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毕业生就业形势的论文

人气:130 ℃/2022-05-10 14:10:48
【导读】 浅论毕业生就业形势的论文,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面临近年来高校扩招后新的就业形势,许多大学生显得很不适应,进而直接影响着自己对于未来职业的选择。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篇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原因分析》摘要:随着中国高校教育由精英...

面临近年来高校扩招后新的就业形势,许多大学生显得很不适应,进而直接影响着自己对于未来职业的选择。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原因分析》

摘要:随着中国高校教育由精英模式向大众模式的转变,高校办学规模正在不断扩大,新招生人数逐年增加,由此每年的毕业生人数也在逐年增加,同时新一轮的世界经济危机正在全球蔓延,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时,供大于求的现象愈演愈烈,从而造成许多的社会问题,成为潜在影响和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之一。日益引起政府、学校、家长和学生的重视。本文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时面临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分析,从而为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寻找工作,提高就业率的开展提供依据,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6-0004-02

一、社会因素

1.毕业生人数供大于求。自1999年高校扩招后,每年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高校毕业生每年增速都在20%左右,中国本就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力资源丰富,每年待就业的人数不少于2000万,这虽为经济发展提供某些便利,但对每个就业者而言面临着巨大压力[1,2]。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劳动力很可能处于供过于求的严重不平衡状态,这种供需失衡的情况势必给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带来很大冲击,企业单位提高招聘门槛已是大势所趋,高学历并有工作经验已成为企业单位招聘条件的常见字眼,因此大部分高校毕业生被拒之门外。

2.经济发展影响。虽然全球正经受着经济危机的影响,但我国经济发展实现了稳定的增长,中国的经济环境是稳定且良好的,但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出现一定的失衡现象。房地产、钢铁、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等产业成为国家经济发展主要动力和支柱产业,所以虽然国家经济高速增长,但并没有伴随着就业率的显著提高[3,4]。另外,地区间经济发展失衡,劳动力大量涌入东部经济发达城市,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虽就业机会高,但由于就业条件艰苦,待遇低于东部发达城市,因此许多岗位面临无人问津的局面。出现了“有人没地方去,有地方没人去”的尴尬局面。

3.用人单位提高就业门槛。随着社会劳动力资源的过剩,高校毕业生早已不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用人单位招聘条件不断在提高,就学历方面而言,海归研究生最受欢迎,其次是博士、硕士研究生、重点院校的本科生,其他本科生和专科生则处于无人问津的境地。有些用人单位,在招聘会现场甚至打出非211工程大学的学生不考虑的条件,虽有哗众取宠之嫌,但也是现实的真实写照。除学历要求,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工作经验和实践动手能力,对高校刚毕业的大学生,这方面不占任何优势。同时还存在一些用人单位不遵守法律制度,拒签就业劳动合同,养老金、公积金、社会保险等社会福利也全无[5,6],让许多大学生望而却步。

二、高校因素

1.高校教育质量下降。随着高校扩招,学校的学生越来越多,高校的教学资源严重缺乏。专业教师队伍不足,加上目前高校对教师科研要求逐年提高,对科研考核体系完善,与教师职称升迁密切相关,因此专业教师教学时间有限,不重视教学,一心搞科研已不是少数现象。这样下来,课堂教学只能草草了事,加上教学内容更新较慢,使得学生获得的知识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高校传统的专业教育很少将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岗位的情形联合起来,学生缺乏实践动手机会。部分高校在专业设置上不考虑自身条件盲目跟风,这些都导致了高校大学生整体素质下降,严重不利于大学生的就业。

2.高校就业指导机制不完善。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改变,高校诞生了一个新的机构,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正处于起步阶段,还有一些不成熟的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专职教师基本没有,大部分是兼职,由于缺乏系统培训学习,教学水平及指导能力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就业指导中心机构力量不足、教学力量薄弱,工作机制不够成熟,把就业指导当作帮毕业生找工作的指导。就业指导的对象范围狭窄,内容层次不高,方式处于粗放型,缺少个性化的就业咨询等等,上述原因限制了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相应的作用的发挥。

三、个人因素

1.专业知识不扎实。大学生一旦步入大学校门,小学至高中长期处于被迫学习的压抑终于释放出来。高校的教学方法与小学中学完全不一样,小学中学时教师整天盯着学生不放松,学生一直处于被监管的状态下,而大学的专业教师只是在上课时与学生有所接触,下课后学生的学习完全自由,因此大部分学生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习惯,加上由于缺乏家长教师的监管,整日沉迷于网络,染上各种不良嗜好,比如抽烟、酗酒、网游或网恋现象日益严重。大部分学习态度不端正,心中只是想着混文凭,却将专业学习抛之脑后,甚至有些学生专业课挂红灯而不能准时毕业,专业知识不扎实,为将来就业埋下了隐患。

2.缺乏职业规划。大学生在学校期间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缺乏职业规划,采取“走一步、算一步”的态度[7]。科学的职业规划是大学生就业前应做的关键工作,在学校期间客观地审视自己,分析自己的专业、兴趣、特长以及优劣势等,明确奋斗方向。如果对自己的未来发展缺乏科学的规划,那么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就会处于被动状态,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就会感到手足无措。

3.就业观念局限。目前,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依赖心理严重,独立自主能力差,就业时缺乏主动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将希望寄托于学校、父母、亲戚或就业主管部门。受社会风气的影响,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自我定位不准确,就业期望过高,在择业时带有很大的盲目性[8]。不少大学生就业观念狭隘,思想浮躁、消极,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不愿脚踏实地的去成就自己的事业,只希望找到酬薪高、待遇好的单位,把自己限定在一个小圈子里,求职面太窄。这种缺乏正确的就业观念正是求职能力差的重要原因,同时加剧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虽然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面临很严峻的就业问题,但早已引起有识之士的关注。政府现在已把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作为工作重点之一,大学生村官就是例证。高校也逐渐重视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加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工作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把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高校教育的目标之一。高校学生也在残酷的就业现实面前逐渐清醒起来,充分认识到职业对个人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相信在政府、高校、学生的共同努力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参考文献:

[1]杨宜勇,朱小玉.大学生就业问题成因及其对策[J].中国高等教育,2007,23:25-27.

[2]樊亚萍.以能力为本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9,5:30-32.

[3]袁永平,叶远兰,刘宏波.关于培养高校农学类专业学生就业核心能力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9,20:39.

[4]郭鹏.大众化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能力分析与对策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13:63-65.

[5]许凤英.提高学生素质是就业成功的基础[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5,18:32-34.

[6]邵鑫,杨倩.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7:183-184.

[7]杨乐.大学生就业趋势分析及其指导思想的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48-49.

[8]叶玲.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8:46-48.

作者简介:陈龙1977.4-,男,汉族,江苏海安,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分享各种行业知识与经验、学习资源交流平台,知识让你的眼界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