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论文

人气:200 ℃/2021-11-30 13:33:37
【导读】 生活与哲学论文,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生活中处处有哲学,哲学亦生活。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的例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篇1幸福哲学与现实生活摘要:“幸福”是一种生活状态,也是一种人生境界。人人都想拥有幸福,但幸福似乎总是若即若离。幸福与...

生活中处处有哲学,哲学亦生活。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的例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篇1

幸福哲学与现实生活

摘要:“幸福”是一种生活状态,也是一种人生境界。人人都想拥有幸福,但幸福似乎总是若即若离。幸福与痛苦相对,却又孕育在痛苦之中。幸福需要努力创造,幸福是分享,是感恩,是和谐的美好。幸福的心态需要培养,幸福的生活需要经营。本文仅就幸福的内涵,幸福心态的拥有以及幸福生活的实现进行分析探究。

关键词:幸福;幸福心态;幸福生活

“幸福”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从古至今,人们对于幸福的讨论就从未停止过。幸福是对物质上的满足也是对精神上的满足。幸福是抽象的,是人们的主观感受。你幸福吗?你了解幸福吗?究竟什么是“幸福”,如何获得“幸福”,对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追求幸福,实现幸福,具有不可或缺的导向作用。

一、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什么?一万个人就会有一万种答案。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对幸福的判断标准。幸福从来都没有统一固定的解释。正如康德感慨道:“不幸的是幸福的概念是如此模糊,以致虽然人人都在想得到它,但是却谁也不能对自己所决定追求或选择的东西,说得清楚明白,条理一贯。[1]

对于幸福的观点很多,纵观整个西方哲学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是理性主义幸福观,认为理性至上,只有用理性能力才能获得幸福。因此主张放弃对物质的满足而一味追求精神上的享受。第二类是宗教幸福观,认为人活在世,种种不幸根本无法摆脱,真正的幸福只能从对上帝的信仰和爱中获得,因此鼓励人们放弃世俗的快乐,而在对上帝的信仰中获得永恒的幸福。第三类是悲观主义幸福观,以叔本华,尼采为代表,认为理性掩饰了人类的本质。人的非理性存在,例如情感,直觉等才使人之所以为人,只有从非理性的角度才能真正理解幸福。

笔者认为幸福是是一种生活状态,也是一种生活价值的判断。亚里士多德说过:“所谓幸福,就是值得过并且过的称心如意的有成就有满足感的生活。幸福是一种快乐的感觉,但幸福是否等同与快乐呢?伊壁鸠鲁等快乐主义者认为,幸福即快乐[2]。我认为这种说法有待商榷。快乐是暂时的,而幸福是持久的。快乐是因感官享受而产生的轻松愉悦的心理感受,幸福则是由于某种愿望达成而产生的一种美好和谐。简单地说,快乐是浅层次的,幸福则是深层次的。“快乐虽然属于幸福,但幸福不能归结为快乐”。[3]

要想深刻理解幸福,还必须清楚认识痛苦。幸福与痛苦相对,却又与痛苦相伴,幸福是一种美好的结果,而追求幸福的过程往往是痛苦的。谁的成功不是昨日的汗水和泪水浇灌的?谁的荣耀不是沼泽和泥泞中走出的?没有经历歇斯底里的呐喊,谁能到达幸福的彼岸?没有凤凰涅�的疼痛,谁会如此珍惜手中的幸福?痛苦造成了伤害,但正是由于这样的伤害,激发了人们对痛苦的排斥,对幸福的向往和追求。

二、如何培养幸福心态

哲学意义上的幸福,其本质是一种完满性,是一种和谐有序的状态。幸福生活必然需要幸福心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总让人感觉到幸福是如此的真实美好,幸福是一种心态,我们需要学习如何拥有幸福的心态。

