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台的使用方法

人气:105 ℃/2024-05-21 04:26:49
【导读】 砚台的使用方法,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砚台,是伴随着笔和墨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汉代由于发明了人工制墨,墨可以直接在砚上研磨,于是砚台开始发展起来。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砚台的用法。砚台的用法平时储水:砚也需要滋润,平时需要每日换清水贮之,砚...

砚台,是伴随着笔和墨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汉代由于发明了人工制墨,墨可以直接在砚上研磨,于是砚台开始发展起来。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砚台的用法。

砚台的用法

平时储水:砚也需要滋润,平时需要每日换清水贮之,砚池不宜缺水,以前的人叫做「养研」

使用时须换清水:用小壶滴清水在砚台表面,再用墨碇研磨。注意热水伤润损墨。

用后刷洗:砚石使用之后,必须将余墨涤去,不可使之凝于砚上。不然残墨乾则结成渣块,第一妨碍研磨,第二伤笔亳,且会损害砚面。若与新墨相混,则无下墨或发墨之利。

洗的时侯可以用丝瓜穰等物助之,但不可以坚硬之物用力擦拭,以免伤害光滑的砚面。如果须要带出场的话,最好阴乾,不要用纸类擦拭,以免残屑留存,与墨相混。

新墨轻磨:新墨棱角分明,若用力磨易损伤砚面,使用时轻轻磨就可以了。

将墨取出:研墨之后,即须将墨取出,不要放在泡中,否则墨与砚胶黏难脱,易损砚面。

四大名砚

端砚

其材料取于广东肇庆高要县东南端溪之烂河山又称斧柯山因其“体重而轻,质刚而柔,摸之寂寞无纤响,按之如小儿肌肤,温软嫩而不滑”且有不损毫,宜发墨的特点。自唐代问世以来,端砚便颇受文人学士青睐。加上纹理绮丽,各具名目,加工技艺亦愈纷繁,地位越来越高,以致升到我国石砚之首,长盛不衰。

歙砚

“歙砚”的开山祖是易砚。据史料记载,易砚始于春秋时代的燕国下都。到唐晚期,易州的奚超父子继承松烟制墨的技艺,并在易水河畔的津水峪创制了“易水砚”。后来奚超之子奚庭圭受到南唐李后主的赏识,被授予“墨官”,并赐姓李,后因避乱,移居安徽歙州,成为“徽墨”、“歙砚”的开山祖。然而易水古砚亦久盛不衰,名扬中外。

其料取于江西婺源县唐属歙州龙尾山一带溪涧中,故又称之为龙尾砚。其石坚润,抚之如肌,磨之有锋,涩水留笔,滑不拒墨,墨小易干,涤之立净。自唐以来,一直保持其名砚地位。这就是砚台。

洮砚

亦称洮河砚。洮河绿石产于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喇嘛崖一带的峡谷中。洮砚的生产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洮砚以其石色碧绿、雅丽珍奇、质坚而细、晶莹如玉、扣之无声、呵之可出水珠、发墨快而不损毫、储墨久而不干涸的特点饮誉海内外,历来为宫廷雅室的珍品,文人墨客的瑰宝,馈赠亲友的佳礼,古玩库存中的奇葩。历代文人、学者、书画家对洮砚赋铭咏诗,赞叹不已。

澄泥砚

澄泥砚,属陶瓷砚的一种非石砚材。其制作方法是:以过滤的细泥为材料,掺进黄丹团后用力揉搓,再放入模具成型,用竹刀雕琢,待其干燥后放进窑内烧,最后裹上黑腊烧制而成。澄泥砚的制作始于晋唐时期,兴盛于宋朝。其特点是质地坚硬耐磨,易发墨,且不耗墨,可与石砚媲美。澄泥砚的颜色以鳝鱼黄、蟹壳青和玫瑰紫为主。唐时,虢州今河南灵宝县南已成为制澄泥砚的著名产地,在现代,澄泥砚的产地有河南洛阳、河北钜鹿、山东青州、山西绛县、湖北鄂州、四川通州和江苏宝山等地。

砚台的保养

1.砚台里最好不倒墨汁,而使用墨块研墨。

2.应该及时清洗,不一定每次都清洗,但两三次就应该清洗一下,或者感觉遗留的墨比较厚的时候就需要清洗了。

3.清洗的时候一定要用柔软的材料或用手,硬质材料虽然容易清洗,但是会使砚台表面变得粗糙不平,对砚台本身和墨块都不好。

4.松烟墨和油烟墨性质不同,最好分开使用两块砚台,不宜混合使用。

5.砚台可以定期放在水中养一养,但是如果长时间不用的话,应该用报纸包好置于干燥的地方。制造砚台有一步是泡水,但刚做好的砚台是放在玻璃钢罩子里防潮的。

6.好的砚台要配优质的墨块,劣质墨块可能会划伤砚台。

7.研墨的时候要画大圆,而且不要总集中在一个区域。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分享各种行业知识与经验、学习资源交流平台,知识让你的眼界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