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电脑>正文

元史哪里记载元朝灭亡:系统记载元朝兴亡过程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人气:270 ℃/2023-12-12 17:26:06

资料整理来源于 :网络

《元史》,“二十四史”之一。是系统记载元朝兴亡过程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成书于明朝初年,由宋濂(1310~1381年)、王袆(1321~1373年)主编。

全书二百一十卷,

包括本纪四十七卷

志五十八卷

表八卷

列传九十七卷

记述了从蒙古族兴起到元朝建立再到元朝北逃蒙古高原的历史。

简介

蒙古族兴起于黑龙江上游额尔古纳河东部,后来逐渐散布到蒙古高原的广大地区。

借用畏兀儿文写蒙古语,创制了畏兀儿字的蒙古文。

到1260年,忽必烈又命国师八思巴用藏文创制“蒙古新字”,作为官定的蒙古文。

因此蒙古建国前和建国后的一段历史,都是后来追述的。

蒙古太宗(窝阔台)到宪宗(蒙哥)时期编成的史书《元朝秘史》,就是用畏兀儿字的蒙古文写成的。

1261年由参知政事王鹗建议,忽必烈始设翰林国史院,开始纂辑国史。

还有些史料杂著,如宋人著的《黑鞑事略》、《蒙鞑备录》、《长春真人西游记》等,也是修《元史》的材料来源。

内容

《元史》中的本纪,以记载忽必烈事迹的《世祖本纪》最为详尽,有十四卷之多,

《顺帝本纪》,有十卷之多。

这是因为元世祖和元顺帝在位时间都长达三十多年,原始史料丰富,

《元史》的志书,对元朝的典章制度作了比较详细的记述,保存了大批珍贵的史料。

其中以《天文》、《历志》、《地理》、《河渠》四志的史料最为珍贵。

《天文志》吸取了元代杰出科学家郭守敬的研究成果。

《历志》是根据元代历算家李谦的《授时历议》和郭守敬的《授时历经》编撰的。

《地理志》是根据《大元一统志》,《河渠志》是根据《海运纪原》、《河防通议》等书编撰的。

《元史》的列传有类传十四种,大多沿袭以往的史书,只有《释老》一传是《元史》的创新。

类传中以《儒学》、《列女》、《孝友》、《忠义》四种所记的人物最多,说明宋以来封建的思想统治在逐步加强。

《元史》列传还有个特点是,所叙述的事,都有详细的年、月、日记载,这就更增加了参考价值。

《元史》的体例整齐,文字浅显,叙事明白易懂,还保留了当时的不少方言土语。

宋濂修《元史》时,遵照朱元璋的意图,强调“文词勿致于艰深,事迹务令于明白”,

《元史》称得上是一部较好的正史。

《元史》的史料来源一是实录,二是《经世大典》,三是文集碑传,四是采访。

宋濂

编写

明太祖朱元璋十分重视修史工作,即位的当年,即元朝北返蒙古高原的当年,1368年,便下诏编修《元史》。

1369二月丙寅(初一),在南京的天界寺(今南京朝天宫东)正式开局编写,

以左丞相李善长为监修,宋濂、王袆为总裁,征来山林隐逸之士汪克宽、胡翰、赵埙等十六人参加纂修。

明朝初年的著名文学家宋濂是主要负责人。

这次编写仅用了188 天的时间,便修成了除元顺帝一朝以外的本纪37卷,志53卷,表6卷,传63卷,共159卷。

这次修史,以大将徐达从元大都缴获的元十三朝实录和元代修的典章制度史《经世大典》为基础。

由于编纂的时间太仓促,缺乏顺帝时代的资料,于是派欧阳佑等人到全国各地调集顺帝一朝资料,

于洪武三年二月六日重开史局,宋濂、王袆为总裁,率领赵埙,朱右、贝琼等15人继续纂修,经过143天,七月初一书成。

两次纂修,历时仅331天。

目录

1 本纪

2 志

3 表

4 列传

本纪

卷1 本纪第1:太祖

卷2 本纪第2:太宗 定宗

卷3 本纪第3:宪宗

卷4 本纪第4:世祖一

卷5 本纪第5:世祖二

卷6 本纪第6:世祖三

卷7 本纪第7:世祖四

卷8 本纪第8:世祖五

卷9 本纪第9:世祖六

