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茯苓的功效和作用

人气:211 ℃/2021-08-06 02:45:33
【导读】 中药茯苓的功效和作用,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茯苓是一种常见的中药,那么你知道是什么吗?下面小编给你详细的介绍,一起来了解吧!是什么?1、治杨梅疮毒:土茯苓一两或五钱,水酒浓煎服。《滇南本草》2.治杨梅风十年二十年,筋骨风泡肿痛:土茯苓三斤,川椒...

茯苓是一种常见的中药,那么你知道是什么吗?下面小编给你详细的介绍,一起来了解吧!

是什么?

1、治杨梅疮毒:土茯苓一两或五钱,水酒浓煎服。《滇南本草》

2.治杨梅风十年二十年,筋骨风泡肿痛:土茯苓三斤,川椒二钱,甘草三钱,黑铅一斤,青藤三钱。将药用袋盛,以好酒煮服之妙。《赤水玄珠》

3.治血淋:土茯苓、茶根各五钱。水煎服,白糖为引。《江西草药》

4.治风湿骨痛,疮疡肿毒:土茯苓一斤,去皮,和猪肉炖烂,分数次连滓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5.治风气痛及风毒疮癣:土茯苓不犯铁器八两。石臼内捣为细末,糯米一斗,蒸熟,白酒药造成醇酒用,酒与糟俱可食。《万氏家抄方》土茯苓酒

6.治大毒疮红肿,未成即滥:土茯苓,为细末,好醋调敷。《滇南本草》

7.治瘰疬溃烂:冷饭团,切片或为末,水煎服。或入粥内食之,须多食为妙。忌铁器、发物。《积德堂经验方》

8.治皮炎:土茯苓二至三两。水煎,当茶饮。《江西草药》

9.治妇人红崩、白带:土茯苓,水煨,引用红沙糖治红崩,白沙糖治白带。《滇南本草》

10.治小儿疳积面黄肌瘦,肚子大,烦躁爱哭,啼哭无声,不想吃东西,大便失调,皮肤粗糙:土茯苓三钱,野棉花根三钱。研细末,加猪肝二两与水炖服,或米汤冲服。《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

11.治瘿瘤:土茯苓五钱,金锁银开、黄药子各三钱,白毛藤五钱,乌蔹莓根、蒲公英各四钱,甘草、金银花各二钱,煎服。《浙江民间中药》

中药茯苓的形态特征:

土茯苓为攀援灌木,长1-4mm。茎光滑,无刺。根状茎粗厚、块状,常由匍匐茎相连接,粗2-5cm。叶互生;叶柄长5-15-20mm,约占全长的3/5-1/4,具狭鞘,常有纤细的卷须2条,脱落点位于近顶端;叶片薄革质,狭椭圆状披针形至狭卵状披针形,长6-12-15cm,宽1-4-7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钝,下面通常淡绿色。伞形花序单生于叶腋,通常具10余朵花;雄花序总花梗长2-5mm,通常明显短于叶柄,极少与叶柄近等长,在总花梗与叶柄之间有1芽;花序托膨大,连同多数宿存的小苞片多少呈莲座状,宽2-5mm,花绿白色,六棱状球形,直径约3mm;雄花外花被片近扁圆形,宽约2mm,兜状,背面中央具纵槽,内花被片近圆形,宽约1mm,边缘有不规则的齿;雄花靠合,与内花被片近等长,花丝极短;雌花序的总梗长约1cm,雌花外形与雄花相似,但内花被片边缘无齿,具3枚退化雄蕊。浆果直径6-8mm,熟时黑色,具粉霜。花期5-11月,果期11月至次年4月。

本种粗厚的根状茎入药,称土茯苓,性甘平,利湿热解毒,健脾胃,且富含淀粉,可 用来制糕点或酿酒。

筐条菝葜及其近缘种的体态很象本种,有时易相混。但本种叶柄不具披针形的 耳状鞘,叶背通常绿色,花六稜状球形等可以区别。

暗色菝葜本种与土茯苓的区别在于:叶片卵状披针形,背面无白粉,干时不呈青灰色,叶脉在上面凸起。雄花序的总花梗通常在5mm以上,雄花蕾圆柱状。

值得注意的是茯苓与土茯苓是二种不同的药物,茯苓生长的营养主要靠菌丝在松树的根和树干中蔓延生长,土茯苓是常绿攀缘状灌木。

出自《滇南本草》;陶弘景:“南人又呼平泽中有一种藤,叶如菝葜,根作块有[1]节,似菝葜而色赤,根形似薯蓣,谓为禹余粮。言昔禹行山乏食,采此以充粮,而弃其余。此云白余粮也。生池泽。”《本草拾遗》:“草禹余粮,根如盏连缀,半在土上,皮如茯苓,肉赤味涩,人取以当谷,不饥。”《纲目》:“土茯苓,有赤白二种,入药用白者良。按《中山经》云,鼓镫之山有草焉,名曰荣草,其叶如柳,其本如鸡卵,食之已风,恐即此也。”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分享各种行业知识与经验、学习资源交流平台,知识让你的眼界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