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品茶的散文

人气:108 ℃/2024-03-31 14:47:49
【导读】 有关品茶的散文,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品茶之要,在于品出茶的苦涩爽甜。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希望您喜欢!一:品茶韵心闲暇的时候,我喜欢喝茶,喜欢和朋友在如诗如禅的茶道里品茗。一壶好茶,三两知己,心境袅绕,必是茶缘。惟一缘字不可求。茶缘...

品茶之要,在于品出茶的苦涩爽甜。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希望您喜欢!

一:品茶韵心

闲暇的时候,我喜欢喝茶,喜欢和朋友在如诗如禅的茶道里品茗。

一壶好茶,三两知己,心境袅绕,必是茶缘。惟一缘字不可求。茶缘百得一柱,在时光消磨中,或早或晚,都是错,都是过。只有那恰到的好处,佳人佳友佳茗,是可遇不可求的茶缘。

柔美的音乐细细地流淌,漂亮睿智的朋友堆着迷人的微笑表演茶艺,说着每种茶的特色和茶文化,熟练的沏茶程序像舞蹈一样优美,把茶艺发挥的淋漓尽致,听的人、看的人都呆了。轻轻的嗫嚅口中,一股清香透入心肺,真是一种享受。在这样美好的意境里,我的心里都会涌起一种同样的感觉——这个世界是如此澄美宁静、如此绿意盎然、如此的美好。

颇得茶禅一味之意境。

待茶过三味,无色无形无气,已经似白开水,也有人说好,大抵此时已近禅了。品茶韵心,禅坐韵魂,茶佛一家,茶禅一体,茶禅一位,一味茶禅,茶禅灵韵,韵灵我魂。

此时是不会想起:“茶具有人生三味”这样的禅语的。日本某僧《煎茶训》:“一杯有清新甘味,二杯有人生苦味,三杯有老年涩味。”

以茶入禅,以禅伴茶,也是体味人生一种象征形式而己。在无法躲避人生得失的一些纷扰时,沏上一壶或浓或淡的茶,在品味茶意中去品味一种人生,也未必不是一件超脱的事。只是这样心意入禅,怕有些刻意的嫌疑。

而此时,在无味之品饮里,也许真的是能参出禅茶的真谛,又怕是在蓦然回首中顿悟了。

在禅文化中最有影响力的经典故事,就是“赵州茶”,古时候的赵州禅师,对于苦心参禅的学生总是苦口婆心地借茶说法,让学生自己“吃茶去”;又有刘琨《与儿子兖州刺史演书》:“吾体中烦闷,恒假真茶,汝可致之”可见,茶对于人类不仅是饮品,早已演绎成人类净悟心灵一种象征。

有时,茶对于人不过是一种需要。不舍不取,当舍当取,不必追逐世俗流行之最。而偏偏朋友现在都喜欢品饮流行之最——普饵茶。

上品普饵茶泡开了颜色是透亮的红,看上去就像红酒一样美丽。在很久以前,美丽的云南流传着这样一个动人的传说,在普洱茶区,茶民中世代相传,在7世纪左右,古代南诏国所辖的思茅与西双版纳一带发生了流行病,一时间,百姓痛苦不堪,普贤菩萨为解救苍生而化身老农,摘采绿叶供百姓煮沸饮用,病情竟不药而愈。当地居民为感念菩萨恩德,从此广种大叶种茶,因茶叶状似菩萨之耳而将其名命为“普耳”;又因佛教中水代表慈悲,两者合并而称“普洱”。此一说,充分表明了当地人民视茶为上天恩物感激、崇拜之情。

我为这个美丽的传说而久久无语。

平常的水放入几片些许茶叶便成了茶水,一样平常的茶水溶进了信仰文化,就有了不同的寓意,成了一种精神的象征。其实,心若真的超脱顿悟,就可以任何形式也讲,就像跛足道人对甄士隐所说“好”便是“了”,“了”便是“好”。

身在万丈红尘,是多有牵挂的。

茶叶便能唤起诸多心情,况且是那个相约而再来的人呢?

