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教育>正文

高考钉子户唐尚珺被录取了吗?广西考生唐尚珺复读13年只为上清华

人气:147 ℃/2023-12-17 00:45:51

2017年,纪录片《高十》播出。

导演河汉立从2014年开始跟拍老同学的复读生活,历时三年,直到纪录片主人公唐尚珺收到中国政法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整个拍摄过程才终于结束。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唐尚珺并没去北京报道,而是一个人默默回到平果三中,继续复读。

算上今年,他已经参加了14次高考,不管中间几次被名校录取,他还是会回到高中。这一转眼就复读了13年。

在纪录片里,他说自己的理想院校是中科大,但在2021年的人物采访中,他却透露:我有一个清华梦。唐尚珺的执念从何而来?他是怎么度过这13年的?高考对他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高考失利,开启复读人生

2009年6月,唐尚珺参加了人生中第一次高考,考了372分。这个分数没上三本线,最多只能读专科。虽然心里难受,但这次的失利也不是无迹可寻。

唐尚珺出生于广西防城港市公安村。父母务农,家里有一片甘蔗地。靠着这片甘蔗,父母把五个孩子拉扯长大,而他是其中最小的。

因为读书用功,他曾经考过乡里第一名,后来从上思二中考进钦州二中,冲刺到高考这个战场。比起只有初中文化的哥哥姐姐,父母认为他最有出息。

可是进入高中后,城里的同学们见多识广,不仅成绩好,还发展了各种才艺。一直被父母视为骄傲的唐尚珺在学习中屡屡受挫,成绩迅速下滑。

高考考砸后,他告诉父母,自己要复读。

复读在当地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这里每年有十几个复读班,1000多名复读生。就算考600多分,有些学生也会选择复读。为了提高学校的名校录取率,有些高中甚至会开出诱人的条件招揽这些高分复读生。

父母同意了他的复读请求,他父亲告诉他,不要有压力,好好考试,争取考出一个好成绩,走出大山去。

复读生活并不轻松,虽然他很努力,但当时难倒他的物理和英语始终是个大难题,面对画满红叉叉的考卷,唐尚珺每晚每晚地睡不着,又回到第一次高考前的状态。

2010年第二次高考,他考了405,超过三本线几十分。说不失望是假的,但家人还是尽量安慰他:“上个大专也挺好的,学一门技术将来好找工作。”虽然话是这么讲,但他想继续复读,再试一下。不过这一次复读,他没有告诉任何人。

他骗父母,自己被南宁机电录取了。于是家里每年给他凑一万七,其中五千元用来交学费,剩余的部分用作生活费。

报道日那天,唐尚珺到南宁机电转了转,日头还没走到正中,退学手续就已经办好,他背着书包回到钦州二中。

这一年,唐尚珺用着家里人供他上大专的学费继续复读,连他的老师也不知情,直到他看见唐尚珺出现在学校的复读班里。

这段日子他过得十分煎熬,复读的压力,家人的询问让他时常感到力不从心。“考好再告诉家里人,那个时候就没事了”,唐尚珺这么安慰自己。

有很多次他都想向家里人坦白,可一想到面对父母失望的眼神,他又把这些话咽下了肚子里。

2011年是瞒着父母复读的第一年,也是他第三次参加高考,这一年他考了475分。隔年他考了505分,这次过了二本线。

复读三年,从第1次的300多分到第4次的500多分,从大专到二本,唐尚珺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他也察觉到自己完全可以通过时间和经验的积累,考取更好的分数,冲击更好的学校。更别提,在他心中还有一个清华梦。

在他看来,只要自己一步一步稳扎稳打,每次都进步一点或者是更多,那么总有一天,自己就能够考上清华大学。

那时候,所有的质疑和嘲笑都会被他的录取通知书打脸,而父母也会为自己感到骄傲自豪。

2013年,他考出了537分的理想成绩,刚过一本线。他在志愿院校上填报了北京的大学,可惜没有被录取。

可是唐尚珺却越战越勇,决定再次复读。成绩超出一本线给了他莫大的激励,他轻飘飘地,感觉离清华梦越来越近,或许再努把力,这座高等学府没那么遥不可及。

等到八月份,他按捺不住,决定亲自去一趟北京,看看梦中学府到底是什么样子。

他从钦州出发,在火车的洗手台上坐了一天一夜。28个小时之后,北京到了。走出车站,天还是黑的,时间不过凌晨三四点。

找了个地儿睡了两小时,天还蒙蒙亮,他就起身去了清华。第一次逛清华园,唐尚珺正赶上新生军训,看着那些青春洋溢的面孔,他羡慕不已:什么时候自己也能像他们一样来参加军训呢?

因为太喜欢,他还多待了一晚,第二天,他又来到清华大学重新走了一遍。

这次旅行坚定了他考取清华的决心,回到钦州,他继续复习,为下一次高考做准备。不过这一次的复读体验和以前完全不同,因为过了一本线,学校免了他的学费,每月还给他发400元的补助,让他搬进了不再拥挤的新宿舍。

在学校安排下,他进入了重点班,获得了更好的学习环境。

隐瞒父母的双面人

很是,问题很快来了,因为大专是三年制,在父母那边看来,他今年就应该从南宁机电毕业了,家里不会再给他支持。他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就是没有钱。

刚开始他想借钱,但身边的同学都和他一样,是复读的学生,没有多余的收入。接着他想到了自己的初中和小学同学,他们大多已经开始工作,或许能够接济一些。

他来到小学同学黄小谊的摊前,对方正在集市上卖祭拜用的香烛纸钱,一个四五岁的孩子跟在对方身边,肉嘟嘟的。几番挣扎过后,他还是没有向她开口,一个是不好意思,一个是不想让人知道他还在复读。

