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历史>正文

颜真卿历史重大发现背后的悲哀:让颜真卿两次撰文的一代名相-宋璟

人气:277 ℃/2023-12-13 21:17:19

宋璟(663年—737年),字广平,邢州南和(今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区)人 。唐朝名相,北魏吏部尚书宋弁七世孙。

宋璟博学多才,擅长文学。考中进士,授上党县尉,迁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吏部侍郎,官至吏部尚书、刑部尚书。开元十七年(729年),拜尚书右丞相、上柱国、开府仪同三司,进爵广平郡公。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五,追赠太尉,谥号文贞。

先后历仕武后、唐中宗、唐睿宗、唐殇帝、唐玄宗五朝,一生为振兴大唐励精图治,与姚崇同心协力,辅佐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与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并称唐朝四大贤相。

后宋代的“法医学之父”宋慈为宋璟的后人。

宋璟曾两度为相,期间他一改朝廷用人惟亲的恶习,提出“虽资高考深,非才者不取”的准则。他为防奸佞小人私下在皇帝耳边进谗言,提出百官奏事,必定要有谏官、史官在旁的规定。而玄宗亦十分器重宋璟,并以师礼待之;进则迎,出则送,因此宋璟提出的具建设性的提议,通常均被采纳。亦因如此,当时朝廷一改以往用人惟亲的恶习,并减少了奸佞小人诬谄好人的情况,使开元初期的政局十分清明。他不畏权贵,力革前弊,奉公守法,不徇私情。

宋璟故去12年后,其子宋浑与颜真卿共议,欲请玄宗皇帝“御制碑文”为宋璟立碑,以扬其德。但随后宋浑却忽犯事遭贬,立碑之事便搁置起来。随后便发生了安史之乱。至二十一年后,宋璟之孙宋俨重议为祖父立碑,泣请颜真卿撰写碑文。颜真卿当是时为金紫光禄大夫、行抚州刺史、上柱国、鲁郡开国公。真卿即从吏部等处广为搜集材料,写成文稿并交时任太子承谕德的宋浑核准,两年后用正书书写立碑。

次年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思碑文有所疏漏,又增补了碑文,欲请宋俨补刻,不巧宋璟第八子宋衡因事被谪沙州,后在敦煌保卫战中陷于吐蕃,此事搁浅。后吐蕃敬仰宋璟盛名,送宋衡还朝,年已七十的颜真卿又重写了补文,第二年刻于碑左。颜真卿为宋璟两度撰文,可见其对宋璟之敬仰,真所谓英雄惜英雄,忠臣叹忠臣。

宋璟碑全称《大唐故尚书右丞相赠太尉文贞公宋公神道之碑》。书风古朴,苍劲雄浑,属颜真卿晚年书法炉火纯青之作,既是一部史实资料,又是一部书法巨作,为后代倍所推崇,。

该碑额正中篆书“大唐故尚书右丞相赠太尉文贞公宋公神道之碑”二十个大字,应为颜真卿自己所书。全碑共计4400余字。为颜书第一巨制。碑文《颜鲁公集》《全唐文》《顺德府志》《沙河县志》等均有记载。

搜索更多有关“颜真卿历史重大发现背后的悲哀:让颜真卿两次撰文的一代名相-宋璟”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