二:读书与品茶

大抵喜欢读书的人,都有品茶的爱好。走进书房坐在书桌前,很自然地会沏泡一杯茶。然后,手捧一本心仪的书,聚精会神地阅读。细细地读一段书中的文字,品一口杯中的茶。此刻,会感受到读书带来的乐趣和感悟,体会到品茶带来的清香和爽快,享受到读书与品茶带来的视觉和感觉的冲击,让心境为之亦悦,灵魂为之升华。

读书之要,在于增长见识、开阔视野、丰富阅历、益于人生。品读经典,使人睿智;品读杂文,让人回味;品读诗词,使人浪漫,品读散文,让人心怡。

品茶之要,在于品出茶的苦涩爽甜。红茶香在其苦,使人苦中有趣;乌龙香在其涩,涩在口舌留馨;绿茶香在其爽,爽在人的心间;黑茶香在其陈,滋味古朴甘醇。

读书要领悟书的精髓,需静静地读。了解语境背景,理解文章内含,解读作者要义和心境。把自已带入到书境之中,心随文字涌动,或喜或悲,或思或悟,让它成为良师益友,抚慰心灵伤痛;成为开启知识世界钥匙,激发兴趣爱好。书的种类繁多,有天文、地理、生物等自然科学,有哲学、文学、美学等社会科学,涉猎知识广阔。读书方法有三种:一种是简读或称浏览,只需了解书中的目录内容或简要梗概,从而确定选择方向,是续读还是舍弃;一种是泛读,需要对喜欢的书通读,快速阅览,拓展知识,全面了解掌握思想,充分体会其中的乐趣;还有一种是精读,需要对钟爱的书细品,精彩之处做标记,重要章节用笔读,汲其精华,必要时可写读后感。这样必定能启人心智、增人智慧,催人进取。

品茶要咀嚼茶的味道,需细细地品。了解茶的特质,体会茶的香醇,享受茶的清馨,呷茶,细啜慢饮,浸心润肺,神清思明。其实,品茶有审茶、观茶、品茶三道:头道审茶,是指沏泡前先对茶叶审看,分出绿、红、青、黄、白、黑等不同种类,取其钟爱,弃其劣厌。二道观茶,是看茶叶的形与色,茶在沏泡后,卷曲的叶芽在水中徐徐舒展,叶大翠嫩。茶水被茶叶渐渐着色,渐浅渐深,或绿或红,茶香四溢,观茶形赏茶色甚为愉悦。三道品茶,口含浸润茶香之水,细咀细嚼,慢饮入胃,味香怡人,余韵无穷。

读书与品茶,其意境相通。简读如审茶,当一本书拿在手中,总要对其进行简读,从个人阅读兴趣对其进行甄选,取其钟爱,弃其劣厌。泛读似观茶,当钟爱之书展现面前,眼前会突然明亮,让人爱不释手,从内心深处诱发出的“阅读欲”犹如茶叶在水中徐徐舒展,心中的感知快速膨胀,急于通览全书,晓知书中思想。书中内容经视觉与心灵碰撞,犹如渐浅渐深的茶水,或绿或红,书与心灵产生共鸣,思绪万千,让人愉悦。精读像品茶,一本启人心智的钟爱之书,精读细品,会对书中内容理解更透彻,印象更深刻。好像品茶一样口含浸润茶香之水,书的芬芳和馨香荡涤心灵,让人焕然一新,彻悟人生,振奋精神。

在人们生活中,与茶为伴,品茶尽享生活中苦涩香甜,亲近自然。古人曰: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书读好书,与书对语,品读出人生境界,领悟出人生真谛。正确面对人生,无怨无悔地走完一生。

三:品茶如人生,人品如茶品

品茶亦是修禅,无论在喧嚣红尘,还是处寂静山林,都可以成为修行道场。茶在众生的心里,有不同的味道。那一壶用静水煮沸的新茶,在茶客的唇齿间回绕,品后有人似觉苦若生命,也有人淡如清风。

