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历史>正文

古代天文学典型人物 沿洛河南岸寻访东汉张衡天文台

人气:232 ℃/2024-04-07 13:27:38

第一次对地震的了解是小时候在家属楼后面露天广场看电影,当时父母单位每周六晚上会放电影,“地雷战”、“地道战”等片子,正片开始前会放“新闻简报”及科技、农业、文教等方面的短片,当时没有电视、网络,电影对孩子们的启蒙与教育起到很大的作用。

当时看电影对张衡地动仪产生莫大的兴趣,大凡仪器上应该是仪表、电线开关组成的箱子,而地动仪是那样精美的一件物品,八条龙盘卧四面八方,下方相应八只蛤蟆张着嘴等着接脱落的球。觉得古人很聪明,做出的东西和家里的摆饰一样好看。

来源于网络

前一段到关庄寻访真正的关羽墓时,才了解白马寺南侧,洛河以南,原本是汉魏洛阳城的南门,现仍存在许多的遗址,如东汉蔡家花园、灵台、太学、刑徒墓,西晋辟雍碑,北宋吕蒙正的寒窑等等不胜枚举。

这日无事一个人外出骑行,锻炼身体的同时寻访历史遗存,亲临实地会有较大的感触,书本上文字会变得鲜活起来,碎片化的知识也可连成一条完整的脉络。

也知道许多的遗存由于时间久远而未能保存下来特别是地面上建筑,许多的遗址仅现于考古发掘考证出来的,地下的居多,对普通人来说并无观赏性。而寻访的乐趣也在其中,穿行于村落田野间,体会汉魏洛阳城宏伟规模,生产力与科技等方面水平的发展,以及四夷来临、万国朝圣的辉煌。

汉魏洛阳城南门外大概就是现在佃庄乡一带,环境整治得相当不错,大片玉米地郁郁葱葱,遍及乡野的葡萄也正在成熟期。

先去了相公庄村,然后再向北寻找东汉灵台,即天文台。手机导航在有些小路口会有偏差,时时需要问老乡。当问到灵台时许多人并不知道,根据以往经验,当地人有自已的流传数代甚至千年的习惯叫法,灵台是书面语言或许并不为人知。有位老乡反问我是不是找“汉台”。

到达朱圪塔一带可以看到汉魏古城的文保碑,隔一段距离一个,也许在标定古城的界线。导航提示目的地到了时看到路北侧的葡萄园后有两个土堆,询问葡萄园主,回答很书面:张衡天文台。

佃庄文化广场关于灵台的介绍

灵台是东汉的国家天文观测台,也是当时最大的天文台,是太史令的下属机构。它始建于东汉光武帝建武中元元年(公元56年),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一直沿用到西晋,毁于西晋末年的战乱。

灵台遗址,面积达44000平方米。其中心为一方形夯土高台,其基址南北长约41米,东西宽约31米,高约8米。夯土台四周各有上下两层平台。下层平台筑有回廊,其北面正中有坡道上通二层平台。上层平台四方,原各有五间建筑,每间面阔5.5米。遗留下来的西面建筑的墙壁涂以白粉,东面涂以青粉;南面建筑的铺地砖上有朱红色粉的痕迹。这种依方位的施粉方法,与崇拜四灵(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的习俗有关。其顶部原来置放仪器,是观测天象的露天观测台。东汉伟大的科学家张衡,二次任职太史令,亲自参与主持领导过灵台的天象观测和天文研究,他发明的地动仪就放在了灵台上。(来源:网络资料)

远处看有两个土堆,围个大的土台转了一圈,没有发现介绍灵台的碑文,只是路边有一座汉魏洛阳城的国保碑。

在佃庄乡的文化广场看到东汉灵台的复原图,规模宏大,也足见东汉时期的经济实力与文化发展水平。从眼前的两座长满灌木的土堆可以尽量发挥想像,努力在脑中构建一幅图画,周边的农舍、村道、葡萄园、玉米地在当时是什么样子的。玉米大约在明代传入中国,而东汉时应该已有葡萄的种植,当时洛阳城周边种葡萄吗?

距灵台向走东不远就是东汉时期的太学遗址,村道南边是村户,北面是一些工厂。到其中一家企业的传达室询问说这一各家就是太学遗址区,但并未有可以明显看到的遗迹。

佃庄文化广场文物介绍

看门人对当地历史了解较多,介绍了一些当地遗存的情况,两遗憾,西晋的辟雍碑现在已经封存保护这次肯定是看不到了。另外始建于唐朝的定国寺即唐相国寺被大火毁于七、八年代,一伙人偷盗定国寺的唐代的避雷装置,当时卖了80万,得手后却丧心病狂地一把火将定国寺烧为灰烬。

搜索更多有关“古代天文学典型人物 沿洛河南岸寻访东汉张衡天文台”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