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越来越难的语文高考,你的孩子会成为温儒敏说的那15%吗?

人气:230 ℃/2021-03-12 00:05:03
【导读】 面对越来越难的语文高考,你的孩子会成为温儒敏说的那15%吗?,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2017年,“部编版”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对今后语文考试的趋势做出预言:“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而他的预言在2018、2019这两年的语文高考中就已经得到了验证。的确,如今的语文越来...

2017年,“部编版”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对今后语文考试的趋势做出预言:“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而他的预言在2018、2019这两年的语文高考中就已经得到了验证。的确,如今的语文越来越侧重综合能力的考察,而且考察标准也在逐年提升。而在语文科目的学习上,没有捷径,最好的方法就是长期踏实的积累。那么应该怎样来积累呢?

1、语言素材的积累。

我为什么将语言素材方面的积累放在首位呢?这还要从我的教学经验说起: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我接触过各种类型的学生,有这样一类学生给我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他们的作文常常会令我一个头两个大:语言干瘪、乏味,词汇匮乏,语句不通,遣词造句驴唇不对马嘴,而这类学生语文成绩往往都很差。他们的作文之所以这样糟糕,原因就是在于语言素材的积累不够。没有“金刚钻”又怎么揽得了“瓷器活”?正是因为这样,想要把语文学好,第一步就是要重视语文素材方面的积累。

2、语言经验的积累。

在教学中,我经常会碰到这样一种情况:学生回答问题时或无言以对或语无伦次,可我一旦将答案公布,他就会迫不及待地说:“我想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可我说不清楚。”这种现象,是学生的思维“短路”或混乱造成的。如果一味听之任之,这种“说也说不清楚”的现象会更普遍、更严重,长此以往,则会影响我们的语文水平。所以语文课上可以利用一部分时间练习说话,叙述一件事情或说明一个道理,教师加以指导。

3、不动笔墨不读书。

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就要求孩子在多读书的基础上还要多动笔,养成记日记和摘抄读书笔记的习惯。把平日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记录下来;在阅读过程中,把书中优美词句和精彩片断等摘抄下来,建立起自己的语文知识仓库,时间久了,语文能力就会在这种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中,逐渐提高,说起来就“出口成章”,写起来就“下笔成文”,不会再出现“书到用时方恨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

4、重视有感情地朗读。

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朗读是把躺着的书面文字,用声音立起来,出口的声音载着思想感情,增强了语言文字的可感性。学生通过反复多遍的朗读,与课文的语言文字反复接触,能深刻领会作者在字里行间的语音节律,受到直接、强烈的感染。有道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都揭示了语文学习的内在规律:学习语言,就得多读。

总之,学习语文是慢功,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形成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过程,决不可能一蹴而就,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要想学好语文,请从“积累”开始。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分享各种行业知识与经验、学习资源交流平台,知识让你的眼界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