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健康>正文

埋线治疗可以治疗脑血栓偏瘫吗?头皮针抽提法提高脑血栓形成后偏瘫患肢肌力技术

人气:465 ℃/2024-01-14 06:49:52

前言疾病简要概述

脑血栓形成(cerebralThrombosis)是指供应脑部的动脉系统中的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动脉管腔狭窄、闭塞,导致急性脑供血不足所引起的局部脑组织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常见的病因是脑动脉粥样硬化,其次是各种脑动脉炎。中医诊断为缺血中风,乃因痰入脉,阻塞脑络所致。主要表现为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偏盲、失语等,以半身不遂(偏瘫)多见。患者脑血栓形成后,病灶对侧上、下肢会出现瘫痪,肌力可以下降至0级,并容易并发肺炎、褥疮、肢体肌肉萎缩、关节变形等症状。因此,在短的时间内恢复患者的肌力,然后通过生活训练,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是该病康复的重要任务和目标。

技术简要概述

头皮针抽提法是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孔尧其主任医师在长期针灸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治疗方法,头皮针取用《头皮针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的穴位,抽提法是一种行针手法,源于汪机的《针灸问对》,由抽添法演化而成。“抽添即提按出纳之状,抽者提而数拔也;添者按而数推也”。抽提法是以向外抽提,“一抽数抽”的手法动作为主要特点,以紧提慢按为主,属小幅度提插手法范畴,是为泻法。

抽提法的操作要领有:一是力度,必须将全身的力量集中于手指,然后形成爆发力向外抽提;二是速度,即瞬间速度要快,但好针体又不动,每次至多抽出1分(2.5mm)许,而不能将针体大幅度抽出。这样,才能保持较大的刺激量,又减少疼痛,有利于反复抽提和长时间留针,维持刺激量。有研究认为“刺激量与疗效关系密切,针刺间隔时间过长,疗效过短,刺激量过小,都可影响疗效”。而头皮针抽提法,不仅有较大的刺激量,而且还有利于配合肢体运动,通过边行针、边运动、长留针、常运动,从而产生较强的改善肌力的效应,不失为一种省时、省力、痛微、效捷的运针手法。

操作人员资质要求

专科医师

诊断标准一、西医标准

脑血栓形成诊断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相应标准来确诊。

(1)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

(2)大多数无明显头痛和呕吐;

(3)发病可较缓慢,多逐渐进展,或呈阶段性进行,多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见于动脉炎、血液病等;

(4)一般发病后1~2日内意识清楚或轻度障碍;

(5)有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

(6)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应含血;

(7)CT检查发现脑梗死部位。

二、中医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根据卫生部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中风病中医诊断标准》和《中风中经络中医辨证标准》来确诊。

(1)中风病中医诊断标准

①主症: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神志昏蒙,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②急性起病。③病发多有诱因,未发前常有先兆症状。④好发年龄多在40岁以上。具有主症2个以上,急性起病,结合舌、脉、诱因、先兆、年龄等方面的特点即可确定诊断。

(2)中风中经络中医辨证标准

①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神志昏蒙,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或红绛,舌苔薄黄,脉弦有力。②风痰血、痹阻脉络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神志昏蒙,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③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神志昏蒙,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腹胀,便干便秘,头晕目眩,咳痰或痰多,舌质暗红或暗淡,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④气虚血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神志昏蒙,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面色白,气短乏力,口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细缓或细弦。

⑤阴虚风动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神志昏蒙,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烦躁失眠,眩晕耳鸣,手足心热,舌质红绛或暗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弦或细弦数。

适应证

一、符合上述脑血栓形成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并结合CT或MRI诊断为脑血栓形成的偏瘫病人。

二、中医辨证为中风中经络的实证或本虚标实证者。

三、参照《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偏瘫侧肢体中上肢瘫、指瘫、下肢瘫、趾瘫肢体功能评分或综合功能评分有1项>3分者。

四、发病至接受治疗时间在2~3个月以内(即发病后31~90天)者。

五、无神志昏迷,血压基本稳定者。

禁忌证

一、CT或MRI诊断为非脑血栓形成的偏瘫者(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脑膜外出血、脑肿瘤、脑内血管畸形出血、脑炎和脑膜炎等)。