卷10本纪第10:世祖七

卷11本纪第11:世祖八

卷12本纪第12:世祖九

卷13本纪第13:世祖十

卷14本纪第14:世祖十一

卷15本纪第15:世祖十二

卷16本纪第16:世祖十三

卷17本纪第17:世祖十四

卷18本纪第18:成宗一

卷19本纪第19:成宗二

卷20本纪第20:成宗三

卷21本纪第21:成宗四

卷22本纪第22:武宗一

卷23本纪第23:武宗二

卷24本纪第24:仁宗一

卷25本纪第25:仁宗二

卷26本纪第26:仁宗三

卷27本纪第27:英宗一

卷28本纪第28:英宗二

卷29本纪第29:泰定帝一

卷30本纪第30:泰定帝二

卷31本纪第31:明宗

卷32本纪第32:文宗一

卷33本纪第33:文宗二

卷34本纪第34:文宗三

卷35本纪第35:文宗四

卷36本纪第36:文宗五

卷37本纪第37:宁宗

卷38本纪第38:顺帝一

卷39本纪第39:顺帝二

卷40本纪第40:顺帝三

卷41本纪第41:顺帝四

卷42本纪第42:顺帝五

卷43本纪第43:顺帝六

卷44本纪第44:顺帝七

卷45本纪第45:顺帝八

卷46本纪第46:顺帝九

卷47本纪第47:顺帝十

卷48志第1:天文一

卷49志第2:天文二

卷50志第3上:五行一

卷51志第3下:五行二

卷52志第4:历一

卷53志第5:历二

卷54志第6:历三

卷55志第7:历四

卷56志第8:历五

卷57志第9:历六

卷58志第10:地理一

卷59志第11:地理二

卷60志第12:地理三

卷61志第13:地理四

卷62志第14:地理五

卷63志第15:地理六

卷64志第16:河渠一

卷65志第17上:河渠二

卷66志第17下:河渠三

卷67志第18:礼乐一

卷68志第19:礼乐二

卷69志第20:礼乐三

卷70志第21:礼乐四

卷71志第22:礼乐五

卷72志第23:祭祀一

卷73志第24:祭祀二

卷74志第25:祭祀三

卷75志第26:祭祀四

卷76志第27上:祭祀五

卷77志第27下:祭祀六

卷78志第28:舆服一

卷79志第29:舆服二

卷80志第30:舆服三

卷81志第31:选举一

卷82志第32:选举二

卷83志第33:选举三

卷84志第34:选举四

卷85志第35:百官一

卷86志第36:百官二

卷87志第37:百官三

卷88志第38:百官四

卷89志第39:百官五

卷90志第40:百官六

卷91志第41上:百官七

卷92志第41下:百官八

卷93志第42:食货一

卷94志第43:食货二

卷95志第44:食货三

卷96志第45上:食货四

卷97志第45下:食货五

卷98志第46:兵一

卷99志第47:兵二

卷100志第48:兵三

卷101志第49:兵四

卷102志第50:刑法一

卷103志第51:刑法二

卷104志第52:刑法三

卷105志第53:刑法四

卷106表第1:后妃表

卷107表第2:宗室世系表

卷108表第3:诸王表

卷109表第4:诸公主表

卷110表第5上:三公表一

卷111表第5下:三公表二

卷112表第6上:宰相年表一

卷113表第6下:宰相年表二

列传

卷114列传第1:◎后妃一 太祖光献翼圣皇后孛儿台旭真(即孛儿帖)太宗昭慈皇后脱列哥那(即乃马真后) 定宗钦淑皇后斡兀立海迷失(即海迷失后) 宪宗贞节皇后忽都台 世祖昭睿顺圣皇后察必(即弘吉剌·察必) 南必皇后成宗贞慈静懿皇后失怜答里 卜鲁罕皇后(即伯岳吾·卜鲁罕) 武宗宣慈惠圣皇后真哥(即弘吉剌·真哥) 速哥失里皇后妃二人:亦乞烈氏、唐兀氏 仁宗庄懿慈圣皇后阿纳失失里 英宗庄静懿圣皇后速哥八剌 泰定帝八不罕皇后 妃二人:必罕、速哥答里 明宗贞裕徽圣皇后迈来迪(即罕禄鲁迈来迪) 八不沙皇后(即乃马真八不沙) 文宗卜答失里皇后 宁宗答里也忒迷失皇后 顺帝答纳失里皇后(即钦察答纳失里) 伯颜忽都皇后 完者忽都皇后奇氏(即奇皇后)

