脸安详,轻轻抚摸着那张她永远看不厌倦的瓦片脸。

洪武皇帝问他的女人临终前还有什么心愿未了。

马皇后轻轻摇头说没有,只是希望陛下能像对待我一样对待昔日的功臣,大明的江山,需要他们。我们的子孙,也需要他们。

朱元璋用沉默来代替回答,这是他一生中和马皇后最大的分歧。

马皇后带着一声轻叹离开了这个世界,这个男人无论是当初贫贱时的九夫长,还是贵为天子的皇帝,在她的眼里,永远是头倔驴,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朱元璋在他当皇帝的三十年里,进行了对开国功臣一次又一次的政治清洗。

空印案、胡惟慵案、郭桓案、蓝玉案,这种清洗堪称中国历史上残酷之最,每次都有数万官吏被送上断头台。

关于洪武皇帝发动清洗的原因可以写一部长篇学术专著,而洪武皇帝发动清洗的结果却很简单,他的帝国失去了一大批有着治国经验的文臣武将。

谁来为他管理百姓?谁来为他镇守边塞?

朱元璋早有打算,上阵父子兵,朱家的江山,还得老朱家的人。

朱元璋在这点上有优势,他生育能力惊人,生了二十多个儿子,再加上他的养子,有几十人的队伍,这帮人可以构成未来朱明帝国的政治基础。

从洪武二年到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先后三次将二十四个儿子封王。

二十四个封王中,3个夭折,5个到永乐年间才就位,余下的十六个,有9人被封在长城沿线的边塞,而另外7人封在内地,防范平民起义。

而接班人的人选上,朱元璋从来没有动摇过,就是长子朱标。

图:朱元璋长子朱标

朱标没有福气,当了二十多年太子后在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逝世,年仅三十七岁。

朱元璋没有把接班人的人选放在其他的儿子上,而是选择了自己平素宠爱的长孙、朱标的长子朱允文。

朱元璋没有时间想清楚年轻性格温顺的朱允炆怎样去镇服他那帮叔叔。

公元1399年,结束了奔波劳累的一生的朱元璋终于去见他心爱的大脚马皇后。

登上皇位的建文帝朱允炆其实面临一个相当尴尬的局面,一个将蒙古人驱逐出中原的王朝,一个进行休养生息近三十年的帝国,竟没有任何一位资历深厚的文臣武将来辅佐年轻的皇帝。

看看朱元璋为朱允炆留下的二位辅政“重臣”齐泰、黄子澄的资历吧!

齐泰,这位洪武十八年才中进士出身的文官,被朱元璋所赏识的原因在于当官九年而无过失(洪武年间当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齐泰是典型代表),在朱元璋死前,齐泰才被从兵部左侍郎升为兵部尚书,初次成为朝延一品大员。

图:齐泰为官的长处是不犯错

和齐泰相比,黄子澄从政经历也丰富不到哪儿去,他是齐泰的同年(同在洪武十八年进士),在成为首辅前的主要工作是陪太子读书(帝师)。

图:黄子澄执政经历也很贫乏

年轻的皇帝加上“年轻”的首辅,自然很容易做出很冲动的事。

齐黄二人在建文元年要做的第一件大事,叫做削藩。

从帝国的现实来说,藩王势力过大的确是当时新皇帝必须解决政治问题,但齐黄二人像刚从医科大学毕业的实习医生一样,方子或许是对的,但是剂量大小开刀部位根本不对。

先削弱还是先削强,二人的意见不一,但无论哪一种方案,他们都将目标赤裸裸的对准了实力最强大的藩王——燕王朱棣。

朱棣是朱元璋第四子,其母是朱元璋众多女人中并不受重视和宠爱的一个,朱棣的出生并没有引起朱元璋过多的注意和欣喜,他那时的所有精力都放在了与陈友谅的争霸战中,甚至忙得也起名字也懒得取,七岁时的朱棣才拥有自己的名字。

在烽烟战火中长大的朱棣文化课虽然挪下不少(*********主席就评价朱棣是半文盲文化程度),但但却继承了父亲的军事才能,11岁的时候朱棣被封燕王,21岁时正式就藩,很快展现出自己的军事才华,在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132年)率军北伐,逼降元残部乃尔不花,获得了满堂喝彩。

