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龙同志先进事迹报告报告

人气:218 ℃/2022-06-14 20:51:22
【导读】 李元龙同志先进事迹报告报告,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农民信得过的好支书李元龙同志生前是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竹镇镇大泉村党支部书记。曾任村委会主任、乡镇司法调解员、乡镇纪检干事、乡镇工业公司经理等职。由于终年苦干,积劳成疾,李元龙同志于2003年8月27日...

农民信得过的好支书

李元龙同志生前是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竹镇镇大泉村党支部书记。曾任村委会主任、乡镇司法调解员、乡镇纪检干事、乡镇工业公司经理等职。由于终年苦干,积劳成疾,李元龙同志于2003年8月27日,因病医治无效,不幸去世,年仅47岁。

李元龙同志逝世后,方圆十多里的数千村民自发赶来为他出殡,送行的人群排成了长龙。队伍的前头已经到了几里路以外的竹镇中学,队尾还在李元龙家里排着、等着……村民们有如亲人离世般的悲痛,无不颂扬和追念自己的好书记。

李元龙原本是个吃“皇粮”的镇干部,为什么要回到全市最偏僻、最困难的长庄村,去当一个“村官”呢?李元龙当“村官”四年多,又为什么会受到几千村民的普遍爱戴呢?

这还要从4年前李元龙临危受命说起。

都是共产党员,咱不干谁干

六合区竹镇镇地处南京最西北的山区,交通不便,经济贫困,而泉水又是竹镇最穷的山乡。当时的泉水乡长庄村班子比较薄弱,少数干部吃吃喝喝,工作方法简单粗暴,财务账目混乱,村民人心涣散,“三粮五钱”收不上来。村集体经济不仅是个“空壳”,还欠了二十来万的债务!干群矛盾相当尖锐。

当时任镇工业公司经理的李元龙从来没想到要回村工作,但是当乡党委把任命他担任长庄村党支部书记的决定告诉他时,李元龙无条件地服从了。组织上问他有什么意见时,他只说了一句话:“谁叫我是共产党员哩!”。

1999年3月,李元龙走马上任。新官上任三把火,李元龙烧的第一把火是狠刹吃喝风,第二把火是清理财务账目。民怨平息了,干群关系改善了,农民开始觉得长庄村有希望了。

又一个春播开始了,村民的心又揪了起来。

长庄村的灌溉用水来自离村十几里地的大泉水库,路上跑冒滴漏严重。以往每年放水都要雇上几十号人看水,一年仅看水费就有一万六千多元!农灌的水费每亩达到93元,最高的竟要130元,这对村民来说是一笔多大的支出啊!

农民的负担一定要降下来。这是李元龙上任后做的第三件事。

李元龙在村组干部会议上宣布:今年我们不雇人看水,我们村干部吃点苦,义务为老百姓看水,一定要把今年的水费降下来!

就骑着那辆破旧的自行车,李元龙带着村主任阚和平、村会计沈家齐奔走于沟渠涵闸之间。多少个日日夜夜,哪里漏水,他衣服一脱就下去堵漏;哪里出现用水纠纷,他饭碗一丢立刻赶到现场。李元龙眼圈熬黑了,人累瘦了,胃疼加重了。村主任阚和平劝他多注意休息,他却总说老毛病了,没事。秋后结算时,全村群众惊喜地发现,这一年的水费每亩仅有35元,这在以前是想也不敢想的事啊!