二、中医辨证为中脏腑和虚证者。

三、偏瘫侧肢体功能评分和综合功能评分均≤2分者。

四、神志昏迷或生命指征不稳定者。

五、发病至接受治疗在3个月以上者。

六、年龄在70岁以上者和妊娠者。

七、头皮有瘢痕、肿瘤、严重感染、溃疡和创伤者,施术部位为头颅手术部位或未植入颅骨者。

操作方法一、器械

一次性不锈钢毫针,型号为30~34号(直径0.23~0.30mm)、1~1.5寸(25~40mm)。

二、操作步骤

(1)体位:坐位。确不能坐者,可采用仰卧位。

(2)针刺部:病灶侧(即偏瘫肢体的对侧)头部。

(3)取穴:采用《中国头皮针施术部位标准化方案》:顶中线、顶颞前斜线。

顶中线:在头项部前后正中线,自百会向前至前项。

顶颞前斜线:在头部侧面,即前项穴起,止于悬厘穴。

(4)皮肤消毒:采用2%的碘酒拭擦施术部位,再用75%的酒精棉球将碘酒拭净。

(5)进针:采用指切进针法。先用左手拇指切按在治疗线旁边,右手持针,紧靠指甲快速将针刺入,针尖至帽状腱膜下层。

(6)针尖方向:顶中线由前顶刺向百会;项颞前斜线由前顶刺向悬厘的上2/3节段,用两根毫针接力刺法。

(7)手法:在针尖刺入帽状腱膜下层后,使毫针与头皮呈15°~30°角,在腱膜下层进入皮肤1寸(25mm)左右,指下有不紧不松的感觉和一种吸针感。然后进行行针操作,即用爆发力向外速提3次(约5秒钟),每次至多提出1分(2.5mm)许,又缓插至1寸,如此反复运针10遍,共计约5分钟。

(8)留针:间歇动留针2个小时,每隔30分钟运针5遍(约2分30秒)。行针和留针期间,可结合患肢的运动。

(9)出针:出针时,应先以左手拇指按住针孔周围皮肤,右手持针慢慢提至皮下。然后,将针迅速拔出。出针后若有出血,应迅速用消毒棉球压迫止血。

关键技术环节

该手法动作主要是以向外抽提“一抽数抽”为特点,属小幅度提插手法范畴,紧提慢按为主,是为泻法。抽提法的操作要领有二:一是力度,必须将全身的力量集中于手指,然后形成爆发力向外抽提;二是速度,即瞬间速度要快,但好针体又不动,每次至多抽出1分(2.5mm)许,而不能将针体大幅度抽出。

治疗时间及疗程

留针2个小时。每日针刺1次,每周针刺3次,共12次为1个观察疗程。

注意事项(特别是安全性保障措施)

(1)头皮针留针前,应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宣传头皮针留针的安全性和出针注意事项,解除患者的紧张情绪,以免影响疗效;

(2)在留针过程中,特别是留针过夜者应注意暴露在头皮外的针柄不要受到外物的压迫和碰撞,以免弯针;

(3)出针时要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如有出血,则应迅速按压直至血止;

(4)由于头皮是有发部位,故出针要检查针数,十分重要,防止遗漏;

(5)对精神病、癫痫病患者及婴幼儿患者,均不宜留针。

可能的意外情况及处理方案

偶尔可能出现晕针。主要原因有体质虚弱、过于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和害怕心理,或因剧烈的疼痛刺激。主要症状:头晕、眼花、恶心、脸色和唇色发白,严重的可以血压下降,四肢厥冷,脉象微弱。

处理方法:让患者平卧,把针退出少许即可恢复,或饮少量热开水。

不良反应/事件

可能出现头皮板紧、不适、疼痛,甚而牵连到面部、牙关。

处理:可将针体适当调整,稍稍提出一点即可解除。

操作视频

搜索更多有关“埋线治疗可以治疗脑血栓偏瘫吗?头皮针抽提法提高脑血栓形成后偏瘫患肢肌力技术”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