这时一个初中同学找上门来,他叫河汉立,在当地电视台工作。他告诉唐尚珺,他想拍摄一个以他为主角的纪录片。虽然很想帮老同学的忙,但他不愿意把自己的事情大肆宣扬,担心父母知道。

河汉立告诉他,这个纪录片只在地面频道深夜时段播出,不会有很多人看,而且父母生活在村子里,看不了电视。他这才答应下来。

没有钱,他自己跑去广东打工挣学费和生活费,在父母眼里,唐尚珺从南宁机电毕业后被一个玻璃厂老板招去打工,干得多、挣得少,每个月只有1600。

好不容易攒了些钱,临近春节,他回到公安村看望许久不见的父母,河汉立也跟在他身边进行拍摄。这是他打工后的第一个春节,得在父母面前装得像一点。

他从超市买了些年货,装年货的袋子上印着生产地址:钦州。以防父母看见后生疑问起,他换上其他袋子。回到家后,他给几个侄子侄女发红包,接着又掏出500块钱递给母亲,母亲很高兴,咧开嘴,牙床上牙齿脱落了一半多,母亲老了。

当自己一个人在水管边刷鞋子时,他对摄像机轻悄悄地说:“我身上现在就剩200块。”

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吃晚饭,母亲忽然催促起唐尚珺的终身大事:“找个女朋友早日成家立业,抓紧娶老婆,快奔30了,你说是吗?对人家姑娘不要挑三拣四的。”说着说着眼泪就流下来,“我很担心你。”

唐尚珺心里也很难受,满脸都是泪水。面对毫不知情的母亲,原本无比坚定的他也感到了迷茫。

“我瞒了他们,其实这种感觉很难受的。”面对镜头,他用双手捂住自己的脸:“我不应该复读那么多年了,真的也有很多路可以走的,那时候我真的想非要考上那个大学。”

虽然双面人生带给唐尚珺极大的心理负担,但回到学校后,他重振旗鼓,为自己的清华梦继续努力。

2015年他来到钦州二中,新学期开始,他的状态很好,模考考过几次600分,排名也稳定在年级前十。继续保持这个状态,清华大学就不是梦,而是他触手可及的王冠。

高考成绩下来后,他以587分被吉林大学录取,可他还是拒绝了这份录取通知书,彼时,他已经参加了7次高考。

虽然老师朋友都在劝他,吉林大学是双一流大学,但在他的眼中,吉林大学还是不够好。

唐尚珺心中并没有好学校和不好的学校这样的概念,他只知道他想要的和不想要的,而选择不要就是他的自由。

2016年7月,他以621分被中国政法大学的工商管理管理专业录取。从班主任那里拿到通知书,听见别人向他贺喜,他意识到是时候向家人说出这一切了。

他回到公安村,把通知书拿给母亲,告诉她这几年他一直都在复读,既没有到南宁机电学手艺,也没有出门工作。老人知道实情后还是微微一笑,觉得儿子有出息,当父母的最高兴。

老人不识字,却一直把通知书拿在手里摩挲,当问到她能不能看得懂,她仍然笑眯眯地说:“这上面有照片,我一看到照片就高兴。”

正当一家人沉浸在喜悦中时,父亲却被查出了肺癌晚期。通知书带来的喜悦戛然而止,看见哥哥姐姐忙上忙下,自己却一分钱也掏不出来,唐尚珺心里很难受。

母亲安慰他说:“你不要操心,专心读书,不要想着你爸。他患上这种病,你无法操心,想操心也无能为力,生有时,死有日。”

躺在病床上的父亲看起来也很豁达:“儿子让我骄傲,现在你能考上这种大学深造,将来希望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看着父母衰老的模样,唐尚珺决定带着两位老人去北京玩一玩。故宫、长城、天安门,最后一站是中国政法大学,看着这座儿子未来三年学习生活的地方,两位老人心中感觉很欣慰,也很自豪。

河汉立的纪录片在这里结束,结尾字幕告诉观众:“9月4日,唐尚珺办完助学贷款,入学就读于中国政法大学,边学习边在餐厅兼职……”

但是事实上,唐尚珺又复读了,这一次他来到了平果三中

停不下来的高考循环

平果三中开出的招生广告很诱人,对于600分以上回去复读的学生奖励10万,每月补贴2000元生活费,第2年考上清北再奖励60万。父亲的治疗癌症需要很多钱,这笔奖金可以让家里经济不用那么紧张。

两年后,父亲因病逝世,唐尚珺开始把复读当成工作:2016年、2017年在平果三中,2018年在柳铁一中,2019年到2021年在百色鸿顺中学。无论在哪里学习,这些学校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奖励特别高。

与此同时,他在复读班里还交到了一个比他小8岁的女朋友,结果三天两头的吵架,让两人的成绩都不同程度下滑,两人又复读了一年。

2018年女友考到了广西大学,而他考了619分,离清华还有很远的距离。2019年645分,2020年619分,2021年591分……14次高考,13年的青春,他一晃而就到了34岁。

在《高十》播出时就有人疑问:专升本和考研都是能够提升学历的方法,为什么唐尚珺就要跟高考死磕,浪费这么多年的青春?

答案都已经在他的日记中:三代为农,无人点拨,后知后觉。等到很多事情明白的时候,已经晚了。

信息环境闭塞,无人提点,他一头钻进复读机的纸袋子里,套住头往前走,迷失在方向中,迷失在时间里。想挣脱出来时,发现自己已经停不下来了。

广西新课标改革从2024年开始,到时候不会再有文理之分,而对于对埋在书堆题海中的唐尚珺来说,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搜索更多有关“高考钉子户唐尚珺被录取了吗?广西考生唐尚珺复读13年只为上清华”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