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指导学生课前预习

人气:206 ℃/2024-06-02 19:23:50
【导读】 怎样指导学生课前预习,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教材的重点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小编分享了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方法,供你参考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方法篇一一、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作者及写作背景学生每接...

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教材的重点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小编分享了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方法,供你参考

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方法篇一

一、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作者及写作背景

学生每接触到新的课文,往往对新课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感到陌生而好奇。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下的注释去了解作者。而大多数课文没有介绍写作背景,教师就要引导学生通过查找有关资料去掌握了解。学生只要掌握了作者的写作背景,对于理解课文内容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在教学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我让学生在预习时,通过上网查资料,学生了解到作者当时写这首诗时的时代背景:当时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目睹家家户户团圆热闹的情景,顿时倍感孤单,思乡之情由然而生,情之所到,有感而发。学生了解到了当时作者的时代背景,对这首诗中所表达出的含义就很容易理解。

二、明确课文的学习目标

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学生去弄明白学习的目标,从而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要明确课文的学习目标,就必须要注意到两个方面:一是课文前面的导读。导读是对课文最主要内容的概述和归纳或是对学习课文提出一些要求,学生根据导读的提示,预习课文就有了明确的方向。二是课后的练习题。这些练习题大多是紧紧围绕课文的主要内容而设计的,学生如果对这些练习题进行思考,对课文的主要内容的理解就容易得多了。但这两方面却是学生最容易忽视的地方,因此教师要加强引导,提醒学生。如:人教版小语三年级上册《找骆驼》。在教学之前我通过先让学生在预习时读一读课文前面的提示,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前面的提示,很容易就知道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骆驼的一些特点。通过这样提前学习,学生基本上掌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而课后练习题都是围绕课文的主要内容而设计的。预习时让学生认真思考课后练习题,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加深印象,巩固自学所得,开拓思维,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花钟》课后的一题练习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为什么不同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学生要解答这一问题,就必须通过查资料,了解到不同的植物开花的特点,从而对学习新课起了很大的帮助。而《赵州桥》这课课后的一道练习题:我的家乡也有古建筑,我要去了解它的历史,并把它画下来。学生通过去搜集资料,了解到我国传统的文化,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爱国教育。而且这些开放性的题目把学生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开发课外学习的天地,拓展知识面,而且能使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的学习变得生动活泼。同时也避免了预习过程中出现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从而达到预习是为学习作好准备的目的。

三、自学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自学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这是预习中学生较为注重的一个环节。教师似乎可以不用多加指导。而事实上,往往就是这部分内容,学生最容易出现马虎对待。因此,这一环节同样需要教师进行规范性的指导,让学生不仅要自学生字词语的音、形义,还要学会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而对一些带有典故出处的词语还要弄清词语的出处、原义及引伸义,要让学生养成勤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学精神。

四、疑难问题记录在册

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必定会遇到这样那样或多或少的疑难问题。对这些疑难问题,有的学生容易忽视,或者是视而不见,或者是有意回避。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这些问题记录整理下来,通过主动向教师请教,或者查阅有关资料进行理解,让学生养成“遇到问题多思考,思考不了多请教”的学习行为。这种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起了极大的作用。

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方法篇二

一、明确目标,正确导航

结合单元学习目标,根据课文特点,制定出明确的、难易适度的、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的目标导航。提前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步骤、使学生预习有章可循,避免预习的盲目性。

1. 感知文本,读思结合。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应作为预习的首要目标,初中的课文都比较长,仅靠课堂有限的四十分钟,远远不够,只有课前充分朗读,学生才能真正走进文本,进而生发疑问,静静地思考,对文本才会多一些自己的认知和独特的体验。

2. 积累双基,学以致用。语文学习离不开基础积累与应用,平时要求学生都备一个本子,名曰:“文海拾贝,”预习时,要求学生找出课文中精美的、富含哲理的语句摘抄在里面,也可以让学生根据修辞种类的不同,分类抄写其认为写得最好的句子并仿写。此外,课文后面常有一些经典补充资料,这也是一座丰富的宝库,里面有很多知识值得积累、借鉴。预习时用心筛选,摘录记诵也极为有用。

3. 预习作业的设置坚持由易到难、便于操作的原则。初读课文,预习以勾画、提问、查阅、仿写、批注为主,可在书上完成。作业要难易适度,量不宜过大。教师还要照顾个体差异,分层设置预习作业,实践证明,越是尊重个性差异,预习效果越好。

二、激发兴趣,培养习惯

1.重视反馈评价,提升预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是预习活动的主要动力源泉,想要强化预习环节,而不流于形式,必须注重激发学生对预习的兴趣。对学生预习时的出色表现,要及时鼓励和表扬,让学生体验到预习成功的喜悦。课堂上,让预习做得好、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现身说法,谈自己的体会感想。还可利用黑板报、学习园地等宣传预习的好处,使同学们认识到,预习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习成绩,使学习更轻松。客观评价学生的预习作业,让学生对预习保持持久的动力,进而把预习当作一件快乐的事并乐此不疲,这种方法对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最具积极意义。

2. 课前督促检查、课堂及时反馈,维持学生预习的热度。每天预习对学生来说是件苦差事,很多学生预习时较难做到自觉,更难做到坚持。因此,教师对预习的完成情况课前要督促检查、课堂上要及时反馈,课余时间以聊天的方式了解他们的预习情况,让学生逐渐养成自主预习的习惯。

三、交流分享,提高课效

1. 用竞赛检测预习效果。每次上课,我都设置“预习抢答”环节来进一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通过这样的检查,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下次预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另一方面则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实现资源共享。引导学生分组开展预习经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适时点拨,以保证预习效果。

3. 争取让家长参与预习指导。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预习能力,掌握了基本的预习方法后就可在家里预习,若父母能抽出时间督促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在有能力的情况下,适当地予以指导,预习会更有效。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分享各种行业知识与经验、学习资源交流平台,知识让你的眼界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