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教育>正文

情系母校携手成长:记忆深处小学母校情

人气:261 ℃/2024-01-29 16:03:10

记忆深处小学母校情

王益来

我的小学母校是“海安区景里中心小学”,地处现时的海安市大里村25组。

1949年1月20日,海安全境解放。新生的人民政权在稳定秩序、恢复生产的同时,发动群众“请先生、找校舍”,千方百计恢复和发展教育事业。

来自网络

‖ 小学母校建在地主庄园上

这所学校选址在县城西北边,方圆十数里无学校,更看中这里有一座较大的地主庄园,主人早已逃亡。

1949年春,地方政府指派戴素安(本名戴子杰)改造地主庄园,创办学校。戴素安原先就在戴家楼开馆办有师塾,本乡本土,人地两熟,具有办学经历,所以很快便着手聘请教师、招收学生。刚开班时,地主庄园内的正屋、厢房、储藏室都改造成了教室,连最后一排猪舍都经过整修改造成了课堂。此后,政府将戴家楼的洋网儿厂拆迁运至学校,还将西港边的刘家宗祠拆了作为学校的建筑材料。刘家宗祠七架大梁,青砖小瓦,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统统运来为学校添砖加瓦,荫及后代、功在桑梓。

‖ 小学母校是区中心

我入读小学是1951年至1957年。到我上小学时,学校已成相当规模,围墙内一排排整齐的教室,青砖黛瓦、古朴大气。10岁的我一跨入学校,唯一的感觉便是学校很大、很漂亮。

因学校所在地是景里乡(小乡),学校便称作景里小学。景里小学一建成便是完小,双轨12个班。学校生源覆盖面广:那时,田庄乡的许庄、花园的学生,胡集星光的学生,隆政自由、六里港的学生,都来到这里入学,这里是名副其实的中心小学。

1949年6月,当时的海安县下辖李堡、西场、噇口、海安、雅周、曲南、胡集、沙岗、仇湖11个区,景里小学便是海安区中心。1951年8月30日,海安县人民政府发出通知,县设实验小学,区设中心小学。通知明文规定:“王家楼、景里等11所小学,分别改称区中心小学”。也就是说我的小学母校应该称为“海安区景里中心小学”。按当时的规定,完小、高小属县,初小属区,区设中心小学负责全区一般小学的行政管理和业务辅导。景里小学区中心名头的确定,迎来了她的高光时段,对周边小学肩负着行政管理和业务辅导的使命。

时间到了1958年秋冬,因为开挖新通扬运河的需要,测量结果河道北岸堆土用地,正是景里小学校园区。根据政府安排,火速搬迁学校,保证运河如期动工。

景里小学搬迁,由原址北移150米,仍按原规模设计、建造。不过,此后新情况接踵而至。由于新通扬运河的阻隔,母校的生源渐显不足。河南的小学生上学困难,急待增办学校。六二年至六三年间,海北人民公社在新通扬运河以南新增一所小学,因地处景里大队,新增的小学命名为景里小学;我的小学母校因地处汤庄大队,便更名为汤庄小学。

来自网络

‖ 建校初期的几任校长

* 1949年,戴素安受命创办景里小学,为首任校长。

* 1951年,马云柏被任命为海安区景里中心小学校长。马校长本县古贲常河人,抗战中毕业于新四军联抗部队所属的成达中学,1946年考入草堰师范,1949年7月毕业。参加工作后即着手改造丹凤尼姑庵,创办丹凤小学。1950年,被任命为平等小学教导主任,代理校长。

* 1955年2月,谢镇南(又名谢丙生)奉调海安区景里中心小学任校长。谢校长在创办于1882年的江苏省立南菁中学修业5年高中毕业。抗战中,他跟随魏翘南参加联抗部队,曾任联抗泰北办事处教育视导员,此后先后任海安小学(今实验小学)教务主任、曲塘小学副校长、海北区丹凤小学校长等职。1958年,当选为海安县第三届人民代表。

‖ 建校初期的部分老师

刚建校时的师资来源:一是吸收社会知识分子,二是部分私塾转化的塾师,三是外地失业知识分子从教,主要由这几个方面组成了海安区景里中心小学的教师队伍。

* 冷功冶,海安镇人,首任教务主任,教高年级算术,二年后调南通敬儒中学(后改称南通第二中学)。

* 吴雨昌,泰州人,教高年级语文,二年后调苏南某中学任教。

* 仲受百,又名仲延禄,泰州人,上海中国中学毕业,1952年到景里小学任教,教四年级算术等课。

* 王之平,又名王元权,上海复旦大学毕业,曾在私立紫石中学任教,1958年4月调景里小学,后调胡集中学任教。

* 薛晨,又名薛永庆,武汉十七中高中毕业,1959年9月来景里小学任教,教授语文课。

* 曹为山,于新四军联抗部队所属的泰县成达中学肆业,在景里小学(汤庄小学)任教数十年,成为当地威望极高的教师之一。后期调海北中学,任教高中语文。

* 邹洁如(又名陈灵辉),泰州人,1952年2月来景里小学任教,和蔼可亲,爱生如子。后调隆政。

* 严禹门,字文龙,如皋如城镇人,出生书香门第,日本法政大学毕业。曾任进步报业《皋鸣报》主编,积极为新四军做事。新中国成立前后辞政从教,在景里小学工作短时间后调胡集中学。

中国中学创办于1933年,校名为张学良题写。

‖ 小学母校被撤并

笔者手机拍摄 (阴雨天,光线差)

我的小学母校从景里中心小学,到更名汤庄小学;从1949年创办,到2003年被撤并,这半个多世纪中,先后有多名校长接棒,负责学校的全面工作。例如有卢增祥、潘同甲、吴德俊、刘祝三、梅广余、刘金俊等。这期间,不知有多少优秀教师执于母校的讲台,为教书育人而呕心沥血,从这里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子,在国家的各条战线作出了贡献。

我的小学母校撤并于2003年7月。时任校长的刘金俊回忆说,当时虽仍有一至六年级6个班级,但学生仅有120多名,教育资源明显浪费。他说,海北片于此前已作了多次撤并,先后有练桥小学、方桥小学、王桥小学、红光小学、新丰小学、景里小学(后建在景里大队)、大里小学。汤庄小学是最后一个撤校,并入靠近县城中坝口的丹凤小学。刘校长对撤并时的校园作了这样的描述:“学校大门朝西,进大门是一个大操场。北边有四排房子,前面两排,后面有两排,中间是桃园和蔬菜园。学校有6个教室,1个办公室,1个乒乓球室,1间厨房,7间宿舍,3间闲置房子。”

调整中小学布局,整合区域教育资源,这是教育改革中的有效途径。

撤并后的18年中学校移作他用,校园面目全非。笔者拍摄于2021-8-9。

我入读小学母校是1951年,到今年已有71个春秋。年代已经久远,小学生活已成浮云碎片。幸亏有多位校长、老师及同学给我提供情况。特别是马兆年老师虽已89岁高龄,但精神矍铄,老而康健,记忆清晰,许多资讯犹如馆存档件。他们提供的一个个一桩桩人和事,让我原先的浮云碎片,经过记忆绳索串连后,又变得完整而清晰起来。

母校情深,师恩难忘!

搜索更多有关“情系母校携手成长:记忆深处小学母校情”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