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人气:474 ℃/2022-02-27 05:48:41
【导读】 试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是“教学是科学还是艺术”之争的直接产物。它的提出,主要是针对教学的效率问题,即怎样的教学是有效的、低效的或无效的。所谓“有效”,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是“教学是科学还是艺术”之争的直接产物。它的提出,主要是针对教学的效率问题,即怎样的教学是有效的、低效的或无效的。所谓“有效”,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课改专家、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老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没有收获,那么,即使老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钱梦龙老师2006年4月在杭州幼儿师范讲座时,曾谈到目前中学语文教学存在的形形色色的无效教学:问问答答,热热闹闹,套路陈旧,思维僵化,繁琐分析,架空文本等。的确,目前的语文课堂有一个问题很突出,那就是教学效益极其低下。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即如何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应当成为我们首

先和始终思考的问题。下面,我从教学目标和课堂提问两个方面谈谈自己对语文课有效教学的理解。

一、制定准确、明确且有层次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具有定向的作用。它限定着课堂教学的运作,对保证课堂教学有效开展至关重要,目标的有效性首先要求准确和明确。教学目标的准确与否体现着对文本的把握。教师想通过一篇文章让学生学到什么知识,提高什么能力,培养什么情操,必须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定位不准,势必会导致方向的偏离和学习的无效。例如有位老师在执教《说数》一文时把目标定为仿写诗歌,应该说这一目标定位不够准确,因为它忽略了《说数》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应该从文体入手,把握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以及培养科学精神等。课文中的两首诗歌只是增强文本的生动性和趣味性,由此便让学生学写诗歌,是对文本的背离。而另一位老师在执教《雷雨》一文时,把目标定为:品读有个性的戏剧语言,把握周朴园的形象,理解复杂的人性。这一目标紧紧抓住了文本的题材特点和主要内容,从品读有个性的人物语言入手,进而把握人物形象特征,最终理解人性的复杂,可以说定位非常准确。

语文教学目标的明确是指不要过于宽泛,在一篇课文中,在一节课上,哪些知识要一般了解,哪些知识需要理解并会运用,着重训练什么能力,达到什么程度,都应尽量细化。有位老师在执教《小花》一文时把其中的一个目标定为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这一目标有点宽泛,因为艺术的范畴非常宽广,它包括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题材、思想等等,你想让学生感受哪方面的魅力,一定要明确,否则,大而无当,漫无边际,必然导致学习的无效或低效。

教学目标的层次性既要依据新课程标准,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设置,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等的差异。有效教学绝不能搞一刀切,让全体学生接受同一水平的教育。而应当根据实际,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相协调的分层递进的教学目标,关注更多学生的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当然,目标制定好之后,不要把它隐藏起来,更不要在课堂上一闪而过,而应该像一盏明灯一样挂起来,让每一位学生都了然心胸,然后指引师生共同学习。

二、抓住契机,激活思维,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思维永远从问题开始。提问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由来已久。语文课堂提问是指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设计若干问题,然后利用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趣味。教师在备课和教学时,如果能在提问上多下点功夫,做到善于发问、巧问,问得恰到好处,就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但目前的课堂提问普遍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

(一)粗放提问,实效不高。老师提出的问题往往很宽泛,让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有些老师开篇就问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写作特色是什么。在没有深入感知文本的前提下,这样的问题对学生只能启而不发。

(二)提问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有些老师喜欢问“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这样的问题,学生的思维得不到任何训练。

(三)提问急于求成,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便要求学生立即作答。

(四)提问没有新意,篇篇课文问“中心是什么”、“各段写的是什么”。长此以往,只能损伤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有效的提问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明确目的性。

一篇文章设计哪些问题应该围绕教学任务这个核心,教学目标和提问应该是一脉相承的,提问是为了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例如一位老师在执教《祝福》时设计了三个问题: 1.祥林嫂是怎样一个人?2. 祥林嫂的死是谁造成的? 3.谁可以拯救祥林嫂?这三个问题基本上涵盖了这篇文章的内容,解决了这三个问题,也就基本上完成了《祝福》这篇小说的教学任务:把握祥林嫂的性格特征,理解造成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认识封建礼教吃人的罪恶本质,并对人物的命运给予深切的同情和关怀。这样的提问可谓精当、有效。

(二)抓住契机,激活思维。

学生对文本的学习,并不是一开始就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为此教师应当深入钻研教材,设置突破口,激发兴趣,形成学生心理上的一种“急盼”,使学生急于解答这些疑惑。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孔雀东南飞》时,在引入鲁迅的“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这句名言之后,不失时机地问学生:“本文美好的东西是什么?它又是怎样被撕碎的?”学生带着问题去思索、去分析,大大激活了思维,可谓是发一问而带动全文。

(三)富有启发性。

“启发”这两个字最早应该追溯到《论语》,孔子在《论语》中阐发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观点,至今对我们仍有教益。通过启发可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思辩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于漪老师在执教《孔乙己》一文时的提问:“凡是读过鲁迅小说的人,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鲁迅先生在他所写的小说中最喜欢《孔乙己》,他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呢?他是以怎样的成功之笔来塑造这个艺术形象的呢?当我们读悲剧时,眼泪一般总会情不自禁地夺眶而出,可是我们读《孔乙己》眼泪却流不出来,这又是为什么呢?有人说,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主人公性格的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那么孔乙己的悲剧又是哪一类悲剧呢?”这样的提问势必引发学生的心理巨浪,从而深入思考。

当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课堂提问的设计应该是五花八门的,但优化课堂提问,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应是紧密围绕教学目标,紧贴学生学习实际,培养学生健康的文学欣赏趣味,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学生对民族语言的深厚感情。

毋庸讳言,课堂有效教学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目标和提问的有效只是其中的两个方面,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必须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程度等,惟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作者单位:威海一中)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分享各种行业知识与经验、学习资源交流平台,知识让你的眼界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