1减担哲学

在当下高压力快节凑的社会生活中,人们每天面对选择和竞争。只有减轻烦恼,减少心灵的沉重负担,才能愉快的生活。少一点欲望,少一些计较,人生才能幸福。贪婪是幸福的天敌,想要真正获得幸福,就要学会淡定,学会知足。减轻心灵的负荷,才能越走越远,不必在意身边每个人的评价,不必理会生活偶尔的意料之外,心情不好的时候,要找个适当的发泄方式,切不可什么事情都放在心里自己消化。情绪需要定期整理,把消极情绪及时排解出来,让充满正能量的灵魂得到释放和重生。打开心门,鼓起勇气,以坚强乐观的姿态迎接每一个幸福的瞬间。减少苛刻和排斥,对自己多一份宽容和谅解,做自己最忠实的听众,为自己喝彩,为自己感动,为自己骄傲和自豪。

2放下哲学

佛说:“放下才能自在。”放下是一种失去,是一种痛苦,但同时也是一种幸福。只有空下双手,才能拾起新的幸福。放下看似简单,却是一种艰难的抉择。我们放不下过去的种种,放不下曾经的美好,所以常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孤独而无助。人之所以不幸福,就是因为放不下,而之所以放不下,恰恰又是为了追求更多更好的幸福。有些东西,如果经历之后还是无法获得,就应该说服自己甘心放下。人要懂得争取,但更应懂得放下,找到那些让自己痛苦的根源,放下那些早已失去,从不曾拥有,却在心里念念不忘的东西。解脱心灵,释放真我。放下昨天,今天才有新的希望;放下恩怨,人生才会彰显不一样的精彩。幸福其实很简单,只要能放得下,谁都会拥有幸福。

3坐忘哲学

俗话说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常。成人的世界背后总有残缺。我们随时都要做好接受惊涛骇浪的准备。人生在世,有时候糊涂比清醒聪明。要想对自己好一点,就要学会忘记,忘记痛苦带来的阴影和伤害,只有忘记昨日的伤痛,才能坦然的面对今天的阳光;只有忘记过去的烦恼,才能轻松的面对下一次人生考验:只有忘记曾经的忧怨,才能真正享受生活的乐趣,体味多姿多彩的人生。忘记他人对你的伤害,忘记朋友对你的背叛,忘记你曾有过的被欺骗的愤怒和被羞辱的耻辱,忘记这一切的一切,你会发现生活原来也有美好的一面,你会体会到原来心情舒畅会让人如此的轻松愉悦,你就能掌握自己的生活,从而更加主动,充满信心和力量去开始全新的生活。

三、如何实现幸福生活

1身体健康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垮了,一切都是空谈。在当代亚健康随处可见的社会,健康的体魄是享受幸福的必要前提。健康生活是指有益于健康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具体表现为:生活有规律,没有不良嗜好,讲究个人环境和饮食卫生;讲科学,不迷信,平时注意保健,生病及时就医,积极参加有益的健康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等。要想保证健康的体魄,就要注意合理膳食和适量运动。合理膳食可以保障身体吸收的营养均衡,而适量的运动有利于调节心理平衡,消除压力和改善睡眠。同时还要注意戒烟限酒,吸烟有害健康,饮酒不宜过量。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愉快轻松的心情,能够客观的评价自己,正确的处理问题,才能创造和谐的幸福氛围。

2快乐工作

快乐工作是工作的最高理想状态。它取决于我们对生活的投入;取决于我们对梦想的追求;取决于我们对生命的肯定,我们应该而且有理由相信,工作实现了自我人生价值。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热爱自己的工作,专注于自己的角色,尽情的出色表演,认真做好“平凡的小事”和“简单的琐事”,其实仔细想想既不平凡也不简单。对待工作,理性确立适合的目标,制定行之有效的计划,坚持不懈的为目标积极奋斗,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优势,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快乐工作才能全方位的感受幸福生活,不把工作当负担,而把工作当乐趣,培养对工作的积极性,发现自己每天的细小进步,自我激励,自我肯定,合理安排共这生活,在工作中寻找快乐,在生活中享受幸福。

