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文言文中者的用法具体介绍

人气:420 ℃/2024-06-03 00:52:44
【导读】 语文文言文中者的用法具体介绍,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者是文言文的高频词语,语境不同,道标的意思也不同,下面的小编将为大家带来语文文言文的者的用法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语文文言文中者的用法介绍1助词1.指人、物、事、时、地等。“……的”,“……的人、...

者是文言文的高频词语,语境不同,道标的意思也不同,下面的小编将为大家带来语文文言文的者的用法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文言文中者的用法介绍

1助词

1.指人、物、事、时、地等。“……的”,“……的人、东西、事情”。

①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触龙说赵太后》

②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用在数词后面,译为“……个方面”“……样东西”“……件事情”。

①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赤壁之战》

②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3.用作“若”“似”“如”的宾语,译为“……的样子”。

①言之,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

②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黔之驴》

4.放在后置的定语后面,相当于“的”。

①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赤壁之战》

5.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不必译出。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6.用在“今”“昔”等时间词后面,不必译出。

①近者奉辞伐罪。《赤壁之战》

②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③远者数世,近者及身。

7.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

①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赤壁之战》

②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语气词

1.放在疑问句的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等。

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

③其室则迩,其人甚远。《诗经》

2.表示选择关系。常和“非”“不”呼应着用,译为“就是”“不是……就是”。

①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

②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勾践灭吴》

3副词

1.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2.表对已然或发现的强调。可译为“已经”“原来”“原来已经”。

①及诸河,则在舟中矣。《殽之战》

4名词

1.指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

①《论语》六则。

2。准则,法则。

①以身作则。

5动词,效法

①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

6通假。同“辄”,总是,常常。

①居则曰:“不吾知也!”

【则是】只当是。

①与窦娥烧一陌儿,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上。《窦娥冤》

【则则】赞叹的声音。

①连呼则则。

语文文言文则的用法介绍

1连词

1.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就""便",或译为"原来是""已经是"。

①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鸿门宴》

②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

③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石钟山记》

④临视,则虫集冠上《促织》

2.表示条件、假设关系。译为“假使”“如果”“要是……就”“那么”“就”“便”。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3.表示并列关系。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可译为"就",或不译。

①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

②入则孝,出则弟。《论语·学而》

③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④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表示转折、让步关系。表示转折时,用在后一分句,译为"可是""却";表示让步时,用在前一分句,译为"虽然""倒是"。

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

②手裁举,则双超忽而跃《促织》

③其室则迩,其人甚远。《诗经》

5.表示选择关系。常和“非”“不”呼应着用,译为“就是”“不是……就是”。

①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

②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勾践灭吴》

2副词

1.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2.表对已然或发现的强调。可译为“已经”“原来”“原来已经”。

①及诸河,则在舟中矣。《殽之战》

3名词

1.指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

①《论语》六则。

2。准则,法则。

①以身作则。

4动词,效法

①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

5通假。同“辄”,总是,常常。

①居则曰:“不吾知也!”

【则是】只当是。

①与窦娥烧一陌儿,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上。《窦娥冤》

【则则】赞叹的声音。

①连呼则则。

语文文言文倒装句的宾语前置类型的介绍

宾语前置

文言中宾语提到动词前面,大致有三种情况: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置于动词前。例如:

①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 未有之也 《张衡传》

②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 莫振救之 《论积贮疏》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 ——古之人不欺余也 《石钟山记》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前置。例如:

①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 —— 卿欲言何? 《赤壁之战》

②沛公安在? —— 沛公在安? 《鸿门宴》

③大王来何操?—— 大王来操何? 《鸿门宴》

在这种句式中,介词的宾语也前置。例如:

④王问:“何以知之?” —— 以何知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 —— 君以何知燕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⑥微斯人,吾谁与归! —— 吾与谁归! 《岳阳楼记》

3用“之”“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这种情况在文言中也并不多。例如:

①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 有何功哉? 《信陵君窃符救赵》

②成语:唯利是图、唯你是问、唯命是从 —— 唯图利、唯问你、唯从命

③孜孜焉唯进修是急 —— 孜孜焉唯急进修 《问说》

④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惟依兄嫂 《祭十二郎文》

4宾语前置例句:

1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2 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涉江》

3 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

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

5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6沛公安在?《鸿门宴》

7客何为者?《鸿门宴》

8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9 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10宋何罪之有?《公输》

11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

12何陋之有?《陋室铭》

13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

14 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15 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16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

17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屈原列传》

18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满井游记》

19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20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

21宋何罪之有?《公输》

22唯利是图成语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分享各种行业知识与经验、学习资源交流平台,知识让你的眼界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