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原则与话剧中的毗邻应对会话分析:

人气:274 ℃/2024-04-21 07:13:19
【导读】 合作原则与话剧中的毗邻应对会话分析:,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中图分类号:I20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7-0125-01摘要:毗邻应对作为会话结构的基本单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其在作为会话特殊形式的话剧中也是随处可...

中图分类号:I20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7-0125-01摘要:毗邻应对作为会话结构的基本单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其在作为会话特殊形式的话剧中也是随处可见。合作原则保证了我们会话顺利进行,但是无论是在日常会话还是话剧中都有经常违背这些原则的现象。本文从合作原则出发,选取了话剧《雷雨》中的一些毗邻应对来进行会话分析,希望对我们了解话剧会话乃至指导日常会话会有所帮助。

关键词:毗邻应对;合作原则;会话分析

一、引言

会话是一种对话性质的话语,因此会话分析可被看成是话语分析的一个分支领域。而作为比较特殊的一种会话形式,话剧中的会话也有着与日常生活会话相同的一些特点和规则。话语传递出的会话意义和话语表述的方式在选择上往往受制于会话者的认知能力、交际意图、会话双方所具备的共有知识、特定的会话语境等因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会话语篇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自然会话形成的内因和外因以及人的认知思维和语言使用的关系。毗邻应对作为会话结构的基本单位,其同样也是组成话剧会话的重要单位。而合作原则是人们日常生活会话所遵循的,虽然在某些情况下人们由于自身特殊的目的而违反了合作原则,但其在会话中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因此从合作原则出发分析话剧中的毗邻语对于我们了解剧情、日常会话和进一步指导我们会话具有实际意义。

二、毗邻应对

何为毗邻应对?黄国文认为“毗邻应对指的是两个不同的发话人所发出的两个相关话段的言语结构。”Schegloff也评述到“毗邻应对是由任意两种相联系的言语构成。即给出毗邻应对的第一言语,则紧随其后的言语在逻辑或习俗上与前一言语形成应对。”这就是说,一方提出问题,另一方需作出回应。发话人以某种方式示意、请求或命令而使受话人给予相应的应对。在会话分析中,毗邻应对已引起了诸多社会语言学家的关注。例如,Schegloff和Coulthard都认为毗邻应对和话轮转换是会话分析中颇具特色的两个方面,并将毗邻应对的特点归纳为:毗邻应对是一对更加紧密联系的话轮转换;它是不同的发话者相继发出的两组语句,具有规律性,即开首语句属于毗邻应对的第一话部,而紧随其后的语句是该应对的第二话部;它也是一对相继发生的话语交际行为,它们相互毗连、搭配,并共同构成呼应或对应的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并非所有的第二语句都可能与第一语句构成第二应对,只有那些相关或对应的语句方可被称为应对。因此在日常会话中毗邻应对体现了一种交际双方言语行为的相互应对关系。关于毗邻应对的言语行为之间的应对关系,MaCarthy认为“会话中毗邻应对的语句常常是相互依存的。例如提问可引出回答,而回答又是以提问为前提的。”在会话中能构成这种毗邻应对关系的言语是很丰富的。其常见的应对形式有:提问—回答;请求—同意;提议—赞同;埋怨—申辩;邀请—接受等。本文选取的片段大都属于提问—回答的形式。

然而,在实际会话中,虽然构成了毗邻应对,在很多情况下第二语句所提供的信息并不是第一语句所期望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来做出判断以正确理解会话。

三、合作原则和会话含意

合作原则是美国哲学家格赖斯提出来的。格赖斯1967年在哈佛大学做了三次演讲,在演讲中提出了合作原则以及相关的会话含意理论。格赖斯认为,会话能顺利进行,双方总要遵循一些原则,即合作原则,认为合作原则这条根本原则可以具体体现为四条准则: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具体内容可参见相关著作。但是,实际上有时说话人故意或者被迫违反某些合作原则,听话人可能会上当受骗,也可能知道对方不愿意合作,或者,说话人不遵守合作原则,并不都是为了骗人,很可能是出于礼貌和场合的需要等等。当听话人觉察到这种情况后,就会有意识地联系语境从对方话语的表面意义中找出言外之意,即隐含在言语之外的话语的真实交际意图。这种言外之意就是会话含意。

