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不厌诈的成语故事

人气:115 ℃/2024-05-02 21:28:29
【导读】 兵不厌诈的成语故事,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成语是语言中的精华,是历史的产物,是人们对事物认识的结晶。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兵不厌诈的成语故事,希望大家喜欢。兵不厌诈的意思:【解释】:厌:嫌恶;诈:欺骗。作战时尽可能地用假象迷惑敌人以取得胜利。:“兵...

成语是语言中的精华,是历史的产物,是人们对事物认识的结晶。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兵不厌诈的成语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兵不厌诈的意思:

【解释】:厌:嫌恶;诈:欺骗。作战时尽可能地用假象迷惑敌人以取得胜利。

“兵不厌诈”这则成语的厌是:满足,诈:欺骗手段。用兵作战可以尽可能多用欺诈的战术迷惑对方,以获取胜利。

这个成语来源于《韩非子.难一》,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

公元前633年,楚国攻打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救。第二年春天,晋文公派兵攻占了楚的盟国曹国和卫国,要他们与楚国绝交,才让他们复国。楚国被激怒了,撤掉对宋国的包围,来和晋国交战。两军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对阵。

晋文公重耳做公子时,受后母迫害,逃到楚国,受到楚成王的款待。楚成王问重耳以后如何报答,重耳说:“美女、绸缎等等,您都有了,我能给您什么呢?假如托您的福我能回国执政,万一遇到两国发生战争,我就撤退三舍舍为十里。如果楚国还不能谅解,双方再交手。”

为了实现当年的诺言,晋文公下令撤退九十里。楚国大将子玉率领楚军紧逼不舍。

当时,楚国联合了陈、蔡等国,兵力强;晋国联合了齐、宋等国,兵力弱。应该怎样作战呢?晋文公的舅舅子犯说:“我听到过这样的说法:对于注意礼仪的君子,应当多讲忠诚和信用,取得对方信任,在你死我活的战阵之间,不妨多用欺诈的手段迷惑对方。你可以采取欺骗敌军的办法。”

晋文公听从了子犯的策略,首先击溃由陈、蔡军队组成的楚军右翼,然后主力假装撤退,引诱楚军左翼追赶,再以伏兵夹击。楚军左翼大败,中军也被迫撤退。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城濮之战。晋国取胜后,与齐、鲁、宋、郑、蔡、莒、卫等国会盟,成为诸侯霸主。

在这个故事中,还引申出另一个成语“退避三舍”,用来比喻退让或回避,避免发生冲突。

兵不厌诈造句:

1 商场上竞争激烈,兵不厌诈的招数层出不穷。在我们还无法确定从中判断真假时,切莫轻举妄动。

2 兵不厌诈,是战场上出奇制胜的权谋,善於用兵者无不深諳此道。

3 诸葛亮七擒孟获,真是兵不厌诈,足智多谋。

4 兵不厌诈,诈败佯输也是一种兵法谋略,兵家只需要结果,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5 你制定策略可以遵循兵不厌诈的原则,但是很多职业道德的禁区你还是不要轻易的跨越,那是雷区,会把你炸的粉身碎骨。

6 诚信是待人接物应该遵守奉行的,你怎麼可以拿来与兵不厌诈的用兵之道相提并论呢?

7 你没听过兵不厌诈吗?不如此,我们怎能掌握先机打败对方呢?

8 你不是说我打不过你么,现在死了吧,这就叫做兵不厌诈!

9 你如果想要取胜,就得使点心机,佯输诈败以诱敌深入,毕竟兵不厌诈啊!

10 公元前五世纪左右,中国的军事分析家孙子就曾写道:"兵不厌诈"。

11 我说疯霸子,你是不是脑子进水啦?看清楚我们这是在干嘛,我们这是在战场上厮杀,这没有什么阴不阴的,这叫兵不厌诈懂吗!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分享各种行业知识与经验、学习资源交流平台,知识让你的眼界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