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云峰横起阅读答案

人气:105 ℃/2022-04-27 14:05:54
【导读】 念奴娇云峰横起阅读答案,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念奴娇·云峰横起》是宋代词人叶梦得的词作,这首词是作者登镇江北固山有感而作。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念奴娇云峰横起》阅读材料念奴娇①[南宋] 叶梦得云峰横起,障吴关三面,真成尤物。倒卷...

《念奴娇·云峰横起》是宋代词人叶梦得的词作,这首词是作者登镇江北固山有感而作。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念奴娇云峰横起》阅读材料

念奴娇①

[南宋] 叶梦得

云峰横起,障吴关三面,真成尤物。倒卷回潮,目尽处、秋水粘天无壁。绿鬓人归,如今虽在,空有千茎雪。追寻如梦,漫馀诗句犹杰。

闻道尊酒登临,孙郎②终古恨,长歌时发。万里云屯,瓜步晚、落日旌旗明灭。鼓吹风高,画船遥想,一笑吞穷发。当时曾照,更谁重问山月。

【注】①这首词是作者兼知建康府今南京时,登镇江北固山有感而作。②孙郎,即孙策,曾经常携酒登临此山游宴。

《念奴娇云峰横起》阅读题目

1“绿鬓人归,如今虽在,空有千茎雪”运用了哪两种手法?2分

2词的下阕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具体分析。5分

3全词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4分

《念奴娇云峰横起》阅读答案

1对比,比喻。每点1分

2虚写:三国孙策游宴高歌;未来谈笑收复失地2分。实写:瓜步暮云、落日旌旗、鼓声风声2分。虚实相生,拓展了词的意境1分。

3对眼前大好山河的赞美;对自己年岁日增的慨叹;对历史英雄孙策壮志未酬的感怀;对北定中原收复失地的期盼爱国情怀。每点1分

《念奴娇云峰横起》赏析

词的上片是借景抒怀。起句“云峰横起”,奇峰突起,气势不凡。下句“障吴关三面”,是写云峰分布情景:云雾缭绕的山峰象屏障一样把古吴国所属地区遮去了三面。三面,是指东、西、南三面。吴关,泛指吴国辖境,此处指今江苏沿江一带。接下去“真成尤物”,是作者对云峰的赞叹。尤物,原意指尤异的人物,一般是指女性,这里借指云峰的奇特可爱。

紧接以下两句写从江干极目望去,回潮倒卷之处,水天浑然一体,无边际可寻。这句是用韩愈《祭河南张员外文》“洞庭汗漫,粘天无壁”的下一句,很切合词意,押“壁”字韵,可谓天衣无缝。一个“秋”字点出时令。下面五句由写景转入抒情。前面说过,作者曾两次出知建康府,第一次到建康时不过五十岁多一点,还不算老,“绿鬓人归”,回去时头发还是青的;可是这次重返故地,已是过了花甲的人了,人虽还活着,但已是满头白发,回想当年情景,有如大梦一场,只有诗情未减,下笔仍象往日那样雄浑奔放。

作者这里虽然感到年岁日增,精力已不如前,但并无伤感情绪,还以“诗句犹杰”自豪,胸襟是很开朗的。

词的下片,则是作者看了眼前景物,思潮起伏,兴起了一系列的感慨。首先他想到东汉末年崛起江东的孙策,也常携酒登临此山游宴,时而引吭高歌。当时孙策正值英年,手握雄兵,有澄清天下之志。可惜他壮志未酬就短命死了,饮恨千秋。“万里”以下五句,应是作者兴尽下山,回到自己座船以后的思想活动。他向西望去,万里浓云绵亘,此时北岸临江的瓜步一带,夕阳正照着军营中的旌旗或明或暗,鼓角声随着秋风飘来,词人不禁想到:淮水以北地区已被金兵占领,南宋政权岌岌可危,收复失地渺不可期。安得有一天王师北定中原,大军直入金人腹地,以实现举国父老的愿望。“穷发”一词出自《庄子·逍遥游》,指最遥远的北方,词里是指金人的后方,“吞穷发”也就是岳飞所说的“直捣黄龙府”之意。这几句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思想。结尾两句,写月亮从东山升起了,就是这个月亮,曾照遍古往今来的人,其中既有孙策,也有率军南下进驻瓜步的北魏太武帝,当年的情景,月亮通通可以作证。这些历史事件,可是有谁去问过它呢!“更谁重问山月”这一结句,既有景又有情,让人回味无穷。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分享各种行业知识与经验、学习资源交流平台,知识让你的眼界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