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核心素养”对生物学高考的启示

人气:143 ℃/2022-01-07 12:13:47
【导读】 “学科核心素养”对生物学高考的启示,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2020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必刷题※ 2020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新攻略※ 2020版高考生物大一轮精准复习8月??普通高中生物学教学以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主轴,生物学...

※ 2020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必刷题

※ 2020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新攻略

※ 2020版高考生物大一轮精准复习8月

?

?普通高中生物学教学以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主轴,生物学的高考以考纲的能力——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为中心。从此看出生物学的教学和高考是不怎么协调的,尤其是当下高考的作用被社会放大,常常是课堂教学高考化,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已经颁布。“高中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为宗旨的学科课程,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标准》以提高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为宗旨,对普通高中生物学教学进行系统阐述,是普通高中生物学教学的依据。在《标准》中有“高考命题建议”。从确立考试目的,设计命题路径,构建命题框架,基于核心素养测量的试题分析四个方面来阐述。其中命题的原则这样表述①关注对学生在新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能力的考查;②关注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的考查;③关注对科学探究与理性思考协同发展的考查;④关注学科知识与核心素养的对应关系,进而关注学科知识对学生核心素养影响的考查。仔细研究和分析《标准》,对过渡阶段的高考备考极有帮助。

未来几年的生物学高考是在新高考正式实施前的一个过渡阶段,高考试题肯定会努力体现“学科核心素养”。在《标准》未能用于教学之时,如何在今后的课程教学和备考中做好平稳过渡应对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的生物学高考,值得生物教师思考。本人以为要注重两方面学习和研讨。一是学习领会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二是运用“学科核心素养”分析生物学高考试题之特点。本文主要是运用“学科核心素养”分析生物学高考试题,力求备考有的放矢。

1考纲的能力主要内容

考纲的能力考查有四个方面:理解能力,有3个递进的层次;实验与探究能力,有4个递进的层次;获取信息能力,有2个不同的要求,其中第(2)要求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综合运用能力。从2018年高考全国理科综合I卷生物试题的分析看考纲的4个能力考查都涉及。但实验与探究能力考查的分值比2017年有所增加。以实验为情景命制试题体现了生物学实验的本质,也体现了生物学所需核心能力的地位。总体上看比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指向明确。

2《标准》的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

2.1生命观念

“生命观念”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经过实证后的想法或观点,是能够理解或解释相关事件和现象的品格和能力。……学生应该在较好地理解生物学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生命观念,如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能够用生命观念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指导探究生命活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生命观念”有依次递进的四个水平。

2.2理性思维

“理性思维”是指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学生应该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发展理性思维,如能够基于生物学事实和证据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等方法,探讨、阐释生命现象及规律,审视或论证生物学社会议题。

“理性思维”有依次递进的四个水平。

2.3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是指能够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结果的交流与讨论的能力。在探究中,乐于并善于团队合作,勇于创新。

“科学探究”有依次递进的四个水平。

2.4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是指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作出理性解释和判断,尝试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的担当和能力。……学生应能够以造福人类的态度和价值观,关注涉及生物学的社会议题,参与讨论并作出理性解释,辨别迷信和伪科学;形成生态意识,参与环境保护实践;主动向他人宣传健康生活和关爱生命等相关知识;结合本地资源开展科学实践,尝试解决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社会责任”有依次递进的四个水平。

从2018年高考全国理科综合I卷生物试题的分析看“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考查具体,命题的指向性明确。和考纲的四种能力相比,命制试题的具有可操作性,考查的目的强,是未来高考生物学试题的导向。

3生物学高考备考启示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的科学。在实验中验证假设,在验证假设中针对出现新的现象和事实提出新的假设,如此反复。因此围绕着生物学探究的一般规律: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预测结果,进行实验验证假设,表达与交流等方面进行备考是以静制动的策略。本人认为:高考试题就是从上述五个方面命制试考查的。

如31.为探究不同因素对尿量的影响,某同学用麻醉后的实验兔进行不同的实验,实验内容如下a.记录实验兔的尿量(单位:滴/分钟)。b.耳缘静脉注射垂体提取液0.5mL,记录尿量。c.待尿量恢复后,耳缘静脉注射20%葡萄糖溶液液15ml,记录尿量,取尿液做尿糖定性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该同学发现,与a相比,b处理后实验兔尿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2)c处理后,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渗透压会升高,实验兔的尿量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取尿液加入斐林试剂做糖定性实验出现砖红色,说明尿液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某实验兔出现腹泻、尿量减少现象,导致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了存在于_____________的渗透压感受器,从而引起尿量少。第(1)小题对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进行解释既作出假设。第(2)小题依然是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进行解释既作出假设。第(3)小题还是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进行解释既作出假设。不同的是三个小题是不同的现象而已。作出假设有的考查了“生命观念”,有的考查了“理性思维”。如32题的第(2)小题则是设计实验预测结果,考查了“科学探究”。29题的第(2)小题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进行解释既作出假设,同时也考查了“社会责任感”。

启示一:根据生物学探究的一般规律,将“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及其不同的水平转化为实验探究不同的过程考查进行备考就可以进行高效复习。“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是考查“生命观念”;“作出假设”简单的情景则是考查“生命观念”,复杂的情景则需运用“生命观念”和“理性思维”作出解释;设计实验预期实验结果则是考查“科学探究”;表达与交流则是考查“社会责任”,如果有新问题提出则是继续考查“生命观念”和“理性思维”。

启示二:在《标准》“命题的依据”中有这样的阐述:“②命题贴近于教学实际和学生生活,以生物学核心素养、学科教学内容和真实问题情境等要素组织命题;③试题立意不仅是考知识,而是通过感悟、体验,考查批判性思维、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形成、建构和发展学科核心素养。”未来的生物学高考的试题命题思路清晰。本人认为生物学高考的选择题一般是考查学科素养的某一个方面,非选择题则是几个方面的综合考查。在复习备考中,要充分利用人教版的教材中所提供的如“动动脑”、“问题探讨”、“资料分析”、“技能训练”、“拓展题”等内容作为复习的素材,用这些小栏目来检验科学探究的某一方面,是核心学科素养的最好的试金石。有一些内容在上课时未真正弄懂,通过再次学习会加深对问题或是讨论的理解,进一步强化学科核心素养。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分享各种行业知识与经验、学习资源交流平台,知识让你的眼界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