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行走乡间田园为乡村振兴带去人气:乡村行,看振兴乐作大寨蝶变记

人气:143 ℃/2024-01-08 18:05:09

乐作大寨

初冬时节,来到马关县大栗树乡那衣龙村委会乐作大寨村小组,一眼就能看到一条健身步道向村内延伸而去。在这个四面环山的偏远小村里,840米长的健身步道穿村而过,如彩带般串联起一栋栋整洁的民居。从曾经的“脏乱差”村小组到成为马关县第一个建有健康步道的绿美新寨,乐作大寨实现了华丽蝶变。

乐作大寨是彝族聚居村,“乐作”村如其名,是乐于耕作的村庄。勤劳,是大栗树乡主要负责同志对乐作大寨的第一印象:“去乐作大寨做群众工作,要晚上八九点去,因为村民那个时候才会干完农活回家。”然而,由于种植管理跟不上、找不到发展门路,勤劳朴实的村民曾一度守着人均6亩的耕地过苦日子。

“没发展起产业,村子就没什么活力。”那衣龙村党总支书记张云永很发愁。怎么办?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产业。张云永下定决心要啃下这块“硬骨头”:“144户人家605人,一个人就是一个引擎,每个引擎都发动起来,一定能拉动经济发展这辆车。”

在村里引进不少种植大户后,乐作大寨村民把土地租给种植大户种植中药材,既增加了租金收入,又可以到地里务工。一边干一边学,不少村民渐渐摸索出一些门道,开始种植中药材。以前“种不好地”的村民张云兵成了种植大户,“种了30多亩烤烟,还有10多亩中药材,收入不错。”

看到村民对产业发展的关注与投入,村干部越发有了底气。村里组织党员群众多方考察学习,迈开步子找路子,因地制宜在乐作大寨发展起“一药两花一叶一果”产业,并通过新老产业结合、四季轮耕、作物套种等种植方式,实现耕地不丢一分、良田好土不荒一季。

2022年,乐作大寨共发展烤烟672亩,辣椒210亩,油菜、万寿菊280亩,白芨、黄精等道地药材500余亩,实现产值1800万余元,全村人均纯收入达2.1万元。红红火火的产业让村民腰包鼓了起来,家家户户盖起了楼房,也让乐作大寨成为附近有名的富裕村。

乡村振兴离不开群众这双“勤劳的手”,也离不开各级政府这双“温暖的手”,一双双无形的手,正托举起乐作大寨村民的幸福生活。

近年来,马关县把全面提升乡村建筑风貌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重要抓手。今年4月,大栗树乡争取了225万元资金支持,用于乐作大寨民族特色村项目建设,并将其列为2023年州级裸房风貌改造提升试点村进行整改。同时,沪滇协作项目资金、衔接资金也纷纷进村,为乐作大寨注入汩汩活水。

村民对政策不理解,党员上门解说;村里沟道不干净,党员带头清理;房子要改造,党员先改自己家……看着村里党员干得热火朝天、村子清理干净了,群众开始转变观念。“建设自己的家乡,我们应该自己干。”村民杨朝彩向村里表了态。

人心齐了,干事创业的劲头更足了。短短100天,乐作大寨144户全部完成裸房改造。了解到要征地建广场,村民主动筹资2.7万元用于征地补偿;要建设登山步道,全村男女老少一个背篓里装上四五块砖,一点一点把施工原料运上山,仅用15天就完成了步道开挖铺设……

乐作大寨彻底变了模样。今年8月10日,这个沉寂了十几年的彝族村寨燃起激情的火把,吸引5000余人进村游玩,实现增收30万余元。

“如今,村民是在画里挣钱。”张云永一句话道出乐作大寨村民的新生活。

云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王世涵 记者 张文峰

搜索更多有关“行走乡间田园为乡村振兴带去人气:乡村行,看振兴乐作大寨蝶变记”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