卷115列传第2:◎睿宗(即拖雷) 裕宗(即孛儿只斤·真金) 显宗(即甘麻剌) 顺宗(即答剌麻八剌)

卷116列传第3:◎后妃二 睿宗显懿庄圣皇后唆鲁和帖尼(即克烈·唆鲁禾帖尼) 裕宗徽仁裕圣皇后伯蓝也怯赤(即弘吉剌·伯蓝也怯赤) 显宗宣懿淑圣皇后普颜怯里迷失(即弘吉剌·普颜怯里迷失) 顺宗照献元圣皇后答己

卷117列传第4:别里古台 术赤 秃剌 牙忽都 宽彻普化帖木儿不花

卷118列传第5:特薛禅 孛秃 阿剌兀思剔吉忽里

卷119列传第6:木华黎 博尔术 博尔忽

卷120列传第7:察罕 亦力撒合 立智理威札八儿火者术赤台镇海(即田镇海)肖乃台吾也而曷思麦里

卷121列传第8:速不台按竺迩畏答儿博罗欢 伯都抄思

卷122列传第9:巴而术阿而忒的斤铁迈赤 虎都铁木禄○塔海按扎儿雪不台(即速不台)唵木海昔里钤部槊直腯鲁华昔儿吉思哈散纳

卷123列传第10:布智儿召烈台抄兀儿阔阔不花拜延八都鲁阿术鲁绍古儿阿剌瓦而思抄儿也蒲甘卜赵阿哥潘纯只海 苫彻拔都儿 怯怯里 塔不已儿 直脱儿 月里麻思 捏古剌 阿儿思兰 哈八儿秃 艾貌

卷124列传第11:塔本哈剌亦哈赤北鲁 塔塔统阿岳璘帖穆尔 李桢速哥忙哥撒儿孟速思

卷125列传第12:赛典赤赡思丁(子纳速剌丁 忽辛附) 布鲁海牙高智耀(子睿附,即高睿)铁哥

卷126列传第13:安童廉希宪

卷127列传第14:伯颜

卷128列传第15:阿术阿里海牙相威土土哈

卷129列传第16:来阿八赤纽璘(也速答儿附)阿剌罕阿塔海唆都(百家奴)李恒

卷130列传第17:彻里不忽木完泽阿鲁浑萨理

卷131列传第18:速哥囊加歹忙兀台奥鲁赤完者都伯帖木儿怀都亦黑迷失拜降

卷132列传第19:杭忽思步鲁合答玉哇失麦里 探马赤 拔都儿昂吉儿哈剌_沙全帖木儿不花

卷133列传第20:塔出拜延 也罕的斤 叶仙鼐 脱力世官 忽剌出重喜旦只儿 脱

欢 完者都拔都 失里伯孛兰奚 怯烈 暗伯也速_儿 昔都儿

卷134列传第21:撒吉思 月合乃昔班铁连爱薛阔阔 秃忽鲁唐仁祖朵儿赤

和尚 刘容 迦鲁纳答思阔里吉思小云石脱忽怜斡罗思朵罗台弟阔阔出

子脱欢也先不花

卷135列传第22:铁哥术塔出塔里赤塔海帖木儿 口儿吉 忽都 孛儿速 月举连

赤海牙 阿答赤明安忽林失 失剌拔都儿彻里曷剌 乞台 脱因纳 和尚

卷136列传第23:哈剌哈孙阿沙不花拜住

卷137列传第24:察罕曲枢阿礼海牙奕赫抵雅尔丁脱烈海牙

卷138列传第25:康里脱脱燕铁木儿伯颜马札儿台脱脱

卷139列传第26:乃蛮台朵儿只朵尔直班阿鲁图纽的该

卷140列传第27:别儿怯不花太平铁木儿塔识达识帖睦迩

卷141列传第28:太不花 察罕帖木儿 扩廓帖木儿(即王保保)