后来才知道品茶如品人。 选择一个飘逸闲适,清幽淡雅的环境,沏上一杯好茶,让自己置身这种环境之下,以清净闲适的心情来品茶, 伴着淡淡茶香来品悟人生,感悟生活。一个人喝茶,其意不仅在止渴,而更在于鉴赏其色、香与味, 体会其苦、甜与醇, 领悟 起淡、雅与和。自省自悟,品出茶的真性,体会人生百味,达到天地人和相通的境界。

茶,源于自然,汲日月精华,沐春秋洗礼,从而有了如此山魂水魄的灵性。茶可以洗去浮尘,过滤心情,广结善缘。所以懂得品茶的人,也是一个愿意让自己活得简洁的人。始终相信,禅是一种意境,有些人用一生都不能放下执念,悟出菩提。而有些人只用了一盏茶的时光,就从万象纷纭中走出,绽放如莲。

人们心目中,茶叶是圣洁之物,供奉佛祖,追思先人,献上清茶一杯,自然是表达无限敬意的最好的方式。“人品如茶品,”希望能像茶叶一样圣洁,受人尊重,茶还象征着从一而终,对爱情的坚贞不移,茶树繁茂生长带有一种多子多孙的涵义。在有些地方,有些民族,茶贯穿着婚礼的始终,所以把整个婚姻的礼仪总称为“三茶六礼”,三茶即指订婚时的下茶,结婚时的定茶,洞房时的合茶。也有的把提亲、相亲和洞房前的三次所沏之茶,合称三茶。这些都是普通百姓用茶表示最真挚的愿望,是中国人奉茶为宠儿的重要原因。

人有万象,茶有千面。茶可分几种,人也是如此,这是品质决定的,是无法改变的事实。真正的好茶经得起沸腾热水的考验,真正有品质的人同样也要能承受尘世的侵蚀,眼明心清,始终保持着天赋本色。茶在杯中,上下漂浮,香气四溢,乍看上去平淡无奇,若想分辨其优劣,还得需用心去品。正如三毛说茶的一句话,“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爱情,第三道淡如微风”。若以此标准来衡量人,滋味又岂止三道?

世间一切情缘,皆有定数。有情者未必有缘,有缘者未必有情。随缘即安,方可悟道。茶水洗心,心如明镜,一个人只要看清楚自己,即可辨别无常世界。意乱情迷时,大可不必慌乱。静心坐禅, 明天会如约而至。。春花依旧那样美,秋月还那么圆。

品茶可以让人宽恕过错,从而在杯盏中得到平和。真正完美的人生当留白,留白,即是佛家所说的空明。 人间是最能表现自我的剧场,如果有一天故事剧终,选择出离,一定要真的放下,而不是走投无路的放逐。要相信,别无选择,会有最好的选择。

茶有四德,慈悲喜舍。所谓云水禅心,就是在一盏清茶中,品出生者必死,聚者必散,荣者必枯的真意。须知任何悲伤都是喜悦,任何失去都是得到。一个人对自己慈悲,才是对万物慈悲。

静水深流,简单的人其内心清和,越容易参透禅理。修佛亦如品茶,将一杯苦茶喝到无味,这就是禅的境界。人生应该删繁留简,任世事摇曳,心始终如莲,安静绽放。就如同万千溪涧,终究要汇入河流,潺潺清明,简静安宁。

世间风云,变幻莫测。佛家讲究因果轮回,无论物转星移、飞沙走石,有一天都会烟消云散、俱静归尘。如茶,融汇了万物的精魂,倒入杯盏中,钟情一色,澄澈醒透。时光流转,云水千年。茶成了生活中的习惯,成了修行者不可缺少的知音。只是多少人,可以将汹涌不安的岁月,喝到水静无波。多少人可以将浑浊纷纭的世象,喝到纯净清朗。也许我们可以选择一个无意的日子,无论晴雨,不管春秋,饮下一壶人生的禅茶,回归本真,找到最初的自己。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分享各种行业知识与经验、学习资源交流平台,知识让你的眼界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