之后在对北元残余势力的战争中,朱棣证明了自己是一个优秀的军事将领,在明初的开国大将不是生老病死就是死于朱元璋的屠刀的情况下,朱棣成为了这个帝国最能打仗的将军。

造反这个词汇,朱棣或许只是在脑海中偶尔浮现,当年朱元璋大封藩国,不是没想过替朱考虑考虑标即位后,为了防止西汉初七王之乱的历史重现,朱元璋出台了一系列的制度,对藩王的权利作出了种种限制,藩王想一方独大其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此时的燕王朱棣也没有这个绝对实力。

但当朱允炆削藩的刀指向他时,朱棣决不会束手就擒,他宁愿选择渔死网破。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在连废五个藩王后,于二月撤销了朱棣对北平文武百官的布政与指挥权。三月,齐黄调整了北平四周的兵力部署,以都督宋忠驻兵开平,都督佥事徐凯驻兵于临清,都督耿瓛驻兵山海关,先成了对朱棣的战略包围。接着进一步削弱了燕王府的兵权,调离朱棣的心腹大将,让燕王朱棣直接能调遣兵力只剩张玉、朱能所率的亲兵700余人。

6月,南京方面派谢贵、张前往北平捉拿燕王朱棣,至此,朱棣方面都没有什么动作,对南京方面的行动看似没有什么应对,对谢、张二人要捉捕的官员如数提供,并请谢张二人前往燕王府“点货”。

二人大摇大摆前往燕王府,朱棣变脸,诱杀二人,命张玉、朱能二人乘夜夺取九门,迅速击退马宣宋忠部,控制了北平。

朱棣打出了“清君侧”的旗号,宣布“靖难”,所率军也被称为靖难军。

图:朱棣的部队号称靖难军

双方的实力差距是相当大的,朱允炆拥有一个休养生息了近三十年,国力厚足的国家,近百万军队,而朱棣不过只据守北平孤城一座。建文帝与燕王的斗争,看起来更像是鸡蛋碰石头。

朱棣告诉人们什么叫鸡蛋碰石头,好戏在后头。

他拥有着朱允炆所没有的东西,一只能打仗的军队和一个杰出的统帅(朱棣本人)。

据有北平之后,朱棣迅速出手,他让自己的儿子朱高炽留守北平,自己率部于7月6日袭击通州(今北京通县),通州守将房胜不战而降,朱棣兵不血刃夺取了通州,控扼了北平的东大门。

靖难军再接再厉,一连攻克了蓟州、居庸关、怀来、遵化、密云,控制了北平地区,稳定了根据地。

南京方面听闻朱棣的反迅后,派出了十三万(号称三十万)大军伐燕。

此时朱允炆看看朝堂下,有战争经验的将军,只剩下了耿炳文。

在大明帝国众多的开国名将中,耿炳文非常幸运的逃过了朱重八的清洗。

凭耿炳文的战功,虽然也是开国名将,但他的特点是防守,驻守长兴城十余城,多次击退了张士诚的进攻,让老张望城兴叹。

此时的南京方面,已经找不出比耿炳文更有经验的大将了。

8月,耿炳文率领大军到达了真定,他派遣徐凯驻守河间,潘忠驻守莫州,杨松为先锋进驻雄县,形成三角形阵。

朱棣来了,他告诉耿炳文什么叫做江山辈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十年,通过多年与北元的战争,朱棣的刀已经锋利,他先击雄县杨松,再俘莫州潘忠。

当然耿炳文也不愧是久经沙场的老将,略作交锋,感觉到了朱棣的锐气后,便收兵固守真定。

防守,才是他的特长,朱棣很清楚这点,耿炳文守城,一般人是无法攻克的。

朱棣不是张士诚,他选择搬师回北平。

让一个世界级后卫打前锋,虽然是无奈之举,但对于无将的南京方面来说,到也不是什么错招,但当耿炳文小负朱棣的消息传到南京, 齐黄组合又犯了更为致命的错误——换帅。

他们用毫无战争经验的“富二代”李景隆代替耿炳文为伐燕主帅。

李景隆何人?开国大将李文忠之子。

此举与秦赵长平之战赵国临阵用赵括换廉颇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李景隆与赵括相比,连纸上谈兵的能力都没有。朱棣听到政府军的主帅换为李景隆后,做梦都笑醒了,他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为了给李公子增加底气,朱允炆这次给了他五十万大军。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8月30日,李景隆率领着大军进驻河间(今河北境),江阴候吴高、都督耿瓛率辽东军围攻永平,南北夹击北平。