3美满婚姻

婚姻是幸福生活的重要部分。婚姻不幸,是因为猜忌,怀疑,不确定;离婚是因为恐惧,背叛和不妥协。两个人因相爱而走到一起,爱的越纯粹,伤害才会越小。两个人相互了解,相互包容和体谅,携手共创美好生活,这才是婚姻的真谛!爱情的美好难免让人对婚姻有些失望无奈,美满的婚姻是需要经营的,给对方一点空间,但又清楚对方的所思所想,适当的距离让彼此相处起来既舒服又轻松愉悦。记得你们之间重要的日子,别忘了在平淡的生活中制造一些出乎意料的浪漫。让感动常驻心中,感恩有他她让你的生活如此完美。一辈子很长,一个人走总是孤单,牵了手的手,就别轻易放手;一辈子也很短,放了手转身就是各安天涯。“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惜缘,懂爱。婚姻就是幸福的天堂。

幸福是生活的美好期望,是人生的深刻理解。通往幸福的道路上我们跋山涉水,劈荆斩棘。是幸福,让我们珍藏一路走来细小的温暖与感动。是幸福,让我们感谢风雨过后可以看到最美的彩虹。幸福其实并不难,放下一点舍不得,忘掉一点不愉快,让心情放个假;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处理好身边的人和事,让生活偷着乐。幸福在不知不觉间,已牢牢攥在我们手中,愿每一个人都能创造幸福,享受幸福,感悟幸福的真谛。

参考文献:

[1]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迭辑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2]曹欢荣.营造快乐的伊壁鸠鲁自然哲学[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4.

[3]孙 风.和谐社会与主观幸福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篇2

生活、哲学与教育

摘要:生活中处处有哲学,哲学亦生活。人因教育而成为人,人因哲学和教育而成为更理智、更智慧的人。教育、生活、哲学相伴相随。在教育这种生活中,最应当产生哲学。大学的学者进行着艰难和艰辛的精神劳动,他们总是力求走到哲学。大学在让哲学繁茂起来的时候,自己亦必成了哲学的繁茂之地。

关键词:教育;哲学;生活

一、生活处处有哲学

人们走着走着,就跳动起来了,舞动起来了。于是,就有了舞蹈。

人们说着说着,就哼起来了,唱起来了。于是,就有了歌曲,有了音乐。

说着,走着,歌舞一起生成了,来到了。

这个事实好像在说明,人是必然走向艺术的,或者说,生活必然会走向艺术的。也可以说,生活处处有艺术。

笑是艺术的源泉。然而,哭也是源泉。艺术家之所以能让哭也成为艺术,就是因为哭与笑一样,都是人的情感的表达。

歌又是与诗连在一起的。歌是对生活的抒发,诗是对生活的提炼。歌被写下,就是诗;诗被唱出,就是歌。诗与歌被画出,就是美术,就是绘画。

诗情是艺术,诗意是哲学。

生活中处处有艺术,生活中就处处有哲学。

二、哲学亦生活

人们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活动,有种地的,有做工的,有教书的,有演戏的,有从军的……这各种各样、方方面面的生活中都有哲学吗?

的确是都有。有军事哲学,有教学哲学,有艺术哲学,有各种经营中的哲学。

既然生活中处处有哲学,哲学也就在生活中,哲学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或者干脆说,哲学亦生活。

为什么哲学会成为人的生活的一部分呢?为什么哲学亦生活?有这种必然性吗?哲学必然会在生活中吗?

当人们还在愁吃愁穿之时,当人们只是在为衣食而忙碌之时,当人们还在忍饥挨饿之时,也会有哲学吗?至少是很难有哲学出现了吧?

按亚里士多德理解,哲学是与休闲有关的。他认为几何产生于休闲。处于为愁吃愁穿而奔波之中的人,有多少休闲?没有休闲,会有几何吗?会有哲学吗?生活是那样拮据,会有哲学吗?