李元龙了解到群众的疾苦,不仅记在小本子上,更是挂在自己心上,想方设法帮助乡亲们。

徐庄组的贫困户庞友家里没有牛,五亩多的责任田抛荒一年多。李元龙来串门,庞友老汉顺口提了这件事,细心的李元龙便记在了心上。他主动与镇信用社联系,帮庞老汉贷款1000多元钱买了耕牛,还帮庞老汉垫付了利息,这一垫就是三年。

耿跳组的林华翠家借钱买了辆拖拉机,因丈夫生病,家庭负担重,一直没钱还债,债主要把拖拉机开走,正好被李元龙碰上。李元龙说:“你们把拖拉机留下,明天一早到我家拿钱。”事后林华翠还钱时才得知,当初李元龙为她垫的1000元钱,是李元龙从朋友那里刚刚借来准备给孩子交学费用的钱。

李元龙手上有钱的时候毫不犹豫地拿出来为群众办事,没钱的时候借钱解决群众的困难。他对村里孩子的教育尤为重视,全村没有一个孩子因贫困失学。长庄小学校长戴秀举说,每学期开学李支书都要带着村里的孩子来学校,有时帮他们担保,有时自己垫钱交学费,一共有20多人次。

李元龙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装进了老百姓的心里,在李元龙的带领下,长庄村的干群凝心聚力,改变了面貌,村里还清了23万元的债务。村民们心服了。

在农村“三个代表”学教活动的日记里,李元龙这样写道:学教活动在我们村里开展得怎么样?关键是看我们为老百姓干了些什么实事,解决了哪些困难。工作有困难是暂时的,遇到困难,我们共产党员不干谁干!

有能耐就带大伙一起富

李元龙家的房子还是1988年建的简易二层楼,里外没装修,家里也没添家具,堂屋的水泥地已经破旧开裂。李元龙说:“一个人富不算富,有能耐就带着大伙一起富。”

然而,脱贫致富的突破口究竟在哪里?李元龙带领一班人结合“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走群众路线,寻富民良策。大泉村是六合北部山区的穷村,别说没有村办工业,就连群众走路、喝水都是难题:下雨山路难行,干旱时人畜饮水也困难。李元龙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第一步,就是从群众最迫切盼望的修路、建水坝开始的。路通了,水有了,脱贫致富下一步该往哪里走呢?李元龙又琢磨开了。根据大泉村的具体情况,还要在“农”字头上做文章。

李元龙决定,啃下低产田改造这块硬骨头。

山区的田地东一条,西一垄,高一畦,低一块,有的高低落差达两米,农业机械上不去。农民都知道低产田改造是好事,但是真要动到他们视为命根子的土地,矛盾顿时尖锐起来。

大泉村改造低产田牵涉到178座坟头,10几个座土地庙。在农村,动这些东西可不是闹着玩的。李元龙的父亲第一个站出来反对。李元龙一面做父亲的工作,一面动手拆了自己家门口的土地庙,迁走了8座祖坟。书记带了头,村民再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那些日子里,李元龙每天早上六点多出去,骑着自行车挨家挨户地做工作,有时还要没日没夜地开会,深更半夜才回来。李元龙不知费了多少心思,才使全村的1600亩土地格田成方,田间还修了三四米宽的机耕道,可以实现机械化了。

搞土地流转,劳务输出,是李元龙带领大泉村致富的第三步。土地流转后,800亩土地引来上海企业投资栽种了意杨树,还有地承包给大户种西瓜,村集体当年就收到了效益。尝到了甜头的村民在李元龙的带领下,房前屋后都种上的意杨,如今大泉村已种上了2000多亩意杨,这2000多亩意杨成了老百姓的“绿色银行”。

人多活少,李元龙又忙开了劳务输出的事,调动各种社会关系,为村民联系外出打工挣钱。

周营组夏书珍的儿子在沈阳做工,李元龙叫他带村里的劳力去做辅助工,去了三四十人,一天几十元,每人一年挣回大几千的收入。

沈志强的儿子做架子工,他带了两个人,每人每年分1万多。

蔡井组李金梅说:“我家两个女儿双双去城里打工,收入还真不少,多亏了李支书啊!” 村里摸索出了致富路,村民逐步过上了好日子。然而,大泉村发展经济的领头人李元龙却在2002年10月13日晚上病倒在开完镇党代会回家的路上。