李景隆的五十万大军不过是纸老虎,朱棣并没有放在心上,他向手下指出了李景隆大军的五点致命缺点,朱棣很放心的让自己带点残疾的儿子朱高炽(后来的明仁宗)留守北平,抵挡李景隆对北平的攻击,自己率部解永平之围。

10月15日,李景隆的大军赶到北平,使劲了吃奶的力攻击这座朱棣带走了主力的坚城。

五十万人连北平城的一块砖都没敲下来。

图:李景隆五十万大军连北平的一块砖都没敲下来。

当李景隆攻城攻得气喘吁吁的时候,朱棣已经在10月18日解永宁之围,顺便去了一道大宁,连骗带唬把另一个很有实力的藩王宁王朱权拖下水,得到了隶属于宁王的精锐雇佣军“朵颜三卫”。

如虎添翼的朱棣回师北平,于11月4日抵达燕山(今河北三河西偏北),逼近李景隆主力部队所在地白河。

11月4日的夜晚下了整夜的雪,次日白河封冰,当李景隆的部众还在热被窝里的时候,朱棣发起了攻击,在郑村坝(今北京通县)连破李景隆七营,俘斩李部数万人,李景隆带着残兵逃往德州。

自此一战,朱棣不仅巩固了北方,还扭转了双方的强弱之势,余下的时间里,政府军由攻转守。

建文二年(1400年)4月,再次企图北上的李景隆于次被燕军打败于河间,5月,燕军攻克德州,李景隆退往济南。

在济南,朱棣受到了铁铉和盛庸的阻击,遇到了小小的挫折,政府军在盛庸的带领下一度收复德州,9月,南京方面终于换下了李景隆,但为时已晚,李景隆已经败掉了朱允炆的大部分家底,而在心理上,从弱到强的靖难军也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图:坚守济南的铁铉是中央军不多的亮点

建文三年闰三月,在藁城,朱棣再次大败盛庸,斩首六万,攻占了顺德、广平、大名。

建文三年十二月(1402年)12月,朱棣的剑终于指向了南京,他采取“勿下城邑、疾趋京师”的战略,率军一路南下,此时的朱棣再无人可挡其锐,遇神杀神、遇佛灭佛。在建文四年(1403年)10月,他终于看到了南京城。

看着南京城,朱棣感慨万分,四年前,父亲朱元璋逝世,朱棣奔丧,到了淮安,朱允炆下令诸王一律不准赴南京奔丧,他只得调头而归。

今天,他又来了,以强者的姿态回归。再无人能阻挡他踏进南京城门。

10月13日,被朱棣打怕了的李景隆打开南京城门,拿着小白旗迎接朱棣的靖难军。

建文帝朱允炆则神秘的失踪了,他的去向成了千古之秘。

虽然官方史书上记载朱允炆在朱棣打进南京城后,葬身宫中火海,但大多数人则认为他在朱棣进城后神秘的在人间蒸发,有人说他逃到了广西,有人说他逃到了贵州,有人则说他逃到了波斯。

他的去向,也使后来的朱棣寝食难安,派出了很多人马打探,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打探建文帝的下落。

对于性格软弱、胸无陈府的朱允炆来说,隐姓埋名,过着无风无雨无晴的平民生活,或许是他最好的归属。

或许他是一个好人,但绝对不是一个好皇帝。

   靖难之役,对于后半生将大部分精心致力于对开国功臣的清洗的朱元璋来说,绝对是一个黑色幽默和政治讥讽,清洗不仅没有为明帝国带来稳定,还使自己的钦定接班人无人可用,导致败局。

   但朱元璋又是幸运的,靖难之役并没有后导致他创立的江山崩盘和衰败,而是在拐点之后继续上扬,在这里,他得庆幸自己有一个雄才伟略的儿子。

   试想当初由生性软弱的建文帝继续当家,明帝国会有永乐之世的辉煌吗?

上一篇百战第70位:

本文为夜狼啸西风今日头条独家首载,如转载请注明作者署名,尊重版权为谢

敬请关注夜狼啸西风最新历史作品:《两宋烽烟》(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当当京东热售中。

搜索更多有关“朱棣靖难之役为什么能赢?建文帝为何有兵无将难敌朱棣”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