事实上,我们需要稍稍明确一下哲学究竟是什么。其实,哲学就是思考得更多一些,思索得更深一些的结果。只要想得多、想得深,哲学就可能来到。

因而,如果有了休闲,有了爱思索、爱想象的习惯,走到哲学的可能性就很大了。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喜欢思、喜欢想的人,多得很。于是,还愁没有哲学吗?

也不是凡有休闲的人都能走到哲学那里去的,还要肯于去思去想,才可能有哲学。其实,还要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那就是自由。自由的环境,自由的把握;即使环境中存在一些可能的约束,也能把握和享有自由,自由地思,自由地想,才可能有哲学。能思想,有自由,就有哲学。

三、人有哲学天性

怎样才能思想呢?其实,人的根本特征就在于人有意识,有情有义有思想。有意识,能思想,这是人的天性。

自由也是人的天性。亚里士多德说人本自由。霍普金斯大学的理念就是“真理使你成为自由人”。马克思认为未来理想社会就是自由人的联合。

意识,自由,都是人的天性。因而,拥有作为人的意识和自由的产物的哲学,也是人的天性。

有些地方的人们为何没有多少哲学呢?那就是因为没有让人的天性充分展现出来。进一步说,那就是没有让人充分地享有自由,并在自由中自由地思,自由地想。否则,怎么会没有哲学呢?怎么会没有代表人的天性的哲学呢?

不信,就可以观察一下:在一个小镇上,当人们在茶余饭后自由聊天时,就能够发现有不少富于哲理的话语。只是他们真不知自己竟可与哲学搭界。可是,这足表明,哲学自然地在生活中,哲学就是一种生活,不论意识到了没有,它就在那里。

可以想象的条件是,这个镇上的人不愁吃不愁穿,而且,他们的意识或所思所想基本上不受束缚。因此,换句话说,就是这个镇上的人有休闲,有自由。于是,他们就有了哲学。依然是,人们的天性确定了他们有哲学,虽然不是科教书上的哲学,也不是教授们在讲坛上讲的哲学。

哲学在大学里是作为思维的科学在讲授,是旨在使学生变得更智慧的科学在讲授。哲学在这个意义上成了大学生活的一部分,哲学亦以这种方式生活在大学。这跟在民间生活着的哲学相比,相异的是,一个是更自觉地更系统地展开着,而另一个是自然地随意地展开着;相同的是,都是哲学天性的表现,方式不同,场合不同,掩盖不了它们之间的同。

我们看到了人有哲学天性,于是也可以说,哲学是人性的产物。有人性,就有这种天性,就有哲学。

我们的社会曾在30多年前的一个时段里,不断地批判人性论。后来在一场“史无前例”的运动中更为猛烈地扫荡人性。于是,在一些人心中燃起了打砸抢的狂潮,人性丧失,兽性就发作了。于是,哲学在那个时期也受摧残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宣告那个时期永远过去,于是,人性的赞歌再度响起;于是,人们有理由盼望在中国有一个哲学的繁荣。

四、大学:哲学的繁茂之地

休闲其实是人类自己创造出来的。当劳动生产率越来越高的时候,就越来越远离自给自足的状态,就越来越有可能为他人生产,为他人省事省钱省时。

休闲其实是表现为更多的人由物质生产转向精神生产。人们只是改变了劳动和生产的方式与内容。休闲与游手好闲是两回事。从事精神生产的人在辛劳的程度上一点不亚于从事物质生产的人。 大学里高度集中于精神生产、文化生产、科学生产。这里的人们进行着几乎纯粹形式的精神生产,只有一部分人需要与物质生产结合着去做。

这里的人们进行着特别艰难和艰辛的精神劳动,其艰辛的表现就在于他们总是追求形而上,总是力求走到哲学。大学所培养的博士都被认为是Ph.D,即Philosophy Doctor。无论是做思辨研究,还是做实证研究的,都需要有理论思维,都需要向哲学走去。