卷142列传第29:答失八都鲁庆童也速彻里帖木儿纳麟

卷143列传第30:马祖常巙巙 自当阿荣小云石海涯泰不华余阙

卷144列传第31:答里麻月鲁帖木儿卜颜铁木儿星吉福寿道童

卷145列传第32:亦怜真班廉惠山海牙月鲁不花达礼麻识理

卷146列传第33:耶律楚材(子铸附,即耶律铸)粘合重山(子南合)杨惟中

卷147列传第34:张柔史天倪史天祥

卷148列传第35:董俊(子文蔚 文用 文直 文忠)严实 子忠济 忠嗣

卷149列传第36:耶律留哥刘伯林郭宝玉 石天应移剌捏儿 耶律秃花 秃满答儿 忙古带王珣(子荣祖)

卷150列传第37:石抹也先(即石抹阿辛)何伯祥子玮李守贤 耶律阿海 何实郝和尚拔都赵瑨 石抹明安张荣刘亨安

卷151列传第38:薛塔剌海高闹儿王义王玉赵迪邸顺王善杜丰石抹孛迭儿贾塔剌浑奥敦世英田雄张拔都张荣赵天锡

卷152列传第39:张晋亨(好古)王珍杨杰只哥刘通岳存张子良唐庆齐荣显石天禄石抹阿辛刘斌(思敬)赵柔

卷153列传第40:刘敏王檝王守道高宣王玉汝焦德裕石天麟李邦瑞杨奂贾居贞

卷154列传第41:洪福源郑鼎李进石抹按只谒只里郑温

卷155列传第42:汪世显(德臣 良臣 惟正)史天泽(格)