为官要讲官正,做人要讲人品

“为官要讲官正,做人要讲人品”。日记本上,李元龙工工整整写下的这句话,是他人生的座右铭,更是他一心为民的真实写照。

熟悉李元龙的人都说,平日里,他待人总是那样的温和。村干部说,就是在工作中受了气,只要面对群众,李支书还是那样和颜悦色。在一次村组会,一个反对土地流转小青年恶作剧地把烟头弹到李元龙上衣的口袋里。可李元龙还是心平气和。事后有人问他怎么就能忍住,李元龙说:“这火我发不得,发了火,这会就没法开了。我们当村干部的,一定要有肚量,肚子里得装得下两大捆稻草。”

做群众工作,他从不发火;可要是损群众的利益,哪怕是家里人,他也会火冒三丈。李元龙的弟弟在村口开了个小店,村上要是有花销,就在店里记帐。一次,李元龙和弟弟核对帐目,发现有一包烟的帐自己没批过,当即沉下脸来说,“村里的每分钱都是老百姓的,桥归桥,路归路,你一定要算清楚。”本来就满肚委屈的弟弟,此时此刻再也忍不住了。他对兄长拍了桌子说:“我们沾不上你这个支书的光,可也不能总让我们白贴。上次用妹妹的农用车为防汛运土,你说村里困难,没付钱。这次明明是村里用了烟,你却说我是想揩公家的油,天底下可没你这样当哥哥的。”就这样,兄弟俩狠狠吵了一架。直到后来,李元龙问清是其他村干部工作用的烟,才知道这是场误会。

在妻子李平的眼里,李元龙很少往家拿工资。一发了钱,这个村民买树苗,借去二百,那个村民娃儿读书,借去五百。就是有的村民遇到大难处,向他借了几千,他也从不让他们打个借条。李元龙生病住院期间,李平让儿子女儿粗粗算了一下,光村民们还回来的钱,就有一万多。

今年8月5日,村干部和村民去看望李元龙。李元龙已经病危了。但一见到乡亲,他就关切地问道,村里的情况怎么样?今年雨水多,庄稼收成有没有影响?王增发家的房子碰上今年大雨会不会倒?徐庄的石子路铺好了吗?崔山大坝涵闸安装了没有?……

问遍村里村外,问遍父老乡亲,问遍大泉的山山水水,问遍大泉的一草一本,唯独没有一句说到自己。

女儿李健蓉泪流满面回忆说,爸爸临终前嘱咐家人,不要向组织提要求。还特地把我叫到病床前说,你以后结婚,爸爸也不能给你准备陪嫁了,我什么也没给你留下。此时的女儿哭喊着说:“爸,我什么都不要你留,我只要你人留下,我不能没有爸爸!”

李元龙走了。短短的一生,他获得过数不清的奖章和奖状,南京市劳动模范、六合区优秀党务工作者……人民没有忘记他们的功臣,党组织也没有忘记战斗在基层一线的党员干部。在李元龙生病期间,各级党委政府纷纷上门看望,送去慰问金,送去组织的关怀。省市媒体多次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在组织的关心下,李元龙身后的债务已经全部解决。

李元龙同志的感人事迹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南京市委追授李元龙同志“农民的好支书”光荣称号。中共江苏省委和南京市委作出决定,号召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认真向李元龙同志学习,身体力行“三个代表”,以实实在在的政绩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李元龙的名字传到了中南海。中央领导同志批示:“李元龙的感人事迹应予宣传表扬。”金秋十月,大江南北,一股学习李元龙、争做李元龙的热潮正蓬勃涌动,一股谋求发展、富裕百姓的力量正不断汇聚。

李元龙走了,带着他对山村热土的深深眷恋;李元龙没有走,他把希望的火种播撒在家乡还不富裕的土地上。

李元龙走了,带着他对大泉群众的深情厚意;李元龙没有走,他把共产党的形象深深印在老百姓的心坎上。

李元龙,没有走!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分享各种行业知识与经验、学习资源交流平台,知识让你的眼界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