即使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人也不能离开理论思辨,不能离开哲学。越是自觉地靠近哲学,越可能达到更高学术水平。因为哲学所追求的就是更深入更透彻的结论或观念。

赫钦斯说得很透彻:“我相信,大学所要解决的是思辨的问题。”[1]美国的发展受益于美国大学,美国大学的发展又深深受益于哲学。这都是历史所证明了的。

在中国,曾经的历史也表明,最高水平的哲学与最高水平的大学同在。

“人类的智慧至今尚未设计出任何可与大学相比的机构”[2],当弗莱斯克纳这样称颂大学时,其依据就在于大学能创造理论,大学能提供哲学。

大学在让哲学繁茂起来的时候,自己亦必成了哲学的繁茂之地。对于哲学,大学确实是一块肥沃的土地。如果这片土地还是贫瘠的,那么,它最好暂时还不叫大学。

五、教育哲学,还是教育的哲学

教育即生活,教育活动中还会没有哲学吗?

教育中的哲学,正如语言哲学、文化哲学、数学哲学、科学哲学一样,就是教育哲学,就是教育自身的哲学,而不是外加进去的哲学,不是教育加哲学。

教育哲学属于哲学,但它首先属于教育学。而且,教育哲学就位列于教育基本原理这一学科内。

至今做课程哲学的中国人还很少很少,做高等教育哲学的,至今也很少很少。但是,做教育哲学的人不少,而且还很早。早在二十世纪30年代前后就有一些人做,例如,范寿康就是很早做教育哲学的一位。30年代,40年代,做哲学的人,并且称得上哲学家的中国人不少。

在教育这种生活中,最应当产生哲学。哲学出于人的天性,教育也出于人的天性。人因教育而成为人,人因哲学和教育而成为更理智、更智慧的人。

在古中国,在古希腊,教育与哲学都是并肩出现的,只是各自思考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并且,自古以来,教育与哲学依然形影不离。康德是宇宙学家、哲学家,也是教育家;孔老夫子是教育家,也是哲学家。到了近代的杜威,他也是教育家,同时是哲学家。

教育与哲学为何如此亲密呢?这是因为它们思考的最基本问题相同。教育的第一问是“人是什么”,但这也是哲学的首问。哲学把“世界是什么”和“人是什么”视为同等重要的问题。而且,“人是什么”的问题给哲学家们带来的困惑更多。

宇宙已有了137亿年历史,地球也有了40多亿年历史。人类的历史不到一亿年,也不到一千万年,而仅有382万年。然而,我们从康德那里,从欧洲的实验室那里,渐渐知道了宇宙是何时起源、是怎样起源的,但是,对于人是怎样起源的,意识是怎样起源的,几乎一无所知。

宇宙是奇妙的。奇妙的宇宙里出现了更神奇的人类。我们赞美人类,就不能不回头来赞美宇宙,赞美地球。至今,在以人类智慧所探测到的星球中,还没有发现有比地球更适宜人居住的。赞美地球,也感谢地球。

可是,又还是哲学和教育告诉了我们人自己是从哪里来的,从而,也告诉了我们地球的恩赐。地球恩惠于人类,人类通过教育与哲学而深知自己应当有一颗感恩的心,尊重地球,爱护地球。

教育、生活、哲学,是相伴相随的。教育帮助我们享受生活,哲学帮助我们更确切地理解教育,从而也帮助我们如何更懂得生活,且因懂得生活而更好地享有生活。

人因智慧而获得了哲学与教育,哲学又与教育一起让我们人更智慧。神秘而神圣的人所应受到的尊重,同时都应给予教育,给予哲学。否则,我们就不能算是尊重了自己。

参考文献

[1] [美]赫钦斯.美国高等教育[M].汪利兵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63.

[2] [美]弗莱克斯纳.现代大学论[M].徐辉,陈晓菲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0.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分享各种行业知识与经验、学习资源交流平台,知识让你的眼界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