卷156列传第43:董文炳(士元 士选)张弘范

卷157列传第44:刘秉忠张文谦郝经

卷158列传第45:姚枢许衡窦默

卷159列传第46:宋子贞商挺赵良弼赵璧

卷160列传第47:王磐王鹗高鸣李冶李昶刘肃王思廉李谦徐世隆孟祺阎复

卷161列传第48:杨大渊刘整

卷162列传第49:李忽兰吉李庭史弼高兴刘国杰

卷163列传第50:李德辉张雄飞张德辉马亨程思廉乌古孙泽赵炳

卷164列传第51:杨恭懿 王恂 郭守敬 杨桓杨果王构魏初焦养直孟攀麟 尚野李之绍

卷165列传第52:张禧贾文备解诚管如德赵匣剌周全孔元朱国宝张立齐秉节张万家奴郭昂綦公直杨赛因不花鲜卑仲吉完颜石柱

卷166列传第53:王綧隋世昌罗璧刘恩石高山巩彦晖蔡珍张泰亨贺祉孟德子义郑义张荣实石抹狗狗楚鼎樊楫张均信苴日王昔剌赵宏伟

卷167列传第54:张立道张庭珍张惠刘好礼王国昌姜彧张础吕掞谭资荣王恽

卷168列传第55:陈佑刘宣何荣祖陈思济秦长卿赵与蒨姚天福许国祯

卷169列传第56:贺仁杰贾昔剌刘哈剌八都鲁石抹明里谢仲温高觹张九思王伯胜

卷170列传第57:尚文申屠致远雷膺胡祗皞王利用畅师文张照袁裕张昉郝彬高源杨湜吴鼎梁德圭

卷171列传第58:刘因吴澄

卷172列传第59:程钜夫 赵孟頫 邓文原袁桷曹元用齐履谦

卷173列传第60:崔斌崔彧叶李燕公楠马绍

卷174列传第61:姚燧郭贯夹谷之奇刘赓耶律有尚郝天挺张孔孙

卷175列传第62:张珪李孟张养浩敬俨

卷176列传第63:曹伯启李元礼王寿王倚刘正谢让韩若愚赵师鲁刘德温尉迟德诚秦起宗

卷177列传第64:张思明吴元珪张升臧梦解陈颢

卷178列传第65:梁曾刘敏中王约王结宋瑽张伯淳

卷179列传第66:贺胜杨朵儿只萧拜住

卷180列传第67:耶律希亮赵世延孔思晦

卷181列传第68:元明善虞集揭傒斯黄溍

卷182列传第69:张起岩欧阳玄许有壬宋本谢端

卷183列传第70:王守诚王思诚李好文孛术鲁翀李泂苏天爵

卷185列传第72:吕思诚汪泽民干文传韩镛李稷盖苗

卷186列传第73:张桢归炀陈祖仁成遵曹鉴张翥

卷187列传第74:乌古孙良桢贾鲁逯鲁曾贡师泰周伯琦吴当

卷188列传第75:董抟霄刘哈剌不花王英石抹宜孙

卷189列传第76:◎儒学一赵复·金履祥·许谦·陈栎·胡一桂·黄泽·萧渼·韩择·侯均·同恕·安熙

卷190列传第77:◎儒学二 胡长儒・熊朋来・戴表元・牟应龙・陈孚・董朴・杨载・刘诜・韩性・吴师道・陆文圭・周仁荣・陈旅・李孝光・宇文公谅・伯颜・赡思

卷191列传第78:◎良吏一谭澄许维祯许楫田滋卜天璋

卷192列传第79:◎良吏二耶律伯坚·段直·谙都剌·杨景行·林兴祖·观音奴·周自强·白景亮·王艮·卢琦·邹伯颜·刘秉直·许义夫

卷193列传第80:◎忠义一 李伯温・石圭・攸哈剌拔都・任志・耶律忒・伯八・合剌普华・刘天孚・萧景茂

卷194列传第81:◎忠义二张桓・李黼・李齐・褚不华・郭嘉・喜同・韩因・卞琛・乔彝・颜瑜・王士元・杨朴・赵琏・孙㧑・石普・盛昭・杨乘・纳速剌丁

卷195列传第82:◎忠义三伯颜不花的斤・樊执敬・全普庵撒里・周镗・聂炳・刘耕孙・兪述祖・桂完泽・丑闾・孛罗帖木儿・彭庭坚・王伯颜・刘濬・朵里不花・野峻台・陈君用・卜理牙敦・潮海・魏中立

卷196列传第83:◎忠义四普颜不花・闵本・赵弘毅・郑玉・柏帖穆尔・迭里弥实・朴赛因不花・丁好礼

卷197列传第84:◎孝友一

卷198列传第85:◎孝友二

卷199列传第86:◎隐逸 杜瑛・张特立・杜本・孙辙・何中・武恪

卷200列传第87:◎列女一

卷201列传第88:◎列女二

卷202列传第89:◎释老八思巴丘处机・祁志诚・张宗演・郦希成・萧辅道

卷203列传第90:◎方技(工艺附)田忠良・靳德进・张康 工艺 孙威・阿老瓦丁・亦思马因・阿尼哥

卷204列传第91:◎宦者李邦宁・朴不花

卷205列传第92:◎奸臣 阿合马・卢世荣・桑哥・铁木迭儿・哈麻・搠思监

卷206列传第93:◎叛臣李璮・王文统・阿鲁辉帖木儿

卷207列传第94:◎逆臣铁失・孛罗帖木儿

卷208列传第95:◎外夷一○高丽耽罗日本

卷209列传第96:◎外夷二○安南

卷210列传第97:◎外夷三○缅国占城暹国爪哇琉求三屿马八儿等国 附录○进元史表

●纂修元史凡例

《新元史》问世后,对《元史》的改造并无过多出色之处。

史料价值

明修元史多照抄史料,所以保存了大量原始资料,使它具有比其他某些正史更高的史料价值。

《元史》的本纪和志占全书一半,而本纪又占全书近1/4,保存了大量失传的史料。

《元史》的编修者违反一般的修史惯例,把一些儒家学者认为不值一提的史实也记入《元史》。

对于《元史》的批评,主要认为它的编纂工作过于草率,没有认真的融合贯通,基本上都是利用已有的文献资料,略加删削修改而成。

问题

明修《元史》由于编修时间仓促多采用墓志、神道碑、家传、行述等现成史料堆砌,

所指出的问题主要是:随得随抄,前后重复,失于剪裁;又不彼此互对,考定异同,时见抵牾。

《元史》列传照抄碑志家传之类,取舍不当之处甚多。

《元史》的编纂距元朝灭亡只有一两年时间,元朝的一些史料,当时还没有得到。

明成祖时命解缙改修《元史》,他写了《元史正误》一书。

评价

对于《元史》的批评,主要认为它的编纂工作过于草率,没有认真的融合贯通,基本上都是利用已有的文献资料,略加删削修改而成。

但是,作为研究元代历史的史料来看,《元史》比其他某些正史的史料价值更高。

它是最早的全面、系统记述元代历史的著作。

搜索更多有关“元史哪里记载元朝灭亡:系统记载元朝兴亡过程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