四、会话实例分析

以下选取了《雷雨》中的几个片段来从合作原则的角度做具体的毗邻应对会话分析。希望能对我们了解该剧剧情及人物,以及对于我们了解所有的话剧甚至我们日常会话有所帮助。

例1.鲁侍萍:(迷惑地)谁说的?谁说的?

鲁大海:(冷冷地望着鲁妈)妈,我知道您的意思,自然只有这么办。所以,周家的事我以后也不提了,让他们去吧。

该对话从表面上看是属于毗邻应对的提问——回答这一类型的。但再细看可知第二语句的内容并不符合第一语句的期望。这与合作原则中的关联原则是相违背的,其原因是第一语句发话人即鲁侍萍当时其实还没有搞清楚状况,而第二语句发话人即鲁大海误以为她已经了解了情况,只是不同意四凤和周萍而已。正因为两人所持有的背景知识不同导致了与关联原则的不符。

例2.周冲:(迷惑地)妈,这是怎么回事?

周蘩漪:你看哪!(向四凤)四凤,你预备上哪儿去?

鲁四凤:(嗫嚅)我……我?……

这一三轮对话也是属于提问——回答这一毗邻应对,不同的是两个毗邻应对紧密的连在了一起,作为第一个毗邻应对第二语句的发话人同时也是第二个毗邻应对第一语句的发话人。这两个毗邻应对中的第二语句的回答都违背了数量准则,都没有提供第一语句所期望的回答。第一个毗邻应对中原因是周蘩漪没有正面回答周冲的问题,而是想通过在场的状况让周冲自己来推测出四凤要和周萍私奔这一结论。而第二毗邻应对中四凤没有回答完整是因为害怕说出事实而受到责备,批评和阻止。

例3.周冲:(痛极)妈,我最爱的妈,您这是怎么回事?

周萍:你先不要管她,她在发疯!

这一毗邻应对的第二语句的发话人并不是第一语句发话人说话的对象,但是由于第二语句也是针对第一语句而做出的回答,具有相关性,因此也应该属于毗邻应对。这一应对违背了质量准则。周萍说周蘩漪发疯这一事情不是事实,而是他想极力掩盖事实真相,不想其他人知道自己和周蘩漪有不正当的关系所做的托词。

例4.周朴园:(至萍前)萍儿,这是怎么回事?

周萍:(突然)爸,您不该生我!(跑,由饭厅下)

这一对话同样属于毗邻应对中的提问和回答,不同的是该应对违反了方式准则,周萍的回答较为晦涩,没有说清楚事情的情况。因为此时的周萍已经到了无地自容的地步,在知道自己原来在和同母异父的妹妹发生关系而倍受打击,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

五、结论

从以上选取的对话片段可以看出,话剧中的对话也如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会话一样,人们出于种种原因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会遵循合作原则的,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在同一句话中也有可能违背了不同的原则,话剧作者并不是随意堆砌对话,而是把这些对话用来反映人物的心理状态、态度、感情和传递会话含意。因此,为了更好地理解人物内心的活动,了解人物特点,进而更加深刻地把握话剧,需要我们对人物的会话要有更深的分析,这一点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郭整风. 试析会话语篇中“毗邻相关应对”现象的多元性[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9:23-25.

[2]黄国文.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广告语篇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8.

[3]Schegloff,E.A.Sequencing in conversational openings[J].American Anthropologist.196870:1083.

[4]Coulthard,M.An Introduction to Discourse Analysis[M].Harlow,.

[5]钟敬文, 启功. 中国话剧经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94-104.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分享各种行业知识与经验、学习资源交流平台,知识让你的眼界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