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戏怎样形成的

人气:280 ℃/2024-04-09 10:35:56
【导读】 皮影戏怎样形成的,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皮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蜡烛或燃烧的酒精等光源的照射下用隔亮布进行演戏,是中国汉族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对于皮影戏的形成过程你好奇吗?下面就让小编来给你科普一下。皮影戏的形成起源...

皮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蜡烛或燃烧的酒精等光源的照射下用隔亮布进行演戏,是中国汉族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对于皮影戏的形成过程你好奇吗?下面就让小编来给你科普一下。

皮影戏的形成

起源

皮影戏是中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历史悠久,关于它最早起源于何时民间有不少说法。山西晋中一带的皮影艺人,供奉黄龙真人为祖师爷。据传早在殷商时代,黄龙真人与他的外甥剪兽皮成人形在窗前自娱,后人据此剪成纸窗影人,随之才有后来的纸窗影戏。而在陕西的皮影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皮影戏始于汉,兴于唐,盛于宋”,并认为皮影发源于陕西。但这些民间传说并没有充分的证据。

唐,五代时已有类似影戏的雏形出现,为僧人俗讲之“变文”。“变文”是俗讲之底本,是僧人用说唱的形式演绎佛经故事。讲时有图像,犹如一幅幅连环画,这种佛经画被称为“经变相”。讲解这些图画的文字,有韵文有散文,有吟有诵,可歌可唱。这是唐代向一般民众普及佛教的文艺形式,此与皮影戏艺人传说关于影戏始于宗教相近似。道教也有类似宣传教义的说唱形式,名曰“道情”,它源于唐代的“道曲”。然而,“变文”、“俗讲”、“道情”虽有图画,尚非真正的影戏,其后“生心作意改图像为纸人,又后改为皮人”,便有了皮影戏的雏形。

发展

有文字记载的影戏最早出现在宋代。宋代的影戏已具备了各方面的条件,艺术上日益成熟,北宋时都城汴梁已有影戏的演出。

那时的影戏有手影戏、皮影戏包括纸影戏、大影戏,其演出的盛况在宋人的笔记中多有记载。宋神宗元丰年间高承在《事物纪原》中明确地指出了宋仁宗时已有影戏。另有宋人张耒的《明道杂志》中也可以找到宋仁宗时已有影戏的证据。从文献记载可知,当时的影戏内容多以演史为主。

宋代不但有了关于影戏的记载,更重要的有关于皮影艺人名字的记载和专门雕刻影人的行业组织的记载。《东京梦华录》中有“影戏丁仪,瘦吉等弄乔影”的记录。南宋书中关于艺人的记录更多。《武林旧事》卷六《诸色技艺人》记载影戏人二十二人,其中王润卿是已知的最早的影戏女演员。宋代已有了专门雕刻影人的行业组织“绘革社”,《武林旧事》也记有“绘革社”必以影人彩饰雕镂之工自炫。宋代影戏已经发展为成熟的戏剧形式,并对早期戏曲的形成产生过重要影响。

元代,随着蒙古军队的西征,中国的影戏传入了中亚、阿拉伯、土耳其、埃及等地区,随后又传入了东欧的一些国家。

兴起

明清影戏的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一些新的发展,明代开始各地影戏蓬勃兴起,从此形成了带有地方特色之流派,并冠以地方的名称,以示彼此在音乐唱腔、美术影人和布景造型、表演耍人的技巧上的不同,如河南大影、陕西皮影、晋中皮影、江浙皮影、闽南皮影、湖南皮影、湖北皮影、江西皮影、山东皮影、滦州皮影、辽宁皮影、涿州皮影、北京皮影等等,基本形成了各地影戏之分布格局。

衰落

1949年后,中国各地残存的皮影戏班、艺人又开始重新活跃。

1955年起,先后组织了全国和省、市级的皮影戏汇演,并屡次派团出国访问演出,进行文化艺术交流。“”时,皮影艺术遭“破四旧”的影响,再度衰落。

皮影戏的表演形式

皮影戏对表演的技艺有很高的要求,表演者除了要能一人控制三、四个影人的动作,还要密切配合场上的配乐,兼顾旁白,唱腔,操耍技巧和唱功,是皮影戏班水平高低的关键。

演皮影戏的设备非常轻便,所以戏班流动演出的优势很强。所以这也是皮影戏是广泛流传、普及于民间的原因之一。

皮影戏的演出,有历史演义戏、民间传说戏、武侠公案戏、爱情故事戏、神话寓言戏、时装现代戏等等。折子戏、单本戏和连本戏的剧目较繁多。

常见的传统剧目有《白蛇传》、《拾玉镯》、《西厢记》、《秦香莲》、《牛郎织女》、《杨家将》、《岳飞传》、《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封神榜》等等。从革命战争年代起到解放后,新发展出的时装戏、现代戏和童话寓言剧,常见的剧目有《兄妹开荒》、《白毛女》、《刘胡兰》、《小二黑结婚》、《小女婿》、《林海雪原》、《红灯记》、《龟与鹤》、《两朋友》、《东郭先生》等等。

皮影戏的唱腔特色

由于皮影戏在中国流传地域广阔,在不同区域的长期演化过程中,其音乐唱腔的风格与韵律都吸收了各自地方戏曲、曲艺、民歌小调、音乐体系的精华,从而形成了溢彩纷呈的众多流派。在秦、晋、豫一带的各路皮影流派中,有弦板腔、阿宫腔、碗碗腔、老腔、秦腔、南北道情、安康越调、商路道情、吹腔等十多种,曲牌甚多。演唱时,还常用和声接腔、帮腔和鼻哼余韵的唱法,拖腔婉转悠扬,非常动听。

而河北、北京、东北、山东一带的皮影唱腔,虽同源于冀东滦州的乐亭影调,但各自的唱腔分别在京剧、落子、大鼓、梆子和民间歌调的滋润之下,又形成了不同的流派。流畅的平调、华丽的花调、凄哀的悲调不一而足。而其中唐滦地区的掐嗓唱法十分独特。

其他如湖南、湖北、江浙、福建各地,皮影戏音乐及唱腔也都带有本地地方特色。

皮影戏的形成过程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分享各种行业知识与经验、学习资源交流平台,知识让你的眼界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